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构成1,25 (OH)2D3/VDR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水代谢等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水通道蛋白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疏水跨膜蛋白,在特殊的组织或细胞中如肾小管、内分泌腺、红细胞等细胞膜上特异表达,参与体内水平衡及代谢的调节.维生素D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中起积极的作用,而水通道蛋白作为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及肾脏功能的新指标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在参与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维生素D和水通道在肾脏损伤及慢性肾脏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付瑜;张雅琳;刘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发热是淋巴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淋巴瘤患者发热的病因大致有肿瘤伴感染所致的发热、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以及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所致的药物热.常用的感染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对区分感染性发热、肿瘤性发热及药物热是无效的,但淋巴瘤患者的上述三种发热病因均与细胞因子关系密切.细胞因子可能有助于淋巴瘤患者发热时病因的鉴别诊断,这既可改善患者预后,也避免了淋巴瘤患儿的抗生素滥用.该文综述了细胞因子在淋巴瘤患者上述发热病因中的鉴别诊断作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住院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和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早产儿本身的特点,其消化功能不成熟和所需营养需求高之间的突出矛盾,使早产儿营养障碍成为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静脉营养即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应用,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无法耐受肠内喂养情况下获得暂时的营养支持,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改善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对近年来关于早产儿静脉营养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金玲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是引起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之一.我国PBB的相关报道较少.PBB常见病原菌为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卡他莫拉菌.细菌感染在气道形成的生物膜,宿主的气道软化、免疫功能紊乱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都是引起PBB的病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有痰咳、喘息,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和(或)哮鸣音.国际指南推荐至少2周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感染治疗,国内也有学者使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该病.
作者:苏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控制率不足三分之一.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提示儿童期哮喘可持续至青少年甚至中老年,肺功能受损亦始于生命早期并持续存在.及时确诊并介入规范化个体化药物控制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随访管理干预,定期监测肺功能受损情况,同时改善不良环境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儿童哮喘的远期转归.
作者:刘晓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住院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其详细机制仍未阐明,也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在其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Notch信号通路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良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形式,是造成神经和智力损伤以及后期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影像学检查在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后期随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核磁共振因为其安全准确的特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有别于传统的核磁共振技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在活体内观察和定量分析脑白质纤维束,现已成为评价脑白质损伤的有力工具.该文对弥散张量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神经发育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苏醒期躁动是指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常见.虽然这种状态通常很短暂,但是会增加自我伤害的风险,需要额外的护理管理,增加医疗费用.麻醉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患者因素及辅助用药是苏醒期躁动的可能原因.丙泊酚麻醉较以七氟烷为基础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风险更低.辅助用药依有效程度依次为:右美托咪定、芬太尼、氯胺酮、可乐定.该文就儿童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章晓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肺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且尚不明确.该文对其目前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袁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Mistral-Air充气式保温毯对接受全身麻醉的新生儿围术期体温、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择期开腹手术、接受全身麻醉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对术中新生儿行Mistral-Air充气式保温毯的保温治疗,对照组则选择传统常规无保温毯式保温方法,术后均使用37℃保温箱送入麻醉苏醒室.分别记录新生儿麻醉前(T0),术中30 min(T1),拔管后(T2),入PACU后15 min(T3),30 min(T4)的鼻咽温、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记录新生儿拔管时间、拔管后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测量T0和T2时新生儿的凝血指标(PT、APTT、TT、Fib).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苏醒期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苏醒期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TT、Fib四项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术中应用Mistral-Air充气式加温毯,能够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术中及苏醒期体温降低,缩短拔管时间.
作者:刘双梅;章晓慧;仲宇;赵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60例肺炎患儿纳入重症组,来自呼吸病房的300例患儿纳入普通组,重症组分为机械通气组126例,未机械通气组134例,机械通气组分为有创通气组94例,无创通气组32例.常规取痰标本送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耐药酶检测,比较不同组间的病源菌构成和耐药率.结果 重症组和普通组革兰阴性菌比例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但重症组革兰阴性菌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而革兰阳性菌比例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重症组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例高于普通组(P<0.05),而普通组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比例高于重症组(P<0.05).机械通气组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明显高于非通气组(P<0.05),而在有创通气组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P<0.05).重症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病房肺部细菌感染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菌谱构成和耐药性有明显差异,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呼吸病房,机械通气尤其有创通气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乔俊英;李凡;宋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Kv1.3钾离子通道在与T细胞介导相关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该研究旨在研究Kv1.3钾离子通道在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中的表达及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应用卵清蛋白联合内毒素建立哮喘模型,无创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气道反应性、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改变、免疫组织荧光检测Kv1.3钾离子通道在肺组织的定位、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Kv1.3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量、全细胞膜片钳技术Kv1.3钾离子通道电流强度.结果 Kv1.3钾离子通道在哮喘气道及肺泡上皮区域表达增高,在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中表达强于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中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上Kv1.3电流强度增加,且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增幅强于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结论 Kv1.3钾离子通道在哮喘气道及肺泡上皮区域表达增高,电流强度增高.且在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中表达强于嗜酸细胞哮喘模型,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周倩兰;王天玥;尚云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姜黄素对哮喘小鼠核因子(NF)-κB、IκB、p-IκB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组,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姜黄素干预哮喘小鼠.应用卵清蛋白溶液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进行肺功能的检测;检测各组肺组织中的NF-κB、IκB及p-IκB的含量.结果 哮喘组胞浆内NF-κB较对照组减少(P<0.01),而姜黄素干预组胞浆内NF-κB含量较哮喘组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胞核内NF-κB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姜黄素干预组胞核内NF-κB较哮喘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胞浆内的p-Iκ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姜黄素干预组胞浆内的p-IκB含量显著低于哮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胞浆内的Iκ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姜黄素干预组IκB含量较哮喘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姜黄素通过减轻IκB的磷酸化抑制NF-κB转录入核内,从而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刘立云;王佳;李淼;姚慧生;韩晓华;尚云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与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107例M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NAC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每日2次,连续7d,治疗7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炎性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7d后TNF-α(35.2±11.8 vs.48.1±13.5) pg/ml、IL-6(28.8±9.5 vs.37.0±9.6)pg/ml、CRP(5.2±1.5 vs.6.4±1.8) 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64.6±6.2 vs.61.7±5.3)%、CD4+/CD8+(1.46±0.31 vs.1.32±0.2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组间IgA、IgG、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76.4% vs.53.8%)、总体有效率(94.5% vs.84.6%)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创通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9.6%)(P>0.05).结论 NAC雾化吸入较盐酸氨溴索雾化吸人辅助治疗小儿MP能更明显纠正患儿细胞免疫紊乱,降低炎性反应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马红霞;周玲;魏国烨;王英;刘亚蓉;连喜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患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为IHS患儿63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岁),同时以健康体检患儿(76例)(年龄<1岁)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浆25(OH)D水平的测定.结果 IHS组患儿血浆25(OH)D浓度水平为(44.842±32.891) nmol/L,对照组25(OH)D浓度水平为(79.025±17.808) nmoL/L,IHS组维生素D缺乏45例占71.43%(其中重度缺乏7例,中度缺乏9例,轻度缺乏29例),维生素D不足10例占15.87%,维生素D充足8例占12.70%.健康组未检测出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23例占30.26%,维生素D充足53例占6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HS患儿明显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以中重度缺乏为主,需要补充维生素D并长期监测维生素D的水平和随访远期并发症.
作者:王美芬;王明英;段金涛;方佳慧;刘四香;徐苏琦;邓成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特点.方法 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确诊的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血生化特点及基因改变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岁男性患儿,因神疲气促5h入院,查体四肢肌张力稍低,肌力可,呼吸深大,持续高乳酸血症,头颅磁共振提示双侧脑室体后部旁、内囊后肢、双侧小脑半球下部白质区及延髓见斑片状等稍长T1长T2/FLAIR呈稍高信号影.通过基因测序得出患儿PDHA1基因1个纯合突变,基因家系分析,其母亲有一个杂合突变.给予纠酸治疗,确诊后予生酮饮食,硫胺素治疗,患儿病情好转.结论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头颅磁共振及基因分析对该病的确诊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英;黄高展;连楚南;林洁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线粒体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代谢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受累为主.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分为综合征类型和非综合征类型,由于临床表型的高度变异性和重叠性,在临床病例中非综合征类型约占70%[1].该疾病以儿童期始发为主,约90%在5岁前发病,并伴有发育落后.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及卒中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线粒体病中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线粒体病目前尚无特殊的疗法,但有研究认为辅酶Q10和L-肉碱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冯嘉莹;廖建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Pubmed中近5年儿科学文献,探讨儿科学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2012年至2016年Pubmed中的儿科学文献,通过书目共现分析系统提取分析文献的年代、期刊、高产作者高频主题词信息,并建立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的词篇矩阵,终导入SPSS19.0中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9 375篇,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共45个,后聚类为4类.结论 儿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儿科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及教育研究、儿科学的社会医学角度相关问题研究、儿科医疗安全与立法、儿科临床各领域医师情况及医患关系分析.
作者:曹晓芸;辛世超;赵玉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