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12期文献
  • 儿童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儿童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都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有研究表明哮喘不仅会降低患儿的肺功能,而且会增加其在成年后患有COPD的风险,因此儿童哮喘也成为了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外已有研究在流行病学、肺功能和分子机制等方面,探索儿童时期哮喘患者和成年后其COP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该文就儿童哮喘患者随访至成年后其COPD的患病率进行综述,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张长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营养缺乏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早期营养缺乏易导致宫外生长受限(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肺、胃肠道等结构和功能的生长发育.目前营养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怎样平衡肠外营养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特殊营养素摄入的研究等,仍需探索合适的营养管理方式,改善预后.

    作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直立倾斜试验在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中应用的几个问题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是儿科门诊常见危急重症.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在儿童NMS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认为HUTT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其阳性率受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关于HUTT阳性率影响因素、并发症、临床预测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争议.该文对HUTT在儿童NMS应用中的这几个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黎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肝肺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一组由肝脏疾病导致肺部症状的罕见严重并发症,概括为“进展性慢性肝病、肺内血管扩张、气体交换异常导致动脉低氧血症”三联征,进展性低氧血症导致HPS患儿的病死率较高,肝移植是唯一疗效确切的根治方法.目前对儿童HPS的研究有限,尤其国内缺乏相关研究,该文对其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检测方法、治疗及预后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正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氧疗的管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BP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儿因肺功能障碍,需长时间依赖氧气.因此,对这类患儿建立科学而完善的家庭氧疗管理模式,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预防院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文从出院前准备、家庭氧疗相关事宜、出院后营养及随访、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等方面展开综述,阐明BPD患儿出院后家庭氧疗的管理.

    作者:邓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额叶癫痫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额叶癫痫是发病率仅次于颞叶癫痫的常见的局灶性癫痫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发作期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误诊率仍高.随着近年来基因诊断及精准医学的发展,对额叶癫痫患者的基因检测越来越多,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是额叶癫痫中与基因遗传联系为紧密的一种疾病.至今,已发现6种基因突变与额叶癫痫相关,随着对突变基因的致病性研究进展,将对额叶癫痫的诊治有进一步的帮助.

    作者:冷明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长链非编码RNA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广泛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经常发生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在这类疾病中,可能存在着过度的炎症损伤或免疫应答的失衡.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典型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免疫应答失衡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可能通过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双重机制,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调控.该文对长链非编码RNA的免疫炎症调控机制及其在哮喘中的初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代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肠道菌群失调在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儿童主要的一种慢性肝病,与成人相比,儿童NAFLD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多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内微生物的发展可追溯至宫内胎儿期,微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发生在儿童期.目前对儿童NAFLD药物治疗的探索仍在进行中.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肝脏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状态,从而改善机体的代谢异常及延缓NAFLD患者肝病进展,这对预防和治疗儿童NAFL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珍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

    空气污染在儿童哮喘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较为广泛.它们可通过各种机制和信号通路增加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和急性加重次数,损伤儿童肺功能,导致免疫学紊乱,增强过敏原致敏性,降低对治疗的反应性.儿童的年龄、性别、肥胖、致敏状态、抗氧化物质补充、防护措施等因素影响着污染物对机体的不良效应.尽管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文就常见空气污染物对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作者:朱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Kartagener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低,临床可见典型的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鼻窦炎三联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延缓支气管扩张的进展,并无根本性治疗方法.该病一般预后良好.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Kartagener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作者:李琳;秦晨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期变应性疾病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均发现儿童多发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变应性疾病关系密切,两者常伴随发生,互为诱因,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目前已有多篇关于ADHD与变应性疾病并发情况的综述及meta分析,从神经发育学和神经内分泌学及社会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但是,两种疾病的相互作用尚未阐明,对于二者并发机制的探讨与研究结果尚无定论.该文通过对多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儿童期二者的并发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关于儿童期变应性疾病对ADHD的影响这一问题的假设及实验结果进行综述,为今后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王文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婴幼儿早期发病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高致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及重复刻板行为.该病病因不明,预后较差,目前暂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改善患儿症状及预后.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及父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识不足,导致患儿错过佳诊疗时间.因此该文通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行为学特征、筛查方法、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及早期干预对患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武宇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正常儿童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闭合及单纯切开复位治疗后髋关节股骨头形态的磁共振影像观察

    目的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行闭合复位及单纯切开复位后髋关节股骨头形态进行评价,并与正常髋关节股骨头形态和大小进行比较,探究股骨头术后塑形规律.同时测量并分析正常髋关节股骨头形态随儿童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闭合复位及单纯切开复位病例,随访时间大于1年.收集术前、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随访时MRI影像资料.此外收集0~18岁正常髋关节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分别统计髋关节脱位患侧髋关节、健侧髋关节和正常髋关节形态的相关描述性数据.结果 (1)正常髋关节股骨头的离心率均值由1~2岁(0.362±0.069)降至18 ~19岁(0.141±0.028).(2)DDH患儿术前患侧股骨头离心率均大于健侧,闭合复位患儿术后1年时股骨头离心率健侧与患侧无统计学差异(P =0.211),双侧股骨头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871);而切开复位患儿的双侧股骨头离心率在术后2年时仍有差异(P=0.028),患侧股骨头直径于术后1年超过健侧(P=0.001).结论 正常儿童股骨头形态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球形.闭合复位术后1年患侧股骨头形态和大小接近健侧,而单纯切开复位术后1~2年患侧股骨头较健侧增大且形态仍有差异.

    作者:李明磊;王明达;贾国强;张立军;王恩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儿咽后间隙脓肿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咽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咽后间隙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儿中因为咽异物引起2例,继发于咽旁脓肿2例,其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31例行咽后脓肿切开,切开引流后再次形成脓肿二次手术的2例,2例术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行紧急气管插管术,1例行气管切开术,1例行颈侧脓肿切开引流.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愈42例,治愈率为97.7%;死亡1例,病死率为2.3%,患儿死于重度呼吸道阻塞.结论 小儿咽后间隙脓肿一经确诊.尽早行脓肿穿刺或切开排脓是治疗的关键,可以明显缩短应用抗生素病程,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力措施.

    作者:张行;赵旭东;季文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氨基酸配方粉在婴幼儿消化道黏膜屏障损伤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氨基酸配方粉在婴幼儿食管和结肠术后的应用.方法 分析本院2例患儿因食管术后,反复出现吞咽困难、呕吐的病例;1例患儿因结肠术后,反复出现排黏液血便的病例,通过胃肠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诊断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第1例1岁10月龄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的男性患儿和第2例3岁的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的男性患儿,均出现吞咽困难和呕吐,胃镜发现食管吻合口狭窄,多次球囊扩张术效果欠佳,食管黏膜病理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符合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断,回避过敏食物和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后,临床症状缓解.第3例1岁6月龄的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男性患儿,反复排黏液血便,肠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过敏性结肠炎诊断,改为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食管和结肠术后可并发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过敏性结肠炎,使用氨基酸配方粉喂养2月,食管、结肠内窥镜下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由此,推测食管和结肠术后尽早使用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可降低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过敏性结肠炎的发病率.

    作者:陈涣;杨敏;耿岚岚;龚四堂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EB病毒混合感染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住院患儿感染性疾病中的EB病毒(EBV)感染率、混合感染病原及相关疾病谱临床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249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样本,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IgM和IgG低亲和力抗体,若两者之一为阳性即定义为EBV感染.回顾性分析疑似EBV感染住院患儿EBV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合并EBV感染的病原体特点.结果 检出结果EBV-IgM和IgG低亲和力抗体均阳性例数89例,占总数的35.74%,其中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70例,包括肺炎支原体30例(42.86%)、呼吸道合胞病毒24例(34.29%)、腺病毒19例(27.14%)、嗜肺军团菌11例(15.71%)、肺炎链球菌11例(15.71%)、流感/副流感病毒8例(11.43%)、肺炎衣原体3例(4.29%)、流感嗜血杆菌3例(4.29%)、柯萨奇病毒2例(2.86%).发现不同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EBV感染合并其他病原体无明显差异.EBV合并感染后患儿可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结论 EBV是患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临床上对住院患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合并感染性疾病,进行EBV检测有临床意义.

    作者:吉征喜;孙祖银;姚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抗核小体抗体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临床特点,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与SLE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SLE患儿病历资料.结果 58例SLE患儿中,29例AnuA阳性与29例AnuA阴性SLE患儿比较,两组间水肿、贫血、肾功能、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活动性指数、慢性指数、抗dsDNA抗体阳性率、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和补体C4下降程度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uA阳性SLE患儿肾脏损害程度更重,且病理损害活动度更高,抗dsDNA抗体阳性率、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更高,补体C4下降程度和贫血程度更重.结论 AnuA对SLE的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作为SLE患儿进行肾活检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徐锦;郑卫民;黄玉辉;李群;齐海峰;傅睿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十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目的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该研究通过探究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至2017年收治的1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发热7例,抽搐4例,乏力3例,嗜睡3例,视力障碍3例,意识障碍1例,头痛1例,语言障碍1例,吞咽困难1例;脑压升高4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异常6例;头颅MRI均异常,以白质病变为主;脑电图异常3例;血清抗MOG抗体IgG阳性1例.10例患儿均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7例患儿症状好转后出院;1例重症,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儿童临床表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颅MRI影像学改变可协助诊断,早期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安全有效,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曹禺;刘小红;史瑞明;邢军卫;徐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直立不耐受患儿晕厥发作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究直立不耐受患儿晕厥发作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儿科诊治的46例直立不耐受的患儿,探究直立不耐受患儿晕厥发作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46例直立不耐受患儿发生晕厥发作的共18例,占39.13%,晕厥组患儿的体重指数为(16.49±2.96) kg/m2,明显低于非晕厥组,且晕厥组伴随冷汗、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症状明显多于非晕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体重指数、持久站立、晕车晕船史是导致直立不耐受患儿出现晕厥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直立不耐受患儿晕厥发作率较高,且与体重指数、持久站立、晕车晕船史密切相关,临床医师要有根据性的给予预防措施.

    作者:赵曼曼;李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