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已经被证实为一种儿童哮喘的补充治疗药物,其可能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钙离子内流入呼吸肌、减少神经肌接头处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终板乙酰胆碱的去极化等.多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雾化吸入硫酸镁不仅可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等指标,而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随着硫酸镁在成人,尤其是成人急性重度哮喘中的应用,其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机制、给药剂量、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已愈加被重视.
作者:廖世峨;娄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行为疾病之一,患儿常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过度活动、情绪冲动、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可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单胺能系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之间存在某些交互作用,且其机制与转录因子Sp1、KLF11、R1等相关.该文就单胺能系统与HPA轴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交互作用及相关转录因子进行综述.
作者:卢洪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气道过敏性疾病对肺功能的损伤多发生于儿童期,且增加未来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风险.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情易反复发作.婴儿期肺功能的降低先于儿童期哮喘发生出现,及儿童期哮喘可持续至青少年甚至成年期,肺功能受损亦始于生命早期并持续存在.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肺功能亦有损伤,而合并变应性鼻炎可影响中重度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恢复.肺功能检测可了解儿童肺部生长发育的轨迹及疾病对肺功能的影响.肺通气功能检测是评价哮喘控制状态及缓解状态十分重要的指标,同时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损害.
作者:皇惠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食物中乳糖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甚至慢性、迁延性腹泻,严重者引起婴幼儿营养缺乏、生长发育迟缓的一种疾病.因此对其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显得格外重要.该文主要从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乳糖酶缺乏的基因多态性、临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红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围生医学的迅速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水平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存活率逐年提高,但其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对于VLBW住院期间肠内营养管理存在开奶时机的选择不统一,普遍开奶晚,加奶速度无定论,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偏长,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未达到共识,评价营养状况及追赶生长利弊缺乏统一认识.该文就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内营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单照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小泛素(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是一种结构上与泛素相似的分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SUMO化修饰对蛋白质功能有广泛调节作用,包括调节蛋白间相互作用、蛋白转录活性、DNA损伤修复、基因稳定性调节及生物节律等.近年来,SUMO化修饰在肺脏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SUMO通过与靶蛋白结合作用于肺,并与肺生物学功能和肺脏疾病有所关联.
作者:朱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腺病毒载体广泛用于基因转导、基因治疗、疫苗接种以及溶瘤治疗等多个领域,具有滴度高、致病性低、转导效率高、感染组织广、无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等诸多优点,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采用不同方法经过实验改进的腺病毒载体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已取得较大的发展,成为目前具有应用前景的病毒载体之一.该文就腺病毒的结构、腺病毒载体的研发和新改进、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MicroRNA是一类数量庞大且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在转录后水平通过翻译抑制或介导靶蛋白降解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凋亡、免疫应答、肿瘤发生及营养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上皮屏障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第一道防线,其完整性在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对miRNA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肠上皮屏障的基本构成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为核内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胞核内,参与基因的转录、复制等,其被释放到胞核外则主要作为一种晚期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免疫应答.作为细胞应激的产物,HMGB1与包括病毒在内的病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显示,HMGB1参与了多种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出血性休克与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起病的脑病、发热、休克、腹泻、严重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肝肾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该病的病因不明,多认为与感染、高热、细胞因子风暴及遗传相关.诊断主要是依靠某些特定临床症状的组合并排除其他疾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治疗方式主要是补液、降颅压和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提高对本病认识,早期甄别,早期干预,可望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率.
作者:曾兴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MicroRNA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单链小分子RNA,参与调控机体生长、发育、代谢以及疾病的发生.近研究表明,一部分MicroRNA在过敏性炎症特别是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microRNA-21在哮喘发病中的调节机制,可帮助寻找安全、高效、特异的治疗方法.该文就miR-NA-21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相关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徐雅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是婴儿期慢性肺疾病的首要原因.BPD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清楚.目前研究认为BPD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肺发育不成熟、机械通气气压伤、容量伤、高氧暴露、感染以及继发过度炎症反应.近年来BPD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被相继报道.有研究证实上述危险因素参与BPD的发病过程,然而相对应的创新性治疗手段却少有报道.该文就新型B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伊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结果发现,lncRNA PVT1可能参与肿瘤性疾病及哮喘等炎症性疾病进展的生物学过程,且与多种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就lncRNA PVT1在各个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刘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绝大多数的哮喘儿童具有特应性.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和改善肺功能,但难以影响潜在的免疫反应,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变应原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则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自然病程,可以预防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生哮喘,预防新的过敏产生以及诱导机体对特异性变应原的耐受.皮下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allergen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含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allergen immunotherapy,SLIT)是AIT常用的两种方法.尘螨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吸入性变应原,哮喘患儿的粉尘螨SLI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作者:刘梦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性评价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维普数据库中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PDA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截至2017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实验,治疗组386例,对照组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PDA闭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91 (95% CI:0.62~ 1.31),P=0.6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41(95% CI:0.28~0.62),P<0.001.结论 与传统非甾体消炎药物相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对早产儿PDA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席娥;朱晓飞;陈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与开放术式对肾积水患几的疗效及对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积水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肾盂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UN水平差异不大,但观察组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6.28% (7/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88%(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5.35% (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对肾积水患儿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降低患儿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GFR水平,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刘殿勇;李玉田;张帅;高莉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