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细胞衰老与肿瘤进展

    细胞衰老是细胞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抑制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衰老细胞对周围的肿瘤微环境有负面影响,其中重要的衰老相关性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可以促进肿瘤进展及复发.虽然现在对SASP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所知有限,但其为肿瘤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

    作者:丁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GAL在儿童肾脏疾病研究中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中性粒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脂质运载蛋白,与炎症损伤、免疫反应、肿瘤及肾脏损害等方面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NGAL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并可作为一种高效标志物对肾脏损伤进行早期监测.该文对NGAL的产生机制、生理功能以及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现有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傅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吞咽困难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吞咽困难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其在儿童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对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心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仪器评估仍然是视频透视吞咽检查和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该文总结了吞咽困难的常用评估方法,为临床更有效的评估吞咽困难提供借鉴.

    作者:孙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fDNA定量分析在儿童恶性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是存在于血液中的DNA片段,主要来自细胞的凋亡、坏死及释放,其含量在健康人体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与肿瘤相关性的特点.该文综述CfDNA定量分析在恶性实体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儿童实体肿瘤方面应用进行展望.

    作者:刘晶;张伟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及新生儿血色病

    新生儿血色病(neonatal hemochromatosis,NH)为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肝性病变及病理性多种肝外组织铁沉积.NH属继发性病变,由于母-胎铁平衡紊乱致严重胎儿肝损,进而导致铁沉积.妊娠(胎儿期)同族免疫性肝病(gestational alloimmune liver disease,GALD)被认为是胎儿肝损的病因,会造成NH.GALD可造成NH典型表现,亚急性或慢性胎儿肝损(即先天性硬化),也可呈急性损害、胎儿或新生儿期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外组织铁沉着为NH诊断必需条件,临床诊断方法为胰腺MRI或口腔黏膜活检.GLAD诊断需要行肝组织活检C5b-9染色.NH治疗策略为换血联合大剂量丙球的免疫治疗,重症NH预后差,需要肝移植.母妊娠期治疗可阻断再发性重症NH出现.

    作者:陶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儿、儿童、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患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高疾病风险下,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上市.因此,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已被WHO列为全球优先发展的疫苗之一.该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感染机制、病毒的F和G两种重要蛋白等生物学性状、主动和被动免疫疫苗的发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杨宇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SFL)以及由其演变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逐渐增多,NAFLD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仍未研究清楚.辅助检查包括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肝脏活检,其中活检为诊断NAFLD的金标准.儿童NAFLD的治疗以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目前国内外对于儿童NAFLD的认识尚不完善,其诊断及治疗方案均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云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酪酸梭菌与婴儿双歧杆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sIgA的影响

    目的 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探讨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的变化与小鼠IBD发病的相互关系.研究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BB)分别或联合后对炎症状态下肠道sIgA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小鼠分成5组.WT组、TNBS组、CB组、BB组和CB+ BB组,每组10只;2周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和体重变化,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炎症的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肠液中的sIgA浓度;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对结肠组织的sIgA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 TNBS组肠道炎症改变较WT组、CB组、BB组和CB+ BB组明显;在肠绒毛固有层中、肠腺腺腔内以及肠腺之间,都有sIgA的存在;TNBS组小鼠肠液和结肠组织中sIgA浓度水平均明显低于WT组(P均<0.01);CB、BB组小鼠肠液和结肠组织sIg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NBS组(P均<0.01),CB和B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B+ BB组小鼠肠液和结肠组织sIgA表达水平较CB组、BB组升高(P均<0.01).结论 sIgA含量的变化与IBD的发生有关.CB和BB均能上调sIgA水平,改善IBD的肠道炎症反应,并且两菌联合比各自单独应用显示出更强的上调作用.

    作者:王瑰娜;毛志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HGF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输尿管部分梗阻大鼠肾脏中的转化

    目的 观察移植的肝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输尿管部分梗阻鼠肾脏内的转化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同时选择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和实验组C,各12只,制作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术后7d解除梗阻.对梗阻侧肾脏实质进行多点注射:A组单纯注射生理盐水,B组单纯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组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注射术后7d,处死3组大鼠,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输尿管部分梗阻大鼠肾脏中的分布及转化情况.结果 在输尿管部分梗阻大鼠解除梗阻术后7d,梗阻侧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生了细胞表型转化,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标志物;C组与B组相比,移植后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和发生细胞表型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输尿管部分梗阻大鼠模型中,在肾脏实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局部存活,并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可能.

    作者:薛彦生;刘鑫;赵琦;杨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11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及疾病转归,为临床提供参考,从而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消化道穿孔的新生儿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穿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至2015年临床资料基本完整的、经手术确诊为消化道穿孔患儿共111例,其中男婴76例,女婴35例,剖宫产患儿多于顺产患儿(分别为78例和33例),早产儿61例,足月儿50例,低出生体重儿多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分别为61例和50例);男婴病死率低于女婴(分别为19.7%和42.8%,P<0.05);腹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所致穿孔和非NEC所致穿孔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腹平片明确诊断为消化道穿孔的比例为64%;引起消化道穿孔的常见疾病依次为NEC、胃穿孔、肠闭锁、自发性消化道穿孔、先天性巨结肠等,其中NEC病死率高,各组病死率的差异不显著;常见穿孔部位为回肠;切口感染为常见术后并发症;本组治愈率为73%,病死率为27%.结论 性别、出生体重、手术时体重、发病后有无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后是否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因素与预后有关,而胎龄、生产方式、出生时乏氧窒息史、穿孔部位、有无多发穿孔等与预后关系不显著.腹部平片仍然是诊断消化道穿孔的首选,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需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综合分析.

    作者:吴楠;张志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对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联合应用对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HRF)的治疗作用及对其血气指标影响.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收治重度HRF患儿180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及对照组(90例).观察组给予HFOV联合iNO治疗,对照组进行常频通气联合iNO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呼吸功能变化、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24~48 h,两组患儿PaO2水平呈逐渐升高(治疗组治疗24h由37.16 ±4.98上升至52.11±4.84,治疗48 h上升至67.91±6.71,对照组治疗24 h由38.02±4.77上升至45.49±5.03,治疗48 h上升至55.33±6.28),PaCO2水平呈现逐渐下降(治疗组治疗24h由68.49±6.81下降至45.94±6.02,治疗48 h下降至38.75 ±4.41,对照组治疗24h由68.51±6.77下降至66.33±5.97,治疗48 h下降至54.61±5.16)(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H值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NO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48 h,两组患儿PaO2/FiO2呈现逐渐升高趋势,OI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发生脑出血、肺气肿以及死亡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度HRF患儿实施HFOV联合iNO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氧合状态,有助于提高患儿存活率.

    作者:郭静;张耀东;金娟;孙慧清;康文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钙磷代谢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120例VLBW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各40例.三组VLBW均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及部分肠道外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每天口服维生素D滴剂2粒(800 IU),小剂量组每天口服维生素D滴剂1粒(400 IU).均连续口服4周.比较三组出生后第1d、第8d、第15 d、第22 d、第36 d的血清钙、血清磷、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记录补充维生素D期间的不良症状.结果 对照组出生后第15 d、第22 d、第36 d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出生后第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出生后第15 d、第22 d、第36 d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均显著高于出生后第1d,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剂量组出生后第15d、第22 d、第36 d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出生后第15d、第22 d、第36 d的血清钙、血清磷水平与出生后第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出生后第15 d、第22 d、第36 d的血清钙、血清磷水平显著高于出生后第1 d(P <0.05),同时高于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相应时点(P<0.05).结论 VLBW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外源性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VLBW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大剂量(800 IU/d)补充则可进一步促进VLBW钙磷代谢的改善,安全性高.

    作者:彭梓月;姚虹;高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5V方案对肝母细胞瘤儿童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作用

    目的 观察C5V方案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例诊断为肝母细胞瘤并且应用C5V为基础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儿皆存活,7例患儿得到根治性手术,1例患儿耐药,C5V方案新辅助治疗有效率达87.5%.不良反应方面:腹痛发生率37.8%,恶心呕吐发生率32.4%,骨髓抑制发生率24.3%,肝功能异常发生率5.4%,其中Ⅲ/Ⅳ级骨髓毒性发生率为0.81%,未发现Ⅲ/Ⅳ级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儿童肝母细胞瘤能否完全手术切除是其获得长期缓解的关键,新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倩;蔡炜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住院患儿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流感病毒-A、B型阳性的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 226例,流感病毒阳性140例(1.70%),其中流感病毒-A阳性78例(55.71%),流感病毒-B阳性62例(44.29%).流感病毒-A组患儿中位年龄30.0月(11.6 ~53.1月),流感病毒-B组51.0月(26.9 ~ 73.1月),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P=0.001).流感病毒在春、夏、秋、冬季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6,P<0.001).春季检出率高,明显高于冬季(x2 =3.89,P<0.05).混合感染48例(34.29%),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22.86%)、混合细菌感染10例(7.14%)、混合其他病毒感染8例(5.71%).混合感染组患儿与单纯感染组在年龄、下呼吸道感染率、主要症状体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感染组住院时间7.0d,单纯感染组6.5d,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婴幼儿组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10例(14.93%),非婴幼儿组22例(30.14%),两组混合支原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5,P<0.05).结论 住院患儿中流感病毒检出率春季高,其次为冬季.在流感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率较高,以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

    作者:李慧敏;黄志英;程宝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