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共572例.对每例患儿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结果 572例患儿标本中,444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77.6%.各种病毒中,RSV检出率高,占48.3%,其次是RV(27.1%)和PIV(13.3%).不同年龄组病毒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岁组检出率较高,≥5岁组病毒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组JLRTI病原谱有所不同,<5岁各组主要是RSV、RV、PIV,而≥5岁组则主要为RV、IFV、RSV.572例中,158例(27.6%)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毒,<1岁惠儿混合感染率高,为40.2%,随年龄增长混合感染率逐渐下降,≥5岁患儿混合感染率仅为14.0%.结论 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ALRTI患儿中,5岁以下者ALRTI的主要病毒病原是RSV、RV、PIV;≥5岁则主要为RV、IFV、RSV.
作者:刘春艳;谢正德;Richard Gonzalez;任丽丽;孔晓慧;胡英惠;幺远;杨燕;钱素云;耿荣;申昆玲;王健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25例汉族儿童结核病患儿,以同期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行外科手术(如疝、牙齿矫正、鞘膜积液等)前查体的446例患儿作为对照,对照组无结核痛史,X线胸片无异常,PPD皮试硬结直径小于5 mm,按照年龄、性别以及居住地与病例组进行匹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VDR基因上的Fnk Ⅰ和Taq Ⅰ位点多态性,采用SPSS 12.0软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结核组和对照组Fok Ⅰ位点的FF、Ff、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6%、51.2%、19.2%和27.6%、50.9%、21.5%;Taq Ⅰ位点的TT、T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9.6%、0和86.8%、13.0%、0.2%;结核组和对照组在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样本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后发现,不同性别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基因上的FnkⅠ和TaqⅠ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焦伟伟;李兆娜;孙琳;赵顺英;李惠民;焦安夏;郭雅洁;江载芳;申阿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骨强度状况.方法 以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查体的1270名2~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2~6岁学龄前儿童按WHO/NCHS身高别体重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6~18岁学龄儿童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体重指数(BMI)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用Omnisense7000P型定量超声仪测量骨强度、Genius型体成份仪测量体成份.结果 学龄前肥胖儿童胫、桡骨骨强度均低于正常儿童,胫、桡骨骨强度下降风险分别是正常儿童的6.87倍和2.24倍;超重组与正常组无差别.学龄儿童正常、超重、肥胖组的胫骨骨强度依次下降,肥胖、超重组胫骨骨强度下降风险是正常组的9.73和2.54倍;学龄肥胖组桡骨骨强度低于正常组,超重组与正常组无差别.肥胖儿童不同部位骨强度存在差异.肥胖儿童的体脂含量与骨强度呈负相关(r胫=-0.35;r桡=-0.33).结论 肥胖儿童骨强度较正常儿童差,临床工作中应关注肥胖儿童的骨健康状况,并且应多部位测量以便全面了解骨强度状况.
作者:张亚钦;李辉;吴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 分析2001年2月至2007年3月68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ADEM患JLO-院病史资料及近远期疗效随访.结果 发病年龄l岁至15岁4个月,中位数6.5岁;住院患儿逐年增加.有前驱感染史者占57.4%;预防接种史者占4.4%;38.2%无明确病因.临床分型:脑型42例(61.8%),脑脊髓型18例(26.4%),脊髓型8例(11.8%);主要症状表现发热、瘫痪、惊厥、精神异常、锥体外系症状、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括约肌障碍、共济失调等,部分惠儿出现语言功能障碍、颅神经麻痹.脑脊液免疫指标检查57例,44例(77.2%)阳性[IgC指数增加和(或)寡克隆带阳性].皮质激素近期疗效:起效时间55.9%≤3d、26.5%≤7 d、17.6%>1周;好转时间48.5%≤1周;8例自然缓解,死亡1例;远期疗效:病程≥1 48例;病程<1年20例.随访结果:痊愈38例;后遗症9例(痛程1年以上尚未恢复者);7例复发;随访中8例;失访5例.结论 儿童ADEM多发生于3~12岁,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不一;临床有多灶脑病的表现时应重视颅脑MRI检查以早期发现本病;多数远期预后良好,部分严重者完全恢复时间超过6个月,少数惠儿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李树华;周水珍;张林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鼻腔给药治疗儿童急性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将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鼻腔滴入咪达唑仑0.16~0.32mg/kg,平均(0.24±0.05)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氟硝西泮0.04~0.10mg/kg,平均(0.077±0.021)mg/kg.现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43例有效,有效率87.76%;对照组39例有效,有效率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为1~7 min,平均(2.13±1.30)min;对照组惊厥控制时间为1~5min,平均(1.96±1.0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全面性发作及局灶泛化全面性发作两种不同类型发作的治疗方面,有效率及惊厥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对照组1例患儿在用药30min后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咪达唑仑鼻腔给药可有效控制儿童急性惊厥,与静脉推注氯硝西泮疗效相当.且更安全方便.
作者:朱近;张玉琴;张培元;李鸿;刘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Tourette综合征(T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58例TS患儿和30名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将细胞免疫异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免疫调节剂或免疫调节剂合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S组治疗前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显著增高(P均<0.01);TS患儿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P<0.05);治疗8周末,单纯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组IL-8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患儿IL-6、IL-8和TNF-α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TS患儿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单纯免疫调节治疗对免疫异常的TS有一定疗效.
作者:阮毅燕;李尔珍;陈倩;许克铭;崔小岱;马连华;伏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新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 2003年8至2006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采用脑脊液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技术对24例临床上疑似化脑患儿脑脊液(CSF)的细菌DNA进行测定,同期进行与CSF细菌培养的对照.结果 (1)49株细菌PCR扩增产物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33株C+菌其G+探针和通用探针均阳性,G-探针阴性;16株G-菌中,G-探针和通用探针均阳性,G+探针阴性,均能与相应特异的探针发生杂交.(2)大肠埃希菌DNA的PCR产物其16S rRNA基因芯片的小检出量为1pg,约等于10个拷贝教,相当于2个细菌.(3)16S rRNA基因芯片检测24份脑脊液标本发现11份阳性,阳性率为45.83%(11/24),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12.50%(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脊液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化脑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祖钦;林振浪;尚世强;吴亦栋;杜立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及运动激发试验在哮喘儿童的临床应用,旨在寻求更适合哮喘儿童的气道反应性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的哮喘缓解期患儿34例,年龄5~13岁,在规定时间内先后做气道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和运动激发试验.结果 同一哮喘患儿高渗盐水激发试验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运动激发试验(P<0.01).结论 高渗盐水激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运动激发试验,而且设备低廉,方法简单、易配合,安全,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在哮喘治疗期间动态观察儿童气道的反应性,对指导药物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艳宇;尚云晓;张晗;曾令梅;舒林华;韩晓华;蔡栩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过敏性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过程中,与TH1/TH2细胞分化相关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T-het和GATA-3 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根据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时间,采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惠儿36例,对其SIT治疗前、治疗16周后和治疗1年后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每组中IFN-γ、IL-4、T-bet和GATA-3mRNA表达情况.同时,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着SIT治疗的进行,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外周血中在mRNA表达水平IFN-γ/IL-4和T-bet/GATA-3的比值逐渐升高.结论 哮喘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治疗后TH1/TH2细胞的失衡得到一定的纠正;T-bet和GATA-3转录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和SIT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付广;王芳;杜英;李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左右心导管检查,之后肺动脉内注射酚妥拉明或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试验后重复左右心导管检查.根据Fick公式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判断肺动脉高压性质,将惠几分成两组:动力组和梗阻组.动力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并修正术前诊断.结果 酚妥拉明会显著增高受试者的心率,而伊洛前列素对心率的影响较轻微;酚妥拉明和伊洛前列素都能够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肺循环血流量;酚妥拉明同时会降低平均主动脉压力和体循环阻力,升高体循环血流量,而伊洛前列素对体循环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使用伊洛前列素的急性血管扩张试验中,平均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等参数的变化在动力组和梗阻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24和0.030).而使用酚妥拉明的急性血管扩张试验中,平均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两项参数的变化在动力组和梗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04).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中,使用酚妥拉明或伊洛前列素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都能够有效区分动力性与梗阻性肺动脉高压.酚妥拉明用药前后,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压力、阻力和血流量都有明显变化.而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以影响肺循环为主,可以保持相对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在安全性上优于酚妥拉明.
作者:张旭;张智伟;钱明阳;石继军;李俊杰;潘微;李渝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过去的20年中,已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哮喘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但是为了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各国健康保健系统及哮喘治疗方案均存在差异.1993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发表一个工作报告一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战略,同期一个独立的网络及组织机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组织(GINA执行委员会)相应成立,定期召开GINA工作会议,更新GINA,公布有关哮喘的新循证医学结果,组织国际间的科研合作,自2001年起组织举办每年一次的世界哮喘日(WAD).
作者:吴谨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由此导致的气道反应性增高,称为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or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又称支气管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BHR). AHR是指异常敏感的气道在吸入各种物理性、化学性或药物等刺激性物质后,较正常人的气道更易出现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黏液分泌增多及免疫炎性介质释放,从而表现为气道阻力急速短暂或较长时间的上升、肺通气功能下降的一种特质.
作者:曹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肺功能是呼吸道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大年龄儿童可以听从检测人员的指挥,故可参照成人的方式进行检测;而2~5岁的低年龄儿童常不能配合,所以以往无法测试.随着相关仪器精确度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适合小年龄儿童测试的肺功能仪开始问世.
作者:张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卜以下呼吸道梗阻所敛的喘憋为特征[1].现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机制、治疗综述如下.1 毛细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常见的病原体,占70%以上,其外壳中F和G精蛋白是形成RSV中和抗体的惟一成分,是疫苗研究的主要目标.RSV分为A、B两种亚型,流行季节可同时传播,但有报告显示RSV-A型较B型感染可引起更严重疾病.
作者:白珺;徐佩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及其分类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疾病,并时诊断程序进行总结.结果 52例患儿病因疾病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16例(30.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例(26.9%)、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例(19.2%)、特异性咳嗽4例(7.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CERC)2例(3.8%)、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例(3.8%)、心因性2例(3.8%)、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1.9%)和其他1例(1.9%).其中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UACS、CVA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论 应强调对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程序式诊断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作者:常克萍;黄动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研宄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儿科临床诊断或拟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患儿8例,在抗炎、对症和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米卡芬净混悬剂(1~4mg/kg.每日1次)静点,同时配合两性霉紊B去氧胆酸盐溶液(5mg/d,每日分2次)雾化吸入,之后采用伏立康唑片剂(4~8 mg/kg,每日2次)序贯口服.疗程为2~12周,随访3~6个月.结果 8例患儿全部为有效病例,其退热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1~6d;除1例肺炎球菌肺炎并IPFI(临床诊断)患儿的显效时间为6周以外,其余7例IPFI(拟诊)患儿的显效时间为2~3周;所有病例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6例急性白血病的患儿均如期完成了以后的强化和巩固化疗;1例失访,另外7例未再复发.结论 米卡芬净具有广谱、有效、安全和效价比高的优势,是IPFI经验性治疗的首选.
作者:韩冰虹;郝文鹏;柏玉宝;迟维刚;钱荟;李海涛;马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疾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虽然已有不少疗效确切的治疗哮喘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儿童哮喘的整体控制状况仍不理想[1],部分原因与缺乏有效的疾病监测手段有关.因此.如何对儿童哮喘进行无创性监测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洪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EB病毒(Epstein-Barr vims,EBV)是已知的8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可潜伏在人体B淋巴细胞中,受感染者可终身携带病毒.原发感染可无症状或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具有自限性,数周后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作者:卢根;申昆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病例见本刊2009年第3期彩页)应做检查:尿氨基酸测定、肾功能放射免疫检查、血气分析以及铜兰蛋门测定.结果显示:尿氨基酸+++;尿肾功放免显示α1微球蛋白(α1-MG)165.0 g/L(正常值0~12.5 g/L),微量白蛋门(MA)154.0 g/L(正常值0~19.0g/L),尿转铁蛋白(TRU)7.0g/L(正常值0~2.0 g/L),尿免疫球蛋门G(IGU)4.4g/L(0~10.0g/L),β2微球蛋白(β2-MG)401360.0g/L(0~3000.0 g/L).尿NAG 47 U/L(<18.5 U/L),呈小分子肾小管性蛋白尿,尿酶及β2-微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气分析实际碳酸氢根(HCO3act)13.9 mmol/L(21.4~27.3 mmol/L)标准碳酸氢根(HCO3std)16.5 mmol/L(22~27 mmol/L),剩余碱(BE)-11.8 mmol/L(-3~3 mmol/L);铜蓝蛋白642 mg/L(220~580 mg/L).
作者:李维;姜红;张乾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