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5-2224
  • 国内刊号:21-1333/R
  • 影响因子:1.31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71
  • 全年订价:307.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奖
  • 儿科学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年11期文献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1年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顺义妇幼保健院、房山良乡医院等三家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共137例,按患几监护人意愿,将137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几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基础对症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对照组仅采用基础对症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患儿的哮喘日夜间症状评分、鼻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和1年后的哮喘发作次数及自我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年后,哮喘日夜间症状评分、鼻部症状评分及药物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组间比较显示,9个月起观察组的哮喘日夜间症状评分、鼻部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的药物评分、哮喘发作次数及患者自我疗效评价的好转例数比例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方案和基础对症药物治疗对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但综合治疗方案的效果比单纯药物更好.

    作者:崔利峰;赵京;宋欣;王伟;谢萌;何黔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易感性关系Meta分析

    目的 对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4月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使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0篇,累计病例4727例,对照58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为MTHFR 677TT的新生儿NSCL/P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新生儿的1.275倍(95%CI:1.005 ~ 1.618);TT基因型的母亲,其后代发病风险增加[TTTvs.CC:OR=1.309(1.088,1.576);TT vs.CC+CT:OR=1.531(1.153,2.033)].按人种进行亚组分析,4种基因模型分析结果都提示携带突变等位基因的亚洲人群发病风险增加,OR(95%CI)分别是2.131 (1.454,3.123),1.611(1.134,2.289),1.652(1.175,2.322)和1.521(1.089,2.125);按不同表现型进行亚组分析可知,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唇裂易感性相关[TTvs.CC:OR=1.238(1.054,1.453);TTvs.CC+CT:OR=1.189 (1.024,1.380)].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NSCL/P遗传易感性相关,TT基因型是新生儿NSCL/P的危险因素.

    作者:秦刚;王秋旭;刘维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门诊患儿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疗法应用现状调查

    目的 规范雾化吸入疗法在门诊患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2年2月20-29日,收集北京儿童医院雾化室患儿年龄、性别、诊断、药品名称、剂量及给药频率等信息.通过和说明书、指南和共识比对,评价患儿雾化应用合理性.结果 共收集1019例患儿,所占比例高的前3种疾病是肺炎(24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17例)和急性支气管炎(151例).雾化剂量不足者中沙丁胺醇占71%,异丙托溴铵占59%,布地奈德占26.7%,与呼吸科专科医师比较,非专科医师用药剂量不足者占多数;医师间存在的用药差异在30%~100%波动;多数医师药物联用情况较好.结论 初步评估门诊雾化疗法现况后发现儿童用药不够规范,亟需进一步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

    作者:赵一鸣;王晓玲;向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446例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与预计值方程式的建立

    目的 建立446例5~14岁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值方程式,并探讨其肺功能特点.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以来自成都地区的44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量,参考美国胸科协会(ATS)标准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23个指标,并对各实测指标作多元回归分析,得出预计方程式.结果 肺通气功能各指标与身高为密切,年龄、性别次之,体重对肺功能指标影响较少.研究所得预计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均好于肺功能仪自带预计值.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式.结论 本文建立了源自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446例5~14岁儿童样本的用力肺活量正常值及回归方程式,该方程式应更适合应用于成都地区儿重.

    作者:艾涛;郑劲平;罗荣华;张蕾;任妍;樊映红;廖惠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婴幼儿喘息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

    喘息和(或)喘鸣是婴幼儿期呼吸道疾病常见临床症状.由于婴幼儿期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及免疫等皆有其自身特殊性,因而喘息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相同的病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在婴幼儿可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出现明显喘息症状,而在年长儿则较少引起.此外,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暂时性喘息、哮喘的首次发作、下呼吸道感染、气道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心脏血管疾病等所致喘息皆始发于婴幼儿期.

    作者:尚云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吸入装置原理及其在不同年龄患儿的临床应用

    吸入疗法是所有年龄儿童哮喘治疗的基石,不同年龄儿童常需要不同的吸入装置携带药物以获得有效的治疗.1955年,第一个加压定量气雾剂(pPMDI)在瑞克实验室问世,结束了自20世纪以来仅有压缩空气雾化泵(射流雾化泵)一种药物气溶胶传输装置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起超声雾化泵开始应用,1971年研制出用于吸入色甘酸钠的第一个干粉吸入器(DPI)-Spinhaler.随后研制出呼吸驱动的pMDI (breath-actuated pMDI,BA-pMDI)装置,BA-pMDI仅在吸气时传输药物,避免了在不当时机吸入引起的pMDI常见的应用错误.

    作者:刘长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防治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疾病价值及安全性

    喘息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尽早对5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进行适当治疗,可保护患儿肺功能,降低其日后发展为儿童哮喘的可能性.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corticoids,ICS)在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防治中已有广泛应用,但由于5岁以内儿童喘息的病因复杂,疾病的转归常不可预测,因此对ICS在其临床实际应用中的评价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就ICS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地位及安全性做一简要叙述.

    作者:赵德育;秦厚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储雾罐临床应用

    喘息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因婴幼儿气道结构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气道血管黏膜较丰富,发生喘息的机会远较成人为多[1].喘息只是一个症状名称而非疾病诊断,根据预后的不同分为一过性早期喘息、持续性早发喘息及晚发喘息,主要包括的疾病有毛细支气管炎、各种喘息性肺炎及支气管哮喘.

    作者:黄建琼;刘恩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岁以下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思路

    慢性咳嗽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至少有10%的学龄儿童和20%的学龄前儿童因咳嗽就诊[1-3].在很多国家都有成人或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指南[4-8],这些指南认为,通过询问咳嗽病史、完善实验室检查及观察治疗反应可获得约90%慢性咳嗽的正确病因诊断.但对于5岁以下儿童,因其年龄、生理解剖及免疫学特点,辅助检查(如肺功能、高渗盐水诱导痰实验、呼出气一氧化氮等)受限、药物治疗反应难以评估等因素的影响[9-11],导致其慢性咳嗽病因与大龄儿童或成人不尽相同,更缺乏特异性,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与难度.需不断追踪、评估以获得终确诊.本文对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思路总结如下.

    作者:陈德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哮喘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分析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消耗着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1].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也同样如此.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哮喘防治指南在我国的推广,以及国内相关学会根据临床需要,与时俱进地对我国儿童哮喘防治指南进行的多次修订和更新[2],我国儿科医生对儿童哮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较前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儿童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病的不断增加,在其诊治过程中,一些新的情况也不断出现.那么,目前我国儿童哮喘患病以及治疗的具体情况如何,这从全国哮喘儿童协作组近完成的一些工作中可找出部分答案.

    作者:刘传合;陈育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活性依赖性神经营养因子和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分子质量< 1000 ku的神经肽可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可经外周给药,因此,研究者和药物开发者对此高度关注.这类物质生物活性很强,具有极强的神经营养作用,目前称为神经保护肽或神经营养肽.目前已经证明活性依赖性神经营养因子(ADNF)是一种由血管活性肠肽(VIP)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保护性多肽(14 ku),具有以下特性:(1)以1× 10-15mol/L (fmol/L)级别发挥在体内的神经保护作用.(2)ADNF具有两个活性片段:14个氨基酸的肽片段(ADNF-14,即Val-Leu-Gly-Gly-Gly-Ser-Ala-Leu-Leu-Arg-Ser-Ile-Pro-Ala)和9个氨基酸的肽片段(ADNF-9,即Ser-Ala-Leu-Leu-Arg-Ser-Ile-Pro-Ala),作用和活性都优于整体蛋白质;而二者相比,ADNF-9优于ADNF-14.(3)ADNF序列与一种伴侣素——热休克蛋白60(HSP 60)具有高度同源性.

    作者:霍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在儿科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当前儿科研究领域中的重大课题和难题.细菌在适应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过程中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ESBLs主要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及其他型,其中CTX-M型ESBLs由1990年德国的Bauemfeind首先报道,2000年后呈现全球蔓延趋势[1],在儿童患者中的分布也日渐广泛,但对该酶在儿童中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林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23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0 ~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及哮喘发病高危因素.方法 2010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沈阳市沈河区2所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2所妇幼保健所收集的9824名0 ~14岁儿童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9824名调查儿童中收回合格问卷9127份,其中235例为儿童哮喘;患病率2.57%,现患例数148,现患病率1.62%.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33%和1.72%.男女发病率RR=1.93 (1.56~2.39),x2=38.92,P<0.01,男女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病风险是女性的1.93倍.哮喘诱发因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达66.93%.结论 哮喘儿童发病率明显上升,男性患病风险仍高于女性.

    作者:张晗;尚云晓;焦绪勇;蔡栩栩;舒林华;韩晓华;王莉;柳永亮;刘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百日咳综合征79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百日咳综合征临床特点,探讨其与百日咳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 以2011年1-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3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为2011年组;以2010年1-6月收治的16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为2010年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果 (1)两组患儿发病均具有明显季节及年龄特点,第二季度患病例数高于第一季度,且年龄以<6个月者多见;(2)两组患儿均有阵发痉挛性咳嗽;2011年组有感染中毒症状者及并发症者较2010年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且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4)2011年组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类型较2011年组复杂;(5)2011年组治疗困难,平均住院日增加.结论 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具有显著的年龄及季节特点,2011年患病例数明显增加;百日咳综合征与百日咳临床特点相似;亟需灵敏、特异的百日咳杆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用于临床.

    作者:闫莉;黄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和胎龄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初筛结果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胎龄、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因素对新生儿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酶荧光法测定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广州市165家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干血片TSH值,分别按照胎龄、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并对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与TSH初筛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查标本238918例,统计有效信息211656例.不同分娩方式的TSH初筛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所致的新生儿一过性高TSH不影响新生儿足跟血测定TSH.为防止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漏诊,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宜推迟采集测定足跟血TSH.

    作者:蒋翔;江剑辉;李蓓;吴伽;陈倩瑜;曹伟锋;贾雪芳;李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儿童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5例报告

    21世纪流感的第一次大范围流行是由猪来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基因组由猪流感、人流感、禽流感基因混合而成[1].长期以来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被认为并不常见[2-3].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被认为是间接和多因素的[4],对H1N1是否感染脑或脑脊液依然存在争议[5].作为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甲流病例的定点医院,既往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中心(PICU)收治的危重型H1N1流感以呼吸系统改变为主,表现为重症肺炎及ARDS,但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5例以神经症状起病的重症和危重症儿童甲型H1N1流感,本文对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金萍;刘纯义;张侃;田先雨;招悦;刘强;许锦姬;黄义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提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儿童哮喘发生

    儿童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作为一种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慢性疾患,儿童哮喘不仅使患儿及其家长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3],也为各国公共卫生机构和卫生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4].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在纽约召集17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提出长期、持续、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该方案实施以来,受到了全球专家的一致肯定,并且在欧美国家取得了满意效果[5],在我国按照GINA方案防治的患者也逐年上升,但对哮喘的控制远没达到GINA所制定的长期管理目标[6-7].

    作者:鲍一笑;林芊;包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规范诊治——儿童GIOP规范诊治全国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在儿科,日益复杂的慢性疾病以及相关治疗所导致的骨质疏松越来越多见.其中,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为常见.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钙需求量相对较大的时期,也是骨骼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低骨密度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并使骨折风险增加.因此加强对儿童GIOP的认知和管理,并且将其作为疾病治疗计划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组织全国儿科肾内、血液和呼吸领域的部分权威专家就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别邀请三位分别来自呼吸、肾病、血液专业的专家执笔,根据会议讨论的内容,并结合所阅读文献,撰写此文,希望能为儿童GIOP的规范诊治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作者:洪建国;徐虹;王天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