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4443
  • 国内刊号:21-1348/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6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8期文献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特征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g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关系,探讨DM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N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UAER水平分为3组:无蛋白尿组63例,微量白蛋白组60例和蛋白尿组45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其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和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ies,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ies,EDV)及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分析不同临床分期DN患者与对照组间脉络膜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DM患者OA和PCA的PS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量蛋白组和蛋白尿组OA和PCA的PSV、EDV均显著低于无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显著高于无蛋白尿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尿组OA和PCA的EDV均显著低于微量蛋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24 h UAER与OA和PCA的RI呈正相关(r =0.521,0.642,P<0.01),与EDV呈现负相关(r=-0.628,-0.637,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眼部循环障碍随DN的进展而加重,提示眼部微血管病变与DN存在相关性.

    作者:高丽芬;路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内出血、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视网膜下出血(SRH)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临床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33例(33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眼压、裂隙灯、间接眼底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以中心凹视网膜内出血、中心凹SRD、中心凹SRH、三个变量为基础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观察其与BCVA的关系.根据治疗前SD-OCT检查有无中心凹处SRH将患者分为SRH(-)组及SRH(+)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的变化.结果 SRH(-)组,经平均2.3次IBV注射治疗后,BCVA及CMT均明显好转;SRH(+)组,经平均2.0次IBV注射治疗后,虽然CMT较前明显下降,但BCVA无明显提高;两组BCVA差异有统计学(P=0.001).结论 黄斑中心凹SRH是IVB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作者:庄宪丽;王皓月;赵琳;李炳震;封康;韩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阶段圆锥角膜的干眼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阶段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的干眼特征参数,分析各阶段圆锥角膜的干眼特征.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35例(44只眼),并按照Amsler-Krumeich分级法分为轻度圆锥角膜19只眼,中度圆锥角膜15只眼,重度圆锥角膜10只眼,选取正常角膜对照者44例(44只眼)作为正常角膜组.应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干眼特征参数:首次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平均NIBUT、泪河高度,眼红指数及睑板腺缺失面积,同时利用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表(OSDI)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采用f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OSDI评分圆锥角膜组(40.96±8.15)与正常角膜组(17.98±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864 P<0.01);与正常角膜组相比,圆锥角膜组的首次NIBUT缩短(Z=3.553,P<0.001)、平均NIBUT缩短(Z=4.373,P<0.001)、泪河高度下降(Z=2.826,P=0.005)、眼红指数增加(Z=2.06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阶段的圆锥角膜比较中,首次NIBUT (H=16.277,P<0.001)和平均NIBUT(H=17.033,P<0.001)在不同阶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度和重度均低于轻度圆锥角膜组(P<0.05);不同阶段圆锥角膜睑板腺缺失面积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555,P=0.226).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具有明显的干眼症状和体征,而且圆锥角膜的不同阶段其干眼特征差异显著.

    作者:杜婧;李勇;魏升升;李晶;刘建国;万雅群;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网玻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迟发性玻璃体再出血(postvitrectomy diabetic vitreous hemorrhage,PVDVH)的疗效.方法 连续收集迟发性PVDVH的患者36例36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7只眼)和对照组(19只眼),治疗组给予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内注射,如4周后玻璃体积血无明显吸收则重复注射,直到积血清除.对照组给予和血明目片、卵磷脂络合碘口服.随诊5~13个月,平均(8.5±2.5)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玻璃体积血清除时间为2~8周,平均(5.3±2.3)周,平均注药(2.2±0.8)次;4只眼治疗过程中再次发生出血,但经过注射治疗后积血再次吸收,无一眼需再次行PPV.对照组中8只眼积血在3~10周,平均(6.7±2.5)周时吸收,11只眼治疗过程中发生再次出血,其中1眼在按对照组治疗方式继续治疗后积血终吸收,余10只眼积血长时间未见吸收,其中有4只眼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4只眼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终以上10眼需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组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缩短PVDVH的吸收时间,降低并发症及再次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几率.

    作者:朱平利;王卓实;安良宝;徐玲;何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伴较高散光1年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 观察Toric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伴有较高散光青少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球面塑形镜组(球面组)24例(40只眼),Toric塑形镜组(Tonc组)11例(18只眼).比较两组不同设计塑形镜1年眼轴增长.比较Toric组戴镜前及配镜后1周、1月、6月、1年之间的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值、平均角膜曲率.分析角膜地形图上平坦K、角膜直径4 mm、5 mm处角膜曲率(K平、K4、K5)与Toric塑形镜定位弧曲率之间相关性.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配镜1年,球面组和Toric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25±0.14) mm和(0.23±0.28) mm,与戴镜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t =-10.868,P<0.05;t=-3.485,P<0.05).两组眼轴增长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 =-0.298,P>0.05).Toric组配镜1周起裸眼视力显著提高,配镜前后有统计学差异(F=83.185,P<0.05).Toric组配镜前后角膜散光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 =1.099,P>0.05),平均角膜曲率配镜前为(43.28±1.71)D,配镜1周、1月、6月、1年分别为(41.59±1.96)D、(41.45±2.36)D、(41.35±2.14)D、(40.80±1.91)D,配镜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3.38,P<0.05).Toric组定位弧曲率为(41.86±0.76)D,K平、K4、K5分别为(42.20±1.56)D、(41.51±1.59)D、(40.50±1.53)D,定位弧曲率与K平、K4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K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oric 角膜塑形镜与球面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眼轴控制程度接近.Toric角膜塑形镜适用于近视伴较高散光患者,配戴期间安全有效,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角膜曲率.

    作者:王佳颖;杨晨皓;沈李;高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虹膜定位和Kappa角校正飞秒LASIK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虹膜定位和Kappa角校正飞秒LASIK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CSF分别和术前佳矫正视力、佳矫正视力戴镜测量CSF进行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术后1个月CSF较术前佳矫正视力戴镜测量CSF提高值进行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组之间术后1个月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值和Oculus Pentacam 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偏中心切削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CSF较术前提高值与偏中心切削值、术后残余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散光轴位进行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CSF和术前佳矫正视力、佳矫正视力戴镜测量C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术后1个月视力、CSF较术前提高值和偏中心切削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避免偏中心切削,获得优于术前的视力和CSF.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视力、CSF提高值和偏中心切削情况无差异.

    作者:林巧雅;李学喜;柯剑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联合自体全血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裂孔

    目的 探讨视网膜内界膜移植联合自体全血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高度近视继发黄斑裂孔[裂孔基底直径>1 000 μm、裂孔形成因子(Hole Form Factor,HFF) <0.6]的患者5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28只眼,B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术中使用自体全血封闭裂孔22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裂孔封闭情况、佳矫正视力(BCV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tA=4.024,tB=4.510,P<0.05),两组间视力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6,P>0.05),但视力显著改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1,P<0.05).术后3个月A组裂孔闭合率为64.2%,B组裂孔闭合率为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92,P<0.05).术后3个月两组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11.193,tB=15.918,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054,P<0.05).结论 内界膜移植术联合自体全血可提高HFF值<0.6的高度近视继发黄斑裂孔的术后闭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闾雯娟;范银波;肖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正常人结膜囊细菌菌群结构及药敏分析

    目的 调查2013~ 2016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同人群正常结膜囊细菌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 对眼部无感染或无眼部充血、红肿等症状及近1个月来未全身或局部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总计25 728名调查者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累计检出细菌6107株,总检出率为23.74%,0~6岁年龄段和>65岁年龄段患者的细菌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且男性各年龄段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年龄和性别是影响细菌检出率的因素之一.检出率高的前3种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71.47%)、链球菌属细菌(11.7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43%),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头孢西丁、红霉素、阿奇霉素、苯唑西林的敏感性较差,在1.87%~21.71%之间,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米诺环素等保持较高的敏感性(93.74%~100%),对莫西沙星(72.42%)以外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呈中度敏感(45.49%~55.43%).除克林霉素外,金黄色葡萄球菌整体敏感率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高或相当.链球菌属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但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差(4.19%~13.84%).结论 正常结膜囊细菌分布及药敏的调查,对于预防眼部感染或感染发生后细菌培养结果回示前的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娟;张慧芝;王焕;张晓燕;李乐;罗世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4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有2型糖尿病(T2DM)的83例住院病人,根据眼底情况分为三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组(PDR组)3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组(NPDR组)2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组(NDR组)31例.测定其血清RBP4水平以及可能与DR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检测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b波振幅.结果 血清RBP4在PDR组、NPDR组、NDR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之间b波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与ERG的b波振幅呈明显负相关(r=-0.458,P=0.0001).二分类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显示RBP4是DR独立危险因素(B=0.105,P=0.019).结论 血清RBP4水平的升高与DR的进展一致,血清RBP4与视网膜双极细胞的损害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李鹏伟;高永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entaeam系统测量SB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研究

    目的 观察SBK屈光手术前后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角膜厚度与采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的130例患者130只眼,术前术后采用Pentacam及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两种方式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并根据手术中的切削深度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一致性.结果 术前Pentacam与A型角膜超声测厚仪测得的角膜中央厚度(GCT)分别为(552.4±28.3) μm,(471.0~601.0) μm与(547.1±27.7)μm,(474.0~590.0) 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31).术后3个月随访时Pentacam和A型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70.8±33.0)μm,(395.0~541.0) μm与395.0~548.0 (471.1±33.1) 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65>0.05).结论 在SBK屈光手术前后,Pentacam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与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Pentacam可以在SBK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中很好地评估角膜情况.

    作者:童奇湖;任未娜;张元均;王红婷;林华珍;董飞;陈婷婷;董文鹏;陆勤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飞秒激光蘑菇状切口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蘑菇状切口穿透性角膜移植(femtosecond-assisted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FS-PKP)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30眼FS-PKP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病例(飞秒组),将11例11眼同期行传统PKP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的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角膜病变累及全层,且患者晶状体中等及以上程度混浊.飞秒组用飞秒激光制作蘑菇状切口的植片与对应植床;对照组用环钻制作,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并缝合.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部分患者随访达18个月.比较两组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飞秒组术后3个月内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散光值小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蘑菇状切口的飞秒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疗效明显,切削精确,安全性高,早期视力恢复优于普通穿透性角膜移植,临床适用范围广.

    作者:曹雪倩;王林农;周如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视觉训练对非弱视性视力低下56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治疗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数为-1.00 +3.00 D、无屈光参差、无固定性斜视、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5~12岁的56名儿童,进行为期四周的视觉训练,比较视觉训练前后双眼矫正视力、裸眼视力、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结果 56名儿童双眼平均裸眼视力训练前后分别为0.53±0.13和0.91±0.14(t=3.26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双眼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59±0.12和0.98±0.05(t=3.37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单眼±2.00 D翻转拍40 cm处,右眼分别为5.8±2.6周期和18.2±1.7周期(t=13.628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左眼分别为6.3±1.9周期和18.5±1.3周期(t=12.8354,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训练前后调节幅度右眼分别为8.9±2.5 D和15.1±1.2 D(t=20.16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左眼分别为8.6±2.2 D和15.3±1.1 D(t=21.6218,P <0.05).结论 视觉训练对于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者,可明显改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随之可明显提高,提示此类患者的视力低下是由调节功能紊乱导致.

    作者:王华德;张清生;沈兰;韩二营;魏琳;吴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小YAG光斑在有晶体眼眼内晶体植入术前虹膜周边切除术中运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大小光斑YAG在有晶体眼眼内晶体植入术前虹膜周边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70例病例随机分成A和B组,A组34例采用大YAG光斑虹膜周边激光(250μm能量11~13 mJ),总能量在上方11点1点虹膜根部形成穿孔约1 mm×2 mm.B组36例采用小YAG光斑虹膜周边激光(100 μm能量11~13 mJ),总能量在上方11点1点虹膜根部形成穿孔约1 mm×2 mm.观察激光术后眼压变化.结果 A组大光斑与B组小光斑,2h后高眼压(眼压升高≥8 mmHg)病例无显著差异,24 h后眼压升高≥8 mmHg者(A组9例、B组3例)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光斑YAG激光在虹膜周边切除术中造成虹膜脱色素、炎性反应和眼压升高;较小光斑YAG激光在虹膜周边成孔有优势,对临床虹膜激光成孔,尤其虹膜基质较厚色素较多的患者有临床意义.

    作者:沈咏梅;朱凤;范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带蒂睑板结膜瓣转位在眼睑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利用剩余眼睑带蒂睑板结膜瓣转位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眼睑较大范围全层缺损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在1/3至1/2的患者,采用剩余眼睑带蒂睑板结膜瓣转位替代眼睑后层,即睑板和睑结膜层;利用带眼轮匝肌滑行皮瓣或转移皮瓣修复眼睑前层,即皮肤肌肉层.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皮瓣全部成活,转位的带蒂睑板结膜瓣成活良好,眼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剩余眼睑带蒂睑板结膜瓣转位可以重建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1/3至1/2的的全层缺损,效果肯定.

    作者:赵海峰;蔡瑞玲;吴昌凡;郎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眼眶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38例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26例发生于眼眶,占68%,6例发生于泪腺区,占15.8%,少数发生于结膜;单侧多发,也可双眼同时发病.临床表现为跟睑肿胀、眼球突出、结膜充血及鱼肉样外观、复视及视力下降等.其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20(+),CD79a(+).CT对眶骨结构及肿瘤侵犯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定性诊断价值;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强,可以准确判断病变累及的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情况.结论 发生于眼眶的MALT淋巴瘤,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张程芳;孙丰源;武劲圆;郭玉峰;刘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房角分离联合前房冲洗治疗硅油充填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房角分离联合前房冲洗术治疗硅油充填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硅油充填后继发青光眼患者60例63只眼,予硅油取出术,术中一并实施房角分离联合前房冲洗术,观察疗效.结果 60例63只眼硅油充填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长期随访无视神经及视野损害,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及白内障发生.结论 房角分离联合前房冲洗术治疗硅油充填后继发性青光眼具有操作方便、眼部损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峰;侯长军;郭秀娟;张静怡;孙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荧光素钠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一例

    我院接诊荧光素钠迟发性过敏性休克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4岁.因“右眼突发性黑矇2天,伴短时意识丧失2小时”入院.患者于2天前突然出现右眼黑矇,当时无眼痛、眼红、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症状.不伴肢体无力及麻木症状.当时未去医院就诊.此后右眼黑矇症状无改善.2天后去当地某区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中央动脉阻塞”,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患者遂诊于我市某眼科医院,行OCT、眼部B超及荧光眼底造影检查.当日上午10:15左右行低浓度国产荧光素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试敏,阴性后于10:35左右进行荧光眼底造影检查.并介绍入院.入院后11:10左右在医师询问病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昏迷、出汗、手足冰冷、小便失禁症状.当时血压测不出,血糖8.1mmol/L.立即给予肌注地塞米松5 mg,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2.0,未给予肾上腺素注射.15 min后患者意识恢复.13:00转入我院红山院区急诊科继续抢救,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点滴,继续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13:30患者病情稍平稳后送我科病房入院,14:07到达病房.患者否认过敏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

    作者:林安岭;张丽敏;高世凯;赵海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血管爬行1例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之一,如果治疗及时,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视力.但少数患儿合并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晶状体前后表面小的毛细血管在术中出血少,对术后影响小,但较粗大的血管可引起玻璃体积血,严重的需进一步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河北省眼科医院收治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较粗大的血管爬行1例,术后恢复好,报道如下:患儿女,4个月,主因自幼左眼瞳孔区发白于2014年08月26日入院.入院检查:右眼追物良好,左眼可追光,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瞳孔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灵敏,右眼晶状体未见明显混浊,左眼晶状体皮质呈不均匀灰白色混浊,合并较粗大的血管自赤道部囊膜爬行至前囊膜(图1).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血管走行正常,黄斑区及可见区域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窥不入.

    作者:宫献珍;刘彩娟;刘静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激光治疗抗青光眼术后4个月发生恶性青光眼一例

    患者女,80岁.因“左眼胀痛4月,加重3d”于2016年8月15日入院.既往:2016年3月23日,患者因“双眼胀痛伴视力下降2年”就诊于当地某中医院眼科医院,诊断为“中医:双眼青风内障(肝肾阴虚),西医: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左眼视神经萎缩”.2016年3月29日于该院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虹膜周切+前部玻切术”,3月31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016年4月27日术后复查:视力:右眼0.12,左眼0.15;眼压:右眼15.4 mmHg,左眼21.3 mmHg;右眼IOL部分夹持,左眼滤过泡隆起,密闭性良好,瞳孔散大,IOL部分夹持,视神经萎缩.而后,患者自述左眼持续胀痛,流泪,自行使用美开朗滴眼液降眼压后效果不明显,未曾系统监测眼压也未曾复查.

    作者:王雪;吴志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眼前节毒性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性,62岁.因右眼白内障于2015年10月来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眼部术前检查:左眼为人工晶状体眼,视力0.5.右眼视力0.2,矫正0.3,角膜透明,前房深,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核分级Ⅱ级,玻璃体少量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14 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132个/mm2,六角型细胞占65%.既往有结核病史10年,未行规范治疗,胃溃疡病史5年,药物治疗,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1周前行左眼白内障手术史.

    作者:黎晗;王勇;曹丹敏;许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是一种较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研究指出,年龄、性别、近视、高血脂等是IERM的危险因素,玻璃体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IERM为普遍的手术方式.本文基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报道,对于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手术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作简要综述.

    作者:赵小琴;李林芮;杨桢;许立帅;杨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黄体酮对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20眼);治疗组20只,右眼制备成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1h后开始给予10 mg/kg黄体酮(progesterone,PROG)注射液腹腔注射,每d1次,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腹腔注射;按伤后1、3、7、14、28 d分五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分别取4只眼的视网膜,用予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和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在损伤后的1、3、7d对照组IGF-1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后表达下降,14 d时接近于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损伤后各时间点IGF-1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QP-4在损伤后1d表达开始升高,3d时表达高,7d开始下降,14 d仍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时接近于正常组.治疗组在1、3、7、14 d AQP-4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但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IGF-1和AQP-4表达增强,参与了视神经损伤的过程.PROG能够降低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AQP-4的表达,升高视网膜组织中IGF-1的表达,对视神经节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孙海燕;孙文婷;安国禹;赵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