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国际刊号:1674-1595
  • 国内刊号:21-1561/R
  • 影响因子:1.02
  • 创刊:2008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56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期刊
  • 口腔科学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年12期文献
  • 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骨桥蛋白水平与种植体周围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骨桥蛋白(OPN)水平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接受牙种植术戴冠后12个月的患者30例(40枚种植体),按照临床指标标准分为炎症种植体组[探诊深度(PD)>3 mm、牙龈出血指数(SBI)>2 mm,28枚种植体]和健康种植体组(PD≤3 mm、SBI≤2,12枚种植体);同时选择患者同名健康牙(40颗)为对照组.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PD、SBI;检测龈沟液量及其中OPN质量浓度(ABC-ELISA法).结果 (1)炎症种植体组的PD值、SBI值、龈沟液量、OPN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种植体组(均P< 0.05);对照组和健康种植体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OPN质量浓度同各临床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种植体龈沟液中OPN质量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态.

    作者:赵焱;李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直径种植体临床应用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小直径(直径2.5~3.0mm)种植体的临床应用疗效和特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小直径种植体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42例患者共植入小直径种植体51颗,其中36例患者(44颗种植体)行延期修复,6例(7颗种植体)行即刻修复.定期行临床检查、X线片检查,评价分析小直径种植体3年累计存留率、边缘骨吸收情况、软组织及美学效果、修复体并发症等.结果 1颗种植体(Osstem)植入后2个月因牙周病导致种植体周围炎而脱落,1颗种植体(Compress)植入后3年固位螺丝折断,种植体3年累计存留率为96.1%;种植体边缘平均骨吸收高度第1年为1.2mm,以后平均每年0.2mm;修复后1颗烤瓷修复冠松动.结论 在本研究观察时间范围内认为小直径种植体适用于临床缺牙间隙三维空间不足的病例,其长期的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峰;崔军;马跃;徐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hbFGF基因及hBMP-7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联合应用促进牙槽骨再生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及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联合应用对牙槽骨缺损再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hbFGF基因转染Beagl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GFs),并将其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形成组织工程化复合物,同时以hBMP-7基因转染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将其与胶原膜BME-10X复合,共同植入Beagle犬的人工牙周组织缺损区,通过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评价其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结果 术后6、12周,光镜下观察可见转染GFs复合ADM组和未转染GFs复合ADM组均较单纯BMSCs复合BME-10X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术后12周各组相对于术后6周的各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新生牙骨质与新生牙槽骨测量显示,转染hbFGF的GFs/ADM复合物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hBMP-7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程度.结论 转染bFGF的GFs/ADM复合物有助于促进hBMP-7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对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陈欣戬;李艳芬;钟泉;赵欣;骆凯;闫福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关节镜辅助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借助关节镜采用微创的方法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采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B组(9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通过术后随访及问卷调查来评价关节镜在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过术后6个月至2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面瘫、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发生率以及创口预后满意度和疼痛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辅助治疗组术后满意度高于传统手术组,而并发症远远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关节镜辅助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方法安全可行.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更适用于高龄患者.

    作者:孙宁宁;周青;薛雷;郭永嶂;卢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伢典化学机械法治疗老年龋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评价伢典(Carisolv)化学机械法治疗老年龋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老年龋病患者70例(共82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2颗患牙,采用Carisolv化学机械法去腐治疗;对照组40颗患牙,采用慢速手机去腐治疗.比较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感受、治疗所用时间及临床效果,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复诊,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isolv化学机械法对龋病的治疗安全、有效,可大大降低老年患者对口腔治疗的紧张和恐惧,有利于老年人治疗龋齿.

    作者:刘巍;陈盈颖;孟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腭部肿瘤术后洞穿性缺损赝复体修复的语音功能评价

    目的 评价腭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赝复体修复腭部洞穿性缺损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因肿瘤切除导致腭部洞穿性缺损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运用赝复体修复腭部洞穿性缺损;另选1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评价患者佩戴赝复体修复前、后的语音清晰度,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患者佩戴赝复体修复前、佩戴赝复体修复后和正常对照组的语音清晰度平均测定值分别为(55.6±1.31)%、(86.9±1.08)%和(98.9±0.51)%,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佩戴赝复体修复后语音清晰度显著高于佩戴赝复体修复前(P<0.01),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语音清晰度(P<0.01).结论 腭部肿瘤术后洞穿性缺损赝复体修复能显著改善患者语音清晰度,但仍须进一步提高.

    作者:孙海鹏;黄盛兴;张国权;汤剑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应用Herbst矫治器前伸成年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RUNX2蛋白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Herbst矫治器引导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软骨RUNX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Herbst矫治器应用于成年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60只14周龄雄性SD大鼠,根据实验周期(3、7、14、21和30 d)分为5组,每组内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全天佩戴Herbst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大鼠不佩戴矫治器.实验后3、7、14、21和30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右侧髁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髁突软骨中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观测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中大鼠髁突软骨RUNX2表达的IOD值呈现递减趋势,但各时间点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3d组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RUNX2表达的IOD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在21d时,其IOD值与对照组相差幅度大.结论 Herbst矫治器能够诱导成年大鼠髁突发生适应性改建.

    作者:周治;杨鹴;杨苹;谢余澄;姚霜;刘晓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nHACP/CF支架材料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早期附着生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甲壳素纤维增强多孔胶原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nHACP/C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早期附着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病理教研室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hUVEC,并与nHACP/CF支架材料联合培养,观察其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细胞在nHACP/CF支架材料上的早期附着情况.结果 hUVEC在nHACP/CF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 nHACP/CF支架材料有利于hUVEC的早期黏附、生长,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韩冰;孙江;张忠提;伊哲;杨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钛铸件内包埋材主要元素扩散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配比含锆磷酸盐包埋材铸造的钛铸件中包埋材主要元素的扩散情况,探讨此类包埋材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二层集合体法和成刃器制作30°简化刃状边缘蜡型,分别采用含30%、40%、50%ZrO2的磷酸盐包埋材包埋后进行铸造.用EPM-810Q电子探针微分析仪对铸件中包埋材主要元素的扩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组试件中均可见Si和P元素的扩散是同步的,但Si元素的扩散(反应层厚度)深,30%组约37 μm,40%组约28 μm,50%组约25 μm.结论 3种不同配比含锆磷酸盐包埋材钛铸件中Si元素的扩散深度(反应层厚度)均小于40 μm,均可达到临床要求.

    作者:金英武;杨晓东;王亚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离皮瓣被应用到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去,甚至在很多单位游离皮瓣已经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第一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选择游离皮瓣,也不是所有的缺损都必须选择游离皮瓣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头颈外科医生和修复重建医生必须掌握包括各种皮瓣在内的多种修复手段,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地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舌骨下肌皮瓣被发现至今已逾30多年,是已经被时间所证明的优秀的皮瓣之一,它的皮肤颜色良好、厚度及组织量适宜、瘢痕较小、并发症少见,几乎可以修复咽、舌、口底的全部缺损.然而,关于舌骨下肌皮瓣的报道及经验交流近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对舌骨下肌皮瓣的制取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头颈外科医生和修复重建医生有益.

    作者:孙长伏;李瑞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以颈横动脉供血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应用于头颈部缺损修复的皮瓣多种多样,包括局部皮瓣、带蒂皮瓣和游离组织瓣.其中带蒂皮瓣具有容易切取、颜色及质地较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锁骨上区是一个重要的皮瓣供区,肩部皮肤提供了理想的可修复头颈外科缺损的皮肤组织.颈侧三角区主要的锁骨上血管是颈横动脉,目前罕有以颈横动脉供血的延长至肩部皮肤的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报道.本文对此方面内容作一评价.

    作者:陈伟良;张大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颈阔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颈阔肌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该皮瓣质地柔软、制取操作便捷,较适合口腔颌面中小型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可根据缺损的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颈阔肌皮瓣.由于颈阔肌皮瓣成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低以及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其仍然是口腔颌面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

    作者:刘冰;赵怡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口腔致病茵脂多糖诱导的MyD88依赖性信号转导途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定植于根管及牙周袋内的细菌是导致牙髓病、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致病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细胞内主要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依赖性信号转导途径诱导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组织炎性破坏.因此,研究口腔致病菌LPS在细胞内诱导细胞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对于深入了解牙髓病和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口腔致病茵LPS诱导的MyD88依赖性信号转导途径相关机制加以综述.

    作者:吕游;QIU Li-hong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消毒方法对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抗菌性的研究现状

    粪肠球菌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但在根管治疗后持续感染和再感染的根管中常被检出,此茵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致病菌.目前,根管治疗中常规的机械预备和根管冲洗方法并不能完全清除已定植于根管中的粪肠球菌.本文就几种临床根管消毒方法对粪肠球菌的抑茵作用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孙莹莹;于静涛;刘扬;罗发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义齿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治疗牙列缺损,尤其是后牙游离端缺失时,有时会考虑使用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方案.虽然这是一种有争议的方案,有很多研究报道了它的临床并发症和不足之处;但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其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从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有关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朱昌政;陈伟建;XIA Hai-bin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牙周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Hp是牙菌斑和牙周炎的使动因子,且HP感染的阳性率与炎症的程度和活动性呈正相关.本文就Hp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悦;ZHONG Liang-jun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舌癌术后多次复发与淋巴结转移1例

    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其术后复发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情况,而且是影响患者预后主要的因素.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舌癌术后多次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病例,通过对该病例治疗经验的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吴楠;刘亚庆;王绪凯;卢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腮腺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1例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t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是一种发生在浅表软组织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胸壁、背部及肩胛部,也可见于面部和足部,偶可位于肌内[1].国内外对DFML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涉及腮腺更少见.现将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例腮腺区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报道如下.

    作者:靳职雷;魏景健;续艳玲;王绪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内镜辅助下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8例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眶下管减压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共对8例三叉神经痛(Ⅱ支)患者行内镜辅助下的眶下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0~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在内镜辅助指导下进行手术操作使术野清晰,操作准确,眶下管开放确实,未发生手术操作对神经及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经术后随访,8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大幅缓解或消失.结论 内镜辅助下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

    作者:郭永峰;孙宁宁;周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用于重度慢性牙周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需要进行翻瓣术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8例(18颗患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例.行常规翻瓣术,将PRF植入牙周组织缺损处(试验组)或仅行翻瓣术(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探诊深度(PD)与临床附着水平(CAL).结果 两组各自术前与术后4个月的PD和CAL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的PD和CAL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RF用于重度慢性牙周炎手术治疗中,可促进患牙牙周组织修复、改善牙周状况.

    作者:程福新;王文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