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9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吸烟史、多发性及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总结.结果 109例Warthin瘤中男女比例约5.8:1,50~7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其中单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多发.吸烟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 腮腺Warthin瘤临床特点显著,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作者:孟晶;屈志国;爱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经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12例,观察戴用矫治器前、后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戴用矫治器前、后的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数据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OSAHS患者戴用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至1年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均较戴用前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2)则有明显升高;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的上气道宽度增加;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 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以无创伤性、可逆性、经济实用、戴用舒适感较强、便于携带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胡晓捷;岳蕾;李银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探讨影响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标准化问卷对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8例唇腭裂患儿的父母进行调查,以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评价其个性特征,以症状自评表(SCL-90)评价其自觉症状,并采用国内常模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唇腭裂惠儿的父母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但父母之间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唇腭裂患儿父母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危红英;陈伟辉;曲延征;欧阳奇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两种桩核系统修复对不同程度磨牙缺损的抗折性能影响,为临床选择桩核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2-1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完整人上颌第一恒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分别制备成轻、中、重度牙体缺损模型.各组再分别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FPC)+金属全冠修复和铸造镍铬桩核(CPC)+金属全冠修复,各5例.在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静态压力加栽,直至牙体断裂,记录折裂时的栽荷值及折裂模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样本折裂时的载荷值为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重度缺损组;3组应用CPC修复系统折裂时的栽荷值均大于应用FPC修复系统者.3种缺损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C或CPC修复轻度牙体缺损的折裂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中、重度牙体缺损,应用FPC与应用CPC修复的折裂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PC修复系统的样本折裂后86.67%(13/15)可再修复.而应用CPC修复系统的样本折裂后仅有20%(3/15)可再修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体缺损的加重可导致抗折性能下降;磨牙轻度牙体缺损时,推荐选择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中、重度牙体缺损时,推荐选择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玻璃纤维桩核冠更利于折裂后再修复.
作者:闫慧;张燕;赵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影响成人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1-12月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成人患者400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治疗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要求与期望.将问卷数据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认为颜面外观对结婚、职业、人际关系的影响更显著(P<0.05);女性在正畸治疗中对矫治器的颜色和外观以及医生的专业水平方面的要求更高(P<0.05).对正畸治疗标准的评价中,女性更关注外观的改善和牙周的健康(P<0.05).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女性患者认为对口腔卫生的影响较大(P<0.05),而男性则认为时社会交往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与≥25岁患者比较,<25岁患者认为戴用矫治器对日常生活中微笑的影响更显著(P<0.05).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成人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对相关因素的要求各有不同.
作者:于维娟;刘琳;吴平;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用于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率.方法 从2006-2010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错牙畸形病例中选择使用Damon 3MX自锁矫治器(自锁组)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结扎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各15例,分别记录其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整平排齐时间:白锁组为(5.8±2.10)个月,结扎组为(4.5±0.71)个月;关闭拔牙间隙时间:自锁组为(8.3±3.65)个月,结扎组为(6.6±2.99)个月;总体治疗时间:自锁组为(20.4±5.04)个月,结扎组为(16.8±2.66)个月;有效复诊次数:自锁组为(19.0±4.83)次,结扎组为(16.4±3.41)次.自锁组的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均较结扎组多,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拔牙矫治中,Damon 3MX自锁矫治器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式矫治器更高的矫治效率.
作者:孙晓蕾;刘新强;陈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 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作者:葛光华;罗和平;杨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牙周病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给传统修复带来困难,牙周痛患者种植条件的特殊性及种植术后风险增高,都增加了牙周病患者即刻种植的难度.但只要牙周病患者种植术前的牙周状况得到良好控制,手术操作中严格要求并通过相应的骨增量技术,术后得到良好的牙周维护,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作者:叶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牙周病的典型特征即严重的附着丧失、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终导致功能丧失以及美学的缺陷.牙周病所导致的牙槽嵴严重吸收也成为种植治疗的难点,但随着种植体研究的深入以及种植术式的改进,针对不同牙槽嵴情况的种植义齿修复方法也逐步完善.本文将就牙周痛导致的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情况下的种植外科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施斌;白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因牙周病致全口缺牙的义齿修复极其困难.本文主要通过病例分析阐述如何使牙周病致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治疗有系统性和前瞻性,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修复设计并获得理想效果.
作者:宋应亮;简波;李德华;梁丽华;孙道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对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评价,已成为种植义齿修复客观评价标准的补充指标,其从牙种植手术及义齿修复后患者的主观反映对种植义齿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种植修复的相关信息.本文对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的OHRQoL评价进行探讨.
作者:陈卓凡;刘佳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是新的专门用来精确记录和分析咬合力随接触时间变化的工具.目前,在咬合生理研究、种植义齿、修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治疗、正畸治疗等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的发展、优点及临床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黄大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结构是支撑面型的重要基础,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外伤、肿瘤、先天畸形是引发患者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主要原因,而如何在一期对患者面型及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的发展.
作者:王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来自上皮根鞘的釉基质蛋白不仅在胚胎时期参与无细胞性牙骨质的形成,而且可促进无细胞性牙骨质的再生.釉基质蛋白用于牙周组织再生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牙周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釉基质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作者:张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根本和有效的方法.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根管治疗术的成功率为45%~75%.根管治疗失败通常是因为不彻底的根管清理预备和不严密的充填,对根管系统变异认识的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
作者:陈倩倩;张凤;李燕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GCF)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于鞍山市铁东区口腔医院修复科接受牙种植术后12~36个月的患者30例(种植体40枚).按照牙龈指数(CI)等级将受检种植体分为4组,测量并比较各组GCF量及ALP活性.结果 受检种植体周围GCF量及ALP活性随着GI分级的增加而增加.GI1级的种植体周围GCF量和ALP活性较GI0级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 2级和3级的种植体周围GCF量和ALP活性与GI0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GI 2级和3级的种植体周围GCF量、ALP活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体周围GCF量及ALP活性随其CI增加而增加.
作者:秦殿红;赵宝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Vitapex糊刺与氢氧化钙根管充填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儿科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共82颗根尖孔发育不全的患牙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次序分为两组.根管预备及消毒后,分别用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根管充填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定期复查,待根尖形成或根端闭合后行常规根管充填.结果 治疗2年后,Vitapex糊剂组40颗患牙成功31例,改善7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5%;氢氧化钙根充糊剂组42颗患牙成功17例,改善13例,失败12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炳林;吕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牙龈瘤改良术式的预后情况及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牙龈瘤患者12例,采用改良牙龈瘤治疗术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2例中有8例治愈,牙龈瘤完全消失,随访6~18个月均无复发迹象,牙龈色泽、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基本满意.结论 本文介绍的改良牙龈瘤治疗术式可以有效治疗牙龈瘤,同时获得较常规术式更加理想的美学效果.
作者:欧东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显微超声技术配合K锉取出法取出根管内折断器械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内折断器械患者49例,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取出折断器械,并时不同部位的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取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根管内折断器械共取出37例,取出率75.5%;折断器械在根管上、中、下1/3的取出率分别为100%、87.5%、44.4%.结论 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是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较为理想的方法,根管下1/3折断器械取出率相对较低.
作者:郝艳红;董长安;崔军;彭一纯;梁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老年人牙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轻、中度牙周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时照组,各50例.在牙周治疗过程中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初诊及之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QT改良法(PLI-QT)和牙龈指数(GI).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PLI和G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l和G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周至1年的PLI和G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周和3个月的PLI和CI指数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至1年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结论 在口腔医疗服务中增加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的内容,把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老年牙周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有助于牙周治疗效果的维护.
作者:兰海松;李艺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及健康教育的进步,口腔种植外科与修复技术有望成为缺失牙患者的首选修复方法.在临床口腔种植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注重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细节,分享口腔种植手术的成功经验,探讨修复环节中的失误,分析失败病例的原因,汲取主要的教训,总结应急处理中的要点和方法将对于临床口腔种植医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有着十分有益的启迪.本文通过笔者历年积累的临床病例与文献复习着重介绍这一专题.
作者:黄远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