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单冠固定修复,判断其可行性,并对其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与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二科行单颗前磨牙全瓷冠固定修复患者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研究组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修复体;对照组通过硅橡胶取模灌注石膏模型的方法制作修复体.记录每例患者试戴修复体时所花费的时间,对每一修复体质量进行盲评,患者后一次复诊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研究组患者均能接受数字化修复方式,研究组与对照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修复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修复体试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单冠固定修复义齿能被患者接受,临床效果好,可减少医生椅旁操作时间,提升患者对于单冠固定修复义齿的满意度.
作者:黄婉怡;姜慕舟;战德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对青少年重度拥挤的错(耠)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观察分析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安康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列重度拥挤的安氏Ⅰ类、Ⅱ类错(耠)畸形患者17例,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在未增加任何辅助支抗的情况下,矫治疗程16~24个月.矫治结果显示,牙列拥挤解除,尖牙、磨牙关系中性,覆(耠)、覆盖正常,面型良好.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头影测量显示,上中切牙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内下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内上角(L1-MP)、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LL-E)显著减小,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U1-L1)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对矫治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重度牙列拥挤患者效果较好.
作者:李凤霞;王俊;王金雨;郝兰清;邹晶;周小龙;和王刚;王高丽;谢蕊;李婷婷;张义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硅酮敷料对颌面头颈部创口早期愈合及瘢痕减轻的疗效.方法 2014年7年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40例行颌面头颈部肿物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换药直至创口愈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硅酮敷料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创口早期愈合情况,采用客观指标结合主观评判方式系统评价两组创口的瘢痕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6~ 1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创口均甲级愈合,试验组与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5.2±1.3)d和(7.1±0.7)d.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检查显示,两组的色泽评分、血管分布评分及柔软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和瘙痒评分方面,治疗1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创口瘢痕均未见继续增大或复发.结论 硅酮敷料有助于颌面头颈部创口愈合,能够减轻瘢痕形成.
作者:孙超;孙健;梁立卿;李亚莉;陈立强;陈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了解牵引埋伏牙的难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埋伏牙牵引病例149例,统计其中72例上颌埋伏尖牙不同牙位闭合牵引助萌术的成功率,测量上颌埋伏尖牙与腭平面角度、与邻牙位置、唇腭向方向并统计患者年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年龄、上颌埋伏尖牙唇腭向、与腭平面角度作为单因素对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结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埋伏尖牙与邻牙位置关系对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埋伏尖牙唇腭向对牵引结果有差异.结论 埋伏尖牙的唇腭侧位置是上颌埋伏尖牙闭合式牵引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唇侧位阻生上颌埋伏尖牙更容易牵引成功.
作者:赵震锦;赵瑞;郑雪松;王丽萍;刘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托槽设计及结扎方式对弓丝表面结构的改变.方法 选用MBT、MLF和传动直丝弓等3种国产不锈钢托槽,分别使用弹力结扎圈、0.20 mm结扎丝和0.25 mm结扎丝结扎.干燥环境中模拟托槽在弓丝上滑动,使用WDW20&0.5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提供匀速牵引,再对弓丝进行电镜扫描.结果 正畸弓丝在模拟滑动后,表面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MLF托槽搭配0.20 mm结扎丝组弓丝表面改变小;弹力结扎圈结扎时弓丝表面划痕分布均匀;0.25 mm结扎丝易造成应力分布不均.结论 不同结扎方式对弓丝表面形态结构影响不同,较粗结扎丝对弓丝表面结构影响较大,不同托槽设计会改变弓丝表面结构.
作者:吴春晓;高文丽;戴玉婷;罗惠方;米丛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灼口综合征(B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口腔科80例B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42.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舌烧灼疼痛、口舌麻木、烦躁失眠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汉密顿焦虑量及汉密顿抑郁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BMS不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玉珍;施伟文;陈晓华;刘雪梅;易利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生物活性透明质酸(B-HA)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抑菌效果,为B-HA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在牙周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定量检测实验药物对P.gingivalis的抑菌作用,共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B-HA组、单纯盐酸米诺环素组以及盐酸米诺环素联合B-HA组.通过计数平板中可见菌落的数量,计算P.gingivalis存活率.结果 将浓度为0.05 μg/L的盐酸米诺环素与不同浓度的B-HA相联合,与单纯盐酸米诺环素相比,随着B-HA浓度逐渐升高,细菌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B-HA浓度为35 mg/L和45 mg/L时,细菌存活率分别为82.57%和71.56%(P< 0.05).当B-HA浓度为55 mg/L时,仅50.46%细菌存活,与单纯B-HA相比,抑菌能力提升了22.93%(P<0.05).结论 B-HA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对P.gingivalis具有显著的协同抑菌作用.
作者:陈菲;庄德舒;张洪波;栾晓敏;毕良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缓解儿童牙科畏惧症(CDF)的适用范围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需行根管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其中经儿童畏惧调查-牙科分量表(CFSS-DS)确定具有CDF的4~ 10岁患儿128例,随机分为两组:音乐疗法组(64例)进行音乐辅助治疗和行为诱导,行为诱导组(64例)仅进行行为诱导.在初次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及复诊前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在诊疗过程中采用Venham焦虑与合作行为量表评价患儿畏惧焦虑程度.结果 音乐疗法组60例(93.75%)完成治疗,4例因畏惧无法缓解中止治疗;行为诱导组56例(87.50%)完成治疗,8例中止治疗.诊疗过程中,音乐疗法组患儿心率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行为诱导组(P<0.05).音乐疗法组治疗中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升高,治疗后心率显著降低(P<0.05);行为诱导组治疗中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音乐疗法组Venham 2、3级患儿根管治疗各阶段心率、收缩压无明显增高,复诊前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有效缓解CDF患儿的畏惧紧张情绪,提高患儿口腔诊疗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简便、易接受的行为管理辅助方法.
作者:王一珠;李锐;常平;吕岩;李晓光;温丽;梁乙然;袁一方;郭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混合陶瓷表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用Vita Enamic混合陶瓷块,用CAD/CAM方法切割成10 mm×10 mm×3 mm试件36块,根据表面处理方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喷砂组、酸蚀组、硅烷组、酸蚀+硅烷组和喷砂+硅烷组,每组6个试件.各组试件进行相应表面处理后,用EmbraceTM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在试件处理表面制作粘接面半径2 mm、高4mm的圆柱体,静置24 h后用电子万能力学测试机测试粘接强度.结果 在测试刀头速度为0.5 mm/min的条件下,各组粘接强度分别为:对照组(6.2199±0.9662)MPa、喷砂组(8.3043±1.2074)MPa、酸蚀组(7.2266±1.1112)MPa、硅烷组(15.0703±1.1033)MPa、酸蚀+硅烷组(9.6446±1.1725)MPa、喷砂+硅烷组(13.1765±2.312)MPa.除酸蚀组与对照组和喷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蚀、喷砂、涂硅烷偶联剂,单独或联合对混合陶瓷表面处理,均可提高其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喷砂效果优于酸蚀,硅烷偶联剂增强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佳.
作者:朱嘉;廖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前精准医疗备受关注.随着口腔精准医学的提出,临床医生应针对骨性Ⅲ类错(秴)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在关注骨骼位置形态异常的同时,应结合数字化手段,对患者关节、牙周、呼吸道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进行个性化的术前正畸.文章结合骨性Ⅲ类错(秴)患者的关节、牙周及呼吸道特点,讨论在制定矫治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手术优先的方法进行阐述.
作者:赵震锦;郑雪松;王丽萍;赵瑞;刘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正畸正颌领域发展迅速.数字化定点设计、术前模拟手术分析、光学扫描、数字化验板以及数字化导板等应用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然而,很多正畸医生在术前矫治中往往只关注单一的牙齿排列,缺乏颅颌面三维立体轮廓概念,与后期的正颌外科手术脱节,增大了二期正颌手术的难度,同时也难以达到面部轮廓美学及咬合生理功能的满意效果.文章就如何从正颌外科角度指导术前正畸进行阐述,希望正畸医生在术前正畸过程中建立面部轮廓美学及咬合生理功能的大局观,避免只局限于关注牙齿的排列矫治.
作者:杨鸣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