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 主办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 国际刊号:1671-3826
  • 国内刊号:21-1365/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73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3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解放军优秀医学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军医杂志   2018年5期文献
  • CartoUnivu指导下左室流出道心外膜途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2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5个月入院,当地医院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24 h,39751个),短阵室速.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心脏超声示:左心稍大,左房36 mm,左室55 mm,射血分数0. 69,二、三尖瓣返流(轻度). 术前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QRS波直立、高耸,胸前导联R波为主. 根据心电图考虑室性早搏起源于左室左纤维三角可能性大,具有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

    作者:孙鸣宇;王祖禄;梁明;杨桂棠;金志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病变由近至远置入支架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由近至远置入支架的方式进行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202医院收治的采用由近至远置入支架的方式进行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支架扩张满意,支架内残余狭窄<10%,血流分级3级,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实际操作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可考虑采用由近至远的方式置入支架,效果满意且安全.

    作者:付杨;李春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YP2 C9与CYP2 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影响

    目的 探讨CYP2C9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华法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305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酶切片长度多态性法检测PCR产物.根据CYP2C9和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将患者分为4种:CYP2C9野生型(CYP2C9?1?1)、CYP2C9突变型(CYP2C9?3)、CYP2C19野生型(CYP2C19?1?1)、CYP2C19突变型(CYP2C19?2或CYP2C19?3).根据基因变异情况分为2个基因均无变异、2个基因均有变异、只有CYP2C9基因变异及只有CYP2C19基因变异.记录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首次达标的时间、华法林总用量及平均每日用量.结果 CYP2C9野生基因型患者的INR首次达标时间较突变型患者明显延长,且INR首次达标时所需的华法林总量高于突变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突变基因型患者的INR初次达标天数、华法林达标时总用量及达标平均日用量与野生型患者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C9和CYP2C19基因均变异的患者INR首次达标天数、华法林总剂量及平均日用量均低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CYP2C9基因变异的患者首次INR达标时所需的华法林总剂量和平均日用量减少,与2个基因均无变异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P2C9和CYP2C19基因同时变异的患者与只有CYP2C9基因变异患者比较,INR首次达标的平均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的华法林总剂量及平均日用量有减少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维持剂量重要的遗传因素,而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影响较小,可根据患者基因型的不同合理分配华法林剂量.

    作者:马建新;马丽群;刘畅;崔莲;霍文静;王光辉;张蓉;马建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骨髓输液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目的 在寒区战伤救治中心静脉穿刺困难的条件下,探索快速有效的骨髓穿刺急救输液途径,建立骨髓输液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只健康的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前肢外侧静脉穿刺输液组,行常规静脉穿刺输液;B组为跟骨穿刺输液组,利用自行研发的骨髓穿刺输液器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穿刺用时、单位时间输液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药物代谢学数据及行为学评价指标.结果 B组平均穿刺用时为(26±7)s,显著高于A组的(15±5)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反复练习后,B组穿刺用时明显缩短.正常压力条件下,两组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压力状态下,B组输液量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药物代谢学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实验犬出现轻微跛行和舔舐伤口,A组无明显异常行为.结论 在寒区战伤急救环境下,跟骨骨髓输液途径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替代途径.

    作者:张贺;孙蕊;黑任轶;谢冰;田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iR-222调控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高糖致人肾系膜细胞外基质沉积中作用

    目的 探讨miR-222调控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高糖致人肾系膜细胞外基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系膜细胞株(HMC),使用高糖(25 mM)处理人肾系膜细胞,部分细胞应用miR-222抑制物或miR-222模拟物进行干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PARP-1及FN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培养组HMC在24 h时miR-222的表达上调,较对照组上调2.53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miR-222模拟物组HMC转染miR-222模拟物,可有效下调其靶蛋白PARP-1的表达,是高糖培养组的52.2%;高糖+miR-222抑制物组HMC转染miR-222抑制物,可有效上调其靶蛋白PARP-1的表达,较高糖培养组升高17.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C细胞转染miR-222模拟物,可有效下调FN的表达,是高糖培养组的60.9%;而转染miR-222抑制物可有效上调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较高糖培养组升高18.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22可通过调控PARP-1促进HMC基质增生.

    作者:朱恒梅;祝胜郎;陈结慧;杨芸;李金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系统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已公布的比较DCB与新一代DES治疗ISR的随机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终纳入7项研究,共包含1363例患者(DCB组722例,新一代DES组641例).在长临床随访中,与DES组相比,DCB组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相对危险度(RR):1.43,95%可信区间1.00~2.05,P=0.05]的风险显著升高,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1.27,95%可信区间0.91~1.76,P=0.16)、心原性死亡(RR=1.21,95%可信区间0.53~2.73,P=0.65)、支架内血栓(RR=1.39,95%可信区间0.49~3.93,P=0.54)和心肌梗死(RR=0.96,95%可信区间0.53~1.75,P=0.89)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DCB比较,新一代DES治疗ISR患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降低,并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心原性死亡的发生风险.

    作者:蔡金赞;王新宇;朱永翔;陈青远;李谦;张瑶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左室射血分数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影响: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结果再分析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本研究纳入了OPT-CAD研究中行PCI治疗的CAD患者8347例,依据LVEF值,将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LVEF≥50%,n=7444)和LVEF降低组(LVEF<50%,n=903).本研究主要终点为CAD患者PCI术后24个月患者源性的复合终点(PoCE,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或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为患者PCI术后24个月的缺血事件(包含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及其独立组份、全因死亡、缺血驱动血运重建以及依据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BARC)的主要出血事件(BARC 3~5型).结果 (1)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与LVEF正常组比较,LVEF降低组24个月的PoCE事件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研究终点中,与LVEF正常组比较,LVEF降低组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风险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卒中、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LVEF降低组的24个月PoCE事件发生率仍较LVEF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研究终点中,与LVEF正常组相比,LVEF降低组术后24个月的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风险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主要出血事件、卒中、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LVEF降低的CAD患者PCI术后的远期预后较差,主要归因于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LVEF降低的CAD患者出院后的长期管理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边丽雅;裘淼涵;许晓明;杨靖;李蕴;韩雅玲;李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调脂治疗对血脂异常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肾影响

    目的 探讨调脂治疗对血脂异常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Wistar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实验组(n=29),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6周后,每组各随机抽取5只,检测血脂.验证建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剩余大鼠(n=24)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n=8)、洛伐他汀组(n=8)、血脂康组(n=8),继续喂养高脂饲料,并给予洛伐他汀2.5 mg/(kg·d)、血脂康300.0 mg/(kg·d)干预.喂养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肾功能、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asson、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果 高脂组大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TNF-α、IL-6、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MDA水平均高于药物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T-AOC水平低于药物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组比较,血脂康组和洛伐他汀组肾功能水平较低(P<0.05).血脂康组的炎症水平低于洛伐他汀组(P<0.05),而抗氧化与洛伐他汀组相似(P>0.05);形态学检查发现,高脂组肾胶原增生.免疫组化提示,对照组TNF-α表达少,高脂组肾小管上皮细胞TNF-α、TGF-β及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阳性表达多,药物干预组其次.血脂康组和洛伐他汀组的血脂水平、肾功能、肾病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和洛伐他汀能够调节血脂,并通过降低TNF-α、IL-6、MDA,升高T-AOC水平,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保护血脂异常引起的肾损伤.

    作者:张子龙;黄樱硕;刘梅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178例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non-IRA的时机分为多支血管一次PCI组(42例)和分期PCI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随访1年,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数量、non-IRA分布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到球囊扩张、植入支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PCI组患者住院时间[(5.5±1.5)d比(9.5±1.5)d]和住院费用[(46765±20242)元比(54884±22885)元]较分期PCI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PCI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分期PCI组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一次PCI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9.7%±3.4%)比(55.0%±4.1%)]优于分期PC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PCI同期干预non-IRA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

    作者:林苗;赵文涛;张敏霞;李同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131例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血运重建时机(非梗死相关血管重建时机)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后同台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MV-PCI,n=21)、7 d内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7 d staged-PCI,n=82)以及8~60 d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60 d staged-PCI,n=28).比较3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的随访,MV-PCI组、7 d staged-PCI组与60 d staged-PCI组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d staged-PCI组的MACE(7.1%比19.0%、20.7%)、缺血驱动血运重建(7.1%比19.0%、15.9%)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0比4.8%、4.9%)的发生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MV-PCI组和7 d staged-PCI组,且60 d staged-PCI组MACE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两组.结论 对STEMI多支病变患者在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8~60 d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有使MACE、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的趋势.

    作者:许晓明;李超;裘淼涵;文亮;王贺阳;边丽雅;李毅;韩雅玲;程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 rs407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 rs407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49例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且血糖正常者385例纳入正常组.分析IL-8 rs4073单核苷酸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情况;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IL-8水平,比较IL-8 rs4073不同基因型携带者血清中IL-8的表达差异.结果 IL-8 rs4073单核苷酸存在3种基因型,即TT型、AT型、AA型,其在正常组的分布频率为44.2%、41.3%、14.5%,在研究组为30.5%、46.3%、22.7%;T、A等位基因在正常组的分布频率为64.8%、35.2%,在研究组为53.7%、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 rs4073 T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58,95%可信区间1.28~1.94).观察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IL-8 rs4073 T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常艳;张保海;童方念;程茗慧;苏旭;张效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应用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应用的安全性,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抗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2000—2017年在维普、万方、中国知网、SinoMed、PubMed、EMbase数据库上关于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实验、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两种药物介入治疗后安全性事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得到合并效应值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检验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0篇参考文献,31912例研究对象.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OR=0.67,95%可信区间0.49~0.93)、心肌梗死(OR=0.79,95%可信区间0.70~0.90)、心血管死亡事件(OR=0.79,95%可信区间0.73~0.89)的发生率,但会增加呼吸困难(OR=1.88,95%可信区间1.71~2.07)、出血(OR=1.11,95%可信区间1.05~1.18)的风险.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替格瑞洛在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事件方面优于氯吡格雷,但在呼吸困难、出血方面差于氯吡格雷.

    作者:吴多博;曹鹏;胡方圆;孙海涛;王勇;李松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介入封堵治疗右位心合并单纯房、室间隔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右位心合并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6例确诊为右位心合并ASD或VS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封堵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重复左心室造影,均未见明显残余分流.心脏X线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位心合并单纯性ASD或VSD,行介入封堵虽有其特殊性,但如果熟悉右位心解剖结构,仍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家旺;王琦光;张端珍;韩秀敏;陈火元;孟立立;张坡;朱鲜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左旋甲状腺激素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中应用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用左旋甲状腺激素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5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3例未遵医嘱用药为A组,234例严格遵医嘱服用左旋甲状腺激素片做甲状腺替代治疗为B组,对患者进行1年的电话随访并建议患者出院后9~12个月来院复查冠脉造影,记录死亡、心肌梗死、出血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行冠脉造影发现,B组的MACE发生率为4.3%(10/234),低于A组的8.9%(11/123);B组的心肌梗死为0例,发生率低于A组的1.6%(2/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TVR、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用左旋甲状腺激素片做甲状腺替代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母雪飞;李毅;王贺阳;陶杰;荆全民;徐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6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A组,n=50)、达比加群酯组(B组,n=55)及利伐沙班组(C组,n=47).所有患者服药时间≥1年,随访1年,比较3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用药前后相关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1.6~2.5,说明患者在医师严密监控下INR达标率较高;B组患者用药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C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但均未超过正常值2倍(P<0.05),而用药后1个月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可安全地应用于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合并多种疾病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而对于Ccr为15~30 ml/min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选择低剂量的利伐沙班(10 mg/d)更合适,其抗凝效果不劣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大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并且无需频繁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其优势更加明显.

    作者:梁春波;马瑾华;刘岩;李红帅;刘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合并高出血及缺血风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出血和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且部分临床特征本身即存在出血与缺血的双重风险.因此,存在相当数量的合并出血及缺血双重高危的ACS患者人群,如老年、女性、糖尿病、慢性肾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房颤动、贫血、消化道出血和复杂冠脉病变等.在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出血和缺血的平衡一直是高危患者治疗决策中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合并出血及缺血双重高危的ACS患者.对这类患者应慎重选择抗血小板治疗,不仅要综合考虑出血和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重视出血与缺血的平衡,更需要从患者的临床特征出发,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本文对合并出血及缺血双重风险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帮助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并根据风险评估采取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韩雅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手术时机选择研究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腔内修复术的65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时间<72 h,n=200)、B组(72 h至1周,n=198)及C组(1~2周,n=254).比较3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A组围术期病死率明显高于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49例患者病死,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后72 h至1周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的佳手术时机,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刘学;刘艳杰;荆全民;刘海伟;王效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小板高反应性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变程度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HPR)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6年1—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1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VerifyNow P2Y12检测血小板反应性,以血小板反应单位(P2Y12反应单位)≥230为HPR,并将患者分为正常反应组(NPR组,n=467)与高反应性组(HPR组,n=448).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造影结果及支架置入情况、多支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HPR与PCI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与NPR组比较,HPR组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更重,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置入支架数量更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进一步比较患者术后的心肌酶指标发现,HPR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PR组.HPR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支病变和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HP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围术期心肌梗死存在相关性.术后应强化HPR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及时复查心肌酶.

    作者:张东红;王斌;王璇;刘学;刘美丽;李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运动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运动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36216例,入选其中高血压前期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久坐组(n=84)与运动训练组(n=1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高血压、CVD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家族疾病史、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久坐组中吸烟人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运动训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高血压、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久坐组脑卒中发生率高于运动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226,95%可信区间:1.146~4.324,P=0.018)为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久坐(OR:2.591,95%可信区间:1.461~4.595,P=0.001)为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前期患者久坐是发展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可以降低远期CVD及脑卒中发生率.

    作者:王兆丰;赵昕;杨晓旭;张艳;彭俊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选择性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及疗效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栓抽吸(TA)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016例STEMI患者,其中,239例患者为术者预先计划使用TA(TA组),2777例患者采用常规球囊预扩张(常规组).分析两组术中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流TIMI分级,PCI相关特点以及出院后1个月、1年临床随访情况.结果 TA组患者既往PCI史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病变部位比较,TA组近中段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远段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球囊扩张后,TA组前向TIMI血流≥2级占94.1%(225/23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7.8%(2439/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术后,TA组前向TIMI血流≥2级占91.6%(219/239),高于常规组的87.8%(2438/277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择期PCI、球囊后扩张及住院期间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药应用情况比较,TA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组患者植入支架的直径显著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30 d及1年MACCE、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30 d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常规组均呈降低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时选择性使用TA,能够改善术中及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情况,但不能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预后.

    作者:刘亚斌;王贺阳;翟恒博;经子兰;王彩莲;刘海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外膜射频消融对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

    目的 探讨心外膜射频消融对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行心外膜电生理标测及消融,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均恢复窦性心律,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例1患者术区恢复良好,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例2患者出现拔管后发热、胸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例3患者出现心包穿刺术区渗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后,术区恢复良好.结论 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尽早发现手术并发症,及时有效地对症治疗,以保证心外膜射频消融术的成功.

    作者:陈娜;吕洋;梁明;王祖禄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影响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0例T2DM伴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B组患者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分别于基线及治疗12周后,测量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腰围、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静脉血糖和餐后2 h静脉血糖.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空腹静脉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压、TG均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在降低体质量、腰围、空腹静脉血糖、血压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0)和10%(2/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改善T2DM伴MS患者的代谢异常指标.

    作者:郭彩红;高秀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是指除支架内、桥血管病变的冠状动脉自身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置入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的主要手段,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 但是,金属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5% ~10%,再次置入支架、冠状动脉搭桥、单纯球囊扩张等方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均不理想. 因此,药物涂层球囊因具有无支架丝再次置入且可有效抑制内膜增生等优点应运而生. 药物涂层球囊的表面载有抗细胞增殖药物,在靶病变扩张球囊时,球囊表面的药物与血管内膜接触渗透并进入血管内,发挥抗增生作用,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有研究证实,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方面,与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疗效相近[1-2]. 还有研究报道,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分叉病变安全有效[3] ,这为分叉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药物涂层球囊主要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ⅠA类)和小血管病变[4] ,而对于非小血管原位病变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现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新宇;成有为;蔡金赞;李谦;张瑶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研究进展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1] ,血脂异常可影响其发生、发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目标水平后,仍然存在较高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是预测风险的良好指标[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可特异性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对心血管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慧;佟铁壁;李春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