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ASP 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PHI 30R)治疗非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为T2DM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0例非初发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ASP 30和PHI 30R治疗,剂量稳定后维持治疗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馒头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及馒头餐后2hC肽(2hC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指数(HOMA-β)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功能.结果 治疗后,ASP 30组FPG(7.28±1.65) mmoL/L、2hPBG(9.39±1.31) mmol/L、HbA1c (7.18±0.97)%、HOMA-IR(0.49±0.25)均较治疗前[(9.34±3.72) mmol/L、(13.26±3.30) mmol/L、(9.22±1.95)%、(0.85±0.60)]明显下降(P<0.05);同样PHI 30R组FPG(7.90±2.84 mmol/L)、2hPBG(10.87±2.78mmol/L)、HbA1c(7.02±1.26)%、HOMA-IR (0.65±0.31)也较治疗前[(9.11±2.91) mmol/L、(12.58±3.23)mmol/L、(8.81±1.66)%、(0.93±0.39)]明显下降(P<0.05);但是两组的FCP、2hCP、HOMA-β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显示,ASP 30组治疗后的2hPBG(9.39±1.31 mmol/L)更低于PHI 30R组(10.87±2.78 mmol/L)(P<0.05),而其他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SP 30对餐后血糖的控制优于PHI 30R.ASP 30和PHI 30R均能明显改善非初发T2DM者胰岛素的敏感性,但ASP 30并不占优势,而二者均未能改善胰岛功能.
作者:王咏波;刘赢;白然;杜建玲;巴颖;杨郁;邢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晚期NSCLC患者,给予埃克替尼125 mg,口服,3次/d.观察客观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CR)o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9例,进展(PD)3例,客观有效率(ORR) 42.9%,疾病控制率(DCR) 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结论 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作者:何清;冯仲珉;孙鹏;刘丽丽;于佩瑶;刘基巍;张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58例(60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其中,45例(46枚)患者行支架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12例(13枚)行球囊辅助下栓塞,1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并随访2~ 60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评价.21例患者行动脉造影或MRA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栓塞程度:0级栓塞14个,1级栓塞29个,2级栓塞15个,3级栓塞2个.手术相关并发症8例,其中5例为血栓栓塞并发症(4例为支架辅助栓塞,1例为球囊辅助栓塞).平均随访13.9个月,mRS 0分42例,1分8例,2分3例,3分2例,4分2例,5分1例.3例复发,2例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栓栓塞事件是主要并发症,主要见于支架辅助栓塞病例,抗血小板凝集不充分是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克;刘永晟;王峰;纪东华;李城;李枫;王凝芳;张涛;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4月-2012年6月3个月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并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等来综合分析和评价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2012年4、5、6三个月儿科总病例数为334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为325例,占总病例数的97.3%;其中频次、剂量供用不合理占用药病例数的36.3%;联合用药病例数占51.3%.结论 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及品种选择基本合理;用药的频次及用量还需进一步规范;联合用药频率普遍偏高.
作者:陈艳伟;梁卉;倪会芹;王丽岩;高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来自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肾内科127例MCD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成中青年组(<65岁)及老年组(≥65岁);中青年组76例(59.8%),老年组51例(40.2%);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中青年组与老年组AKI的发病率,同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整体人群中,23例MCD患者出现AKI(18.1%),中青年组12例(15.8%),老年组11例(2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03).校正心脏病史、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后,高龄(每增加10年,OR 1.46 95% CI1.26~1.93,P=0.001)、糖尿病(OR 1.42 95% CI 1.18~1.97,P=0.006)、较多的24h尿蛋白(OR 1.09 95%CI1.03~1.35,P=0.014)及较低的血清白蛋白(OR 1.03 95% CI 1.01 ~ 1.05,P=0.026)是MCD整体人群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CD患者AKI的发病率较高;高龄、糖尿病、较多的24 h尿蛋白及较低的血清白蛋白是MCD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彭红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联素与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超重/肥胖T2DM组(DM1组,60例)和非肥胖T2DM组(DM2组,60例),并选择姓名、年龄、BMI等与糖尿病组相匹配的非糖尿病体检者为对照组1(C1组,30例)和对照组2(C2组,30例).分别测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脂联素、IL-18、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以改良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作为评估IR的指标.结果 (1)T2DM组血脂联素、IL-18、HOMA2-IR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C1组HOMA2-IR显著高于C2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C2组,而IL-18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DM1组HOMA2-IR、IL-18显著高于DM2组,脂联素显著低于DM2组;(2)T2DM组按脂联素水平分两组后发现,低脂联素组HOMA2-IR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3)T2DM组脂联素与IL-18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1)血脂联素水平与IR呈负相关,其下降早于IL-18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早期IR的敏感指标,且可反映T2DM患者IR程度;(2)血脂联素与IL-18呈负相关,低脂联素可能是促发T2DM患者IL-18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锦凤;陈诺琦;石英;吴金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患者进行瘘口位置放置改装滴水双腔负压吸引管,持续冲洗,保证充分引流,严格控制血糖,足够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3个月均痊愈出院,1例出现切口疝,1例引流管口处反复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院后反复出现肠梗阻,来院多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结肠癌术后发生肠瘘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精细的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建通;庞华;高洪波;张曙光;王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PTX)纠正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对难治性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并发重度SHPT及难治性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33例,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后行PTX.观察术前、术后第1、3、6、12个月时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Ca)、磷(P)、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及Kt/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化,PTX术后1月血清iPTH、Ca、P显著下降(P<0.05);术后3月开始,贫血明显改善,血Hb、Hct显著升高(P<0.05);术后6月rHuEPO用量显著减少(P<0.05).PTX前后SF、TSAT、ALB、CRP及Kt/V等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采用PTX纠正SHPT可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肾性贫血,同时改善rHuEPO抵抗,提示重度SHPT是影响肾性贫血及rHuEPO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赵光本;杨宁;辛竹;杭宏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两种选择喉罩型号的方法在使用中的效果,比较术后咽喉部并发症.方法 择期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按照实际体重选择喉罩;B组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再根据体重选择喉罩.患者入室,常规行全麻诱导,插入选定型号的喉罩.行喉罩的通气和对位检查,各项检查完成并达到满意后固定,行机械通气.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间隔给予顺苯磺阿曲库铵.手术结束患者清醒后,拔除喉罩,观察并记录喉罩上是否带有血丝.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喉罩密封压(21.00±2.08)cmH2O要低于B组(24.00±2.83) cmH2O,B组的插入时间(15.05±2.56)s短于A组(16.95±3.20)s、咽喉部黏膜损伤发生率低(5%)、组术后咽痛发生率低(1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达到选择喉罩完成通气的目标,但按照标准体重计算,对咽喉部黏膜的损伤更小,咽喉部并发症更少.
作者:杨海涛;耿宝淳;周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腋-股动脉旁路术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腋-股动脉旁路术治疗的35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其中有间歇性跛者5例,下肢静息痛11例,合并溃疡或坏疽19例.闭塞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29例、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夹层1例.术式为腋-双股动脉旁路术19例,腋-单侧股动脉旁路术16例,使用的旁路移植血管均为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工血管.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术后患肢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远期随访时间3~80个月,总的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81%.结论 腋-股动脉旁路术具有侵袭性小,疗效确切等特点,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白云清;亓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局部给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采用1%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内麻醉.距梨状肌下缘远侧约1.5 cm处切断坐骨神经,切除远端1~2 mm,采用无创伤线(10/0)做神经外膜+束膜缝合.A组:局部注入2.5s神经生长因子0.3 μL.B组:坐骨神经缝合处注入生理盐水0.3 μL.术后2、4、6、8周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光镜观察,8周时神经电生理检测、电镜观察,观察局部给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结果 A组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B组,在取材时发现A组缝合处神经愈合良好,B组有1例神经瘤和1例感染.A组神经传导速度快[(11.04±0.34)m/s]、潜伏期短[(1.84±0.16)ms],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厚、直径较大、数量多、排列规则,再生良好.B组神经传导速度慢[(8.94±0.37)m/s]、潜伏期长[(2.19±0.25)ms],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薄、直径较小、数量少、排列不规则,再生较差.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NGF局部给药具有明显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作者:高延明;李靖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GS)对急性肾衰(ARF)大鼠蓝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ARF+生理盐水(NS)组、ARF+ GS组、NS+ NS组和NS+GS组,每组16只.采用甘油致急性肾衰动物模型,利用整体实验观察ARF大鼠口服GS(12.5 mg/mL)48 h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和肾皮质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蓝斑nNOS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 ARF+ NS组血清BUN和Cre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小管坏死程度严重,肾皮质匀浆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RF+ NS组相比,ARF+ GS纽血清BUN和Cre水平显著下降(P<0.05),肾小管坏死程度明显减轻,肾皮质匀浆SOD水平显著升高(76.60±1.77 vs 43.57±2.09) U/mgprot(P<0.05).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与NS+ NS组相比,ARF+ NS组蓝斑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24.3±3.77 vs 41.5±3.32)及染色强度平均光密度(0.26±0.07 vs 0.50±0.09)显著降低(P<0.05);与ARF+ NS组相比,ARF+ GS组蓝斑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53.8±4.86 vs 24.3±3.77)显著增多,染色强度平均光密度(0.45±0.07 vs 0.26±0.07)显著增强(P<0.05),且高于NS+ NS组(P<0.05).结论 口服GS使ARF大鼠的肾功能显著改善,增强肾组织抗氧化损伤的能力,具有肾保护作用.同时使ARF大鼠蓝斑一氧化氮能神经元活性增强.
作者:马笑;李光毅;范凯;赵承天;崔雨萌;赵楠;徐茵;黄姗;付聚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B(GB)对TNFα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预先培养好的HUVECs分组:正常对照组;TNFα刺激组;GB预处理组:分别用GB(25 mg/L),GB(50 mg/L),GB(100 mg/L)预处理细胞1h后再用TNFα刺激24 h;质粒转染组:用转染p47phox的siRNA作用24h后再用TNFα刺激24 h.用小分子RNA干扰(siRNA)技术消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用分子探针2,7-DCF测定各组细胞内ROS的产生量;用RT-PCR、细胞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处理后各组细胞的p47phox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TNFα刺激使细胞内ROS的产生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55.4% (P =0.003);GB(25 mg/L),GB(50 mg/L),GB(100 mg/L)分别使TNFα诱导的HUVECs内ROS的水平降低了9.2% (P=0.157),35.4% (P =0.014),48.0% (P =0.005).TNFα作用细胞24 h后,p47phox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了212.8% (P =0.009),蛋白表达增加了156.2% (P =0.001);GB预处理使TNFα诱导的p47phoxmRNA表达水平降低了43.6% (P =0.02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53.0% (P =0.002).p47phox的siRNA完全阻断TNFα诱导ROS的产生.结论 GB能够抑制内皮细胞中TNFα诱导的ROS的产生,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的表达.
作者:于晓红;王小明;朱皓;李真;刘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引起的脑保护机制,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体重200 ~ 250 g)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6)、脑缺血预处理组(n=16)、脑缺血组(n=16).假手术组:颈部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脑缺血预处理组:按Koizumi线栓法改良制成局灶-局灶脑缺血模型,先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30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24 h,之后再阻断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4 h.脑缺血组: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24 h.分别观察3组动物的以下指标:按Bederson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脑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和脑缺血组分别为0分、(1.13 ±0.99)分和(2.25±0.89)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脑含水量测定: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和脑缺血组分别为(69.9±0.38)%、(75.5±0.54)%和(81.9±0.55)%,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3)基因表达检测(个/高倍视野):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和脑缺血组NF-κB表达分别为11.2±2.59、25.4±3.78和38.6±7.67;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和脑缺血组caspase-3表达分别为0.8±0.84、27.2±3.42和37.8±4.49.预处理组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均低于脑缺血组,而高于假手术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后对再次缺血有保护作用,凋亡相关基因NF-κB和caspase-3表达的减少在这种脑保护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马春野;王茂湘;尹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3例NSCLC患者肿瘤细胞和44例患者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和间叶标志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患者部分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细胞为52.4%,显著低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70.5%(P<0.05),且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丢失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丢失显著正相关(r=0.539,P<0.05);在低分化腺癌为34.4%,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的61.7% (P <0.05),在男性肺癌患者为43.2%,显著低于女性患者的64.5%(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吸烟状况、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Vimentin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细胞为36.4%,显著高于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20.5% (P <0.05),且癌细胞vimentin表达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表达显著正相关(r =0.814,P<0.05);在低分化腺癌为62.5%,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30.0% (P <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与vimentin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8,P>0.05).结论 EMT现象存在于NSCLC,且在低分化腺癌表现尤为明显.
作者:窦薇;李梅;韦鸿;吕伟朋;李晓燕;吕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大鼠脑积水及脑积水分流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大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向枕大池中注射250 mg/mL高岭土混悬液0.05 mL,对照组用同样方法向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0.05 mL,34只完成脑积水模型的实验组大鼠,再根据观察时间随机分成A(3d)、B(1周)、C(3周)、D(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3d)、E(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1周)组,35只完成脑积水对照组大鼠,随机再根据观察时间分为A1(3d)、B1(1周)、C1(3周)、D1(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3d)、E1(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1周)组.D、E组在显微镜下分别行侧脑室-皮下分流术,D1、E1组大鼠用和D、E组大鼠相同的方法,只是不放置分流管,通过脑室病理切片,MR观察脑室系统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脑积水症状逐渐加重,分流后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症状得到改善.脑织织切片脑室指数测定:A组为0.165±0.076,B组0.293±0.096,C组0.487±0.133;对照组各亚组各对应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为0.029±0.010.A、B、C组和A1、B1、C1组比较均P<0.001,A、B、C组间比较P<0.05.D组侧脑室指数0.322±0.054,E组0.031±0.012,分别与D1、E1组比较,D、E组间比较均P<0.001.结论 高岭土枕大池注射法制作的大鼠交通性脑积水模型及脑积水脑室-皮下分流术模型,适用于脑积水发病机理及分流术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对脑积水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有意义.
作者:吴春明;曲振运;董安石;李岩;张宏伟;许友松;李伟华;王建;李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常见的与睡眠相关的呼吸功能紊乱,发病率约2%~25%,在择期手术人群中OSAS的患病率更高.一方面,镇静剂和麻醉药会增加上呼吸道的塌陷性,增加了这部分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另一方面,大部分OSAS患者没有被确诊也增加了手术期间的危险.因此,这部分OSAS患者的识别和诊断,对能否在手术期间给予及时合理的处理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如何在手术前识别OSAS患者及其围手术期的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王彦喆;陈莹;王镇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传统降耱药二甲双胍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体外细胞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实验多提示二甲双胍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胰岛素/IGF-1轴及AMPK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诱导miRNA表达发挥抗肿瘤干细胞效应,提示二甲双胍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冯婷婷;凌孙彬;张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侵袭性垂体腺瘤与一些免疫相关分子关系密切.CD105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和丰富血供有很好标记作用;CD14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指标;CD31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升高,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CD44s与血CD44V6浓度值与侵袭性垂体腺瘤密切相关.IL-17及其受体、IL-4Roα、IL-13Rα1、IL-2Rγ、IL-1Rα、IL-6、IL-2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密切.这些免疫相关分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位振清;代从新;蔡锋;杨亚坤;焦永辉;王任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 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特点为神经根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研究证明这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为主,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亚型.本文主要就在自身体液免疫中,IgG抗体攻击神经根表面髓鞘和轴索上的不同成分(如神经胶质蛋白,神经束蛋白和神经节苷脂),引起神经根发生传导阻滞等功能障碍,诱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同亚型进行综述.
作者:宋顺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尤其是对AFP阴性及肿块较小的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肝癌、32例肝硬化病人,通过ELISA法检测标本GPC3值,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标本AFP值,肝癌组根据肿块大小分为4组(<3 cm、3~5 cm、5 ~10 cm和>10 cm)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肝癌组GPC3值为(22.014±36.930) ng/mL,肝硬化组GPC3值为(8.590±8.171)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肝癌肿块<3 cm组GPC3和AFP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71.43%,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癌肿块3 ~5 cm、5~10 cm、>10 cm组的GPC3的阳性率低于AFP,二者间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3) 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GPC3的阳性率为75%.结论 GPC3作为新兴的肿瘤标志物,可能对AFP阴性和小肿块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大,GPC3与AFP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许方;李晓兰;王玉梅;吴小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女性,53岁,以右顶枕部头皮包块53年为主诉于2013年01月07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时发现右枕部有大小约1 cm×1 cm的肿物,随着时间推移,肿物不断增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右顶枕部可见一大小约12 cm×10cm×8cm包块(图1),质地中等偏软,推之可移动,按压无明显疼痛,无明显波动感;神经系统查体(-);头部浅表肿物彩超示:右顶枕部头皮实性肿物;头颅MRI检查示:(1)颅内未见明显异常;(2)右顶枕部皮下囊性病变;头颅CT三维重建示:右顶枕部皮下见边界清晰低密度影,CT值约4HU,临近骨皮质略向内凹陷,右顶骨骨皮质略增厚,髓腔内见小斑片高密度影,右枕骨骨皮质变薄.
作者:康伟;许友松;白景阳;周航;王毅;李明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13年3月底中国上海确诊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了科学认知和有效防范这一新发传染病,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治策略以及H7N9禽流感病毒的特性等方面进行评述.
作者:王琪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