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858
  • 国内刊号:21-1349/R
  • 影响因子:0.60
  • 创刊:1957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药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RP-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治偏痛颗粒中原儿茶酸等5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RP-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治偏痛颗粒中原儿茶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共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Platisil ODS(250 mm ×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体积分数为0.1%的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0 ~ 30 min时为230 nm和30~65 min时为32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原儿茶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质量浓度分别在5.05~50.5 mg·L-(r=0.999 3,n=6)、11.30~113.0mg·L-1(r=0.999 3,n=6)、24.08~240.8 mg·L-1 (r =0.999 9,n =6)、1.40~14.0mg·L-1(r=1.000,n=6)和1.76~17.6 mg·L-1 (r=1.000,n=6)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RSD =0.5%,n=9)、98.9% (RSD =0.4%,n=9)、99.7%(RSD =0.4%,n=9)、101.8% (RSD =0.8%,n=9)和102.3%(RSD=1.4%,n=9).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可用于治偏痛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晓倩;王冬梅;金秀杰;吴庆芝;张维萍;赵怀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盐酸卡替洛尔等9种洛尔类药物对照品的绝对含量

    目的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盐酸卡替洛尔、盐酸塞利洛尔、盐酸贝凡洛尔、盐酸艾司洛尔、盐酸索他洛尔、阿替洛尔、盐酸普萘洛尔、盐酸拉贝洛尔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共9种洛尔类药物对照品的绝对含量.方法 以三聚甲醛、对苯二酚和苯甲酸分别为9种洛尔类药物对照品的内标,与待测物混合并同时测定,通过比较洛尔类药物定量峰与内标物定量峰峰面积的比值确定待测物的含量.采用核磁定量的方法,波谱条件以zg30脉冲序列获取1H-NMR谱,5mmBBO(宽带观测)探头,延迟时间2s,采样次数32次,谱宽9 615.385Hz.结果 核磁共振法测定结果与各对照品标示值误差约为1%.结论 该方法准确、专属、快速,适用于标定药物基准物质的绝对含量.

    作者:张爱君;陶闰红;毕洪书;王潆莘;赵春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妥洛特罗质量浓度及其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妥洛特罗的质量浓度,研究Beagle犬给予妥洛特罗贴剂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血浆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体积比4∶1)提取.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1%甲酸溶液(体积比67∶33),流速为0.5 mL·min-1,进样量为30 μL.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电喷雾离子源,分析时间4.5 min.采用DAS 2.0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妥洛特罗质量浓度在0.1 ~10 μ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0.1 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为-4.27% ~-0.60%,方法回收率大于(82.0±6.35)%.健康Beagle犬给予妥洛特罗贴剂(规格为每贴2 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5.25±1.49)h,ρmax为(7.82±1.98)μg·L-1,t1/2为(5.59±2.37)h;采用梯形法计算,AUC0-t为(99.26±15.05)μg·h·L-1,AUC0-∞为(101.94±14.99)μg·h·L-1.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妥洛特罗临床前药动学研究.

    作者:刘慧;刘茜;赵丽蓉;殷腾瑞;武惠斌;聂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钙等金属元素的含量

    目的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Ca、Mg、Cu、Fe、Mn和Zn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 使用湿法消解进行消样处理,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紫花地丁中Ca、Mg、Cu、Fe、Mn和Zn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紫花地丁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Mg、Fe、Mn、Zn和Cu,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 0,加样回收率在86.3% ~ 99.1%内,精密度试验RSD在1.9% ~2.9%内,重复性试验RSD在1.99%~2.88%内.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紫花地丁中Ca、Mg、Cu、Fe、Mn和Zn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邵礼梅;王淼;冯敏;赵春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UV法同时测定豨莶草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豨莶草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色谱柱为Elite C18柱(20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绿原酸和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在3.840~23.04 mg·L-1(r =0.999 9)和0.480~2.88 mg·L-1(r =0.999 7)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和101.1%,RSD均为1.7%.结论 该法专属、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豨莶草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为全面评价豨莶草药材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姚雅琦;王诗卓;黄敏;雷鸣;姜珍;郭兴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紫杉醇载药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目的 以胆酸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胆酸(mPEG-PDLLA-CA)聚合物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载药胶束,并对载药胶束的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芘荧光法测定mPEG-PDLLA-CA聚合物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载药胶束,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应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胶束的制备工艺.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载药胶束平均粒径为(54.35±1.80)nm,包封率为(92.74±0.64)%,载药量为(24.05±0.16)%,载药胶束在室温条件放置48 h,载药量无显著变化,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 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载药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该载药胶束物理稳定性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曾剑夫;乔明曦;宏伟;胡海洋;赵秀丽;陈大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

    目的 采用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方法 先采用正交设计进行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处方,以固液脂质质量比、PEG占脂质的质量分数、药物占脂质的质量分数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平均粒径、zeta电位、总评“归一化”值为考察指标,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非线性拟合,经效应面法预测佳处方.结果 优化处方制备的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为99.3%,平均粒径为29.2 nm,zeta电位为-37.2 mV.结论 采用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较好地预测了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优化,根据优化处方制得的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粒度及zeta电位等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孙艺丹;赵青;王锐利;梁桂贤;张淑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药两色金鸡菊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研究维药两色金鸡菊花的化学成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金鸡菊.方法 采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两色金鸡菊花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1)、3',4',7-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3',4',7-trihydr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2)、槲皮素-7-O-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3)、6,7,3 ',4'-四羟基橙酮(6,7,3',4'-tetrahydroxyaurone,4)、3',5',5-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3',5',5-tri-hydroxyflavanone-7-O-β-D-glucopyranoside,5)、紫铆花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butein-4'-O-β-D-glucopyranoside,6)、奥卡宁(okanin,7)、马里苷(marein,8).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金鸡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两色金鸡菊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崔庆玲;倪慧;潘英妮;李宁;贾晓光;刘晓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文冠果果壳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果壳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文冠果果壳.方法 采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苯二酚(hydroquinone,1)、对羟基苯乙腈(4-hydroxybenzylcyanide,2)、花椒毒素(xanthotoxin,3)、木犀草素(luteolin,4)、山柰酚(kaempferol,5)、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苷(quercitrin,7)、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葡萄糖苷(dihydrophaseicacid-3'-O-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 化合物1~4、6、8为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万国盛;任宇豪;高慧媛;白爽;袭荣刚;王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枳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研究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枳实干燥幼果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枳实.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benzoyl tyramine methyl ether (1)、2-hydroxybenzoic acid N-2-(4-hydroxyphenyl) ethylamide(2)、N-benzoyl tyramine (3)、N-[2-(4-hydroxyphenyl) ethyl]-3-methylbut-2-enamide(4)、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5)、桔皮晶(tangeretin,6)、5-降甲基蜜桔黄素(5-demethylnobiletin,7)、isomeranzine(8)和蜜桔黄素(nobiletin,9).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

    作者:张鸥;王海峰;张晓丽;张维阳;裴月湖;陈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川丁特罗抑制豚鼠支气管灌流减少及抗哮喘的组织学验证

    目的 研究川丁特罗体内外抗哮喘活性并对其作用进行组织学验证.方法 采用离体豚鼠肺支气管灌流实验考察川丁特罗体外扩张支气管作用;以乙酰胆碱和组胺联合使用作为混合引喘剂,喷雾诱发豚鼠喘息,考察川丁特罗对整体动物的抗急性哮喘发作的作用,并通过对豚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组织学验证.结果 川丁特罗能够显著抑制组胺致离体豚鼠肺支气管灌流量的减少,IC50为3.99 mg·L-1,作用强度大于阳性药马布特罗(IC50为5.67 mg·L-1).川丁特罗单剂量(0.125和1 mg·kg-1)灌胃给药,对乙酰胆碱和组胺组成的混合引喘剂喷雾诱发的豚鼠喘息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显著改善组织病理学症状.结论 川丁特罗体外可明显抑制组胺致豚鼠肺支气管灌流量减少,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整体动物急性哮喘症状,显著改善豚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作者:庄铨坤;张予阳;李倩;宋锡瑞;潘莉;程卯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绿豆黄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 研究绿豆黄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寻找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安全、有效的天然产物.方法 采用体积分数为56%白酒诱导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利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AST、ALT含量和肝组织SOD活力与MDA水平,采用HE染色检测肝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绿豆黄酮能够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ST、ALT含量,增强肝组织SOD活力,降低肝组织MDA水平,缓解肝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结论 绿豆黄酮可以降低白酒诱导的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损伤有关.

    作者:刘晓娜;赵云丽;高恩泽;刘婷;于小涵;于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 阐述ATP敏感性钾通道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潜在靶点.方法 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综述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ATP敏感性钾通道涉及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多个病理环节,有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吴永奇;马超;程卯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抗结核药物的新研究进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二线抗结核药物和新型抗结核药物进行总结.方法 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48篇对抗结核药物进行了综述.结果 一线抗结核药物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由于耐多药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其不能达到有效控制结核病的目的,新型抗结核药物在未来几年有可能弥补现有抗结核药物的不足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 现有的抗结核药物还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仍需开发更为有效的新型抗结核药物.

    作者:殷春阳;冷东雷;何仲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野生型及突变型高分子激肽原D5H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编码含有关键模序HGK的高分子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HK)第5结构区域(D5H)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蛋白质对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D5H的模序His485-Gly-Lys487中的每个氨基酸依次被Ala替代获得3个突变体.将这些突变体构建到pGEX-4T-1的表达载体上,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亲和色谱纯化这些蛋白.通过细胞黏附、侵袭实验及免疫细胞化学SP法观察野生型与突变型GST-D5H融合蛋白对肿瘤细胞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对抑制肿瘤细胞黏附能力的强弱顺序为:GST-D5H>GST-D5H(G486-A)>GST-D5H(H485-A)>GST-D5H(K487-A).结论 Lys487是在D5H模序(His485-Gly-Lys487)中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关键氨基酸.

    作者:陈丽娜;张秀娟;安丽萍;韩笑;徐广宇;杜培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红花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奈素的含量变化

    目的 比较红花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奈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奈素的含量.结果 红花在不同采收期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奈素两种成分含量差异均较大,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变化:盛花期>始初期>花蕾期>衰落期;山奈素的含量变化:衰落期>盛花期>始花期>花蕾期.不同时段采摘的含量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变化:中午采摘>晚上采摘>上午采摘;山奈素的含量变化:晚上采摘>中午采摘>上午采摘.盛花期时主枝和侧枝的花朵中两种成分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别,红花植物的其他部位不存在以上两种成分.结论 综合以上两种成分的比较,确定盛花期中午或晚上采摘红花佳,本研究对于红花药材的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丁丽丽;段陈平;李芳;吕重宁;岳刚;路金才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