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小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条件基因打靶载体。方法运用ET克隆的方法构建Shbg基因第4?7号外显子两侧插入loxp位点的条件性剔除载体。首先以BAC DNA为模板克隆出Shbg及其上、下游基因并打靶质粒载体(pBR322?MK?AB),利用该质粒和BAC克隆,通过同源重组方式,获得套取质粒(pBR322?Shbg?Re);再分别以PL452及PL451为模板扩增出含Neo片段,经过再一轮的Red/ET重组成功实现条件性基因敲除打靶载体(pBR322?MK?SHBG?cko)的构建。结果经多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的pBR322?MK?AB、pBR322?Shbg?Re、SHBG?Ln重组质粒和Shbg条件基因打靶载体(pBR322?MK?SHBG?cko)结构正确,与设计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Shbg条件基因打靶载体,为后续Shbg基因条件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越;金镇;孙磊;郑晋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核因子κB(NF?κB)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6表达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研究FKN影响IL?6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提取的PBMC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FKN组、LY294002组(PI3K抑制剂)、PDTC组(NF?κB抑制剂)、FKN+缬沙坦组、FKN+LY294002组、FKN+PDTC组,后二组在FKN诱导PBMC细胞前分别由LY294002、PDTC预处理。各组PBMC分别在12 h和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IL?6表达。结果培养12 h后,与对照组比较,FKN组IL?6明显降低(P<0.05),LY294002组和PDTC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FKN组比较,FKN+缬沙坦组IL?6明显降低(P<0.05),FKN+LY294002组IL?6明显升高(P<0.05)、FKN+PDTC组IL?6明显降低(P<0.05)。培养24 h后,各组IL?6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K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PI3K途径抑制IL?6的表达,而通过NF?κB途径促进IL?6的表达,总体上FKN可以抑制IL?6的表达。缬沙坦可增加FKN抑制IL?6表达的作用。
作者:于霏;金元哲;雷明明;张学颖;张晓春;刘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株MKN1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DNA甲基化调控BNIP3表达的机制。方法应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克隆测序法检测MKN1细胞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MKN1细胞,观察给药前后BNIP3 mRNA表达及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BNIP3基因与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的结合。结果 MKN1细胞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Aza?CdR处理细胞后,药物处理组(5?Aza?CdR浓度为10μmol/L)和对照组甲基化率和BNIP3 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Aza?CdR抑制MKN1细胞中DNMT1与BNIP3基因的结合。结论 MKN1细胞中BNIP3基因表达受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调控,DNA甲基化的发生与DNMT1和BNIP3基因结合有关。
作者:沈薇;刘坤;隋璐;邹丹;胡金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表达水平,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就诊的孕产妇28例,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n=14)和对照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n=14)。2组孕产妇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孕产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的表达情况。检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对其与中性粒细胞表面LFA?1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8.40±2.23)×109/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6.71±1.5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表达阳性率[(63.25±38.025)%]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38.3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LFA?1表达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3)。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表面黏附分子LFA?1表达均较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提示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
作者:魏军;王炜;唐欢;吴晓竹;刘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5637细胞贴壁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处理组加入50、100、200和400 nmol/L的雷帕霉素,对照组不加药物,每天更换RPMI 1640培养液。MTT法检测处理组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5637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对5637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雷帕霉素可以将5637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未见明显的凋亡情况。结论雷帕霉素使5637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了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说明雷帕霉素的作用靶点参与了5637的增殖过程,其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单广夷;付成;陈昂;胡滨;毕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GBP能够减少CCI后DRG的TRPV1基因的mRNA表达。结论在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表达升高,使用GBP后,其表达降低。
作者:阎妮;栾永;李润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发表的有关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疗效评价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分析软件对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5044例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在手术时间上多于后者,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疗效等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后者。结论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比,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术者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术式时应予以考虑,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王红岩;赵晓丹;李国胜;傅元;匡立润;崔仕健;刘峥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及肾内科收治并诊断为HSPN的225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在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HSPN伴随症状中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各年龄组总体比较有差异,其中腹痛发生率学龄期高,但关节症状发生率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HSPN临床表现中尿蛋白程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471,P<0.0001)。不同年龄组病理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194,P<0.0001),主要体现在成人期与学龄前期及青春期患者在病理分级上均有统计学差异(Z=-2.702,P=0.001;Z=-3.675,P<0.0001)。不同年龄组临床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4,P<0.0001),其中成人期患者与学龄期及青春期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9.628,P<0.0001;χ2=18.944,P<0.0001)。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儿童和成人病理分级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与成人相比病理分级及临床表现相对轻,预后良好,影响预后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病理分级,临床表现中尿蛋白在一定程度反映病理分级的轻重。
作者:王瑶;罗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Notch?1基因对滋养细胞JEG?3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设计合成Notch?1?siRNA干扰片段,稳定转染JEG?3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Notch?1蛋白、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和EMT转录调节子slug,snail,twist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转染Notch?1?siRNA后,滋养细胞JEG?3中Notch?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滋养细胞JEG?3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JEG?3细胞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表达显著下降;EMT转录调节因子slug、snail和twist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靶向沉默Notch?1基因能够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Notch?1通过调节滋养细胞EMT过程降低其侵袭能力。
作者:尉阳;王蕾蕾;尚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小鼠Sema3A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通过体外合成小鼠全长Sema3A cDNA,采用Gateway技术将其基因插入到pDown?mSema3A?IRES/EGFP质粒中,再交换重组获得重组质粒pLV/EXPNZ?puro?mSema3A?IRES/EGFP,经过测序鉴定后,包装与浓缩慢病毒载体pLV(Exp)?Puro?CMV?mSema3A?IRES/EGFP,后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获得病毒液。结果重组慢病毒载体11538 bp,测序结果证实Sema3A基因共2319 bp正确插入带有EGFP的载体中,成功构建小鼠Sema3A基因过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小鼠慢病毒载体pLV(Exp)?Puro?CMV?mSema3A?IRES/EGFP,为该基因在特定细胞内过表达株的筛选奠定基础。
作者:阎秀林;陈钰文;金婕;朱玉;王健;张扬;卢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原因,其预后差异较大,但目前对中国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仍较少,尤其缺乏肾组织病理的预测作用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收集临床、肾组织病理指标,分析肾组织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至随访终点,eGFR<30 m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起病时的年龄较大、平均动脉压较高、肾功能较差,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病变程度严重的IMN患者,其肾功能预后较差。结论肾活检时的组织病理变化与IMN肾功能预后有关,病变程度严重的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是IMN患者肾功能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艳秋;秦丽丽;孙广萍;杜丰;苏雪松;周光宇;李德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af2基因敲除小鼠中microRNA的表达情况,以及Eaf2基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晶状体内micro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pEGFP?C1?Eaf2质粒过表达Eaf2基因,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icroRNA的表达情况;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Eaf2基因敲除小鼠micro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EGFP?C1?Eaf2质粒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iR?125b、let?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iR?204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Eaf2基因敲除小鼠miR?125b、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iR?20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af2基因可能通过调控microRNA的表达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在白内障发生中发挥晶状体保护作用。
作者:秦宇;赵江月;罗文婷;李晶;吴欣蔚;刘佳;阎启昌;张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在体外正常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内的表达以及由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条件下SUMO的变化,探讨其对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SUMO1,2/3,4蛋白在正常培养的SRA01/04内的表达及分布;通过RT?PCR法,观察不同浓度和时间高糖处理时SUMO 1~4 mRNA的表达变化。按浓度实验分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5、12.5、25、50 mmol/L作用24 h。按时间实验分组:葡萄糖浓度50 mmol/L作用0、6、12、24 h。将GFP?SUMO2质粒转入细胞后通过CCK8检测法和A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糖(50 mmol/L)处理后,转染与非转染组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SUMO 1~4蛋白在SRA01/04细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核,SUMO 2/3同时少量分布于胞质;RT?PCR结果可见,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随着糖浓度增加SUMO1~SUMO4 mRNA表达增加(P<0.05);与50 mmol/L高糖处理0 h比较,随着处理时间增加SUMO1~SUMO4 mRNA表达增加(P<0.05)。与非转染组比较,转染GFP?SUMO2的SRA01/04经高糖处理后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SUMO蛋白在SRA01/04内阳性表达,一定程度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影响SUMO mRNA表达。
作者:韩笑;王欣玲;吴迪;张劲松;阎启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23例胸内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探讨该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实验室检查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邵名睿;张林;韩立波;陈希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05至2013年中国农村1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2014年和2015年我国农村1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分别为5.67/10万和5.36/10万,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干预力度,进一步降低1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
作者:刘涛;胡冰雪;朱亚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总结38例在我院门诊行保守治疗的锁骨骨折患儿的居家护理知识,通过全新的微信宣教方式,教会家长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指导家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范并发症。患儿家长按照规范的护理知识护理锁骨骨折患儿,使患儿平稳度过康复期。
作者:胡婷;刘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41例上颌窦癌患者、行上颌骨全切除同期中空充填式赝复体修复术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总结上颌骨全切除同期中空充填式赝复体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作者:刘美娜;李珊珊;阎艾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时效性激励原则。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护理显效率、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认为时效性激励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丹;张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76例行部分甲板、甲床与生发层切除术的嵌甲症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采用部分甲板、甲床与生发层切除术治疗嵌甲症的临床疗效。该术式具有切除病灶彻底、外形美观易被患者接受、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等优点,可作为嵌甲症的常用术式进行推广。
作者:冯博;马世伟;王春渤;张志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调查75例诊断为转换型癔症的患儿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儿童转换型癔症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针对诱因及患儿心理状态,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干预与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增强患儿的心理素质,促进患儿的治愈,得到较好疗效。
作者:朱妍妍;张京京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