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及其抑制剂MDL28170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探讨心肌肥厚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280~350 g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5)、假手术组(SO组,n=5)、手术组(AO组,n=20)、手术+治疗组(AO+T组,n=20).对AO组及AO+T组大鼠施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4周后行心脏彩超检查.AO+T组大鼠MDL28170治疗2周后再行心脏彩超检查.取心脏称重,计算心重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中calpainl、calpain2、CaN A的表达.结果 心脏彩超证实4周后AO组及AO+T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建立成功.药物干预后,AO+T组大鼠心肌肥厚得到控制,进展延缓,与AO组相比差距明显(P<0.05).AO组、AO+T组大鼠心脏质量、心重指数较NC组和SO组增加,AO组增加更明显(均P< 0.05).与NC组相比,calpain1、calpain2、CaNA表达量在其余3组均有增加;而AO+T组与AO组比较calpain1、calpain2、CaN A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钙蛋白酶calpain与心肌肥厚关系密切,CaN途径是其作用机制之一;calpain抑制剂MDL28170对实验条件下的心肌肥厚具有明显阻遏作用.
作者:冯瑞;赵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七氟烷与异丙酚对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女不限,年龄6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组(S组)与异丙酚组(P组).2组患者均于入室后持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直至拔管,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7d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根据Z计分法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均发生局部脑氧饱和度降低.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P组比较,术后7dS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数字广度测试(顺背和逆背)评分、词汇流畅性测试评分降低(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S组术后7d认知功能较P组有所降低(P<0.05).
作者:邱爽;董有静;段丽芳;孙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瘢痕部位的表达,结合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瘢痕愈合情况,探讨子宫瘢痕部位愈合的病理机制.方法 选取前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1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分为5组,对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瘢痕部位愈合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取子宫瘢痕部位组织行HE染色,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VEGF在不同时期子宫瘢痕部位的表达.结果 145例研究对象中子宫瘢痕愈合良好者115例,愈合不良者30例.剖宫产术后2~<4年组瘢痕部位愈合不良发生率为6.7%,与其他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示正常子宫肌层由成片状的平滑肌组织构成,其间有少许结缔组织;剖宫产术后<2年组切口瘢痕部位主要有肉芽组织、胶原纤维构成;剖宫产术后2~<4年组子宫瘢痕部位可见胶原纤维及少量分化的平滑肌组织,伴少量的炎性细胞;剖宫产术后4~<6年组子宫瘢痕肌层可见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束增多;剖宫产术后6~<8年组平滑肌变性,大量胶原纤维束;剖宫产术后≥8年组胶原纤维形态紊乱,微血管增生.SP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术后<2年组与剖宫产术后≥8年组TGF-β1和VEGF表达均增高(P<0.05),但2组比较TGF-β1和VEGF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2~<4年组TGF-β1和VEGF表达量均减少,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2~<4年组TGF-β1和VEGF的表达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58,P< 0.01).结论 TGF-β1和VEGF在子宫瘢痕肌层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瘢痕部位的愈合及修复,但过表达不利于瘢痕愈合.剖宫产术后2~4年胶原纤维成分与平滑肌组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胶原纤维肌肉化程度佳,是子宫切口愈合的佳时期,即发生子宫破裂风险相对小.随着时间延长,TGF-β1和VEGF表达持续增加,且相互协同作用,使瘢痕部位老化及瘢痕过度增生,子宫脆性逐渐增加,子宫破裂发生率随之升高.
作者:段薇;于月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芹菜素如何通过调节Src通路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芹菜素处理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使用HEK293细胞系(正常细胞系)作为对照,通过MTT实验观察芹菜素是否可以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以及实时PCR检测芹菜素对A375细胞中Src通路增殖相关蛋白CDK4和CDK6的影响.结果 MTr检测结果发现芹菜素对HEK29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但是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与80μmol/L的芹菜素分别作用于A375细胞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2.12±7.20)%、(27.08±4.37)%、(37.39±2.72)%和(39.00±1.57)%,而且随着药物的浓度增加对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增加.Western blot和实时PCR检测发现,20 μmol/L、40 μmol/L与80 μmol/L的芹菜素均可以抑制A375细胞中Src通路下游CDK4和CDK6蛋白的表达.结论 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Src通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增殖,对正常细胞作用较小,可以作为潜在的化疗药物应用于黑色素瘤的化疗.
作者:郭冰玉;张宇;回蔷;常鹏;陶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麻醉下行麦粒肿手术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60例择期行眼科麦粒肿手术的小儿(1~3岁)随机均分为3组:安慰剂组(NS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0.5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0组),同时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3组均使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静脉通路连接后,D1.0组、D0.5组、NS组患儿分别接受右美托咪定1.0 μg/kg、0.5 μg/kg、等量生理盐水静脉10 min泵入.记录患儿手术及术后苏醒室(PACU)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标记患儿麻醉开始时、停止七氟醚吸入时、自主呼吸恢复时及拔管的时间,患儿入PACU后每10 rain记录1次生命体征及Cravero量表躁动评分.结果 D1.0组及D0.5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躁动发生率均低于NS组(P<0.05);而D1.0组与D0.5组的躁动发生率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0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1.0组拔管时间长于NS组(P<0.05),D0.5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和1μg/kg)对于七氟醚麻醉下行麦粒肿手术小儿早期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但在拔管时间方面0.5 μg/kg剂量优于1μ g/kg.
作者:乔海峰;陈宏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局麻药所致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脱髓鞘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神经损伤组(L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NGF预处理组(NGF组).L组、NS组和NGF组均在鞘内置管后ld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20 μL,其中NGF组在注射利多卡因前lh,鞘内注射NGF 30μg(20 μL)预处理.于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后1d、2d和3d时测定甩尾潜伏期(TFL).行为学测试完成后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p38 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L组和NS组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后1~3 d TFL均延长,脊髓内MBP的含量减少,p38 MAPK磷酸化的表达上调(P<0.05),与L组比较,NGF组于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后2d和3 dTFL缩短,脊髓内MBP的含量增加,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NGF预处理可减轻局麻药所致神经损伤大鼠脊髓急性脱髓鞘反应,机制与抑制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有关.
作者:赵广翊;丁旭东;黄威;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素(rhEPO)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红细胞动员中的作用,并简单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36例行初次单侧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术后开始给予rhEPO,对照组不给予rhEPO,其他同实验组.对2组患者术后血常规检测结果及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组血红蛋白值于术后7d开始出现差异,而血小板结果及血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TKA术后应用rhEPO能够较早地纠正术后贫血,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边磊;白希壮;王立国;王军;杜张珍;李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共873足,其中跗骨窦入路397足,外侧入路476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OR =0.19,95% CI:0.10~0.34,P< 0.001),SF-36评分优于外侧入路(MD=1.01,95%CI:0.70~1.33,P< 0.01),手术时间低于外侧入路(SMD=-l.66,95%CI:-1.97~-1.35,P< 0.001).2种入路在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术后切口并发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邓纯博;刘学勇;阿良;李洪秋;赵忠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槲皮素灌胃预处理10月龄小鼠2周后,进行丙泊酚麻醉和腹腔探查术,术后继续槲皮素灌胃处理1周(槲皮素组),同时设置对照组、麻醉组(丙泊酚麻醉)、手术组(丙泊酚麻醉后行腹腔探查术).应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处理前后的定位航行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分别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和手术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原平台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且手术组变化更为明显;槲皮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和手术组小鼠RAG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槲皮素组变化不明显.RAGE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逃避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原平台停留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结论 槲皮素可改善丙泊酚麻醉诱导的POCD,该作用可能与抑制RAGE表达有关.
作者:冯艳;魏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比2种小鼠的造模效果.方法 小鼠经结肠灌注一定剂量的TNBS,评估病情,于72 h后处死小鼠,取出结肠进行组织学切片评分,并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 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成功,但C57BL/6小鼠肠炎在分子水平和组织水平上均比昆明小鼠更加严重.结论 C57BL/6小鼠比昆明小鼠对TNBS更敏感,组织学上更易观察到病理变化.C57BL/6小鼠比昆明小鼠更适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作者:郭瑞敏;荀哲;范正松;牛亚玲;李雁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和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科9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急诊脓毒症相关病死率(MEDS)评分,根据MED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高死亡风险组和低死亡风险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及急诊首次静脉血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脑钠肽(BNP)、血糖(GPT)与MEDS评分的关系.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指标(PT、APTr、INR、D-D)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β=0.077,OR=1.080,P=0.005)、PLT(β=-0.011,OR =0.989,P=0.010)、BUN(β=0.213,OR =0.808,P=0.016)、D-D(β=0.190,OR =1.209,P=0.044)、INR(β=4.758,OR =116.469,P =0.042)为MEDS评分中/高死亡风险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D-D、INR、年龄、BUN、PLT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19、0.611、0.602、0.283.结论 凝血/纤溶指标中除了D-D之外,INR也可以辅助评估急诊CAP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段蒙新;赵洋子;崇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可弯曲喉罩(FLMA)与加强型气管导管(ET)在小儿麦粒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选择择期全麻下麦粒肿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FLMA组(F组)和ET组(E组).记录麻醉诱导即刻(T1)、诱导后2.5 min(T2)、插管后l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拔管后1 min(T5)各时点心率,血压,术中高吸气峰压,呼吸回路到术野中心的距离以及置管失败、术中漏气、套囊染血、拔管咳嗽的发生率.结果 F组在T3及T5时刻心率、血压低于E组(P<0.05).F组比E组术中气道吸气峰压更低(P< 0.001),呼吸回路距术野中心更远(P< 0.001).2组在置管失败等事件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LMA可以安全应用于小儿麦粒肿手术中,其通气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手术术野干扰小.
作者:孙可;刘丽丹;赵琪;吴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不设置临时性造口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行腹腔镜ISR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ISR组)14例,均未行临时性结肠造口.选择同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骶前吻合术病例(LAR组)44例.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诊,采用Kirwan分级和Wexner评分系统评价排便功能.结果 ISR组患者手术时间较LAR组明显延长,但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排便功能恢复方面,术后6个月时ISR组明显较LAR组差,但术后12个月时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部分ISR是安全的手术技术,把握适应证,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3淋巴结清扫,ISR不造设临时性造口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驰;胡祥;刘永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研究总结了3Shape TRIOS CAD/CAM椅旁系统在磨牙嵌体修复中护理配合的要点,旨在提高护士四手操作技术,实现佳的修复效果.
作者:何渺;刘丹;高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收集2010年至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28例采用I期切除减张缝合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愈合、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痛苦小,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快,创面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范雷涛;张云生;李畅;李春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对1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病态肥胖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结合文献分析高体质量患者围术期出现心肺功能下降的原因,气道管理及改善肺功能的有效方法,同时分析术后患者猝死的原因.
作者:李阳毓;印春铭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