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来源于人胎脑cDNA文库的组织蛋白.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HCMV UL145片段,酶切及纯化扩增的目的片段及酵母表达载体pGBKT7,连接HCMVUL145片段及载体pGBKT7,将连接后的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GBKT7-UL145转化到酵母菌AH109中,再将人胎脑文库DNA也转化到酵母AH109中,筛选与HCMV 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终确认多个克隆与HCMV 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BLAST结果显示3个与FOXG1高度同源.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成功筛选出与HCMV 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人胎脑cDNA文库蛋白FOXG1,推测该目的蛋白在HCMV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邹飞;王爽;吴思;孙峥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探讨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及自制的基本信息调查表,按照方便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我校1~3年级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学专业1 205名医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社会退缩6个维度的症状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4个维度症状水平高于男生;少数民族学生在偏执、社交退缩、冲动3个维度症状水平高于汉族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偏执、社会退缩6个维度症状水平高于存在专业认同感的医学生.结论 医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加大力度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专业的疏导和干预.
作者:张云;刘宏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正常成年男性精液质量状况.方法 选择2015年在我中心进行婚前检查及生育健康体检的男性志愿者400人,共获取精液标本400份.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的精液分析和问卷培训,分析纳入人群的整体精液质量,比较18~25岁、26~30岁、31~40岁3个年龄组男性的精液质量差异.结果 400例正常育龄男性中,左右睾丸体积、精液体积、精子总数、精子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存活率、正常形态、pH值、液化时间、DNA碎片化指数、高DNA着色性指数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参考值标准相符率仅达40.5%,3个年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5岁年龄组精液总体水平优于另外2组.结论 近年来辽宁地区正常成年男性的精液质量部分指标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应重视男性生殖健康的教育.
作者:于月新;崔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中甘草对洛伐他汀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2).实验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洛伐他汀单独给药组(n=6)和洛伐他汀与甘草联合给药组(n=6).联合给药组给予甘草颗粒,单独给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7d后,2组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洛伐他汀胶囊(20 mgkg,0.5% CMC-Na溶液).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长期给予甘草导致洛伐他汀代谢产物洛伐他汀酸在高脂血症大鼠中血浆暴露水平显著升高,联合给药组平均Cmax较单独给药组升高约80%(P< 0.05),而AUC0-t和AUC0-x分别升高115%和109%(P=0.005和P=0.027).联合给药组与单独给药组比较,洛伐他汀的Cmax和AUC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甘草可抑制洛伐他汀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代谢,增加其体内暴露水平.
作者:张瑛瑛;李季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PE)孕妇胎儿肺结构的超声特点,探讨PE对胎肺成熟度(FLM)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发型(29~<34周)PE患者140例,晚发型(34~39周)PE患者100例,同时纳入同孕龄孕妇2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FLM的超声测量参数,随访产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PE对FLM的影响.结果 早发型PE组胎儿右肺面积小于同孕龄正常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发型PE组与同孕龄正常组胎儿比较无差异.早发型和晚发型PE组肺头比(LHR)与同孕龄正常组胎儿比较无差异.早发型和晚发型PE组主肺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射血时间(AT/ET)高于同孕龄正常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型PE组与同孕龄胎儿产后发生NRDS情况比较无差异.结论 PE对胎儿肺组织功能成熟无明显影响,在肺组织结构成熟方面可能先于同孕龄无PE胎儿.
作者:周巧兰;李静;李娟;蒲英杰;梁宏伟;王瑞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中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与视神经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经AQP4抗体检测确诊的53例NMOSD患者的临床与生化资料.根据是否有视神经损害分为视神经损害组与无视神经损害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与生化特征.根据AQP4抗体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AQP4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组视神经损害发生率.分析AQP4抗体与视神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视神经损害组与无视神经损害组比较,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括约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值、脑脊液蛋白值、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指数及寡克隆带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浅感觉减退发生率、血肌酐值及AQP4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抗体阳性组与AQP4抗体阴性组比较,视神经损害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3,P< 0.05).AQP4抗体与视神经损害发生呈正相关(r=0.297,P<0.05).结论 NMOSD患者AQP4抗体阳性易出现视神经损害,两者的正相关关系有助于NMOSD患者视神经损害的早期预判及病情监测.
作者:于鹭;汤可娜;仲星星;李梅;管阳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肺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s对其分泌细胞及同源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PI3K/Akt和SRC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肺癌细胞A549的上清液中分离出肺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xosomes的形态,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癌A549细胞来源的Exosomes,其具有特征性的盘状结构,由双层膜构成,直径30~100 nm.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Exosomes表面富含CD9分子.A549细胞来源的Exosomes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A549和其同源肿瘤细胞HCC827细胞的迁移,并伴随Akt和SRC的活化.结论 肺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s能促进其分泌细胞和同源肿瘤细胞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Akt和SRC的活化有关.
作者:解世林;曲晶磊;范一博;车晓芳;侯科佐;曲秀娟;刘云鹏;王晓楠;康健;胡雪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全麻诱导时行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对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α1频段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置入组(L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入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QPEEG,利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QPEEG的α1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结果 与T0时刻比较,T1时刻2组患者的HR、MAP和大部分脑区的α1频段百分比均有所下降(P<0.05);与T1时刻相比,T2时刻T组HR、MAP和α1频段百分比均有所上升(P<0.05),L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与喉罩置入相比,气管插管对循环系统的刺激更为强烈,并可引起QPEEG的α1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提示QPEEG的α1频段可作为反映刺激强弱的指标.
作者:李阳;曹悦悦;麻婷婷;王宏玉;朱俊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左心室心肌形变在原发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探寻能够敏感预测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左心室心肌形变指标.方法 回顾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二尖瓣修补的原发性MR患者,根据术后射血分数(EF)减低程度分为MR1组(EF减低≤10%)和MR2组(EF减低>10%).应用二维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和整体圆周应变指标.结果 MR2组的整体纵向应变高于MR1组(P<0.05),2组整体径向应变和整体圆周应变无统计学差异.MR患者术后EF减低分数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质量指数、MR容积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呈正相关(P<0.05).术后EF减低>10%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2=0.783,P<0.001),其预测术后EF减低>10%的佳临界值为19.125%.结论 STI技术能够敏感预测原发性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从而帮助临床选择手术时机.
作者:王晓冰;杨军;陈昕;马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谷氨酸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脑室注射谷氨酸制作大鼠脑谷氨酸神经毒性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谷氨酸损伤组(G组,脑室注射谷氨酸)、Dex1组(脑室注射谷氨酸前30 min腹腔注射Dex 50 μg/kg)和Dex2组(脑室注射谷氨酸前30 min腹腔注射Dex 100 μg/kg).2h后取脑,分离出右侧海马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剩余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另用尼氏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受损状态.结果 Dex1组和Dex2组的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水平比G组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同G组相比,Dex1组、Dex2组海马尼氏染色结果显示神经细胞损伤减轻明显.结论 Dex预处理可以明显减轻谷氨酸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拮抗谷氨酸引起的细胞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李欣明;李松泽;刘洪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左心房储存功能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LVN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LVNC患者20例,其中年龄4~16岁3例,17~35岁8例,36~55岁9例.以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左心常规二维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值,以及左心心尖四腔切面full-volume图像.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得出LVN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LVNC组左心房充盈容积/体表面积、心房扩张指数、左心房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VNC患者左心房储存功能明显提高,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可以对LVNC心脏功能进行评估.
作者:李方方;任卫东;宋光;吴丹;刘开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葛根素在治疗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ASII)大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8只雄性大鼠阻断主动脉来实施ASII.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NC)组(假手术处理)、阳性对照(IR+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盐水处理)、IR+P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处理)、IR+R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周期蛋白B激酶抑制剂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运动机能、脊髓梗死体积、细胞凋亡指数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 (CDK5)和P25的活性.结果 IR+S组与NC组比较,P35和P25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IR+P组、IR+R组与IR+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葛根素对ASII神经保护可能通过类似抑制剂的作用,并且与P35和P25的表达相关.结论 脊髓损伤减小与CDK5及P25活性受抑制相关;在ASII大鼠治疗过程中,抑制CDK5及P25活性是葛根素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季相禄;田峰;王斌;肖万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NSCC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NPCRS)中MCM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PCRS中,MCM7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基底层,且表达率较低.SNSCC中,MCM7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且表达率较高.MCM7在SNSCC中的表达水平高于NPC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MCM7的表达仅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1),且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而逐渐增高.SNSCC患者总体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和46.0%.Ⅰ~Ⅲ期和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和25.6%,5年生存率分别为70.0%和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MCM7阴性患者3年、5年生存率为36.0%和18.0%,而阳性患者3年、5年生存率为59.9%和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结论 MCM7在SNSCC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下降,MCM7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但与SNSC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
作者:胡月;姜菲菲;韩佳利;丁晓旭;阎艾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KRT81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miRNA结合位点rs3660单核苷酸多态性(miR-SNP)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癌症风险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接酶检测rs3660 SNP分型;对数秩检验及Kaplan Meier方法分析rs3660与NHL生存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rs3660基因分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50).患者携带rs3660 CG/CC基因型与GG基因型比较显示较长的生存时间(P=0.012).此外,多因素分析证明rs3660与NHL患者总体生存率独立相关(RR=0.589,95%CI:0.415~0.832,P=0.004).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型中也观察到了这种miR-SN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价值.结论 KRT81 rs3660 GG基因型是NHL预后的独立预测标志.
作者:赵桂敏;高玉环;刘丽宏;吴晓琳;高哲;刁兰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治疗的31例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病变电灼及电刀切取病理,明确诊断后给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肝素25 000U、2%利多卡因10 mL及5%碳酸氢钠5mL,保留60~120 min),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2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和第6个月记录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大膀胱容量的变化及膀胱灌注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28例(90.32%)于治疗后第1和第6个月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和大膀胱容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3例(9.68%)女性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其中2例行膀胱全切术,术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病理报告合并膀胱原位癌变.结论 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对IC/B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振华;于秀月;郭金昊;张鑫;刘忠强;刘娇;孔垂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将整群随机抽取的江西省九江市6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门诊导诊工作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导诊工作中面临的压力来源与类型,并分析这些工作压力源的相关因素,以帮助管理部门和导诊护士对导诊工作压力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设法减轻导诊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导诊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毕春霞;张秀英;蒋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例确诊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受累多见,占85.71%;病程中哮喘占85.71%,鼻窦炎占96.15%,神经系统受累占81.48%,皮肤受累占54.29%,消化系统受累占25.71%,循环系统受累占37.14%,泌尿系统受累占31.43%.病理阳性率为66.67%.因此认为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诊断及治疗困难,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嗜酸细胞增高、且有神经系统受累或肺部游走影像的患者,应考虑存在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可能性.
作者:高懿卓;王翠红;叶蕊;赵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使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无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作者:王玥;曲侠;佘颖;张雁;刘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为降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发生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产生原因、设定目标和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发生率从16%降到5%.
作者:何莹;孙亚南;付航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对29例实施单侧唇裂外鼻整形手术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成年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29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无出现不良反应者,且术后均恢复良好.单侧唇裂外鼻整形手术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在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支丹;程丹;高玉琴;原露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叶飞;詹娇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397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心电图、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对造影剂碘海醇在心血管介入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造影剂碘海醇对心血管影响较小,对部分患者心脏有一过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可恢复,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亚痴;药素毓;张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ATP结合盒转运体G1 (ABCG1)是人类ATP结合盒转运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可促进细胞内的胆固醇和磷脂外流,维持细胞脂质稳态平衡.ABCG1缺乏可参与泡沫细胞形成、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等,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无论在动物实验还是人体研究,ABCG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都有争议,本文针对ABCG1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瞿;张小倩;刘旭;张慧媛;何志义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