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穴位电刺激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名符合人选标准的儿童弱视患者充分矫正屈光不正后,随机分为三组.穴位电刺激疗法治疗组、西医传统综合疗法治疗组;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综合治疗的联合治疗组,观察三组病人的视功能的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方法中,穴位电刺激治疗组治愈率为83.93%,西医综合治疗组治愈率为82.61%,联合组治愈率为94.23%,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穴位电刺激疗法在治疗儿童弱视中与传统综合疗法相比,功效相近,并且两种方法配合使用,疗效更优,提示穴位电刺激疗法具有促进弱视眼视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严兴科;褚慧菊;王富春;杨波;张燕;于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滋阴活血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滋阴活血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动物于造模前2天给药,第三天造模;再灌注2小时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LDH、CK、CK-MB、MDA、SOD含量,观察心肌梗塞程度.结果 ①滋阴活血方高、中两个剂量组梗塞程度明显减轻,梗塞区重占全心脏及左心室的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②模型组动物血清LDH、CK及CK-MB含量均明显增加;滋阴活血方各剂量组无明显影响.③滋阴活血方高、中两个剂量组SOD值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①滋阴活血方预处理能够防止或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②滋阴活血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预处理的途径产生的.③滋阴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符合扶正祛邪的中医传统理论.
作者:张玉璞;徐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王垂杰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及研究2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疾病.王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拜于门下,现将其对于脾胃病诊疗宝贵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傅纪婷;王垂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刘弼臣教授集积数十载临证之验,对儿疾之论每多创见.笔者有幸,蒙先生厚爱,忝侍案侧,今日忆及,忽忽已近十年前事,然零金碎玉,弥足珍贵.现不揣固陋,略将先生治疗小儿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之意笔之成文.后学末进,难窥堂奥,愿先生德学之瑜勿为吾言失信达之瑕而掩,得使诸君同坐春风,即为幸甚.
作者:张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本文回顾了近年关于针灸防治胃溃疡中枢调控机制的研究.针灸对胃溃疡的防治效果已经被广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所证实,近年来现代医学试图从中枢调控机制方面对其作用机理作出明确解释.然而文献表明目前的研究尚有局限,有待于对整体水平下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张燕;高洋;杨波;严兴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之一,易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临床上以第4腰椎与第5腰椎、第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的椎间盘易发生突出病变.
作者:潘春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期前后的常见病,尤其多发生于40~60岁的妇女,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们应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萍;崔庆荣;刘妍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风病的病机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这是中风病治疗方法变化的根源所在.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分析清热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作为清热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的脑络理论,试图进一步分析论证热毒内蕴是中风病发病的重要病机,清热解毒法是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作者:曹晓岚;张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澳大利亚中医药市场简介目前全澳有中医及针灸诊所4000~5000所,其中1000家较为活跃.澳大利亚中医执业医生超过2500名,另有约3000名以中医为辅助医疗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以西医、护理、整脊疗法、理疗为职业),预计两项相加在未来5年内可望达到1万名,每年中医及针灸门诊人数少280万人次.
作者:张京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风病在证候规范的研究、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评价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和治疗现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中医药防治优势开展中风病的研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中风病研究的重点任务: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药早期干预的研究;脑血管病中医药预防服务网络的建设;脑血管病中医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脑血管病中医药临床诊疗规范化研究;脑血管病中医药脑保护机制研究等.
作者:高颖;周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该文从中医文献中与抑郁症相关的病症、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证候研究、中医治疗临床研究、中医治疗机理研究方面将2003年以来有关抑郁症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评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作者:郭蓉娟;欧阳帅领;崔丽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薄层色谱非常适合于药用植物的分析.以下这篇文章主要对改进药典方法表述以及单个品种各论进行讨论.对实验的优化和标准化进行详细讨论,以提高方法的重现性.说明现代高效薄层色谱的优点以及薄层色谱方法标准化的必要.
作者:李越峰;李廷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莨菪亭(Scopoletin)祛暑功效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人工湿热环境热应激法复制家兔中暑动物模型,观察莨菪亭对热应激家兔平均发热曲线、到达42℃的时间均数及体温平均上升速度,研究其祛暑功效;应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家兔热应激1 h后,心、脑、肾等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以及肺组织和血清中PLA2的活性,研究其祛暑机制.结果 莨菪亭能显著延迟家兔在人工湿热环境中肛温到达42℃的时间(P<0.01~0.001);且明显降低单位时间肛温上升速度(P<0.001);于热应激前给予莨菪亭能有效地抑制心、脑、肾组织中的Na+-K+-ATPase活性,以及明显抑制血清、肺组织中的PLA2活性,这些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莨菪亭通过抑制心、脑、肾组织中的Na+-K+-ATPase活性和血清、肺组织中的PLA2活性来发挥祛暑功效
作者:刘建军;杨柯;曾春晖;赵一;林启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肥胖症乃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以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1].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痰湿、气虚不运、血瘀是肥胖病发生发展的主线.五脏之功能失调与肥胖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五脏与肥胖症的关系做一概述.
作者:杜非洲;李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主要肝外病变之一,该病为临床疑难杂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近年来,我们采用益肾固精为主的中药治疗合用西药抗病毒、保肝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辛相旻;荀蕾;卢秉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我国中医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的中医内科文献,兹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64篇文献,以心、肺、脾、肝、肾五个系统为主,从理论学说、实验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医经验四个方面予以述评,作为中医内科学2008年学术巡礼.
作者:姜良铎;李耀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脏病第三期的患者,随机分为①治疗组(3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日一次静点;②对照组(30例),加用路路通注射液20 ml,日一次静点,4 W为一疗程.观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BUN和SCr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BUN和SCr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配合使用明显优于单独应用.
作者:肖扬;王军;张传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加减直肠保留灌肠治疗中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缺血中风昏迷患者,中医辨证属于中脏腑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以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14天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病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大承气汤加减灌肠配合西药治疗缺血中风昏迷病人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连城;张玉莲;周震;白慧梅;林翠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通经益髓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家兔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牛坐骨神经提取的髓鞘碱性蛋白Ⅱ(P2)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建立EAN(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动物模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抽血提取淋巴细胞,对各组家兔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通经益髓方组和免疫球蛋白组CD80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7天后通经益髓方组降低程度不如免疫球蛋白组(P<0.05),至14天时通经益髓方组CD80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水平(P<0.01);通经益髓方组和免疫球蛋白组CD86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治疗7天后通经益髓方组升高程度不如免疫球蛋白组(P<0.05),至14天时通经益髓方组CD86蛋白的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结论 通经益髓方组具有抑制CD80的分泌,促进CD86分泌的作用.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h2细胞分泌增加,发挥免疫下调作用,从而达到治疗EAN的作用.
作者:赵建军;黎明全;张炜煜;任重;王庆伟;杨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