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疏肝补肾法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补肾治疗组.应用168小时睡眠剥夺法复制模型,Y迷宫成绩评定学习记忆能力,以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反映脑组织的损害.取大鼠前额叶皮质冰冻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Y迷宫成绩显著下降(P<0.01),血清SOD含量明显减少(P<0.01),前额叶皮质BDNF免疫阳性物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补肾治疗组Y迷宫成绩明显提高(P<0.01),血清SOD含量显著增多(P<0.01),BDNF蛋白表达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 睡眠剥夺能造成加重脑损伤、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以及BDNF表达的减少,而疏肝补肾法能改善学习记忆和脑损伤,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蛋白的表达以及相关通路蛋白所致.
作者:冯婷;李峰;宋月晗;刘晓兰;马捷;毛萌;吴凤芝;刘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茜草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浸膏得率、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综合评分筛选出茜草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提取次数对试验结果有极显著影响,加水倍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有显著意义,而提取时间对结果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及生产实际需要,确定的佳提取工艺为:茜草饮片加入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 该工艺条件提取充分,稳定可行,对茜草配方颗粒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作者:蔡乐;古今;项菲菲;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解毒护肝饮药物血清对异烟肼致人肝癌细胞株(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HepG2)病变的干预,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制备解毒护肝饮和甘草酸二铵的药物血清,建立异烟肼致HepG2细胞损伤模型,以解毒护肝饮和甘草酸二铵药物血清加入HepG2培养液,观察对HepG2坏死和凋亡的干预,以及对HepG2 Fas/FasL表达的影响,以评价解毒护肝饮的疗效机制.结果 解毒护肝饮药物血清对异烟肼致HepG2损伤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减少HepG2细胞凋亡和坏死,并减少其Fas/FasL表达,效果优于甘草酸二铵胶囊组.结论 以清热利湿解毒兼养阴化瘀为治法的解毒护肝饮有确切的减少异烟肼致HepG2坏死和凋亡的作用,其抗细胞凋亡作用与减少HepG2的Fas/FasL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铂;刘靓雯;王小利;袁成民;安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测定4个不同产地的金樱子根、茎、果中多糖含量,初步探讨金樱子的根和茎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果实入药,为进一步解决金樱子药材资源匮乏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的金樱子中根、茎、果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个产地金樱子根、茎的多糖含量都比果实的多糖含量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樱子根和茎不能代替果实入药.
作者:谭宏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GP73)及舌下络脉评分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HCC预警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34例、乙肝后肝硬化65例、原发性肝癌71例及健康对照者6例,分别进行血清AFP、AFP-L3及GP73检测及舌下脉络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四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非HCC各组(即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舌下络脉有别于AFP、AFP-L3、GP73的诊断HCC的指标;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联合诊断的意义优于三者独立检测、两两联合检测.结论 (1)舌下络脉是HCC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2)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检测简便、廉价、有效,适用于基层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HCC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洁;盖国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三位一体辨治模式是周福生教授在四十余年的医学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辨证论治模式.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和人体正气之源,决定了脾在三位一体辨治模式中处于枢纽的地位,主要表现为:脾是病邪传变的枢纽、气机运行的枢纽和正气恢复的枢纽,还是实现多个三位一体模式联系的枢纽.因而在运用三位一体模式进行辨证论治时,应时刻考虑到脾胃的枢纽作用,从而使运用三位一体模式辨治病证主次有序、相辅相成,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廉永红;周福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张仲景并非在所有病情上均选用针刺法,根据原文分析,可发现运用针刺的病证,均是病情较为初浅者,目的 是以防传变.除此之外,针刺亦用在五脏相乘的病证,以及需要因势利导而下血之证,二者亦是用在病情的初浅阶段,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明确张仲景对于针刺法运用的思想,对于理解<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思想的异同,以及对于临床应用针刺的时机把握皆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宇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先贤在时症、外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现在依然是中医教学、临床的重要参考.清·陆子贤所著<六因条辨>虽然不及叶薛等诸家所著影响,但其中一些思想发挥也有诸家所不逮.本书融汇伤寒、温病的思想,而不是偏执一端,对于时症的病机及其演变、诊治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未能得到业内充分的重视和应用.曾受恩师任继学先生指点导读,陆子贤之<六因条辨>也成为笔者的一本案头书.近日,再读<六因条辨>,就陆子贤对诸时症病机条辨之深度、广度以及临床四诊之精准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兹不揣浅陋,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志强;盖国忠;陈仁波;李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回顾了以<小品方>、<千金方>、<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为代表的一些中医药古籍中关于断产、去胎的方药,对古代的避孕方药,包括汤药、单方、外用药、药酒、针灸等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回顾;同时结合现代研究发现,探寻了各类药物、方法的性能功效.以期在现代避孕绝育手段常用药物和工具有副作用或不容易为人接受的情况下,在深入研究中医药古籍中断产去胎方的基础上,明了其机理,发现有效、简便、无副作用的避孕方法,也为当前中医药避孕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作者:刘格;田明建;王薇华;孙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从病机、临床表现、治疗三方面探讨了脾虚毒聚与大肠癌的关系.不论何种病因,脾虚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大肠癌的常见症状,便血、腹泻或便秘、腹痛、乏力和贫血皆可从脾论治.健脾解毒法能有效的提高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逆转化疗耐药,并延长其生存期,与单纯西药相比,健脾解毒中药在大肠癌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张勇;许建华;孙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医在痔疮的治疗上有着其独特的内服、外治方法,目前临床上中医外治法主要有注射、熏洗、坐浴、外敷等等.在治疗中,中医医家根据痔疮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痔疮,多采用一种或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贾立刚;宋立峰;孙清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中医虽然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病名、病机及治疗进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仍然不够深入.本文从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的文献回顾、证素研究、临床证候分布、实验室指标方面对证候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认为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机和症状特点认识不同,造成证型判定不同或者证候命名不同,主要证型间的程度分级以及证候减轻、缓解或演变与病变的关系不明确,没有与病相结合形成合理的证型.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作者:杨晋翔;来要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可以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及免疫状态;可以对放化疗起减毒增效效应;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使患者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方面获益.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主要有单纯中医药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以及直肠直接给药法.本文从生存期、生存率的角度,回顾中医中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成玲玲;许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旋糖酐70滴眼液(倍然)滴眼联合辨证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省阳原县人民医院眼科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4例采用倍然滴眼,治疗组7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肺阴不足型治以滋阴润肺、生津明目;脾胃湿热者治以清利湿热、宣畅气机;肝肾阴虚者治以补益肝肾、滋阴养目.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治疗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和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8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然滴眼联合辨证论治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明显.
作者:李平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桂枝芍药知母汤不但能温经散寒,而且能祛风除湿,和营止痛.凡是由于风寒湿侵袭所引起的病变,无论病程的长短,病症的轻重,病变在表或在里、或在四肢关节、或在腰部,只要病机吻合,方药对证,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颈椎病、痛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慢性腰部劳损、骨质疏松症等疾病,而且还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甚至是强直性脊椎炎.
作者:温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河北任丘华北石油总医院儿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 mg/kg溶于5%葡萄糖20~50 ml中静滴,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咳喘、肺部啰音)改善天数、治愈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天数、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冬梅;李士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喜炎平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确诊的手足口病普通型1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治疗组10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静脉点滴,剂量为10~15 mg/(kg·d),并辅以赖氨匹林粉针剂入壶退热及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增加喜炎平注射液静脉点滴,剂量为5 mg/(kg·d),疗程为7~10天;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10万单位/(kg·d),大计量不超过100万单位,连用3天.结果 对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足、臀部位皮疹、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和α-干扰素两者联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共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可缩短病程,阻断病情进展,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罕见,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李静;周红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马融教授认为小儿与成人体质特点多有不同,结节性红斑发于小儿多是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病症,认为该病以瘀热互结,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应采用标本兼顾的治法.提出了急性发作期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主,兼以补气养血,缓解期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解毒散结的治疗原则.本文通过典型病案,介绍了马融教授治疗小儿结节性红斑的诊疗风格与特色.
作者:闫景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老年高血压病伴有乏力症状是近期提出的一个临床疑难问题,对其研究的文献报道基本没有,为弄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乏力的原因,文章从高血压病自身、其他共患疾病、失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和药物因素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步阐述.并通过阐述中医对高血压病乏力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该问题,以提高中药控制老年高血压乏力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仁波;张志强;李鹤;盖风春;盖国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青年中医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其自身基础素质、现有中医培养模式及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提出了重建中医精英教育地位、加强传统文化继承学习、完善中医教学模式等建设性对策,以期对青年中医的中医系统思维方式形成、中医实践能力提高等方面有所裨益.
作者:黄海量;刘志梅;宋婧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对中医药防控疫病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从立足体系、科学防疫,发挥优势、突出三重,政府统筹、发挥效能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防控疫病科研的个人建议,强调中医药防控疫病科研的关键是人,以人为本,以科学的方法开展中医药防控疫病的科研工作,突显中医药学术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不要忽视政府的统筹功能.
作者:盖国忠;陈仁波;张志强;李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的中医症候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025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中出现症候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倦怠、急躁易怒、烦躁、神疲、口干、困重、太息.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血瘀阻络>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不足>气滞湿阻>寒湿.结论肝郁脾虚贯穿于慢性肝病的整个病程中,气机的不畅、正气的不足是肝病进展的关键.
作者:侯岩;崔丽萍;张明香;颜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