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余年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已经从啮齿类动物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胎脑和成脑的多个部位分离、培养出了神经干细胞,并建立了多个神经干细胞系,为帕金森病等退行性老年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脑脊髓损伤的修复及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王培福;田成林;蒲传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脑缺血/再灌注可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脑缺血损伤.予以基质金属蛋白酶抗体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血管源性水肿,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等.因此,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或/ 和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物有可能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李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肌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不全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在多器官功能不全中,心肌功能障碍是由多因素参与、在多个环节上造成的.缺血缺氧、众多细胞因子和介质的参与、神经内分泌环境改变等是造成心肌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这包括心肌的能量代谢、离子转运、受体及受体后功能等方面的改变,甚至有心肌结构损伤和凋亡等.然而其具体机制都还有许多不明之处.
作者:薛桥;王士雯;余颂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胆红素-环一磷酸鸟苷途径作为一个新的细胞信使系统涉及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该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胡昌兴;马业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动脉钙化是与人类生理性增龄相伴发生,又与许多疾病伴随存在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对其研究发现细胞外非胶原性基质蛋白在其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宇玫;王士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是近10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对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尚存有争议.本文就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技术方法、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以及疗效评价作一综述.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体静脉旁路转流术是血管外科常用的术式,但由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发生,降低了通畅率.本文根据再狭窄形成的机理,从生物力学工程、放射治疗、基因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几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再狭窄的防治现状.
作者:王振峰;张浩;张柏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神经干细胞是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未分化和多分化潜能的特性.随着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疗法在治疗脑缺血、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成效,使神经干细胞被视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很有希望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策略.所以神经干细胞不仅为神经发育研究提供了一条思路,更重要的是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余菁;郭国庆;李仲购;沈伟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缺血性脑卒中至今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对脑卒中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血管途径、细胞途径及二者相结合治疗脑缺血的研究概况.
作者:王新高;孙圣刚;童萼塘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大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证据表明,除调降血脂外,他汀类药物还兼有降低心血管意外危险、降低脑卒中危险、辅助降压、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降低糖尿病危险、降低骨折危险、抗炎等多种非降脂裨益.
作者:袁志敏;贺庆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免疫衰老过程中T淋巴细胞对激活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增高,是T淋巴细胞进行性的数量减少及功能减低的重要机制之一,与死亡受体途径及线粒体途径等相关途径的调控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陈瑜;沈自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新近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除具有高效抗高血压和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外,对动脉硬化患者也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包括促进一氧化氮合成,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等.因此,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赋予新的适应证.
作者:柯永胜;赵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护骨素及其配体是近2年来发现的两种重要蛋白质,可能是揭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的突破口.研究表明,护骨素为一种诱饵受体,本身无传导信号的作用,但在与其受体护骨素配体结合后,可阻止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与护骨素配体结合,使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活化受阻,不能发挥其破骨作用.因此护骨素、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与护骨素配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维系骨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该系统的平衡是维持骨健康的先决条件.
作者:谭正怀;代国友;沈映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6年首次从人体中克隆出尾加压素-Ⅱ.G蛋白耦联受体-GPR14是尾加压素-Ⅱ的特异性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内皮、心肌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部位.尾加压素-Ⅱ兼有缩、舒血管及较强的心肌收缩作用,其中缩血管作用为显著,在心血管稳态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钟萍;李志梁;唐朝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