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迫切需要改善高血压病的防治.高血压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补尚;毛西京;付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血管内皮功能不良的一个机制可能是内皮祖细胞相对缺乏,难以修复血管损伤.内膜损伤与血管内狭窄有密切联系,因而内皮祖细胞在修复内膜、防治血管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作用倍受关注.
作者:龚艺;苏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对预测因子的研究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在以往的研究中,其既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又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并与高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硬化疾病预测价值进行比较,进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齐昕;董兆强;鹿庆华;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阶段,有着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程度相似的外周标志.这些外周标志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神经心理认知改变、生物学标志Aβ和Tau蛋白以及分子生物学标志ApoE等方面;重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外周标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司俊霞;谈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电图目前仍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分析心电图上ST-T的变化,可预测梗塞相关血管,尽早判断梗塞面积,估计预后,在多支病变时,更有助于指导支架手术.
作者:汪明慧;梁文同;沐贤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呈多样化,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就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近年来研究得较为深入的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环境因素、兴奋性细胞毒性、免疫因素和凋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敏;王莎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重视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促进口腔健康,维持正常的功能,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研究发现人体部分金属元素的缺少或过多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人体的金属元素铁、镁、铜、锌、锰、铝和硒与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并探讨其参与发病的可能机制.
作者:徐仁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脑老化过程中雌激素的作用是近探讨得较多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就雌激素在大脑老化过程中对神经结构完整性和神经功能维持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凡桂;王文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传统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选择标准主要依据QRS波群时限.然而,仍有大约20%~30%的病人治疗无效.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病人,而且能够帮助确定佳的起搏点,更好地优化起搏间期和术后随访.本文综述了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作者:翟大明;朱向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