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3例Ⅰb-Ⅱa期、局部肿块≥4cm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及博来霉素加顺铂(BP)方案行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全部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本组43例巨块型宫颈癌应用N ACT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 (TP)和78.26% (BP),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缩小了局部病灶、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尚慧玲;朱影娴;赵艺敏;杨月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全麻的临床应用.方法:ASAⅡ~Ⅲ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健忘镇痛慢诱导组(A组)和快诱导组(B组).记录诱导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术毕患者清醒时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结果:A组各时点的MAP及HR维持在较平稳的水平;B组诱导后MAP、HR明显下降(P<0.05),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上升明显(P<0.05),拔管即刻和拔管后3min MAP及HR亦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术毕清醒后,A组均能很好耐受气管导管,对气管插管全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可以安全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有利于预防围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
作者:骆宏;张云云;胡友洋;杨恒;汪萍;张地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SV、C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生脉注射液对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丁俊蓉;周益伟;陈艳;肖新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组,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肝功、肾功等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艾塞那肽组和门冬胰岛素组均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P<0.01),下降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艾塞那肽组可显著降低BMI、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1),门冬胰岛素组无显著差异,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组与门冬胰岛素组均能很好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IC,而前者更显示出显著的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新选择.
作者:张秀娟;胡晶;吕梁;陈晓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卒中是外科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及卒中高危因素需要手术者数量不断增多,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加.本文就近年来围手术期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凡;牛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伴随年龄而出现的一种肌肉不自主性丢失的慢性疾病,以骨骼肌细胞体积和数量减少、肌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并由此导致躯体功能减低、虚弱及不同程度残疾等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症候群.此项研究在国内开展甚少,本文就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概念、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评估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徐国会;郑洁皎;董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超过5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于致命性的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作为一种方便、无创及价廉的诊断方法,对预测心衰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有创的电生理检测价值相似.但其对于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作用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就T波电交替对心衰患者的预警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董梦舒;吴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神经血管单元将脑微血管系统与神经元紧密联系起来,呈现调节脑血流量及控制血脑屏障物质交换等多重功能,是维持脑微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证据表明,神经血管单元的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以神经血管单元作为靶向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显现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玉梅;付剑亮;邵福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其早期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其它疾病,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但随着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各种功能影像学及基因诊断学成功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高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使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疾病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带来希望.
作者:郑华平;罗海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谵妄的神经递质改变主要是多巴胺增高和乙酰胆碱降低.诊断要素是急性发作,波动病程;注意不集中;思维不连贯;意识改变;有原发病.治疗主要是: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抗精神病药;正确护理.本文对谵妄的病因、评价、诊断、治疗、预后和后遗症作一综述.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巨噬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可塑性和多能性的细胞群体,在正常组织中巨噬细胞均以M2型存在,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保护作用,而在肥胖个体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大量渗入且多以M1型存在,在诱导机体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特征性基因表达与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李梦娟;李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糖代谢、脂质代谢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关系密切.本文通过载脂蛋白E、胆固醇、晚期糖化终产物、糖原合成酶激酶、蛋白质糖基化等对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发生所起的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作出阐述,并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提出理论依据.
作者:刘瑜琦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