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674-7593
  • 国内刊号:22-1399/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2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卫生部期刊质量评比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年1期文献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及TIMP-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通过临床分析,观察此类患者血清MMP-9和TIMP-1在发病后不同时段、不同严重程度、不同预后的方面变化情况.结果:AIS患者发病后24 h、72 h、15d、30 d血清MMP-9和TIMP-1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间段MMP-9和TIMP-1平均值相比较,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轻、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血清MMP-9和TIMP-1平均值均呈现出逐级递增现象,其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进步显著、进步、无变化四类患者血清MMP-9平均值和TIMP-1平均值也随之增高,其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IS患者血清中MMP-9和TIMP-1值较健康人有所升高,且随发病时间、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而不断升高,而在预后评级方面,评级越低,升高幅度越大.

    作者:赵伟金;付钟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肝素透析在活动性出血老年尿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降低有活动性出血的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风险,使透析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方法:医院于2008年4月~2013年1月对76名有活动性出血老年尿毒症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共进行728例次的临床观察及治疗.结果:证明了无肝素透析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对有活动性出血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联合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联合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PaO2、PaCO2、HCO3及Sa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pH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PaCO2、HCO3及SaO2高于对照组,而pH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应用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好、起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呼吸肌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稳定期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呼吸肌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稳定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 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肺功能、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u=2.7225,P=0.0065).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第1s用力肺活量/预计值、呼吸峰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咳嗽、咳痰,心悸、胸闷,气喘、气促的临床症状积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心率减慢时间、浮肿消退时、发绀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水平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SD组,n=64),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并选择同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0).于基线期和24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颅脑CT检查,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定2组受试者的精神状况.结果:结果24个月时,SD组患者HAMD分值显著低于其基线水平,但仍显著高于NC组受试者(P<0.01);SD组患者MMSE分值显著低于其基线水平及NC组受试者(P<0.01);24个月时,SD组MMSE分值与HAMD呈负相关,NC组MMSE与HAM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故抑郁症状影响了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衣磊;于慧;崔维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血液透析在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血液透析在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例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40次行血液透析,观察透析过程中出、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口唇发麻、肢体抽搐和心律失常),患者透析前与透析后血液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水平,检测透析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4h透析,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无新发出血或出血加重现象;个别透析器静脉壶有轻微凝血;透析前后ACT及血中Na+、C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肌酐(Cr)、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1),二氧化碳结合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血液透析效果确切,透析充分,不增加出血风险,是活动性出血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安全有效的抗凝方法.

    作者:熊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间经纤维结肠镜检、X线钡剂灌肠、气钡双重造影、超声及CT等方式确诊为结肠癌伴肠梗阻的60岁以上患者共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62例患者中,急诊手术者27例,择期手术者35例;左半结肠癌患者41例,右半结肠癌患者21例.其中急诊手术术后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63%,择期手术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择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Ⅰ期肿瘤切除及肠吻合手术的患者中左半结肠癌患者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18例,共48例,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结论: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需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手术,术后需加强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作者: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环氧化酶与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基因及其表达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236名,根据光学法血小板聚集试验,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组155例,非阿司匹林敏感(notaspirin sensitive,NAS)组81例;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法测定COX-1(A-842G,C22T,C50T,G128A,C644A,C714A),COX-2 (G765C)基因型,实时定量PCR及Westen bolt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这些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OX-1(A-842G,C22T,C50T,C714A)未发现突变型等位基因,NAS组和AS组COX-1 (G128A,C644A)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NAS组COX-2 (G765C)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S组(P<0.01);NAS组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S组(P<0.05).结论:COX-2 (G765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有关,COX-2的表达可能是导致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何清;盛虹;赵雅洁;吴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成人斯蒂尔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100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100例非成人斯蒂尔病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铁蛋白(SF)及糖化铁蛋白(GF)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人斯蒂尔病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常见的为弛张热型,同时伴随咽痛、皮疹、肌痛、体重下降、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浆膜炎等常见临床症状.其中68%的患者白细胞(WBC)升高,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20 d后,大多数患者的WBC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与GF诊断成人斯蒂尔病的敏感性为60.2%,特异性为95.6%.结论:成人斯蒂尔病患者常见的三大临床症状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发病早期即可出现,SF和GF在诊断成人斯蒂尔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贵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主要特点是大范围的骨质增生肥大,韧带和肌腱出现钙化,,病症的具体症状是椎体前外侧缘出现钙化、骨化,形成数个椎体骨桥.该病症产生的原因至今还未可知,有关的研究表明其产生的机理非常复杂.不过从许多资料中看出,其产生和内分泌失调、血管障碍、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比如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等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将针对近些年有关该病症的产生机理的探究进程进行综合的论述.

    作者:戚力升;曹波;王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GSK3β、JNK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GSK3β、JNK参与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区微血管的生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GSK3β和JNK的结构、功能、活化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等方面,就近年来有关GSK3β、JNK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翟水红;刘轲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