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水帘空调系统在南方中小型纺织厂的应用前景.方法 以南方某纺织厂技改前后的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除尘降温效果、土建投资、设备投资、能耗、维护成本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水帘空调系统无需土建投资,可节省80%的运行成本.作业场所夏季高温监测WBGT指数为28℃±1℃、湿度为60%±2%、新风量为>30 m3/(人·h)、粉尘浓度(0.7±0.3)mg/m3,高温和粉尘检测值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 水帘空调系统可用于南方中小型纺织厂的通风除尘.
作者:张海;王致;刘移民;张维森;肖晓琴;刘丽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羊肉中营养素含量与草原类淹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肉品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的含量,元素测定用电感耦台等离予体质谱仪检测.结果 肉品中钠含量(mg/kg)在3个草原类型问有差异,其中Ⅲ型高(Ⅰ类为628.17+46.36,Ⅱ类为620.17±49.03,Ⅲ类为737.67+48.64,F=7.824,P<0.05);Ⅲ型草原小尾寒羊肉品中锌含量(mg/kg)高(Ⅰ类为27.20±1.39,Ⅱ类为32.97±4.82,Ⅱ类为36.16±7.29;F=8.734,P<0.05);Ⅲ型草原小尾寒羊肉品中硒含量(mg/kg)低(Ⅰ类为0.048±0.012,Ⅱ类为0.048±0.007,Ⅲ类为0.011±0.002;F=19.006,P<0.05).肉品中重金属的检出值均符合GB 18406.3-2001无公害畜禽肉安全的要求,肉品中氟含高出国家标准2倍多.草原类型不同对肉品中常规营养成分、重金属和氟元素的含量无影响(均P>0.05).结论 东北农牧交错带小尾寒羊羊肉基本没有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肉品中硒元素含量偏低,氟元素含量偏高,与该区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有关,应引起该地区人群关注.
作者:苏海涛;谢丽波;解名环;邢义;于明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轿车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危害类别,评价控制效果.方法 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硫酸、硫化氢、氯气、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乙酸丁酯、锰尘、粉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52~2.25 mg/m3、0.87~2.8 mg/m3;苯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3~4.7 mg/m3、0.3~4.8 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4个点,检测结果在75~93.2 dB(A)之间,超标率为28.5%.结论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具有可行性.
作者:张士怀;程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与实验室分析法、检查表对照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化学毒物、噪声.26个监测点中21个点粉尘合格,总粉尘合格率为80.7%,呼吸性粉尘合格率为84.6%.14个监测点的化学毒物测定值均小于接触限值,合格率100%.12个噪声监测点中有3个点超标,大值98 dB(A),合格率为75.0%.气象条件符合卫生要求.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防尘、降噪声设施.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公司HDI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定量分级法和综合分析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光气的MAC检测值均<0.07 mg/m3、邻二氯苯的STEL检测值在<0.23~2.6 mg/m3之间、氯苯的STEL检测值在<0.9~1.5 mg/m3之间、氯化氢的MAC检测值均<0.5 mg/m3、工频超高压电场的检测结果在0.9~1.0 kv/m之间、噪声的测试结果在48.5~72.1 dB(A)之间,各种检测结果均符合GBZ 1-2002和GBZ 2-2002卫生标准要求.结论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作者:徐海斌;蔡兴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某石化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 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磺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噪声等,检测值(TWA、STEL)分别为5.2、6.8;0.52、5.22;0.6、0.6;0.009、0.03;0.13、0.52 ng/m3;68~89 dB(A);硫化氢MAC<0.53 mg/m2,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关英杰;侯艳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8个地铁站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室外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 部分地铁站的温度、湿度和可吸入颗粒物(IP)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站台的室内污染物CO2、细菌总数浓度分别是(0.041±0.008)%、330 cfu/m3,高于站厅[分别是(0.040±0.008)%,300 cfu/m3],P<0.05;而站台的CO、甲醛和IP浓度(分别是0.71±0.22)mg/m3、(0.073±0.019)mg/m3、(0.200±0.115)mg/m3,略高于站厅[分别是(0.69±0.20)mg/m3、(0.072±0.019)mg/m3、(0.187±0.087)mg/m3];晚上的CO、甲醛浓度较高,分别是(0.74±0.21)mg/m3、(0.076±0.017)mg/m3.结论 新风质量和人流量对地铁站室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作者:吴辉;余淑苑;王秀英;刘宁;黄广文;郑向洪;姜国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深部X线治疗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防护性能.方法 按照<医用X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对正在运行中的6台医用深部X线治疗机进行年度防护性能检测.结果 1台机器的限束器透过率、2台治疗机的X射线源组件的泄漏辐射超过国家标准,1台机器的治疗室环境泄漏辐射水平偏高,其余均合格.结论 为保证深部X线治疗机的放射治疗质量必须加强对治疗机的定期监测和自主检测工作,及时校准治疗机的各项防护性能指标.
作者:李长虹;刘德明;朱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旅店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方法 抽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清洗并正常运转的宾馆6家,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检测.检测指标: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送风中PM10.结果 风管内表面积尘1家超标,大超标率4.1倍;细菌总数3家超标,大超标101倍,小超标0.2倍;真菌总数4家超标,大超标率12倍,小超标0.3倍.送风中PM10合格率为86%.嗜肺军团菌: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3家不合格,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2家不合格.结论 宾馆、饭店集中空凋通风系统污染较为严重,必须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同时必须强化监督管理.
作者:张秀珍;陈晓东;王采生;华一江;彭盛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种涂镧石墨管原子吸收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微量钡.方法 以硝酸镁为基体改进剂,硝酸为介质,采用涂镧石墨管,无火焰原子吸收法对生活饮用水中微量钡进行测定.结果 方法回收率90.0%~106.7%,线性范围10~1 000 μg/L,检测下限10 μg/L,r>0.999 7,RSD<7.7%(n=6).结论 本方法克服了钡的记忆效应,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钡的测定.
作者:孙忠;王艳;刘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利用水分测定仪快速测定牛奶、酸奶中全乳固体含量.方法 采用MB45型卤素水分测定仪代替国标法(GB/T 5009.46-2003)对牛奶、酸奶中全乳固体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牛奶、酸奶中全乳固体的佳测定条件为:190℃3 min→120℃5 min→105℃至恒重,RSD分别为0.82%、1.50%,测定时间4~13 min.结论 仪器法不仅可以代替国标法,而且简便、快速,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郭亚东;沈园;木妮热;张天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芩连片是由黄芩、连翘、苦参等11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主要用于肝胆实热引起耳聋、耳鸣、胃肠湿热、头晕牙痛、大便不通等病症.为了更好控制本品质量,笔者拟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芩连片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进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含量的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分光光度法,把所用500 ml分液漏斗改为100 ml比色管.结果 本方法在挥发酚的含量0.01~0.50 mg/L时有良好线性,r=0.999 5,回收率为87.5%~108.1%,RSD为1.82%~2.92%.结论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简便、稳定性好.
作者:宋彦辉;王金英;齐国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吉林省出生缺陷现状,促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深入开展.方法 采取基础调查的方法对吉林省县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及医院2000-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干预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为74.64/万,为历年高.本省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 出生缺陷预防工作要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相互监督,加强出生缺陷的管理力度,为预防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环境.
作者:张铭;张洪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对较长时间大负荷训练运动员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极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20名队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运动加乌体林斯,对照组运动加安慰剂,分别采集用药前、用药后、停药后1个月的血样,观察IFN-γ水平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感染发病人数(3/8)明显低于对照组(7/7)(P<0.01);实验组IFN-γ用药后有明显下降趋势[(14.17±1.54)pg/ml],但1个月后又恢复到实验前水平[(17.70±8.15)pg/ml](P>0.05);对照组IFN-γ无明显变化.结论 长期大强度训练使运动员免疫功能低下,乌体林斯可通过调节IFN-γ水平发挥其对机体细胞免疫的调节功能,降低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张蓝予;文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化纤厂中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慢性损害.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 932名接触二硫化碳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查阅近20年来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浓度的监测资料.结果 20年间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平均浓度为(6.34±2.25)mg/m3;二硫化碳接触人群各个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增加而呈增高的趋势,且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90%、5.48%、3.65%、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1%、2.22%、1.72%、0.14%)(均P<0.05).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可对作业工人产生慢性损害,尤其是对心脏和支气管的损害.
作者:王洪艳;陶陵;王瑷丽;李光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与慢性病的关系,为干预和指导居民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四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吉林省6个市(区)的36个居委会及6个县(市)的36个村的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答有效问卷14 448人,参加锻炼率仅为8.4%,其中城市为15.1%,农村仅为4.7%;常见的锻炼形式是步行;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越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超重及肥胖发生率越高.结论 我省居民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率低,缺乏科学的锻炼指导.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体力活动指南,以提高我省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
作者:丁冬;汪丽萍;张锡斌;关秀莲;朱颖俐;付洪博;侯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自2002年5月<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吉林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依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职业病防治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并取得一定成绩.
作者:张玉燕;杨磊;付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疑致癌和致畸物质.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1]、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2],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3].
作者:王建华;王洪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能有效降低职业性照射剂量水平,保障放疗科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本文对全省部分地区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李毅;赵力;刘洪阳;杨晓光;陈大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确立,开展信息化建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能力,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科学发展的关键.为此,卫生部制定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作者:曹静;肖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确保哈尔滨铁路局辖区百万职工家属菜篮子的卫生安全,哈尔滨铁路局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4月对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孟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室内装饰装修是营造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装饰装修带来的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人们所乐意接受的.根据市场调查及各种文献报道,我国因装饰装修材料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达到50%左右.
作者:史黎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空肠弯曲菌病是由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感染引起的一系列人畜共患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27种新发传染病之一.其中常见的是由感染该菌所致的腹泻[1],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之一.
作者:刘晓杰;杨修军;庄华君;王艳华;王慧;郭建华;王博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