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宏观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现代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发展关系的分析,指出掌握和应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对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广大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应重视学习和应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方法,使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发展现代中医药学,进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余伯阳;严永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中药壁虎对恶性肿瘤、结核病、骨髓炎、瘘管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确切疗效,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各种研究成果常见于诸报刊.本文就国内中药壁虎的考证与资源、化学成分、炮制、制剂、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性综述,并就中药壁虎的品种确定和炮制方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陈明;黄坚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低硒和高硒环境的地方病区药材中的硒水平,为药材质量控制和临床使用提供更多和更新的科学依据;方法: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地方病区土壤和药材中的硒含量,计算药用部位富集硒的能力,并与其它地区生长土壤和药材进行比较;结果:低硒地方病区土壤和药材中的硒水平普遍低于高硒区域,不同种的药用植物富集硒的能力也不相同;结论:药材中的硒含量与硒地球化学背景有密切关系,同种药材因含硒量高而可能具有更多更好的疗效.
作者:胡世林;杨连菊;冯学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包括在动、植物药材鉴定方面的应用,并简述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为3类:电泳技术、生物免疫技术和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1.基于PCR反应的方法,包括随机扩增多态DNA、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和毛细管PCR;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和PCR产物的RFLP分析;3.DNA测序;4.高特异性PCR鉴别;5.DNA芯片或基因芯片鉴别).本文可供中医药工作者作参考.
作者:杨光明;蔡宝昌;王明艳;潘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药现代化必须从中药生产的源头抓起,笔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中药材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的科研、临床应用、中药制剂生产和中药的国际贸易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应从种植采收、收购、加工炮制、供应销售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中药材产业新的跨越.
作者:刘广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由于目前中医自身学科方向和发展重点不明确,多学科研究中医目标不明确和中医多层次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困扰,使得在临床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水平偏低,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脱节,成果转化率低.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郭凤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建立指纹图谱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建立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意义、阶段性、建立细则,以及建立指纹图谱对中药企业的促进等4个方面,阐述了指纹图谱的建立对提高中药质量标准的作用.并对如何建立指纹图谱,如何操作提出了一些见解.
作者:曹进;饶毅;沈群;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药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和药效模型的建立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现代高效色谱方法及其联用技术对中药全成分范畴进行系统分离和分析,并结合药理实验,以阐明起作用的主要组成或成分,进一步利用制备色谱重组,对这些组分或成分进行药效验证和配伍优化.
作者:徐青;肖红斌;梁鑫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国证券市场10年的发展证明,资本市场已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融资窗口.在资本的推动下,传统医药、现代制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已使医药产业出现新的曙光,新技术得到延伸,传统产业得到升华,医药企业在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成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笔者认为,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医药产业面临着医疗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入世后知识产权压力等问题,都将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天然药物的兴起和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又赋予我国医药产业许多机遇,巨大的发展空间毫无疑义将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创业板的设立、激励机制的建立将使科学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空前的发挥,我国制药行业将迎来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发展春天.
作者:孙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对历年新药审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目前国内外医药界的新动态,就中国新药研发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平;何勤;王炜;颜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如对中医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中西医学差异性的认识,对中医诊职方法特色的认识,对中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定位的认识等,是我们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所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一是它可以修正我们不尽合理的研究方向;二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方法的思考,更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创新.
作者:黎敬波;陈孝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尝试引入竞争力理论和方法对广东医药产业与主要竞争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报告有关研究的方法及部分研究结果,供医药界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陈建南;赖小平;刘东辉;袁建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