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国际刊号:11-5699/R
  • 国内刊号:王瑀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9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wst@casipm.ac.cn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药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2001年5期文献
  • 乳香炮制方法的改进

    本文探讨并总结了传统的乳香炮制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方法.

    作者:张雪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替代医学的选择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医学由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草医草药三部分组成.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民族医学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医药成就,如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等,民间草医草药是指民间流传的偏方、草药及医疗方面有一技之长者.作者认为,替代医学的选择其直接目的是弥补现代医药的不足,实质上是医药文化的交流和医药成果的共享.选择有一个从零星挑选到全面移植的过程,但首先只能是广收博采,择善而从.作者还认为,医学交流的得益不是单方面的,中国的传统医学将在选择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中国本身也需要替代医学,医学是对人类健康的奉献.因此,让世界全面地了解中医学和中国民族医学,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诸国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

    21世纪,中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亦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因此,解决好中药的发展、创新及人才梯队的建设意义重大.中医药理论建设,中药资源的保护、创新及可持续利用,中药饮片的标准化,中药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生产企业的现代化,中药化学、中药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的标准以及说明书的现代化等将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亦将是今后中医药领域优先考虑的重大课题.

    作者:付建华;朱晓新;李连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的HPLC及LC-MS定性分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液质联用(LC-MS)对丹参注射液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丹参注射液指纹图谱所需的HPLC分析方法,同时确定了注射液中几个强峰的组分及其分子量,为今后建立丹参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提供了定性依据.

    作者:施超欧;陶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野罂栗总生物碱及其单体的抗白三烯类作用

    以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为实验材料,采用生物检测法,观察野罂粟总生物碱和Ⅰ、Ⅴ、Ⅵ号单体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白三烯D4所致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总生物碱和Ⅴ号单体能竞争性拮抗白三烯D4所致收缩,IC50分别为47.6μG.ml-1和19.7μmol.L-1;以大鼠胸腔多形核白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层析紫外检测法,检测药物对白三烯B4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总生物碱和Ⅵ号体对LTB4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无关,很可能是通过抑制5-脂氧酶的活性实现的.

    作者:张海娟;张士贤;程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佳途径

    本文评论了专利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作用及其优势,为我国中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指出了有效而合理的途径.

    作者:张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还不够完善,加上中药许多自身的特点,现有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很难为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因此,在国内经常出现中药知识产权被侵犯而法律法规无法解决的情况.一些新药被某些企业开发生产以后,很快就被其它企业仿制,导致从事研究开发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影响和限制了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又由于中药和西药差别很大.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为西药提供健全的保护,而中药的自身特征则与这种制度不符,很难获得发达国家的保护.这使在国际上传播中药文化和开拓中药国际市场非常困难.本文从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商标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提出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除运用现有的办法外,应当着重改善和加强中药的专利保护,结合中药特点,对我国中药的专利保护提出了建议.

    作者:王兵;姚玲;陈维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英文摘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值得关注的分离料学技术——逆流色谱技术

    众所周知,在当今国际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分析鉴定技术已经较普遍地得到应用,而对物质的分离纯化的技术手段则显得十分匮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技术——逆流色谱技术的原理、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以及北京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中心的概况、中心建立背景、国内国际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硬件设备开发,以及逆流色技术同相关产业的结合.

    作者:魏云;曹学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目前,用于中药材鉴定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SCAR、RFLP、RAPD、PCR-RFLP、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鉴别PCR等.近5年来,通过这些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我们发现位点特异性鉴别PCR技术以其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成本低、抗污染等优点,将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了位点特异性鉴别PCR技术以PCR反应为基础,通过对正品药材及其伪、混品的某些DNA片段的序列研究,找出正品药材的特异性位点,设计出只扩增正品药材的高度特异性的鉴别引物.用此引物对样品DNA进行一次PCR反应,经电泳检测便可准确鉴别样品的真伪.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刘忠权;周材权;王义权;周开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与策略

    阐述了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提出用多模式多柱色谱系统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并结合反相液相色谱模式对黄芪的研究实例,论述研究策略.

    作者:张子忠;梁鑫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美国FDA《植物药品产业指南》的技术要求与我国中药新药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

    本文通过将美国FDA于2000年8月10日发布的<植物药产业指南>与我国中药新药审批技术要求进行对照,指出了在植物药新药审批方面SDA与FDA的异同.并对中药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作者:王智民;任谦;叶祖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选择思路

    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选择思路.展望了几种有前途的产品选择方向,探讨了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的核心内容,并指明选择思路是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

    作者:熊维政;陈元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析西部天然药物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物宝库,也是我国民族药业的主要集中地,西部开发政策促进了西部各省区将天然药物开发和中医药的发展列为该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几年西部地区诞生了一批以中药为主的大型企业,成为了天然药物开发的主力;西部地区在特色中药材的种植、人工培育与大规模种植工作取得了进展,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正逐步成为西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投资领域.文章在阐述了西部天然药物开发现状的同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作者:张仕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作者:赵宗江;张新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背景与目标——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的若干思考(一)

    本文从世界发展观、消费观、医疗保健观的变化及中医药的特点,论证了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国家制定中药现代化推进战略的背景与目标.

    作者:李泊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与管理的相互关系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单纯就技术论技术,不能解决中药产业技术现代化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中药产业现代化的问题;技术问题需要在综合柜架中寻求解决,在短期内更需要通过管理的现代化来解决;在这个综合框架中,需要技术与管理的相互融合相互协同;在中药产业现代化现阶段工作重心的选择上,管理是基础,需要先行,技术创新是核心,要跟上.

    作者:周飞跃;唐五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对于近年较前沿的学术问题,包括新观点与假说、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梳理,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作者:张勇忠;郑晓珂;毕跃峰;冯卫生;冀春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抗心律失常中药的电生理学研究近况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我国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电生理机理的研究概况.目前我国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涉及面还不够广.结论:利用电压钳、膜片钳等电生理技术,为中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作者:苗维纳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