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于中药和天然药物提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作者:涂瑶生;毕晓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综述国产贝母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包括结构类型、物理常数及其来源植物,探讨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可为贝母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
作者:李飞;颜冬梅;刘红宁;朱卫丰;罗永明;范崔生;杨世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中药制剂清肺口服液,研究其对腺病毒3I、7b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3I、7b型腺病毒分别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用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作用于该细胞,另设正常细胞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不同组细胞TGF-β1的mRNA基因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病毒对照组较正常细胞组的TGF-β1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强(P<0.01),含药血清组可显著降低3I、7b型腺病毒攻击后细胞TGF-β1的mRNA表达(P<0.01).结论:腺病毒感染可使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表达增高;清肺口服液可下调TGF-β1的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汪受传;王文革;陈四文;赵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承气生血方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法,在C57BL小鼠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肿瘤细胞,口服给药后解剖动物,剥离肿瘤,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取肺、肝、脾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肺转移结节,计算肿瘤转移抑制率,并观察肝脾形态学变化.结果:承气生血方1.2g·kg-1/d组与模型组比较肿瘤生长抑制率36.12%,p<0.01;1.2g·kg-1/d组及0.6g·kg-1/d组肿瘤转移抑制率分别为60%和62.5%,p<0.01.形态学观察,荷瘤小鼠肺转移瘤细胞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但未见肝组织有瘤细胞转移;脾细胞增大,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结论:承气生血方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作用.
作者:唐炳华;崔巍;王继峰;郭淑珍;严美花;刘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适时地引入药效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将有助于提高对以有限的可测成分来反映受试中药体内动力学过程的表征性.但是如何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如何选取测试指标、中药的药效动力学有何特点等,都是我们在进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时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国外文献,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时,应选择末端指标为主,从而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和把握体内药效动态过程.
作者:杜力军;邢东明;赵玉男;王雪莉;苏慧;卢弘;孙虹;金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作者:卢凤君;周飞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来描述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涉及到与现行专利制度要求协调一致的问题.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是整体描述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故我们选择相对保留值与面积归一化值同时使用来进行描述.对已公开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是否有新颖性,是否是充分公开,如何阻止他人对中药复方的抢滩式开发及侵权行为的判定等均作了论述.
作者:宋晓亭;胡惠平;安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医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及其文化,在知识作为财富为其创造者带来经济利益并给予法律保护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传承发展中医药知识的创造者或其权利人给予应有的保护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项目.本文力求说明作为权利义务指向或被保护客体的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概念及其范畴.
作者:张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分工日益细化,跨专业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某个专业领域的信息,可能对相关专业领域是有价值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含的有价值的关联,而以常规方式通常检索不到这种关联性的.美国学者Swanson教授创立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并且设计了相应的人机交互系统(Arrowsmith),帮助医学研究者更好地发现这种隐含的关联.此法也可为中医学发展提供新的研究启示.
作者:许建阳;马明;王梅康;郝晋东;曾宪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认为在依托西医疾病的前提下,中医辨证规范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病证所属症状、体征的规范,其中包括症状术语的规范、症状间逻辑关系规范、症状体征分级规范、症状体征测量方法规范;二是疾病所属各证的规范,具体完成疾病所属各证基本构成规范、疾病所属各证构成比确定、疾病所属各证的症状构成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临床诊断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基本演变规律的确认、西医疾病分期、分类、分型等与所属中医各证对应关系的确认等.规范方法应兼顾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等.
作者:梁茂新;王雪峰;董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创造和利用方式的优劣,成为决定国家科技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也日益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显示出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科技基础条件的优化与重整,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国政府具优先权的基本任务.发达国家普遍把科技基础条件的优化与加强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一项国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把科技基础条件的重整与提高当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然科技资源研究与开发平台的子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物质.建设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可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自然科技资源,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活动提供服务,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从事相关科技活动提供服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主体工程之一--研究与开发平台的子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数据作为不断增值的巨大社会财富,其共享与应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政府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数据共享涉及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应用与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架构图见图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网络科技环境是通过高速信息网络将平台的大型仪器设施与实验基地信息系统、科学数据信息系统、科技文献信息系统、超级计算资源、自然科技资源信息系统、网络科技信息等网络科技资源连接成一个整体;为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单位和建设者提供一个功能强大、安全可靠,服务便捷的网络信息环境,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构建一个获取海量科技信息资源的门户,提供大规模、跨地域、跨学科、快捷方便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以及全方位支持实时多媒体交互的网络协同工作环境,使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促进实物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龙胆斑枯病是龙胆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了龙胆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措施、土壤与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和中药防治等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黑龙江龙胆斑枯病的病原菌为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和Septoria gentianae Thum.;农学措施防治研究表明优质健壮种苗、较高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可有效缓解龙胆斑枯病;就有效成分而言,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病情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龙胆苦苷含量随病情指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新农药防治龙胆斑枯病药效试验表明,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喜军;孙海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川芎规范化种植(GAP)课题研究中,栽培技术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相关的体会与经验教训;还讨论了中药材GAP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作者:陈康;贾敏如;马逾英;蒋桂华;刘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