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国际刊号:11-5699/R
  • 国内刊号:王瑀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9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wst@casipm.ac.cn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药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验证基础上的射干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射干临床应用病种,探讨射干提取物对合胞病毒(RSV)感染豚鼠气道炎症白介素-4(IL-4)、干扰素-y(IFN-y)、白三烯-4(LTC4)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豚鼠在乙醚浅麻后鼻腔滴注100TCID50的RSV悬液100 μL(每天滴鼻2次,早晚各1次,空白组给予相同剂量的5%DMEM培养液),连续给药1周.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并测定肺泡灌洗液中IL-4、IFN-γ、LTC4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射干提取物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LTC4水平显著下降,与RSV感染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射干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豚鼠模型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减轻肺组织炎症.

    作者:王光函;孙小玲;邹桂欣;尤献民;辛旭阳;刘晶;李国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蛴螬提取物不同途径给药对激光诱导鼠眼CNV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蛴螬提取物不同途径给药对对激光诱导鼠眼CNV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BN大鼠32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口服组、滴眼组.采用激光诱导建立CNV活体模型,口服组、滴眼组分别予以蛴螬提取物口服和滴眼干预.分别在用药后1W、2W、3W、4W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观察CNV的形成情况,在2W、4W时对视网膜Ang1、HTRA1、VEGF进行检测.结果: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有效减轻眼底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促进瘢痕形成,稳定视网膜各层正常的结构及功能,减少激光对视网膜外屏障的损伤,减少新生血管形成,促进有效侧支循环的建立.新生血管形成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W时,造模各组视网膜组织中Ang1、VEGF表达增强,模型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1,P<0.05),口服组、滴眼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TRA1表达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W时,Ang1表达水平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TRA1、VEGF仍维持高表达.模型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口服组与滴眼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蛴螬提取物对激光诱导CNV活体模型不同时期Ang1、HTRA1、VEGF的高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进而表明蛴螬提取物对激光诱导的CNV形成的早期及晚期均有抑制作用,且口服和滴眼效用一致.

    作者:谭涵宇;李建超;彭俊;文小娟;周亚莎;彭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照山白浸膏片TLC鉴别和HPLC特征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照山白浸膏片的TLC鉴别方法和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采用2种展开系统建立照山白浸膏片中金丝桃苷、槲皮素和山柰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液相特征图谱:以金丝桃苷为参照峰,采用C18色谱柱(250×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3 min,8% A;13-28 min,8%A→21%A;28-46 min,21% A;46-60 min,21% A→40% A;60-77 min,40% A;77-80 min,8%A);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366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 鉴别分离良好.特征图谱有12个共有峰,在HPLC条件下均分离良好.结论 所建方法可实现全面和整体的评价,为有效提高照山白浸膏片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崔小丽;王志轩;邱明山;姚宝林;郭海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重要脏器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发病高峰期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20只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牛Ⅱ型胶原混合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模型.造模后每周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于第63天处死小鼠,取心、肝、脾、肺、肾各组织和踝关节,利用HE染色法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DBA/1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HE染色结果表明,除了踝关节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外,CIA小鼠的肺部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中有炎性浸出物,而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没有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病变的小鼠肺组织中TGF-β1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的肺组织.结论:胶原诱导的DBA/1小鼠,其踝关节呈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其肺部也出现明显的炎症,且与类风湿关节炎肺部并发症的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这些结果提示该模型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肺部病变的相关研究.

    作者:郭晴晴;郑康;赵雨坤;刘学;邱雪梅;樊丹平;吕爱平;何小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湿热环境对CCl4诱导大鼠肝炎模型的影响及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从一般体征、生化指标、病理组织、代谢物四个方面考察湿热环境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炎疾病的影响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一(单纯CCl4,6周)、模型组二(CCl4+湿热环境,6周).观察大鼠的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等变化,对12项指标进行检测,结合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观察肝脏组织受损情况.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血清、肝脏进行差异代谢物鉴定及通路分析.结果:一般体征、生化指标、病理切片结果说明湿热环境加速疾病的进展以及加重疾病严重程度.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这种影响涉及血清中氨基酸代谢通路,肝脏中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通路.结论:湿热环境加速疾病的进展以及加重疾病严重程度,该影响机制涉及血清中氨基酸代谢通路,肝脏中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通路.

    作者:王洋;蔡志钢;张永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试论中西医协同发展与中华医药传承的关系——基于近代厦门老药铺数量和分布的考证

    以厦门地区为例,根据民国时期的文献记载,对民国时期厦门老药铺数量、分布特点进行还原、梳理考证和分析,然后通过对其中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店”进行案例分析以对中华医药老字号的长寿秘诀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中西医协同发展是近代厦门三家医药老字号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长寿老药铺的经营发展往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这为今天的中华医药老字号振兴提供了一些借鉴参考.

    作者:郑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益气扶正复方联合依维莫司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扶正复方(简称复方)联合依维莫司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制备益气扶正复方药物,以MTT比色法分别检测10,20,40,80,160 mg· mL-1复方药物及1,10,100,1000 nmol· L-1依维莫司(Everolimus) 12,24,48 h对MDA-MB-468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别运用IC50浓度的复方40 mg· mL-1与Everolimus 100 nmol· L-1单独及联合干预MDA-MB-468乳腺癌细胞48 h,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细胞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复方及Everolimus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地抑制了MDA-MB-468乳腺癌细胞增殖,选择IC50浓度的复方40 mg· mL-1与Everolimus 100 nmol· L-1单独及联合干预细胞,联合用药组显著抑制了MDA-MB-468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同时联合用药组抑制了p-mTOR和p-Akt的活性,提高了PTEN的表达.结论 复方与Everolimus均能抑制MDA-MB-468乳腺癌细胞增殖,两药联用效果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复方与依维莫斯联用抑制了p-mTOR和p-Akt的活性,提高了PTEN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甜;周钱梅;张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证型的骨髓细胞学特征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证型的骨髓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111例ITP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及阴虚内热证4个证组,统计各证组患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及成熟淋巴细胞的数据,分析不同证型患者巨核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的特征.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证型间颗粒巨核细胞(X1)、产板巨核细胞(X2)、裸核巨核细胞(X3)、成熟淋巴细胞(X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Logit (P)=-13.002+0.097X1 +0.407X2 +0.147X3 +0.137X4.进一步经SLD两两组间比较分析,产板型巨核细胞在瘀血内阻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组与瘀血内阻、血热妄行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与阴虚内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核型巨核细胞在血热妄行组与瘀血内阻、血热妄行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与阴虚内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淋巴细胞在瘀血内阻与阴虚内热、血热妄行与瘀血内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中颗粒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裸核巨核细胞可作为ITP临床辩证分型的客观化依据.ITP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化瘀生新”理论的应用.

    作者:王永;杜青容;杨茜;吴娟丽;李艳艳;白玉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应用评价与中医药治疗探讨

    本文主要目的是评价中医药研究中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选择的合理性,提出合理选择动物模型的建议.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结合中医药对偏头痛的认识(即不同的偏头痛中医证型采用相应的动物模型和中医药治疗手段),对当前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应用和选择进行分析、评价,探讨模型选择的合理性.目前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建议在实验研究中选择模型时首先根据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研究内容或是研究药物的作用特点来选择恰当的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该模型的形成机理和自身特点以及药物的作用特点来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

    作者:宋慧荣;任小巧;罗亚敏;李冉;高明慧;顿珠;陶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橙皮苷(C28H34O15)改善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肾损伤炎症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究橙皮苷对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周龄db/m小鼠作为对照组,同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橙皮苷(200 mg· kg-1)给药组.给药1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血糖、肌酐浓度,检测尿液中白蛋白、肌酐浓度并计算白蛋白/肌酐值(ACR).采用H&E染色检测肾脏皮质的形态学变化;PAS染色检测肾小球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巨噬细胞标记抗原(F4/80)变化;RT-PCR检测F4/8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橙皮苷能够减少db/db小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组织结构完整性,降低肾脏巨噬细胞浸润;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及基底膜增厚病理改变;显著下调肾脏中F4/80、TNF-α和IL-6基因表达,抑制肾脏组织的炎症反应.结论:橙皮苷具有改善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肾脏滤过功能的药效.其作用机制与能够降低肾脏巨噬细胞浸润和下调F4/80、TNF-α以及IL-6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窦永会;徐思源;兰天;荣向路;郭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黄丸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通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西黄丸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的表达对Treg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西黄丸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T1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天,剥离肿瘤组织、称重、匀浆,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TUNEL染色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西黄丸治疗组瘤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S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含量随西黄丸剂量增高而降低;TUNEL染色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凋亡数量随西黄丸剂量的升高而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eg细胞PI3K、AKT蛋白表达随西黄丸剂量的增高而降低.结论:西黄丸通过下调Treg细胞PI3K/AKT蛋白的表达,能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改善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逆转免疫逃逸,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新叶;苏亮;徐钰;江一鸣;宋捷;翁文采;梁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从神经毒探讨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

    分析近5年来PD神经毒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PD神经毒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PD神经毒的作用机理,根据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性,提出中医药防治PD神经毒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作者:胡华;刘杰;李丹丹;张燕辉;刘晶;杨元元;葛金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学研究进展与探析

    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精粹部分,其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明中医科学性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转录组学从分子水平研究证候相关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以探索证候生物学基础,目前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对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转录组学内涵及研究方向、转录组学相关技术、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和调控网络分析,并阐述了证候转录组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何浩强;陈光;高嘉良;王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数据背景下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鲜明特色.当前中医学术流派数据具有异构性、广分布、多样性、海量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提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期望能为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大数据环境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撑平台,推动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郜峦;王振国;张丰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速效救心丸治疗心肌缺血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研究速效救心丸主要活性成分对心肌缺血疾病的网络调控作用.方法:预测速效救心丸中生物利用度较好的化合物,整合PharmMapper和Mas等公共数据库提供的成分、靶点、通路信息,使用Cytoscape 3.1.0软件构建速效救心丸成分-靶点-通路的药理学网络.运用蛋白互作分析、子簇聚类算法和功能富集分析,来发现蛋白互作网络中的功能模块及其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速效救心丸的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包括145个点和374条边.MCODE算法提取出得分≥3的5个子簇经功能富集分析(BinGo)显示,这5个子簇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脂质和固醇荷尔蒙的相关代谢、谷胱甘肽和氨基酸的相关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心肌功能和能量供应及血压调节等方面.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从分子网络层面阐释了速效救心丸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心脏能量供应、脂质紊乱、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相互协同治疗疾病的机制.

    作者:雷伟;邓艳芳;姜民;白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蒙药塔日奴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蒙药塔日奴及其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蒙药塔日奴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分析塔日奴及炮制品中两种指标成分,从中探讨不同炮制法对塔日奴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LC-MSn技术分析考察塔日奴炮制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用水提乙醇沉淀法提取塔日奴及其炮制品,得到系列提取物,分别测试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清除亚硝酸根作用能力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能力.结果:用不同炮制法炮制塔日奴之后,塔日奴炮制品中指标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用LC-MSn技术对炮制前后指标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塔日奴炮制方法不会导致指标成分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塔日奴及其炮制品提取物羟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强弱顺序:塔日奴>酸奶炮制品>白酒炮制品>诃子汤炮制品>牛奶炮制品>米醋炮制品;亚硝酸根抗氧化作用强弱顺序:牛奶炮制品>诃子汤炮制品>米醋炮制品>塔日奴>白酒炮制品>酸奶炮制品;超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强弱顺序:酸奶炮制品>诃子汤炮制品>牛奶炮制品>塔日奴>米醋炮制品>白酒炮制品.结论:不同炮制法对蒙药塔日奴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炮制过程中指标成分分子结构未发生改变;不同炮制法对塔日奴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对阐明蒙药塔日奴的炮制原理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许良;塞击拉呼;王曦烨;于佳琦;徐宁;刘景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7年本刊编委会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纪要

    2017年12月8-9日正值广州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的支持下,在广东迎宾馆成功召开了第8届《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以下简称“我刊”)编委会会议暨学术年会.编委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名誉主席、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李振吉教授和执行主编胡镜清、陈士林、叶阳三位教授以及70余位编委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就2016-2017年我刊发展现状、重点工作、特色专题和下阶段发展目标和思路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介绍和讨论.会后按期举办了编委会学术年会,各位编委受邀分别对中医药近政策、科学研究和产业进展做了精彩而意义深刻的学术报告.

    作者: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三):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传统中医文化在这一全新的媒介环境中必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代语境下新媒体在中医文化传播普及中的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营运等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现代语境下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医文化传播创造的诸多机遇和利好,同时也揭示了新媒体给中医文化传播带来的诸如信息污染、版权等问题.

    作者:严璐;冯雅婷;严暄暄;何清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五):“他者”之音——海外“本土中医”

    在现代语境理论中,外界环境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播现象.尤其,海外“本土中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传播现象,它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在长期的海外传播及本土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中国中医药本体不同的、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形态.海外“本土中医”作为此次研究的“他者”,是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典型变异产物,语境中的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使其表现出“去中国化”与“过中国化”两大趋势.把握语境,合理发掘和利用海外“本土中医”文化的文化传播价值将对促进中医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一苇;严暄暄;何清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四):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

    语境既包括了外部客观环境,同时也包括了传播受众内在认知环境.当下中医跨文化传播面临着中国中医药的全球化、东西方文化冲突、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问题,须对中医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合理调整,把握语境,加强文化适应,提高文化认同.

    作者:胡以仁;易法银;盛洁;朱民;丁颖;严暄暄;何清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一):语境与传播

    本文梳理了经典语境理论,探讨了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是由外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环境构成,其中外部环境具有社会的现代化、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运用以及全球化的革命性变化等特点,而内部认知环境主要以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东方与西方思潮的相互冲击为主要特征.现代语境影响和制约中医文化传播活动,为促进中医文化传播,需把握语境.

    作者:丁颖;魏一苇;严暄暄;何清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二):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

    语境包括交际双方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也涉及交际时所处的社会特征、历史背景等,它对传播的影响巨大.当下中国的传播语境以现代化和科学实证为特征,中医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冲突、科学与人文争锋等问题.我们应正视中医文化现代传播的语境问题,合理调整传播策略与方式,以适应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

    作者:盛洁;丁颖;严暄暄;何清湖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