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国际刊号:11-5699/R
  • 国内刊号:王瑀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9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wst@casipm.ac.cn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药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2016年6期文献
  • 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性进行探索分析.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的结直肠癌患者,对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20例患者(观察组),按1:4匹配80例未复发转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从肿瘤部位、TNM分期中医证型、术后辅助治疗及中药治疗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以肝脾不和居多(P=0.027),对照组脾肾两虚更多(P=0.029).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中药治疗时间对预后是一种保护因素(OR<1),而肝肾阴虚证(OR>1)较脾肾两虚证的复发转移几率大大增加.结论:特定的中医证候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相关性,中药治疗可能对预后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邹超;林存洁;赵诚和;王霞;孙凌云;易丹辉;杨宇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雷公藤甲素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MIP-1α、Eotaxin和MCP-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血清和踝关节中MIP-1α、Eotaxin及MCP-1的影响.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的TP进行灌胃治疗,治疗期间,对大鼠的足趾厚度和宽度进行测量.治疗3周以后,将大鼠处死,收集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P-1α、Eotaxin及MCP-1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关节标本,采用RT-PCR法对大鼠踝关节滑囊组织的MIP-1α、Eotaxin及MCP-1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对踝关节滑膜组织的MIP-1α、Eotaxin及MCP-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加重;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中MIP-1α、Eotaxin及MCP-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大鼠血浆及踝关节滑膜组织的MIP-1α、Eotaxin和MCP-1表达水平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TP能通过抑制CIA大鼠MIP-1α、Eotaxin和MCP-1的表达而发挥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樊丹平;郭晴晴;郑康;赵雨坤;吕爱平;何小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药结合对卵泡发育不良患者妊娠率及黄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针药结合对卵泡发育不良者临床妊娠率及黄体功能的影响,为针药结合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15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中药组及西药组,每组50例.比较3组患者妊娠率、排卵后一周孕酮及雌激素值、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针药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妊娠率分别为28%、22%和2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可提高患者黄体功能,其中针药结合组与中药组无差异,但均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和中药组并发症发病率较西药组显著下降.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可改善其黄体功能,提高其临床妊娠率,具有疗效佳,副作用少的特点,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邢玉;张庆;宋红艳;刘杰;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脉图参数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脉图时域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ZBOX-Ⅰ型中医脉象数字化分析仪记录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患者和65例正常人的脉图,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肾、血管等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合并单器官损害、两器官损害、三器官损害患者脉图时域参数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心脏损害组、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3、h4、h3/h1、w/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脏损害组、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3/h1、h4/h1、w/t明显高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肾脏损害组脉图参数h1、h3、h5明显高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5明显低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两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h1、h3、h4明显低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三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h4/h1、h3/h1明显低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两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w/t明显高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脉图参数能反映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阻力增大的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数量增加,脉图参数呈现相应变化.中医脉图参数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尚倩倩;王蕾;陈兆善;郭睿;王忆勤;燕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黄酮类水平评价不同厂家舒血宁注射液的质量

    目的:根据黄酮类水平评价不同厂家舒血宁注射液的质量.方法:按舒血宁注射液质量标准指纹图谱方法测定黄酮类物质的峰面积,用因子分析法根据得分情况评价不同厂家产品质量.结果:厂家A的综合得分为0.059,厂家B的综合得分为-0.11,厂家C的综合得分为0.053.结论:因子分析法可用于复杂成分的中药注射液的质量评价,不同厂家黄酮类水平各有优劣,但从综合得分看,厂家B的整体质量水平差,厂家A和C的质量水平相当.

    作者:陈翔宇;孙胜斌;冯玉康;丁艳谱;张岩岩;姜国志;陈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材道地性评价与区划研究

    道地药材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和行业关注热点.本文从性状品质、化学品质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道地药材进行多维度评价,并对中药材区划进行综述和展望,介绍了中药材定性区划和定量区划、生态区划和生产区划、中国区划和全球区划,生产区划因增加土地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有利于实际应用,全球区划从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角度发展历程将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海外发展.

    作者:谢彩香;宋经元;韩建萍;黄林芳;李西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脏腑概念从解剖学实体转化为“生理功能系统”的成因

    本文通过对自先秦迄于民国初年的关于脏腑概念演变的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揭示脏腑概念从解剖学实体转化为生理功能系统的时间节点和成因,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提供研究的切入点.分析结果表明:上古文化学说对原始脏腑概念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原始脏腑概念的发展并没有完全脱离解剖学实体,金、元后中医脏腑理论的体系已经形成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脏腑理论的新学说可以不依赖解剖学实体加以引申,从而几乎完全与解剖学实体游离.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大论争中,恽铁樵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气化脏腑”的概念,才从形式上完成了脏腑概念从解剖学实体向生理功能系统的转化,这种转化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项忆瑾;李文伟;黄建华;厉天瑜;鲍旭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专家发言摘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就“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做了讨论或即席发言,本刊对与会专家在讨论阶段的多次发言内容进行整理,精选出对张东教授新观点、新学说、新组方及其临床验证的评价.以下专家发言按时间先后排列:张伯礼院士*致辞: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防病治病经验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医药学历久弥新,愈发显示出勃勃生机.

    作者:胡镜清;江丽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探索中医之源、求证中医之本

    本文通过探索《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的原理,力图寻找到中医之源,由此找到让人体恢复自愈能力的方法,也就是让人体元气恢复无为而治的方法,并在临床中检验这一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医理论的价值以及中医的根本特征,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思路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张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语-汉语对照翻译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的对照翻译,并翻译成汉语,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结果:完成《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以梵语字母为序;收载阿育吠陀词汇1 743条,其中医学词汇913条,药学词汇791条,医学和药学共用词汇12条,其它词汇27个.词条均由拉丁体梵语、英语或拉丁学名和汉语三部分组成,其中病名附英文对照,生物种药物名附拉丁学名对照.罗列了阿育吠陀三病素、三果药材、药物的特性和作用的梵语和汉语,总结了阿育吠陀梵语词根;阿育吠陀病名的英译体现了传统医学特色和现代研究水平,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结论:《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的素材来源可靠,可为我国学者研究阿育吠陀理论和破解处方组成搭建基础和平台.

    作者:邝婷婷;曾勇;王张;程树华;贾敏如;张艺;黄婧;江道峰;陈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第三期欹厅讲坛“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会议纪要

    2016年5月5日,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举行.本次讲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提议,会议的主题为“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研究员担任执行主席,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张东教授担任主讲.应邀出席讲坛的有国医大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晁恩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孟庆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薛伯寿、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乾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祝世讷、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研究员姚梅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吴彤、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朱兵、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方肇勤、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徐春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马淑然、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林晓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刘洋、于智敏、王克林、刘丽梅、徐世杰、杨威等22位京内外学者(图1).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论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和中医介入的优势

    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慢性病已成为全人类头号健康威胁,慢病管理随之成为公共焦点.该文阐述了慢病管理的起源,对慢病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对中医介入慢病管理的优势和重要性进行了讨论,从而探讨在中国建立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谭教旺;黄琼;叶美琴;刘旭生;吴一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子午流注规律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昼夜节律特点以及其与子午流注规律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失眠标准的MHD患者,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的主要指标,用匹兹堡睡眠评分系统(PSQI)反映患者睡眠情况,取29例性别、年龄相互匹配的健康人(无肾脏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与健康人有无统计学差异,描述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子午流注时辰变化的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1例,24 h心电图结果提示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全程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P=0.004)、相邻R-R间期之间差值的均方根(rMSSD,P=0.016)以及频域指标24 h频域总功率较健康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0);根据子午流注时辰划分方法,观察患者的HRV可见,患者每个时辰的SDNN平均值都在150以上,低值出现在寅时(24 h计时的3:00-4:00)并开始上升,上升速度十分缓慢,峰值在巳时(24 h计时的9:00-10:00)并由此开始逐渐下降,未时(24 h计时的13:00-14:00)重新降回夜间水平波动.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的HRV随着子午流注十二时辰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节律.

    作者:刘泽雄;邹川;吴禹池;陈国伟;刘旭生;林启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病管理在临床科研中的作用

    随着慢性疾病发病率、致死率增高,造成社会经济负担巨大,慢病管理已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传统门诊急性诊疗模式不太适应慢性病的特点,为慢病科研的开展造成了困难.而慢病管理属于防治慢性疾病的一种新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管理,保证患者依从性,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进程、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同时对临床科研的开展,促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或许将成为未来诊疗慢性病的新模式.

    作者:何嘉炜;林基伟;彭苏元;吴一帆;刘旭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肾脏病管理专科护士在疾病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管理专科护士在疾病管理的作用.方法:2010年起成立CKD慢性病管理中心,组建以肾科医生、肾脏专科护士和营养师为团队,建立规范,明确岗位职责,优化随访流程,开展多元化的健康指导,培养内行病人达到全程递进管理,利用信息化建立患者档案资料.结果:专科护士在慢性肾脏病的管理中,既增加了患者的随访率,也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提高了专科护士的影响力.结论:CKD管理专科护士作为健康促进者教给患者疾病管理相关知识,其角色和作用在疾病管理中的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更能从专科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为CKD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延续护理,提高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疾病的进展和恶化.

    作者:林静霞;彭鹿;刘惠;唐芳;刘旭生;吴一帆;王怡琨;邓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步行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状态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步行对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状态的影响,为透析人群的运动疗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5年3月-2015年12月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34例,按其主观意愿将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广东省中医院腹透患者基础治疗方案,干预组在腹膜透析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步行运动,一周3次,每次30 min,步频为110步/min,每次行走3 300步.结果:步行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干预组患者容量状态指标细胞外水分含量明显减低,从治疗前的13.66 L下降至12.39 L(P=0.004),对照组从治疗前的12.85 L增加至14.08 L(P=0.005).与治疗前相比,干预组的细胞外水分比率有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细胞外水分比率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细胞外水分含量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外水分比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步行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细胞外水分含量、细胞外水分比率存在一定影响,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多余水分的代谢.

    作者:唐芳;邓丽丽;刘旭生;吴一帆;王怡琨;曾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春林教授从脾肾相关理论指导慢性肾脏病症状管理的经验

    慢性肾脏病患者长期受到多种临床症状困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需要科学有效的症状管理.本文介绍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应用脾肾相关理论指导我科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症状管理的经验,为临床挖掘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思路.

    作者:吴禹池;许苑;卢钊宇;苏国彬;邹川;黄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需求分析

    目的:本文探讨了中医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患者对中医药的需求.方法:对本中心MHD患者过去1年的中医药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自设的《血液透析病人对中医药的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190例合格患者.中医药应用:中药汤剂处方共231张,主要应用于感冒、不寐、便秘,分别占39.0%、3.5%、3.0%.15.8%的患者应用我科自拟温阳活血类沐手方处方,共46剂.85.3%的患者应用口服中成药,药物种类共126种.64.7%的患者应用静脉制剂,药物种类共13种.62.6%的患者使用外用中成药,药物种类共25种药物.调查问卷:接受调查问卷的患者中,71%的患者认为中医药有帮助,22%的患者认为可能有帮助,共93%的患者对中医药持肯定态度.94.2%的患者接受过中医药治疗项目.93.7%的患者认为中医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症状.在常见的临床问题上(如:瘙痒、失眠、口渴、疲倦、便秘、骨痛、胸闷、抽搐、感冒、内瘘维护、透析低血压、心血管事件预防),大多数MHD患者愿意首选中医药治疗,而具体的治疗形式根据症状的不同,各有差异,总体以疗效佳者为主.结论:中医药在MHD病人中应用广泛.MHD病人对中医药治疗存在需求.而在常见并发症上,MHD患者往往愿意首选中医药治疗.

    作者:陈国伟;邹川;吴禹池;刘泽雄;刘旭生;林启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研究的策略与实践

    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药效和机制研究已较充分,然而靶点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这和靶点研究本身的被动性和难度有一定关系.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并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主要介绍三种技术路径:“线索”驱动、噬菌体展示以及亲和垂钓.并提及两种方案:酶解法和光交联法.基于这些技术方案,加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研究的实践,将会有助于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现代科学基础,有助于发展现代中药和创新中药.

    作者:赵玉男;谢伟东;邢东明;余煊;杜力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星座药理学与中药研究

    星座药理学是一种基于细胞表型的高内涵药物筛选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根据关键信号蛋白、特定表型的细胞群,将多种药物在这些细胞上的作用情况整合成具有特定药理调节功能的药物组合和细胞星座,强调这些细胞之间能进行病理、生理功能上的有机组合与整体联系.基于不同分子靶点的药物组合,进行特定的药理调控,形成药理意义上的星座效应.星座药理学的运用可提高整体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药物的耐受性.星座药理学适合中药等复杂成分群在细胞水平进行活性筛选与功能评价,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创新活力,因而对于创新中药研究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谢伟东;蒋鑫;雷帆;徐晨珂;赵玉男;杜力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小分子研究的思路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新的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中药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的准确认识.本综述将重点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中对药物作用靶点的认识,为中药小分子研究思路提供借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利用前沿生物学技术研究小分子药理的实例,后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对现代药物发现的意义.

    作者:王玉刚;谢伟东;雷帆;王欣佩;杜力军;邢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分子药物跨膜转运与作用靶点——对中药小分子药理研究的思考

    本文以中药小分子为例对小分子药物的跨膜转运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作者研究成果,对小分子药物跨膜转运与作用靶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前,研究小分子转运的检测方法有HPLC、LC/MS,还可以借助其荧光成像利用共聚焦技术进行观测.在研究过程中,确定小分子的转运方式的同时,也要探讨其外排方式,并要确定其有无代谢及其可能的代谢产物.对小分子药物的细胞跨膜转运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小分子作用的靶点,有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探讨和阐释.

    作者:赵爽;姜敬非;王雪莉;谢伟东;余煊;杜力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天然小分子、表象药理与药物作用的机制

    本文主要从天然(中药)小分子与化学合成小分子的理念异同、表象药理与特异性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异同等方面对该类小分子成分的特点及其相关的药理学研究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探讨.由于天然(中药)小分子来源的非目的性,具有体内作用靶点多样性和作用机制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在药理研究中,要进行相关作用靶点背景的筛选,以确定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相关性.后进行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特异性的确证.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小分子作用的相关性和特异性,进而促进天然(中药)小分子新药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

    作者:雷帆;邢东明;严孝金;杜力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