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673-4351
  • 国内刊号:22-1370/R
  • 影响因子:1.3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16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临床医学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医疗协调对保障患者正确服药的重要性

    据统计英国大约有70%的人在服用处方药或非处方药,但是至少有30%~45%的因为慢性病而需要长期服用处方药的患者并没有再到医生处开药.不仅一些无症状性疾病患者中发生这种现象比较常见,而且,在患有严重疾病并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的患者中,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作者:张晓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英国一家急诊医疗机构的佳护理综合技能的评估

    此文选出了英国一家急诊医疗机构(Trust)进行独立分析,与其他Trust相比,其综合技能很突出,为确定合格与不合格护理人员比率,并对临床的每个领域急性和依赖性病人对这两类人员比率比较进行了内部评估,比较结果用来修订Trust综合护理技能的配置.

    作者:赵立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美籍西班牙民间护士

    关于二元文化民间护士在护理中是否具有显著的角色意义,Elena(1999)阐述到:通过她从事二元文化护理25年的经验得出,病人的确从现代健康护理与个性化的民间医术的结合中受益.涉及西班牙民间医术的文献较少,在学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内描述其本质特点的文献更为少见.在讨论其内在本质和外在价值时,Fetterman(1989)认为本质特征是理解和准确描述西班牙民间医术的关键.作为一个二元文化的民间护士,本文作者将西班牙文化的精髓与护理中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作者:沈世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级专业护理的内涵与结果评估

    高级专业护士高级专业护士(APNs)是高级专业护理的执行者,接受过具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水平的教育,具备在某一个临床专业领域中实施护理活动的专门技术和知识,直接为某个疾病提供护理的护士.目前,美国护士协会(ANA)仅认定四种类型的APNs,即批准注册的护理麻醉师、批准注册的护理助产士(CNMS)、临床护理专家(CNSS)、护理实践者(NPS).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APNs的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NPs和CNMs增加速度快.由肿瘤科高级专业护士来完成的对癌症病人复杂的护理,收到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在急救护理、高危病人护理、私人诊所的工作实践以及在家庭护理、学术环境中的有效性也有诸多报道.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教育护士在感染控制中掌握微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随着微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发现似乎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并没有被很好地落实.在英国,有关医院获得性感染(HAIs)的新近统计数据已引起了公众的警觉.为此,英国的卫生部门近发表了抗击HAIs的建议,将感染控制的责任交给了护士,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确保护士清楚地理解感染控制的原则.

    作者:何志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敌对情绪的心理前兆

    目前,超过6亿的美国人患有一种或多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表现之一,是美国死亡率排前位的疾病.在过去的40年中,冠心病(CHD)相关研究迅速发展,发现了许多风险因素,如紧张的生活方式,尤其A型行为模式(TABP),但对敌对情绪研究较少.护理人员明确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帮助病人修正其相关行为,但并不能确保改变导致这些行为的态度和信念.因此,对于敌对情绪来说,即使敌对行为已被修正或去除,导致这种行为的基础态度和信念,即风险因素可能还持续存在.

    作者:杨红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病人在康复期的支持治疗

    问:一位2型糖尿病(T2DM)病人,刚患心肌梗死(MI),10年来,一直每天服用格列美脲4 mg,血糖为240 mg/dl(以往记录表明血糖波动于290~310 mg/dl),照料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怎样才能获得佳疗效?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患抑郁症的老年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可能增高

    已知心血管疾病与绝经期妇女抑郁症有关,但是,抑郁症是否先于心脏病或是相反,或者一个独立因素尚不清楚.

    作者:姚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非处方销售对降低冠状动脉心脏病风险的意义

    在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的预防方面,以往指南主要关注高危人群的干预,优先治疗哪些需要治疗的人群.国家心脏病服务协会建议对大约30%在未来10年有发生CHD风险的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有证据表明对低危人群干预也有利.英国新近指南出台了新的风险预测量表,其中包括欧洲心血管病指南和新英格兰高血压学会指南,这个指南将有助于判定中等危险的人群.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明显减少心脏病危险.

    作者:王永明;李茂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张性肺水肿

    听到呼叫铃响,急赶到病房,见43岁的患者Smith在睡眠中因显著的呼吸困难、气促、咳嗽而惊醒,她的床头已升高90°,并且她否认胸痛.生命体征:血压105/60、高心率120次/min节律规整;呼吸费力,28次/min;SPO2,92%.听诊右肺可闻及吸气性湿啰音.

    作者:李亚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在社区中提供交替使用的气压垫

    压力性溃疡的产生与否被看成是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在英国压力性溃疡对NHS和病人本身都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从源头上直接预防要比治疗重要,这就使为预防和控制压力性溃疡提供解除压力设备成为预防和处置压力性溃疡策略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10年实用的减压设备(APPM)已大量出现,虽然还没有什么可信的证据来证明这些APPM的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人将APPM用于预防压力性溃疡.当前的证据都是集中随机对照试验性的,这种试验可以提供关于这种产品效能信息.但是却很少能提供临床使用效果.为了取得临床方面的数据,McKeeney对APPM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黄苏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鼻粘膜用药在急症患者中的应用

    经鼻粘膜用药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鼻粘膜用药避免了针头穿刺,不需无菌技术,从而降低了针头穿刺带来的风险和病人的不适感,适用于所有病人.而且,鼻粘膜吸收面积大、血流丰富,药物能迅速被吸收到血液和脑脊液.另外,经鼻粘膜用药能直接吸收,从而避免了胃肠道破坏和肝脏首过代谢作用,比口服药物起效更快.因此,许多鼻内用药的吸收率和血浆浓度与静脉给药方式的效果相当.

    作者:宁丽霞;宋金霞;杜钦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焦虑与生命质量的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了国内外护理领域对焦虑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焦虑理论、焦虑分类、焦虑的测量方法及焦虑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萍;徐春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理生理、诊断以及治疗

    横纹肌溶解症的定义横纹肌溶解症是因各种原因引起骨骼肌的急性破坏和溶解,从而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以及肌红蛋白尿性肾衰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

    作者:任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周围的局部灌注麻醉

    局部的麻醉对于预防和减轻痛苦很有效,因为它可以反向的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另外,它还具有价格相对便宜、安全、以及耐受性好等特点.局部麻醉适用于多种疼痛症状,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麻醉:局部的和皮内注射、手术前的局部麻醉以及为了减轻持续性疼痛、手术中与手术后的疼痛和一些顽固性慢性疼痛而进行的鞘内注射,因此包括局部麻醉在内的多种镇痛方式帮助医生找到了一个在减轻病痛与减少副作用之间的平衡点.

    作者:门爱民;王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凝剂导致的皮肤坏死

    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施行胫动脉分流手术后7 d,护士发现患者臀部出现青肿和瘀斑,皮肤坏死的中心部位又有两个大的损伤,并且不靠近骨凸出部位.患者在术后一直用肝素等抗凝血药,近又用华法令.确诊为华法令与肝素致皮肤坏死.

    作者:李亚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拓展护士的基础技能,缩短外科候诊等待时间

    在英国,皮肤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25年里几乎增长了一倍,并且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为了把发病率和病死率降到小,尽可能早地明确诊断并去除致病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调查表明,需从门诊转入病房的皮肤病患者,大约要等待8 w才能接受活组织检查.同时,来自患者的反馈信息也显示长时间的等待会引起他们过度的焦虑,甚至包括那些后诊断为并没有患癌症的人.

    作者:王佳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使医护人员面临挑战,围术期的循证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肖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澳大利亚重症监护病房内心脏术后患者对止痛治疗的感受

    心脏术后患者常规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留观1~3 d,在此期间,气管插管吸痰、咳嗽、理疗等大多数活动都会加重患者的疼痛.一项研究表明,有71%的心脏术后患者感觉疼痛.

    作者:张优;魏聿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对治疗信息的需求

    癌症治疗对于很多患者而言,是一种艰难、潜在痛苦的经历,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症状.多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想了解有关癌症治疗的信息,而且在告知患者有关的治疗信息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后,减轻了症状,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然而,仍然有很多癌症患者称他们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能够很好面对癌症治疗的信息.

    作者:邹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护理20例

    1997~2003年我院对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行后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经围手术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巧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及护理

    为了观察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的效果,通过对35例病人的观察,总有效率为94.3%.证明153Sm-EDTMP(153钐-乙二胺四亚基磷酸)在缓解疼痛,改善生命质量,减少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并介绍了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荣伟华;孙爱东;王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胫腓骨骨折医源性压疮的教训分析

    压疮又称褥疮,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的发病机理也十分明了,但医源性压疮的发生,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为了避免该错误的发生和减少,现将我们收治18例胫腓骨骨折医源性压疮的经验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邢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合理实施教学计划

    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将学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环节,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临床教学医院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来适应社会.

    作者:狄晋宁;郝秋梅;郭蕴华;李小莉;闫素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应用Premiere软件编辑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概述导入部分的尝试

    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是<内科护理学>中学习难度较大的章节之一.除了需要教师对整体授课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在上课一开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悬念和设疑导入相结合的方式,应用Premiere软件编辑了导入悬念片,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在充分设计悬念片的基础上,影片的制作包括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素材的收集、加工和制作、影片的后完成,学生应用效果良好,并且从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进行导入的作用、优势以及计算机应用的体会和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立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结肠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

    造口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旨在使病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与正常人近似的排便功能.使他们无痛苦地工作、生活、学习,提高生命质量.初步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加的造口病人平均有2万例,结肠造口给病人心理、工作、生活等方面造成了很多的影响,许多造口术后的病人对一些基本的结肠造口治疗和护理知识、方法等有很多困惑,因此对这一群体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作者:刘丽萍;陈蕴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般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已经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士对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全过程必须客观、准确、真实、及时、完整地记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所有的护理文件都是病人或家属随时复印或复制的客观资料.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以及保存的完好性,是判断护理行为正确、及时、有效、安全的主要依据.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日渐上升,故护理记录的真实、客观、完整,对保护护士及病人的合法权益就显得极其重要.然而,实际工作中的护理文件书写却很不规范,说明护士的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还存在差距,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2004年5~8月我院病案质量检查共抽查了一般护理记录单778份,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梁丽珍;白风枝;梁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护患关系与人际交流(续2)

    3 人际沟通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等目的,需要运用语言符号来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建立人际关系、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满足精神及物质需要.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