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1889
  • 国内刊号:22-1136/R
  • 影响因子:1.28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11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尿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107-1999检验规程中标注:尿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线性范围为0~300μg/L碘,而我地区尿碘水平的中位数为351.19μg/L,在0~300μg/L的检测样本只有50%,再者消解液的配制也比较麻烦.为适应实际监测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尿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改进后消解液的配制不仅省时、省事、经济,而且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700μg/L碘之间仍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作者:荆丙林;孟庆玉;陈欣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对慢型克山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慢型克山病是以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坏死和瘢痕形成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这就势必造成心肌细胞电活动不均匀、不稳定,使心肌复极化过程弥散,QT离散度增大,QT离散度测值越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就越大,成为猝死的重要原因[1].本文研究美托洛尔对慢型克山病患者心率较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作者:刘孝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克山病不同发病期易患人群的心电图研究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尤其是潜在型克山病一般无自觉症状,通常心电图改变是主要的临床特征.我国各省(区)多年来对克山病进行了连续监测,检出的克山病患者多为潜在型.因此,研究克山病异常心电图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对于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鉴于此,作者对克山病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年非病区农村和城市克山病易患人群4881例心电图中的异常心电图及克山病8项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及其改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宋术亮;相有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苏州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估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州中部,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现下辖6个县(市)6个区,1999年底,总人口达576.23万.1995年,经省、市碘缺乏病病情调查,按病区划分标准被确定为碘缺乏轻病区.从1996年初起,全苏州市落实了以加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了解这一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和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价防治效果.1999年,我市陆续对各县(市)区进行了消除碘缺乏病的考核评估,现将对各县(市)区评估时现场抽样凋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邹芬红;钱金凤;汪树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地方性克汀病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在病因研究中,笔者曾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1].本文用该方法分析了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诸多影响因素(碘缺乏、营养、年龄、遗传等)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满意.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本资料的检测方法与原始数据来源于文献[2].山东省某县在普查地克病及亚地克病基础上,对4366人缺碘、营养情况、年龄、遗传等内容调查,其中缺碘1 701人、营养差1829人、有家族史1838人、18岁以下1864人.

    作者:侯钦松;李明君;邵长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吉林省布氏菌病防治工作回顾与思考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中部,现有人口2 700余万人,畜牧业较发达,共有羊、牛、猪、鹿等各类家畜1000余万头(只).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1936年于白城子种羊场发现病羊,1938年在该种羊场发现布病患者.解放后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各县(市)分别从内蒙古和吉林省西部地区购入大批未经检疫的牛、羊,造成畜间布病疫情扩散,人间发病也逐渐增多,1955~1958年是人间布病发病高峰期,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

    作者:江森林;吕景生;赵永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起大型水电站库区鼠疫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2000年5月30日至10月13日,广西隆林县突然于与贵州省交界的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库区广西境内发生了一起以高热(39℃以上)、腺肿大为主的鼠疫暴发流行,人间鼠疫波及2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13个自然屯(点).其中,壮族疫点8个,汉族疫点4个,苗族疫点1个.此外,还发现了2个动物鼠疫的壮族疫点,整个人间鼠疫流行过程从5月30日出现首发病人,至10月13日发现末例病人,历时137d,共发生病人42例,隐性感染者2例.在42例病人中,经细菌学诊断5例,血清学诊断37例.均为腺型鼠疫病例,没有发生败血症鼠疫、肺鼠疫或其他重症病人,无一例病死.经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主要宿主、媒介及指示动物监测等,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是一起与水电站库区的修建造成环境的改变,引起大量啮齿动物的迁徒,从而使水电站库区周围村屯的鼠密度攀升而发生的一起动物鼠疫,并波及人间鼠疫的暴发流行.这是该县有史以来发生的首次动物鼠疫,也是建国以来广西发生的第一次鼠疫疫情.

    作者:梁少生;林新勤;杨光华;秦石英;杨勤保;江超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民乐县人间鼠疫特点及防治对策

    民乐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气候属于半干旱型,南部紧靠祁连山麓,与青海省的祁连县和甘肃省的山丹县、肃南县毗邻,这3个县都是已判定的鼠疫疫源县,属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民乐县1963~2000年共发生10起人间鼠疫,其中7起在相邻青海省感染.自1963年起甘肃省201所和民乐县防疫站组织调查队,在民乐县境内进行过多次鼠疫疫源地调查,但至今未证实该县境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民乐县人间鼠疫的病例,都是外出捕獭人员在捕獭地区感染发病,有的返回民乐县,有的在途中死亡.长期以来,由于民乐县部分农民将捕獭作为一项副业收入,因剥食旱獭引起多起人间鼠疫,因此,该县一直是甘肃省防治人间鼠疫的重点县.

    作者:王世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扶沟县改水降氟8年以上工程管理与病情防治效果调查

    改水降氟,目前是我国防治饮水型氟中毒的主导措施.但此项防治措施是一项耗资巨大、涉及面极广、改水工作和工程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的社会系统性工程,病情防治效果受到工程质量、水氟含量和工程效益等多方面的制约.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本省改水降氟措施,科学指导今后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选择了扶沟县作为调查点,采取以乡(镇)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县改水降氟8年以上病区村工程管理使用情况、水氟含量、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及该人群尿氟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

    作者:魏端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儿童骨发育障碍线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骨发育障碍线在高氟区儿童X线片中常可见到,但与氟中毒有无关系,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为探讨骨发育障碍线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及在诊断儿童氟骨症中的意义,笔者对饮用不同含氟量水源的儿童X线片进行了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本组X线片来自对通渭县平囊、三铺、鸡川、义岗乡饮用不同含氟量水源的人群氟中毒随机抽样调查所得的资料.在饮水氟含量0.32~7.19mg/L之间分层拍摄X线片97例,年龄均在5~15岁,统一摄取前臂、小腿、骨盆前后位片进行骨发育障碍线与饮水含氟量、氟斑牙、尿氟、年龄关系的分析.

    作者:苟启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达乌尔黄鼠鼠疫预报的研究

    本文探讨了达乌尔黄鼠鼠疫流行的预报模型,用8种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结果入选的因子为黄鼠体染蚤率(X3)、黄鼠洞干蚤指数(X6),流行强度可分四级,当年预报模型为:Y=0.8081-0.0190X3+1.10133X6(1);次年的预报模型为:Y=1.4521-0.0333X3+1.0133X6(2).当年拟合率93.33%,次年预报准确率为71.43%.

    作者:金惠艳;石果;秦丰程;刘艳华;李建华;韩忠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孕妇妊娠期尿碘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TSH关系分析

    目的为探讨孕妇妊娠期尿碘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TSH的关系,为以尿碘指标进行孕产妇碘营养监测提供合理的解释.方法追踪观察180例妊娠期在12~18周的孕妇分娩前每月尿碘水平,并用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其所生新生儿脐带血TSH含量,结果孕期尿碘以<100、100~、200~、300~、400ug/L以上分5组,妊娠初期尿碘各组新生儿TSH无显著差异(P>0.05),但妊娠全过程平均尿碘水平<100μg/L和>300μg/L的新生儿TSH显著高于尿碘水平在100~300μg/L组新生儿(P<0.05).结论在进行以尿碘为指标的孕产妇碘营养监测时,尿碘的检测好3次以上才能更好的预防新生儿甲低的发生;同时提示,孕妇妊娠期尿碘并非越高越好,应有个上限标准,本研究认为,妊娠期尿碘水平保持在100~300μg/L为宜.

    作者:裴俊青;王振华;戈文瑞;赵玉英;李德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鼠疫菌EV76对达乌尔黄鼠血气的影响

    目的研究鼠疫菌EV76对达乌尔黄鼠血气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用2亿个EV76菌株加0.25%的硫酸亚铁攻击实验动物8只;设正常对照一组8只.两组动物饲养观察2~7d后分别取动脉血进行血气测试.结果免疫组动脉血pH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Pco2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o2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K+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鼠疫菌EV76对生物机体血气各项指标影响显著.

    作者:岳明祥;陈宏伟;谷春广;宝建喜;杨春华;张艳;常青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氟中毒家兔肝细胞凋亡与肝功能损害

    目的观察氟中毒对家兔肝功损害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给家兔饮水投氟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率及细胞周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蛋白含量和有关酶活性改变.结果氟中毒家兔肝细胞凋亡随投氟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下降.结论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改变能够反映氟中毒肝损害,但不是氟中毒损害的敏感器官.

    作者:孙景春;徐辉;张桂珍;杨绍娟;高申;郑德明;李广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全民盐力碘前后合肥市7~14岁儿童甲状腺吸131碘率的变化

    目的了解全民食盐加碘防治方案在非碘缺乏病(IDD)地区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合肥市7-14岁儿童为观察对象,分别在全民食盐加碘前和加碘后1年,测定其甲状腺吸131碘率的改变,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作分析.结果加碘盐能明显抑制非病区儿童的甲状腺吸131碘率,提高尿碘水平,但加碘后甲状腺肿大率的明显升高、过氯酸钾排泌的增加、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和FT3水平的升高等,提示甲状腺吸131碘率受抑制的机制可能较为复杂.结论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方案纠正儿童碘营养不足的效果肯定,但对韭IDD病区儿童甲状腺直高碘损害的忧虑,值得一步探讨.

    作者:帅宗文;汪延华;孙家通;孙桂华;贾敬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手术治疗

    目的回顾分析了18例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方法 1988~1999年收治的18例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叙述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平片、脊髓造影、CT及MRI),手术治疗.结果 18例均经手术治疗.手术节段3~7节,平均5.2节.随诊时间均超过1年,优良率占73.3%.结论 (1)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手术治疗是有效的.(2)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术前定位依靠详细的物理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如MRI、脊髓造影等.(3)手术为后路椎板切除+关节突部分切除术,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操作要轻柔.对多节段受累者采取分次手术或分段手术.

    作者:王可良;刘支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大面积深层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埋在胶原凝胶中,观察其对家兔漆关节软骨大面积深层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然后与胶原以一定比例混合培养,植入兔膝关节股骨负重面的缺损(5mm×4mm)部位,观察2、4、8、12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后第8周,所修复组织的边缘变得模糊,与周围宿主整合得很好,缺损边缘不清晰.组织学观察,缺损处表面光滑,边缘与宿主完全整合,缺损处呈典型的关节软骨样组织,并且底部有新形成的软骨及骨小梁生成.对照组(未移植组)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主要为纤维组织所填充,未见有由新生软骨细胞形成的软骨组织.结论埋在胶原凝胶中软骨细胞对家兔膝关节软骨深层缺损的修复作用.

    作者:宇丽;孙杰;吕俊华;颜炜群;杨同书;侯立中;刘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布氏菌L型适培养基的优选及L型布氏菌生长特性的研究

    在我国有关布氏菌L型的研究少有开展,有些报道也是初步摸索[1],亦有几篇综述报告,多为介绍国外的一些研究发展[2,3],然而布氏菌L型的研究对于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反复发作,迟发性过敏反应的长期存在,而从患者的血液和各种细菌分离材料中很少能获得阳性分离物,因而不可回避的应对布氏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我们首先比较研究了布氏菌L型适培养基的优选及改良,并对L型布氏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作者:李元凯;邱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盐碘外质控样测定中的误差来源及其消除问题探讨

    目前,碘酸钾碘盐的定量测定方法主要是采用以H3PO4酸化后的直接滴定法[1,2](下称Ⅰ法,或以H2SO4酸化置暗处10min后的直接滴定法[3](下称Ⅱ法).盐碘外质控样考核的目的是对各实验室的测定质量进行评价,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工作提供质量保障.在1998、1999年我省组织的盐碘外质控样考核中有部分县(市)级站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超出了误差允许范围,为更好地应用Ⅰ、Ⅱ法准确测定盐碘外质控样,本文探讨分析了有关影响测定结果的误差因素,并讨论了消除办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惠琴;张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快速获得鼠疫菌的生物学实验方法

    众所周知,可信的诊断鼠疫方法是分离鼠疫菌.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被污染的材料(动物尸体,土壤材料,鼠类巢穴等生物及非生物学材料),在这些材料中不仅存在多种形态的病原体而且其浓度低,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很难分离到目的病原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试用了一种新的生物学实验方法.这种方法能在细菌含量少且有污染的情况下分离到鼠疫菌.在鼠疫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桂荣;щедр И н В·И·E в ч е н o Ю·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影响酸消化-尿碘测定因素的探讨

    尿碘的测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氯酸消化--硫酸铈接触法,该法是基于在酸性条件下,碘对亚砷酸与硫酸铈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其反应速度与溶液中碘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原理来测定碘含量的.由于反应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有关实验数据也须在动态的条件下获得.这无疑给操作增加了难度,再者,由于接触反应灵敏度高,任何微小的差异都会给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偏差.因此,大家觉得该实验难做,重现性差,条件难以捉摸.笔者在多年的尿碘测定实验中,通过不断摸索,认为影响实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空白值的稳定性,二是标准曲线的线性,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作者:包先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开展碘盐综合性卫生监督管理的研究

    几年来,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法>)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开展了碘盐综合性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多年的努力,达到了国家和省现阶段碘缺乏病防治目标标准与要求,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评估组的考核验收.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林;孙景芳;温红;于清洁;曲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吉林省鼠疫防治技术对策及建议

    吉林省鼠疫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突发鼠疫的危险.因此,正确认识吉林省鼠疫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 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1.1 鼠疫自然疫源地将长期存在 我省境内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5.64万km2.其中部分地区,随着农田水利和林网化建设等人类经济活动的逐年加剧,宿主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已不再可能出现对人有威胁的大规模流行.但由于环境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农安、长岭、乾安、前郭、通榆、双辽、镇赉、洮南、大安、洮北等县(市、区)的局部地区,宿主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还很缓慢,灭鼠工作一旦放松,主要宿主数量就可能恢复.特别是近年疫源地内局部地区黄鼠数量明显回升,个别年份也发现过鼠疫流行指征,说明我省发生鼠疫的危险依然存在.

    作者:马汉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延安市碘盐碘含量检测现状分析

    食盐加碘是我国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碘盐中碘含量是否合格,是关系防治效果的关键环节,所以,碘盐中碘的定量检测显的尤为重要.现就我市碘盐碘含量检测现状分析如下.1 现状1.1 主检单位的变更1999年之前,碘盐中碘的定量检测一直由碘盐监督员采样,卫生防疫站检验科检验,报告一式四份,地办、地防所、盐业公司各一份,存档一份对不合格碘盐由监督员同盐务局有关人员共同处理.进入2000年后,碘盐中碘的定量检验由各县(区)盐业公司自己检验,自行处理.

    作者:忽巧梅;曹丕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我国全民食盐加碘后人群的碘摄入量和安全量的分析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碘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发挥对代谢和发育(体格发育和脑发育)的调节作用.长期碘摄入不足会造成以脑发育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碘缺乏病(IDD),而长期碘摄入过量也会导致碘过多病(IED).在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防治IDD的今天,人们非常关心正常人体每天碘摄入量的正常值、碘的安全范围、现行的全民食盐加碘是否会造成人群的高碘摄入及其诱发的危害,事实上已有不少学者对此抱有忧虑或明确提出USI已经造成了我国高碘性甲肿的流行[1、2、3].

    作者:陈祖培;阎玉芹;舒延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