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液黏滞综合征(BVS)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按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层随机法,分别纳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组)各40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后,用血液黏滞综合征血液流变学诊断软件进行诊断.结果:各组血液高黏滞综合征(BHS)和血瘀证的发生率分别为7.5%、72.5%、95.0%和5.0%、70.0%、97.5%,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HS的级别分别为(0.16+0.43)、(2.61+0.42)、(3.64+1.14),各组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组的BHS和亚型的级别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在病情危重和有并发症时,BVS可表现为BHS级别快速增高或转变极重度的血液高-低黏滞综合征(BHLS)、血液低-高黏滞综合征(BLHS)或血液低黏滞综合征(BLS).结论:BVS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维红;万晓凤;余淑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止咳平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诊断为顽固性咳嗽患者采用自拟止咳平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止咳平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波治疗仪对12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120例宫颈糜烂患者经微波治疗后,1次治愈率为95.84%,2次治愈率为3.33%,3次治愈率为0.83%,总治愈率为100%. 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美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1/33及P53、P63、MDM2癌基因蛋白在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中的表达,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及在I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照检测106例ISCC、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中HPV16/18、31/33和P53、P63、MDM2的表达.结果:HPV16/18和P53、P63、MDM2蛋白在ISCC的表达高于CIN和NC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31/3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P63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MDM2蛋白与临床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SCC的发生发展中高危HPV和突变型P53起重要作用,MDM2作为癌基因在ISCC恶性进展过程中起作用,P63可能主要作为癌基因参与了ISCC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昱;李素红;王全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小儿哮咳喘胶囊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婴幼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解毒开肺为法的小儿哮咳喘胶囊治疗,对照组以清肺化痰为法的贝羚胶囊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1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6例,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婴幼儿哮咳喘胶囊为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复方制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许继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试验,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11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和康复疗法相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的疗效,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为民;郑鹏;张为奇;王艳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对肝胃不和型痞满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肝胃不和痞满证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应用常规西沙必利治疗的同时,加服自拟中药方剂,并随症加减,每日1剂,连用4 w.对照组常规口服西沙必利,4 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说明两组药物对于痞满证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治疗痞满证,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毒副作用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贾秋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碘仿加氧化锌糊剂一次性充填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牙,3%双氧水冲洗后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结果:50颗病牙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后,成功46颗,失败4颗,成功率为93%.结论:碘仿加氧化锌糊剂一次性充填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疗程缩短,价格低廉,疗效满意.
作者:董玉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筛选治疗UC活动期较佳的腧穴处方.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天枢组、电针天枢+中脘组、电针天枢+上巨虚组、电针天枢+中脘+上巨虚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模型组溃疡溃疡较大,充血、水肿明显,黏膜损伤指数较高,各电针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黏膜损伤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NO明显增加,SOD明显减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电针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MDA、NO,提高SOD的含量,但各组间存在差异,以天枢+中脘+上巨虚组效果明显.结论: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UC大鼠结肠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天枢、中脘、上巨虚三穴配伍疗效优.
作者:王荣;白海霞;冀来喜;金晓飞;闫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不同性别实验大鼠脂肪肝形成的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性别不同随机分为4组,雌性对照组、雄性对照组,每组8只.雌性脂肪肝组、雄性脂肪肝组.以复合因子的造模方法饲喂3 w后,形成脂肪肝,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质、血浆内皮素(ET)、ALT、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空腹血糖(FBS)、胰岛素(FINS)的含量变化,计算肝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做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雌性脂肪肝组、雄性脂肪肝组大鼠肝脏均有重度脂肪变,肝指数、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血清TG与TC、 ET、TNF、FB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ALT均较两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雌性大鼠肝组织匀浆TG、ALT、FINS与HOMA-IR均显著高于雄性组(P<0.05或P<0.01),各组大鼠FBG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性脂肪肝组、雄性脂肪肝组大鼠发生了脂肪性肝炎和胰岛素抵抗,其中以雌性大鼠更加显著.在脂肪肝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苗宇船;李夏;郭建红;韩德五;赵元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探求补肾为主中药对兔胫骨应力性损伤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取青紫蓝兔35只, 雄性, 年龄6~7月, 体重(3.8 ±0.2 )kg, 随机分为7组, 即安静对照组、跑跳运动1 w组、跑跳运动2 w组、跑跳运动3 w组、跑跳运动4 w组、服药1 w运动组、服药2 w运动组,每组动物均为5只.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服用补肾为主中药及对照实验动物模型的胫骨切片(HE染色),对骨皮质吸收腔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运动训练组的骨皮质吸收腔面积比安静对照组增大,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骨皮质吸收腔面积逐渐增大(P<0.05,P<0.01),但服药后面积又比运动训练各组减少(P<0.05).结论:补肾为主中药明显刺激新骨形成,减少骨皮质吸收腔面积,从而保护受损的胫骨.
作者:陈佑学;李国平;姚鸿恩;陈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强心冲剂干预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家兔模型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探讨强心冲剂对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高辛组、强心冲剂组,每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家兔CHF模型,予强心冲剂和地高辛灌胃,检测并比较ANP、AngⅡ的活性.结果:CHF家兔模型ANP、AngⅡ活性显著升高,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强心冲剂干预后,可以纠正其失衡状态,明显降低ANP、AngⅡ水平.结论:强心冲剂能显著纠正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状态,改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可以防止CHF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杜武勋;朱林平;张建平;刘长玉;刘梅;曹旭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局部肌肉抽搐及口出奇特叫声为主症的疾病,与中医学的痰证、风证相关,属惊风、抽搐、筋惕肉、肝风等范畴.可见于各个年龄时期,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西医尚未完全清楚本病的病因,治疗亦不甚理想.中医治疗本病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冯金花;张永生;冯晓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等多因素复合作用复制出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从动物模型复制的理论依据及实施情况、动物的选择及对照情况、症状和体征的客观评价、微观指标的检测、中药反证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以后将在造模方法、证候的关键物质基础、模型相对稳定性、可重现应用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作者:李净;王键;胡建鹏;郜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简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概念、临床流行病学与西医防治现状,并通过对此类疾病具体病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诊疗方法的分析,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医病机的共性因素,以期指导和规范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临床辨证论治.
作者:朱明军;胡宇才;王永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路径在住院病人诊疗中为实施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条件.对76例单纯性鼻息肉采用鼻内窥镜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控制,与同期同病种未实施临床路径病人相比较,实施临床路径有效地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建林;卢明;李燕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周围血管病包括周围血管动脉性疾病和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本病为临床疑难常见病,预后差,致残率高.唐祖宣教授治疗本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强调按中医辨证分型及分期论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分为4型,阳虚型、热毒型、气虚血瘀型,阴阳俱虚型;血栓性静脉炎可分为3型,湿热蕴毒型、湿热瘀阻型、阳虚瘀阻型;红斑性肢痛症可用自拟解毒化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可为分3期,Ⅰ期(局部缺血期)、Ⅱ期(营养障碍期)、Ⅲ期(坏死期);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分为3期,初期、坏死期、恢复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分型及分期选择不同的药物及方法治疗,同病异治,可收显效.
作者:唐文生;许保华;唐丽;董云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四肢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内压增高,神经、肌肉组织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我院于1995~2005年采用小切口手术减压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7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赵蕾;侯增涛;郑惠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发热是妇科手术后的常见症状,多在术后3 d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低热持续不退,或午后发热,或恶寒发热,同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妇科术后发热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志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1989~2004年,笔者运用自拟方固肠止泻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涛;王晓梅;韩树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损害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一般不可逆转,往往呈进行性发展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世龙;张国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孔伯华先生根据自己的临证所得及基于治病强调肝脾(胃)相关联的病理认识,整理出脾湿肝热说.孔门用药善用石膏,认为石膏属性凉,不寒于其他凉药,是凉而微寒,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善用鲜药,认为鲜药的功效高于生品或干品;善用对药如旋覆花与代赫石,知母与黄柏,黄连与吴茱萸.
作者:王世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桃核承气汤不但能活血化瘀,而且能通下瘀热,使瘀热迅速从下排出.凡是由血滞、血瘀引起的病变,无论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之间,只要病机吻合,均有一定疗效.本方不但可治妇科痛经、产后恶露不绝,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痛经、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肌瘤、高脂血症、肝硬化等疾病.
作者:温桂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老年习惯性便秘是老年人临床一种常见症状,病变常与肺脾胃肝肾关系密切,与气血阴阳有关,病情多虚实夹杂.根据临床症状,着眼整体,谨守病机,探本求源,审因论治,肺气郁闭,治以宣降;气机郁滞,治以顺气;中气不足,治以益气;津血亏损,治以养血;脾肾阳虚,治以温阳.
作者:李剑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证、血痹的范畴.在借鉴前人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认为血瘀是本病发病主要病机,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以活血化瘀通络法为主的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作者:曹晓琳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