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配置状况的分析,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人员的配置应考虑当地的参合人数现状及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坚持因地制宜、管理高效率、人员高素质、专业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原则.
作者:姜伟林;陈迎春;王莉杨;吴妮娜;王佃国;张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威海市农村居民就诊机构的选择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入户调查资料,采用多V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到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占52.6%,县医院占17.3%,乡镇卫生院占15.1%,三者合计为85.0%;选择就诊机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64.5%)和价格低(68.7%);居民选择不同就诊机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结构和健康状况.结论: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
作者:刘丽娜;徐凌中;王兴州;周成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实际启动成本,在确定标准启动成本合理构成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类型的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标准启动成本的测算公式和其适宜筹资渠道.
作者:项莉;汪孔亮;周小圆;蔡红梅;刘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情况,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推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结果:全体调查对象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条件的评价分布差异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参合农民与医务人员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总体满意度和选择就诊的评价分布差异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合农民选择村卫生室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服务态度好、可信度高和就医方便等.医务人员选择县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设备较好、总体满意度较高等.结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一般.建议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努力改善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条件,改善县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严格控制农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作者:罗家洪;李晓梅;毛勇;黄兴黎;何利平;喻箴;任力;王启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通过分析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程,阐明了财政体制正在向公共化方向迈进:通过分税制背景下县乡财政的资金流程和收支结构分析阐明了在财力不足、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和拉动经济发展的责任下,县乡财政压缩对社会事业的支出成为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认识的不一致和卫生部门不理解财政改革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等是导致目前卫生支出在社会事业支出次序下降的原因.
作者:周海沙;李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上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会议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论在大会发言还是小组讨论中,都把它作为重要的政治话题,或提出群众不堪重负的种种事例,或探索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或反映广大群众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殷切希望.
作者:金泽俊;李绍刚;张黎;朱玉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广州市与深圳市贯彻落实CHS方针政策情况,进行两市CHS机构现状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结果:深圳市在政府对CHS机构的支持、总体规划、CHS队伍水平、六大功能实现情况和所取得的社会效果等5个方面的得分率均高于广州市的CHS机构得分率.结论:在CHS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必须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走具有本市特色的CHS发展之路,促使CHS健康发展.
作者:黄永顺;邹宇华;林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涉及的主要政策、法律文件条款的比较分析,我们认识到:卫生政策已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政策毕竟不能代替法律,卫生政策并不等于卫生法律,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法律的保障.《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能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行为(功能)进行法律的规范与管理,然而社区卫生服务并等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应该有一个法律性文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立法有利于新时期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作者:陈启鸿;陈旷;王艺;汪劲;姚岚;舒展;陈子敏;陈瑶;王广友;张百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以医院公益化服务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医疗服务价值链管理目标为基础,对医疗服务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优化决策、目标确定和控制分析的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医疗服务价值链管理的成本管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慧英;李增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就目前招投标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量清单招标具体情况,总结医院基建工程项目如何正确理解、认识和掌握工程量清单招标方法,并就目前工程量清单招标对医院基建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求医院基建工程项目与工程量清单招标相适应的措施.
作者:巴志强;于润吉;郭启勇;程旭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投资回收期是评价设备投资项目可行性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投资回收期可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静态追加投资回收期和动态追加投资回收期.介绍了4种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投资回收期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在医院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认为应以动态投资回收期及动态追加投资回收期为主,作为投资回收期的评标指标.
作者:王丽姿;陈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 医院无形资产研究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形资产在高科技企业中成为主要资产形态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根据1997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高达47 978亿美元,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的品牌价值也已达到353亿人民币.
作者:田文华;李捷伟;段光峰;孙庆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卫生费用尤其是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1].为此,付费方式的改革成为卫生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2].
作者:朱志忠;武广华;刘朝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006年年初,国家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部分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处有关人员和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专家对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进行了考察,台湾地区的一些做法和思路对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作者:刘永华;傅卫;毛正中;李长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一大保障.但是,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医疗保险行业自身的发展,体制性的缺陷也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专业的医疗保险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疗保险行业的整体性提升.而要进一步推行医保制度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医疗保险人才队伍.因此,系统的、规范的和职业化的医疗保险专业教育是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工作.
作者:谢俊明;杨慕真;徐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医疗保险病人的医疗费用分析,为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全年医疗保险病人与公费、自费病人的门诊、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寻找影响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高低的主要因素.结果:医疗保险病人门诊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公费和自费病人,且医保病人各项费用中以药费所占比例高:影响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日和手术次数.结论:医院应在有效控制病人住院日的同时,控制药费的增长,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增长.
作者:蒋志伟;孔越;方瑞燕;冷文玉;刘召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从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体系互动关系的性质入手,分析建立双方良性互动关系的意义和基础,提出双方互动关系协调的主要途径,力求为形成双方之间良性合作的工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作者:王鸿勇;尹爱田;钱东福;袁长海;李顺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药物经济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许多学科包括卫生经济学、决策分析和循证医学等的交叉学科.通过应用小成本法、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分析技术,药物经济学评价已经渗透到了卫生决策分析过程中,成为除传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外的又一种方法.
作者:李海涛;李士雪;夏慧;李士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保证卫生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有必要引入病例组合(Casemix)的管理模式,病例组合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较为理想的卫生资源管理及疾病组合模式,病例组合的实施还能够帮助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的评判标准及医疗机构和个人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比较标准,从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以及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徐金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通过对杭州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和探索,提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设想,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作者:郑燕娜;邬丽娜;蔡一华;项海清;俞平;王晓华;程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对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和监督管理手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理顺政府职能、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的外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的准入管理、过程规范和结果评价,推行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认证等建议.
作者:罗乐宣;侯泽蓉;王跃平;冯占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归纳了重庆市黔江区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从业务量、业务收入、服务价格和职工收入等方面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得出黔江区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委托代理管理,形成了包括院长在内的乡镇卫生院职工的激励制约机制,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高,使得乡镇卫生院步入良性发展的结论.
作者:冯占春;时先锋;罗五金;罗奎;冯晓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