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2-2392
  • 国内刊号:23-1193/R
  • 影响因子:1.16
  • 创刊:197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列为来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医药学报杂志   2004年1期文献
  • 妇炎汤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子宫内膜炎120例

    运用自拟妇炎汤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子宫内膜炎120例.结果:治愈66例,显效3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4.2%.提示:应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凉血消肿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较著.

    作者:孙运海;孙运群;谢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临床偶拾

    古代中医虽有十三科之分,而内科称为大方脉,包括的范围很广.通常是根据三因、四诊的观察,八纲、八法的分析归纳,体现出理、法、方、药及治疗规律,也就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兹举临证所治疾病3例如下.

    作者:孟维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概念、发病、机理加以介绍,并附临床观察.提示:中药治疗腮腺炎疗效良好.

    作者:秦英;白世玲;丁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出血性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多见,可伴腹痛、便血、关节疼痛、肾脏改变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笔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本病3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宋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药内外合治痤疮3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好发于青少年男女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质腺炎症,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及精神均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于1996年10月至2003年8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门诊和嫩江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门诊运用内服痤疮散、外敷痤疮面膜治疗340例痤疮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岩;孙运海;牛英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盗汗辨治七法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分别采用清热燥湿,调和营卫,活血化瘀,滋阴清热,益气固表,温阳散寒及敷脐等七法,治疗由各种原因所致的盗汗证.

    作者:杨德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75例疗效观察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临床常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就临床治疗中收集的75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刘伟力;李志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狐惑病治验1例

    狐惑病与西医白塞氏病相似,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眼部病变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临床上不常见.笔者在临床实习期间,随师治愈1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衍海;徐成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汤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汤与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乳腺汤治疗组和逍遥丸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汤具有疏肝解郁,活血散结止痛的作用,可调整体内激素平衡,疗效确切.

    作者:张晓琳;栾天庆;栾金红;吴文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赤芍总甙对荷瘤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赤芍对荷瘤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IL-2、IL-4水平的测定采用ELISA法;TNF-α的检测用MTT法.结果:赤芍总甙能提高IL-2、TNF-α的分泌,纠正荷瘤机体的Th1/Th2漂移现象,维持Th1的优势状态;同时对降低了的IL-4也有上调作用.

    作者:华东;吴明媛;于晓红;王雅贤;张德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红花黄色素对衰老模型小鼠肝线粒体膜磷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小鼠肝线粒体膜磷脂组成的随龄变化及红花黄色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线粒体膜PC、PE、CL的含量,陈思峰法测定PLA2活性.结果:衰老模型组PC、PE、CL均明显降低;PLA2活性随增龄而升高.SYP可升高衰老模型组PC、PE、CL含量;显著降低衰老模型组PLA2活性.结论:D-半乳糖模型出现拟衰老时线粒体膜磷脂改变特征,SYP可显著改善肝线粒体膜磷脂的组成.

    作者:欧芹;朴金花;张鹏霞;李晶;张涛;魏晓东;孙佳彬;翟金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疏解少阳、祛风止痛法对小鼠大脑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疏解少阳法、祛风止痛法对小鼠大脑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解少阳法、祛风止痛法能提高小鼠大脑5-羟色胺含量,以全方为著.

    作者:旺建伟;李冀;肖洪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白黎芦醇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细胞DNA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白黎芦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DNA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超微弱化学发光法测定白黎芦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用比色法检测对人红细胞溶血和兔肝匀浆MDA生成的影响;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白黎芦醇可明显抑制本底的发光强度;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和DNA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抑制兔肝匀浆MDA的生成,抑制率为17.28%.结论:白黎芦醇具有较强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防护DNA损伤的作用,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作者:路萍;赖炳森;李植峰;孙树秦;陈镇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槲皮素对大鼠离体心脏钙反常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对大鼠离体心肌钙反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离体心脏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预灌注20min,无钙灌注15min,复钙灌注20min复制心肌钙反常模型.以维拉帕米(Ver)为对照,取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心电图及心肌电镜超微结构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复钙灌注20min时,Que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均比钙反常损伤组显著减少(P<0.01),降低率分别为75.8%,88,9%和91.1%.Ver对照组LDH含量也显著减少(P<0.01),其降低率为72.9%.Que实验组及Ver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Que可明显减轻心肌钙反常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韩丽萍;徐长庆;刁桂杰;张艳桥;张一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丁香苦苷A

    目的:探讨新的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分离制备丁香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丁香苦苷A(Sy-ringopicroside A).方法:丁香叶以水提取浓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分别用水、30%乙醇、50%乙醇洗脱、收集50%乙醇流脱液,回收溶剂,醋酸乙酯萃取上硅胶柱分离.结果:丁香苦苷A的相对含量占50%乙醇洗脱部分的1/3以上;所制备分离的丁香苦苷A对照品纯度达到99%以上.结论:该方法大量富集丁香苦苷A,有利于丁香苦苷A对照品的制备,并为丁香叶原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新产品的研制提供可行性方法.

    作者:李永吉;马明途;吕邵娃;赵继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粘连平无菌检查方法的探讨

    目的:解决无菌检查中有些有抗茵作用的药品不适用于薄膜过滤法,直接接种培养管浑浊,不易进行结果判断的问题.方法:选用选择性培养基.结果:培养管澄清,对照呈阳性.结论:该法缩短了培养时间,消除了判断误差,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作者:王瑛;唐林琨;于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川产两种萹蓄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测定四川产两种篇蓄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70m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115%.此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四川产2种篇蓄所含槲皮素的含量相差较大,篇蓄为0.175%,习见蓼为0.082%.结论:槲皮素的含量,篇蓄明显高于习见蓼,为评价四川产2种篇蓄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赵会礼;唐声武;郭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药机制水丸工艺探讨

    中药水丸(糊丸)现在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它们具有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生产设备简单等优点.现在生产的机制水丸工艺已经突破了原有传统的水泛丸工艺特点,结合了糊丸的某些操作工艺,使传统水泛丸操作繁琐的工艺被改进,使生产变得更加便利,产量和质量更易得到控制.现将操作工序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概况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在8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医学家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正逐渐形成一个热点,但因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临床上找不出实质性病变,而主观上确有种种不适感觉症状,故在诊断与治疗上颇为棘手,至今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

    作者:吴童;任一心;王志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叶天士治湿法则探讨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不仅善治温热病,且对湿邪致病的治疗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在湿邪和热邪的关系中,重视祛除湿邪;针对湿邪和气机的相互影响,注重宣畅气机,宗气化则湿化;根据湿邪侵犯的部位,分三焦论治;由湿邪与阳气的关系,着重顾护阳气.其治法思想对当今湿热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伏梁病证治古今谈

    通过分析研究<素问>、<灵枢>、<难经>及<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关伏梁病的论述,认为伏梁病非指一种病,其基本包括三方面的疾病,即:脘腹部脓肿性疾病、脐周以下为主的水肿性疾病、心下积块性疾病.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对其证治方药分别进行了阐发,以便古今互参,学以致用.

    作者:李应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胸痹(缺血性心脏病)心脾两虚证辨证标准研究

    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对胸痹(缺血性心脏病)心脾两虚证进行了规范化研究.通过对150例胸痹心脾两虚证患者的36项指标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闷、心前痛等11项指标对此证的贡献度大,以此建立了回归方程,同时结合国内文献及临床既往研究,归纳出胸痹(缺血性心脏病)心脾两虚证辨证标准.

    作者:刘寨华;曹洪欣;张明雪;张华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方大豆皂甙冲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豆皂甙冲剂治疗高脂血症(HLP)的疗效.方法:58例HLP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复方大豆皂甙冲剂,对照组20例,给予地奥脂必妥片.两组分别于疗前、疗中、疗后测中医症状积分、体重指数及血脂各项指标.结果:复方大豆皂甙冲剂治疗HLP综合疗效可达89.4%,治疗2月后,TC、TG、LDL-C分别降低了26.40%、19.73%、33.79%,HDL-C升高了16.47%.结论:复方大豆皂甙冲剂治疗HLP安全有效,具有起效迅速,改善症状明显,良性调节血脂指标的特点.

    作者:孙加源;杜立坤;杜立杰;唐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糜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乳糜尿的中医辨证治疗应掌握重视脾肾,扶正祛邪;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重视善后调理三大原则.

    作者:宋立群;宋金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针刺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50例临床分析

    采用针刺为主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94%,尤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肥胖者效果较好.提示:以针刺为主,辅以耳针、节制饮食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凤艳;范春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1次逐月递减至第3月的1/3片,维持至6个月,并每月口服自拟中药10付,治疗前后均行B超监测子宫肌瘤大小.结果:5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及子宫平滑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为42.93%和66.6%,(P<0.01).结论: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氨甲喋呤(MTX)与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57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MTX联合中药组(Ⅰ组)28例,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Ⅱ组)29例,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成功率Ⅰ纽78.6%,Ⅱ组86.2%,差异元显著性(P>0.05);血HCG>3000mIU/ml时,Ⅱ组成功率(84.6%)显著高于工组(20%)(P<0.05).血HCG降至正常平均时间Ⅰ组为(25.6±1.3)天,Ⅱ组为(19.16±2.1)天,Ⅱ组显著短于Ⅰ组(P<0.05);月经复潮时间Ⅰ组(33.6±5.7)天,Ⅱ组(36.4±3.8)天,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MTX与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相似,在HCG水平高时,后者成功率高,且后者HCG下降快,疗程短.

    作者:李瑞兰;赵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冷哮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冷哮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DTH,称重胸腺、脾脏及计算耳肿胀度,测定DTH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及血清IL-1水平,计数溶血空斑(HP)水平.结果:冷哮丸全方及拆方1组对DNFB诱导小鼠DTH胸腺、脾脏重量及耳肿胀度有非常显著作用;拆方2亦有显著的作用.全方及拆方1组能抑制其腹腔Mφ产生IL-1;拆方2组元明显作用.HP计数显示全方降低明显,拆方1次之,拆方2组作用不明显.结论:冷哮丸有抑制小鼠DTH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了IL-1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从而抑制许多炎性介质如组织胺等的释放而减少粘膜水肿与减轻气道炎症.抑制小鼠HPA表明其对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祥华;王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