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2-1949
  • 国内刊号:23-1201/R
  • 影响因子:1.86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14-75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临床医学与特种医学中文核心期刊
  • 急救医学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2010年5期文献
  • 颈内静脉血气分析及脑氧利用率对昏迷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血气及脑组织氧利用率(O2UC)对昏迷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52例昏迷患者从入院开始进行连续颈内静脉、动脉血气监测,选取10例非昏迷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同样监测,并计算脑组织O2UC,根据终治疗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死亡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存活组(P<0.05).对照组和存活组O2UC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O2UC和存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还显示,当昏迷患者O2UC持续<22.2%、SjvO2持续>70.0%时,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结论 SjvO2和O2UC是判断昏迷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有效指标;当SjvO2显著升高,O2UC显著下降时,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作者:安宇;卢君强;刘岩松;王义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致病原因重症患者血乳酸状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不同致病原因导致的血乳酸状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05~2009-05入住我院ICU不同原因缺氧的患者315例,分为低张性缺氧组(A组)、循环性缺氧组(B组)、低张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组(C组)、循环性缺氧合并血液性缺氧组(D组)和三种缺氧同时存在组(E组)五组.在同一治疗原则下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并统计患者死亡率.结果 D、E两组血乳酸高,其次是B、C两组,A组血乳酸低;血乳酸降至正常时间A、D、E组较短,B、C较长;死亡率B、C两组较高,A、D、E组较低;不同致病原因重症患者之间血乳酸状况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致病原因的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降至正常时间及对预后的影响是不同的,正确分析血乳酸升高的原因对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田锁臣;刘志军;张喜红;邹秀丽;许志平;吴铁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经导管髂动脉栓塞术(TAE)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6-01 ~2009-09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37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动脉栓塞术组(14例)和非动脉栓塞术组(23例).动脉栓塞术组将导管插入髂内动脉造影,超选出出血动脉后栓塞;不能超选者,以直径5~8 mm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主干.非动脉栓塞术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动脉栓塞术组患者造影后均见对比剂外溢,呈斑片状或条状染色.动脉栓塞术治疗后于患侧髂总或髂内动脉造影复查,对比剂外溢现象消失,动脉栓塞术治疗后14例患者血压均于术后2 h内逐步平稳回升,24 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是一种简捷、微创、有效的急救止血措施.

    作者:邰春;鲁厚清;姚宜斌;张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心电活动异常的发生率和特点及其与出血部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6-01~2008-01入住我院的224例发病3 d内脑出血患者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及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出血部位ECG异常的发生率,并比较ECG异常组与正常组的预后.结果 168例(75.0%)出现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ECG异常.常见的ECG异常为复极异常(58.3%),其中依次以T波改变、ST-T形态改变、QTc延长常见.脑干出血ECG异常常见.ECG正常组与异常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G异常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无相关性(rs=0.80,P=0.20).结论 脑出血后常出现ECG异常,以复极异常为主,ECG的异常可能并不影响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

    作者:代红源;赖金川;黄雨兰;杨友松;郭富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前肾上腺髓质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血浆前肾上腺髓质素(pro-ADM)浓度对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51例危重病患者分为非MODS组和MODS组两组.采用新型免疫荧光测量法检测血浆pro-ADM浓度,并记录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浆pro-ADM浓度与两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ODS组血浆pro-ADM浓度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随着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增加而升高(P<0.05).血浆pro-ADM浓度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1或P<0.05).结论 检测血浆pro-ADM浓度对危重病患者MODS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康福新;王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AMI紧急PCI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动脉不同治疗策略对血炎症因子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梗死相关动脉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的血炎症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方法 入选2007-08~2008-05接受PCI治疗的50例AMI多支病变患者,根据对非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再次PCI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PCI治疗组20例(40%),药物治疗组30例(60%).对比分析治疗12个月时两组sCD40L、IL-6、TNF-α水平的变化和MACE发生率及其相关性.结果 ①两组性别、年龄、病因构成比、冠心病易患因素、心功能分级、肝肾功能指标、治疗用药、植入支架类型、血管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完全闭塞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两组治疗前sCD40L、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CD40L、IL-6、TNF-α水平均下降(P均<0.01),而治疗后两组sCD40L、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PCI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均<0.01),但继发心力衰竭、再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差值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AMI后非梗死相关动脉采取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减少了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但并不减少MACE发生率.

    作者:黄宇;雷海芳;邱建平;陆纪德;张登海;邱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硫酸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硫酸镁.分别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g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入院时、入院2周分别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sTBI后3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组血清IL-1β浓度于治疗后2、3、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TNF-α浓度于治疗后2、3 d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入院2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BI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sTBI近期疗效良好.Mg2+可通过抑制sTBI患者急性期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何百祥;张瑞娟;李奇;汪鑫;张志峰;魏志超;杜昌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iNOS在腹部肠管火器伤后猪心脏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心脏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腹部肠管火器伤后1、2、4、8、12和24 h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iNOS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LDH、CK-MB水平,在光、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 伤后各组心脏i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各组血清LDH、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伤后8、12、24 h组光镜下出现逐渐加重的心肌细胞水肿、变性;电镜下4、8、12、24 h组出现逐渐的线粒体肿胀、溶解;对照组光、电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 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心脏iNOS表达增强,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基本一致;iNOS的活化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继发性心脏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薛会朝;李泽信;张昊;刘江伟;冯德元;张东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亚低温对ARDS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 mg/kg),16 h后再气管内滴注LPS(3 mg/kg)建立ARDS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ARDS组(A组)、亚低温组(M组),分别于ARDS时及ARDS后2、4、6 h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计算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8、IL-1β、IL-6含量.结果 3组动物肺组织病理形态有明显的不同.肺W/D:A组、M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1),M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TNF-α、IL-8、IL-1β、IL-6含量:A组、M组明显高于C组(P<0.01),M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减轻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部炎症反应.

    作者:万丽春;刘德红;陈伟峰;何卫平;王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度脓毒症导致急性肺损伤患者自发性利尿现象的观察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度脓毒症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自发性利尿现象.方法 总结我院急诊监护病房三年间的重度脓毒症导致ALI患者的资料,分析发生自发性利尿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①在103例重度脓毒症导致的ALI患者中,41例(39.8%)发生自发性利尿现象,表现为患者尿量较前每日增加(1537±502)mL(985~2550 mL),持续(5.3±3.5)d(3~10 d),自发性利尿后体温下降、呼吸频率下降、氧合指数上升(P均<0.05),而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自发性利尿患者全部存活,与其他患者比较机械通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P均<0.05).结论 重度脓毒症导致ALI患者出现自发性利尿现象是病情好转的标志,提示预后良好.

    作者:薛晓艳;朱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GL)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ALI组和GL干预组,每组8只.ALI组、GL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5 mg/kg尾静脉注射;LPS注射前1 h,GL干预组给予GL 20 mg/kg静脉注射.观察12 h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测定肺湿干质量比(W/D)、PaO2,并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检测肺组织TGF-β1 mRNA、HMGB1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0浓度.结果 ①ALI组TNF-α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和GL干预组(P<0.01).ALI组IL-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低于GL干预组水平(P<0.05).②ALI组TGF-β1 mRNA、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P均<0.01)和GL干预组(P<0.05和P<0.01).③ALI组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GL干预组肺部炎症较ALI组减轻.结论 甘草酸二铵可能通过抑制TGF-β1 mRNA、HMGB1 mRNA及TNF-α的表达和增强抗炎介质IL-10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ALI的作用.

    作者:张剑锋;李超乾;磨静佳;陈雯;苏思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热应激诱导肝硬化大鼠细胞内外HSP72表达及其对TNF-α分泌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热应激后肝组织细胞内外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表达及对致炎细胞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 CCl4诱导的肝硬化SD大鼠及正常饮食的SD大鼠均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和对照组.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HSP72、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HSP72 mRNA表达,评价HSP72表达对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组大鼠腹腔注入LPS后均检测到较高含量的血浆内毒素及TNF-α,尤其肝硬化组升高更为明显(均P<0.01),但热应激组较相应组大鼠血浆TNF-α含量显著降低,而血浆内毒素含量变化不大.热应激后各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HSP72表达均增高,尤其在腹腔注入LPS后升高更为明显(均P<0.01),但肝硬化热应激组却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热应激组(均P<0.01).热应激组大鼠血浆TNF-α含量显著低于相应非热应激大鼠组(均P<0.01).结论 热应激处理可能促进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及血浆HSP72表达,而抑制TNF-α分泌.

    作者:晏春根;黄丹文;朱冬芳;任光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危重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急诊收治的危重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急诊监护室(EICU)内2008-01~2009-12收治的各种危重患者229例,均于急诊24 h内检测CK水平,同时参照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对照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CK为检验变量,以28 d死亡/存活出院为状态变量,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死亡风险的准确度,并分析CK与APACHEⅡ评分联合应用时的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CK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CK水平高于200 U/L时,CK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92,P=0.003).CK和APACHEⅡ评分的AUC分别为0.815和0.880.以Youden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高时的数值作为界值(cutoff value),CK的界值为215 U/L,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78.1%;APACHEⅡ评分的界值为17分,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74.7%.二者联合诊断试验结果:平行诊断试验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66.8%;系列诊断试验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88.4%.结论 危重患者急诊24 h内血清CK水平的升高与死亡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早期CK与APACHEⅡ评分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张维;沈洪;宋扬;杨扬;宋晓丽;潘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苏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评估与脑复苏的现状

    脑复苏的疗效直接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的预后,选择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估复苏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方法,探索除亚低温治疗外更具前景的脑复苏措施将使脑复苏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孙漓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甲型H1N1流感合并ARDS治疗中的应用

    自2009-03 墨西哥、美国首先出现新型甲型H1N1流感后,该疾病迅速在全球蔓延.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不同,重症、危重症病例多见于青壮年,易侵犯下呼吸道,导致肺脏的出血、水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MV)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均为ARDS呼吸支持的重要救治措施,前者借助患者尚具功能的肺脏作用于外呼吸,部分患者在其治疗下仍存在顽固的低氧血症;后者则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实现气血交换,直接作用于外周血,达到纠正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的目的 ,以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

    作者:吴茜;孙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双重血供小肠间质瘤致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

    小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 of small intestine,SIST)致小肠出血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比较少见,而具有肠系膜上、下动脉双重血供者更是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王文斌;赵腾;刘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带蒂骨瓣颅骨成形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的适宜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52例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带蒂骨瓣开颅颅骨成形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去除碎裂骨片.结果 颅骨成形组植入的颅骨碎片可以成活并骨性愈合,随儿童成长而生长,术后并发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带蒂骨瓣开颅,碎骨片进行特殊处理后,颅骨成形,颅骨碎片可以成活并骨性愈合,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减压性去骨瓣开颅后的并发症.

    作者:张旭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程度与心肌损伤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程度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47例不同程度ACOP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CK-MB)同步检测,同时设立4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并将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中度和轻度ACOP和对照组cTnI阳性率及CK-MB活性升高率进行组间比较,除轻度中毒组CK-MB活性升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OP程度与心肌损伤有正相关关系.

    作者:焦丽强;李霞;于明克;陈宗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醒脑静654-2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

    目的 观察醒脑静、654-2联用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 122例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醒脑静、654-2联合纳洛酮为Ⅰ组36例,654-2联合纳洛酮为Ⅱ组48例,单纯纳洛酮为Ⅲ组38例,观察三组治疗后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 三组清醒时间比较,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醒脑静、654-2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催醒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且比654-2联用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清醒时间短,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开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儿术中大失血致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的经验教训

    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大量失血是大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大量失血往往引起失血性休克,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稀释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心脏骤停,能否及时有效处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而小儿术中发生大失血处理起来则更加棘手.现报道1例脊柱侧弯患者术中出现急性大失血致心脏骤停的病例.积极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及适度低体温行脏器保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及时有效的监测是降低患者损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彭良玉;顾小萍;马正良;周路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在救治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5例患者分别股静脉-颈内静脉经皮置管,采用静脉-静脉模式 ECMO转流进行肺功能辅助,ECMO期间呼吸机使用低频、低压模式通气,肺功能好转后撤除ECMO.结果 5例患者辅助时间为48~330 h.ECMO撤离观察时间4~24 h.ECMO 撤离后呼吸机氧浓度35% ~50%,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96% ~100%.4例患者顺利撤离ECMO过渡到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3例已康复出院,另1例恢复中;1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静脉-静脉模式 ECMO转流可以为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氧供,呼吸机使用低频、低压模式通气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作者:李彤;赵成秀;段大为;胡晓旻;秦英智;徐磊;吴鹏;张强;稂与恒;李军;李智佰;高心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培训模式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SDL)对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 85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43名采用传统教师授课模式,42名采用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对培训时间、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两种培训模式的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1% vs.61.9%,P>0.05);但视频指导自学模式更节约时间[(45±15)min vs.(255±15)min,P<0.05].结论 通过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医务人员能有效地掌握CPR技能,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

    作者:蒋婕;朱莹;金奇;诸晓花;陆一鸣;童建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着力推进我国灾难医学的发展

    近年来,各类灾害频发,突然间使我们认识到,各类灾害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而且必须去构建应对的措施,因此,我们应着力去推进我国灾难医学的发展.1 何谓灾害(disaster)任何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称为灾害.灾害类型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严重洪灾、严重干旱等)和人为灾害(如安全事故、矿难、火灾等).

    作者:王一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如何做好2010上海世博会的急救医疗保障

    2010上海世博会是一项举世盛举,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集世界之智,决心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平安和快乐难忘的盛会,而急救医疗保障工作是其得以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

    作者:陆一鸣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