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002-3070
  • 国内刊号:23-1212/R
  • 影响因子:0.52
  • 创刊:198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14-159
  • 全年订价:2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黑龙江省第七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暨第四届期刊装帧设计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 肿瘤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术前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率及根切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保肛率及根切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入院的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共64例,按治疗手段分为术前同期放化疗A组(n=34)和单纯手术切除B组(n=30).术前同期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行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方案化疗,放射总剂量为50 Gy,每次2 Gy,每周5次.放疗的第1天同步行化疗,手术于放疗结束后4~5周进行,手术按直肠全系膜切除(TME)原则进行.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同期放化疗组放化疗结束后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活动度增加,总缓解率为64.7%,手术切除率91.2%,保肛率为79.4%,单纯手术组手术切除率66.7%,保肛率为43.3%.结论 术前应用同期放化疗可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根切率及保肛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葛立本;姚月良;闫文星;陈玉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MP7蛋白及mR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MP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和5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7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MP7蛋白不表达;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为88.89%.MMP7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MMP7的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01).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7蛋白高度表达.MMP7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MP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宋敬;李越;蔡雁;张玮;苏丽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GEMOX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对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8例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国产吉西他滨1 000 mg/m2 d1,d8,静脉滴入;奥沙利铂130 mg/m2 d1,静脉滴入;3周为1个化疗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19例获得缓解,占67.8%,其中CR 8例(28.6%);PR 11例(39.2%);13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中9例症状消失,4例明显改善.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治疗后均得以改善.结论 GEMOX方案对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副反应可耐受,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作者:陆颖;黄海欣;李桂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na53、Ki-67在中国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目的 检测Mina53、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表达对预后的意义,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收集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大肠癌手术治疗的标本8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切片中Mina53、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特征、病理分级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2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Mina53以及Ki-67均为核染色,Mina53阳性表达率为78.05%(64/82),Ki-67阳性表达率为80.49%(66/82);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Mina53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00),Mina53、Ki-67表达水平与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29、0.037,Mina53、Ki-67表达水平越高,分期越晚.与年龄、肿块大小以及病理学分级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Mina53表达、术后分期与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00,而Ki-67表达、病理分级、肿块大小与预后无关.结论 Mina53、Ki-67在大肠癌细胞中呈特异性高表达,且Mina53表达水平与Ki-67表达水平明显相关,两者的高表达提示肿瘤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Mina53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爽;陈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兔气管移植组织一氧化氮浓度测定及意义

    目的 探讨移植气管组织中一氧化氮浓度与管腔狭窄的相关性,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对两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只.A组常规行气管移植术;B组气管移植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两组兔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8只兔子处死.分别测定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移植气管标本中的NO浓度,并测定移植气管的通畅度.结果 B组兔移植气管狭窄较A组轻,术后第7天、第14天两组间差别显著(P<0.01).B组术后不同时间移植段气管NO水平与A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移植气管组织中一氧化氮浓度与管腔狭窄的程度有相关性;免疫抑制剂能减少NO的产生,对减轻移植段气管术后狭窄有帮助.

    作者:卢景彤;程飞;徐世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基因型与乳腺癌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基因型与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法检测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基因型,分析不同病理特征和临床特征与基因型分布的关系.结果 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ER状态等病理特征与rs3803662位点基因型分布无关(P>0.05);IDC型和SBR3级变异型基因携带率分别显著高于DCIS型和SBR2级(P<0.05).诊断时年龄、临床分期、月经持续时间(年)及月经状态等临床特征与rs3803662基因型分布有关(P<0.05),纯合突变携带率随月经持续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PTrend=0.034).结论 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变异型基因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月经持续时间等临床特征有关.

    作者:马玉彦;杨艳梅;蔡会龙;李志高;姬宏飞;杨悦;孙喜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的合理选择

    目的 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作用,探讨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患者的首次穿刺活检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系统8点穿刺方案,并对可疑病灶增加1~2点.依据穿刺病理结果,分析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与TRUS、PSA及其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 195例患者中检出Pca 98例(50.3%),其中PSA 4~10ng/mL组45例,检出Pca 16例(35.6%),其中TRUS(+)且PSATZ≥0.35ng/mL2 210例均证实为Pca;PSA>10 ng/mL组150例,检出Pca 82例(54.7%).PSA 4~10 ng/mL与PSA>10 ng/mL两组患者Pc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中TRUS(+)与TRUS(-)患者相较Pc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据TRUS、PSA及其相关参数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方案是可行的.

    作者:高晶;张艳华;李龙;李红梅;汤丽丽;李洁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IL-24对CIK细胞体内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IL-24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内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第一天加入IFN-γ(1 000 IU/mL),第二天加入IL-1(100 IU/mL)、CD3mAb(50 ng/mL)、IL-2(300 IU/mL)诱导CIK细胞,另一组与IL-1、CD3mAb、IL-2同时加入IL-24(1 000 IU/mL);(2)建立HepG2肿瘤细胞株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五组,每三天分别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IL-24诱导CIK细胞治疗组荷瘤小鼠实体瘤体积小于其它组(P<0.05).结论 在CIK细胞诱导过程中加入IL-24能明显增强其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对临床上把CIK细胞用于生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玉涛;梁小亮;张晶;黄连江;王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肝素治疗肿瘤患者术后合并DIC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肝素治疗实体肿瘤术后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实体肿瘤术后合并DI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剂量肝素组30例,中小剂量肝素组28例.微剂量肝素组每天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量为10~25 mg;中小剂量肝素组每天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量为50~100 mg;疗程3~5天,两组其他治疗原则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记录治愈率、出血情况、入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及28天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PT、APTT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剂量肝素组和中小剂量肝素组治愈率分别是46.7%和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剂量肝素组的1例患者用肝素后出血情况加重;中小剂量肝素组7例患者用肝素后出血情况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微剂量肝素组明显低于中小剂量肝素组(P<0.01);两组比较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剂量肝素治疗实体肿瘤术后合并DIC较中小剂量肝素疗效好,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治愈率,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内出血患者.

    作者:王磊;姜丽华;赵尧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热疗对大鼠肝脏移植瘤模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热疗对大鼠肝脏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瘤模型,分别对荷瘤大鼠给予生理盐水、As2O3、热疗及As2O3联合热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组织中HSP70、p53及PCNA的表达.结果 As2O3 联合热疗的抗肿瘤作用明显,坏死及凋亡细胞数量增加.对照组HSP70、p53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0.12%±3.60%,27.64%±4.90%和74.23%±6.35%,三氧化二砷联合热疗组HSP70、p53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7.4%1±5.70%,90.06%±6.42%和22.10%±6.17%.与对照组(仅给予As2O3或热疗处理)比较,经As2O3联合热疗处理后,HSP70、p53表达显著升高(P=0.000< 0.05),PCNA表达则显著降低(P=0.000 <0.05).结论 As2O3与热疗联合应用治疗大鼠肝癌有明显的协同作用;As2O3联合热疗通过诱导HSP70及p53的表达和降低PCNA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叶磊光;刘宝刚;刘通;林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胃手术后胃无力症16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远端胃切除术后胃无力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间进行的183例远端胃切除术术后16例发生胃无力症的诊治经过.结果 远端胃切除术后胃无力症的发生与年龄、手术创伤、迷走神经损伤、术后镇痛、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等有关.结论 胃无力症治疗以综合保守治疗为主,预防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作者:姚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齐墩果酸诱导人白血病NB4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OA)对人白血病细胞(NB4)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OA分别处理NB4细胞,用CASY细胞活力分析仪检测OA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DAPI染色实验检测细胞经OA处理后的核形态变化;凝胶电泳检测NB4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80μmol/L OA对NB4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表现为时间依赖性;经齐墩果酸处理后NB4细胞发生凋亡,细胞核呈浓缩和核碎片形态.结论 实验证明齐墩果酸在体外能够诱导人白血病NB4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

    作者:王振坤;曹峰林;张丽坤;段雅雅;孟红彬;隋美娟;周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促肿瘤转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体内的一类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HMGB1通过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增强细胞移动性,提高纤溶酶原活性,促进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等促进肿瘤转移.HMGB1在多种晚期肿瘤中高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促肿瘤转移因子.

    作者:肖建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VEGF研究进展及其在喉癌中的相关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EGF在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头颈部癌等恶性肿瘤中都呈高表达,本文就VEGF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喉癌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宪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RNA与卵巢癌

    卵巢癌是世界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早期特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microRNA(miRNA)是一类对基因有调控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能与靶mRNA完全或者不完全的互补配对,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对基因转录后水平进行进一步调控.有研究认为,miRNA在卵巢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中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检测、个体化治疗和治疗后疗效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孟凡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PV E6,p53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居全世界妇女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主要的诱因之一.抑癌基因p53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人类近半数的肿瘤都与p53基因的突变和失活有关,HPV E6蛋白降解p53蛋白,是宫颈癌发生的前提.选择性杀伤p53功能缺失的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细胞,发展HPV疫苗及联合用药是临床肿瘤免疫学家进行宫颈癌基因治疗的目标.

    作者:赵彩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及其检测方法概述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CRC的发生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功能异常有关,目前已经明确Ras/Raf/MAPK级联反应通路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CRC中,KRAS基因突变十分常见,KRAS基因的突变使信号转导通路下游各种基因的激活不再依赖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启动,这对CRC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检测技术及其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KRAS在CRC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突变的概率、检测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东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结直肠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近30年的治疗效果进步不大,因而,术前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分期、术后检测复发转移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对于个体化的治疗意义重大.集解剖和功能显像优势于一身的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大多数结直肠癌病变在PET上表现为高度的浓聚灶,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原发灶诊断准确率一般在92.7%~95%之间,其敏感度高,假阴性率低.18F-FDG PET/CT可以早期发现转移病灶,是目前好的术前分期手段;对结直肠癌复发及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9%~94.6%、83.3%~100%、90%~98.3%,显著优于传统的检查方式,可以发现更多微小或隐匿的复发和转移灶.此外,PET/CT可以通过病灶代谢的变化先于超声、CT、MRI等形态学手段早期判定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及时更改治疗方案以及进行术前再分期.总之,PET/CT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术前分期、监测术后复发转移、评估疗效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的功能影像方法.

    作者:田墨涵;王大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始于19世纪末期.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距今也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具有低剂量率、持续照射、可反复植入等特点,与外放疗相比,其高度适形、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减少并发症,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局部控制率.近年来,放射性125I粒子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应用日渐广泛,具有高精度、微创,疗效肯定等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局部治疗方法.但人们对125I粒子如何以低剂量率、连续照射方式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各种肿瘤的治疗剂量都是参照外放射治疗的剂量移植而来.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机理及其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国内外报道的均不多,缺乏相关基础实验资料,现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朱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护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 随机将96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试验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观察2组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自护能力改善明显,生存质量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将Orem自理理论运用在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整体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吴宇殊;江婷;王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目的 观察7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后的反应及护理体会.方法 73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诱导扩增CIK细胞后给予静脉回输,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51例患者反馈睡眠质量、食欲、活动耐力、精神状态有不同程度改善,22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除3例出现低热反应外,其余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IK细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伤害小,不良反应少,经护理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茜;张月桂;黄孙卉;卢珊;李凤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9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3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 3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7天,喉返神经损伤1例,无吻合口瘘、乳糜胸、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大多病情不平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侯燕;牛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DSRCT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诊断及治疗模式,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例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DSRCT的诊断和治疗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1例男患未经治疗,诊断4个月后死亡;另外2例经过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顺铂方案化疗后,分别在10~14个月死亡.结论 DSRCT预后差,目前以手术、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效果有限,因此综合治疗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作者:车德海;李晓梅;张华;于雁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