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直肠给药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43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不能进食或伴有呕吐.采用美菲康30mg,每12h塞入直肠内给药,观察止痛效果.结果 疼痛缓解率为86%,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18例,中度缓解8例,轻度及未缓解6例.副作用:恶心8例,呕吐4例,便秘2例,排尿困难4例,头晕、嗜睡7例(3-5天可自行缓解).结论 美菲康直肠给药治疗晚期癌痛方法简单、可以家庭用药,效果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金玉彬;信涛;姜秋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扩散成像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肝脏占位性病变96例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及DWI,测出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的95%可信区间为界限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分析.结果 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瘤(P<0.01),以ADC=1.83×10-3mm2/s为标准,大于1.83为良性,小于1.83为恶性.结论 MR扩散成像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李晓娟;刘志兰;何冰峰;周晶;那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分析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颅脑CT改变与健康老年人颅脑影像学的表现.方法 对30例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的颅脑CT做7项指标检测.结果 老年性痴呆患者在出现轻度的临床症状时与健康老年人相比已有脑沟的加深、加宽,额顶叶蛛网膜下腔间距加大,并且尾状核指数增大,第三脑室增宽,侧脑室指数加大,平均大脑外侧裂宽度与智能呈负相关.结论 颅脑CT可作为早期老年性痴呆的检查方法之一,对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阎文颖;李艳英;王丹;刘白鹭;申秀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脂异常对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脂将72例CAPD患者分为胆固醇(TC)增高组、甘油三酯(TG)增高组及二者均增高组与TC、TG正常组,观察残余肾功能以及CAPD治疗18个月内血脂变化.结果 ①CAPD治疗初期残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第12月时,TC增高组RRF较同组透析初月时下降(P<0.05).TG增高组及TC、TG均增高组的RRF分别与初月时同组RRF比较显著下降(P<0.001).第18月时3个血脂增高组RRF与TC、TG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RRF下降数值与TC(r=0.234,P<0.05)、TG(r=0.528,P<0.05)均呈正相关;②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上升,第18个月与初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脂蛋白a[Lp(a)]显著上升,第6月与初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第12、18月分别与初月相比,均继续升高(P<0.01),并且第18月与第6月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CAPD患者的RRF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高脂血症与RRF改变值呈正相关,高脂血症对RRF降低有影响;②CAPD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血脂异常.
作者:张琪琦;安惠霞;杨霞;刘素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眼用剂型对干眼症的影响.方法 将40例(40只眼)于眼症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等分为4组,即不同PC剂量的低(2μg/L)、中(20μg/L)、高(40μg/L)3个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7天,询问患者自觉症状.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泪膜破裂时间(tear flim break-up time,BUT).结果 用药后干眼症患者自觉症状有改善;对BU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ST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剂量滴眼液对BUT和ST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C滴眼液对干眼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PC滴眼液的浓度越高(2~40μg/L之间),用药时间越长(7天之内),对干眼症患者各项指标改善作用越明显.
作者:孙禹;原慧萍;周欣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2工作站进行MPR重建,Curved重建以及VR图像显示.结果 21例患者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假腔,内膜片以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分型等.按Debakey分型,21例中I型12例,Ⅱ型2例,Ⅲ型7例.结论 MSCTA检查对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雪红;马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ET/CT在肺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公司Discovery ST型PET/CT机,检查前需禁食12 h以上,F18 -脱氧葡萄糖(FDG)作为示踪剂,注射剂量为0.1 mCi/kg,注药后60 min开始扫描.结果 104例患者中,86例诊断为肺癌,25例未见任何转移,33例肺癌有远处转移,其中30例多发骨转移,另外有肝转移、脑转移、肾上腺转移等.恶性病变组织的标准摄取值(SUV)平均为7.00+3.82,良性病变组织SUV值平均为3.27+1.77,二者SUV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ET/CT诊断肺部病变的灵敏性为97.7%,特异性为94.1%,准确性为97.9%,高于其它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云富;王文志;隋广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PTTG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①79.2%的肺癌中PTTG表达为阳性,与正常肺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织中MVD评分与正常肺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TTG的表达均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③PTTG的表达与MVD显著相关(P<0.05).结论 ①PTTG的表达及MVD测定可以作为判定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②PTTG在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③PTTG可能参与血管生成,而肿瘤血管生成则可能是其致癌机制之一.
作者:桑玉兰;霍建民;车春莉;韩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卵巢高反应者在超促排卵周期中减量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体外受精(IV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本中心行IVF治疗的卵巢高反应患者82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重组FSH(rFSH)/hCG短方案促排卵,按hCG用量分为A组(hCG用量8000~10 000U);B组(hCG用量4000-6000 U).结果 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CG注射日两组患者的血E2水平以及直径≥15mm卵泡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注射不同剂量hCG后,A、B两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以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17例患者取消了当周期胚胎移植(ET),B组有10例取消ET,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分别为35.1%和1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者减量使用hCG不影响IVF的效果,并且降低了ET周期取消率以及OHSS发生率.
作者:安媛;朱静;关咏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注射小剂量利尿剂后的64排VCT泌尿系成像(CTU)可行性.方法 对50例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行64排VCT泌尿系成像.50例患者中,24例行传统方法CTU检查,26例在注入对比剂前3~5 min注射速尿10 mg,然后用64排VCT做Ⅲ期增强扫描以获取泌尿系整体图像.结果 64排VCT泌尿系成像结合小剂量利尿剂使26例患者中的23例(88%)输尿管和26例(100%)肾盂肾盏系统近乎完全或完全显影.结论 64排VCT泌尿系成像结合小剂量利尿剂可获得整个尿路的清晰影像,且无需患者憋尿,具有可行性.
作者:赵雁鸣;舒圣捷;刘白鸶;张黎黎;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1月共为11例胸部疾病患者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男6例,女5例,年龄22-75岁.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7-14天.结论 合理的选择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于治疗肺部良性病变及早期恶性病变,效果确切;建立良好的微创意识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临友;姚建宇;杨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14ARF和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125例人胃癌组织行P14ARF和CD44v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14ARF的表达与性别、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无关;CD44v6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CD44v6的表达与性别、远处转移无关;P14ARF与CD44v6的表达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中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P14ARF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r=-0.203,P<0.05);P14ARF的表达与生存率正相关;CD44v6的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P14ARF的失活参与了胃癌的发生过程,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岩;杜金荣;付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份病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DM),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2DM+CHD),单纯冠心病组(CHD).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对象空腹t-PA和PAI-1水平.结果 T2DM+CHD与CHD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1),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T2DM+CHD与T2DM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5),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纤溶活性的改变有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丹丹;孙玉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力衰竭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报道称从50~90岁,年龄每增加10岁,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增加1倍[1].
作者:刘雪松;崔丹;李如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顺铂分次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化疗.结果 全组部分缓解24例,稳定20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为42.9%.初治组有效率为46.9%,复治组有效率为37.5%.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小,可以耐受,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作者:于常华;王文秀;崔凤;邓立力;于世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62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62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为58.1%(36/62),相应癌旁组织中未见CD62P表达(0/62),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的表达与W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CD62P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其水平变化对胃癌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曲宏岩;刘海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反义Survivin核酸(anti-pcDNA3-svv)对荷瘤裸鼠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转染法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1,观察转染组(SGC7901-SVVanti)和未转染组(SGC7901)在体内(裸鼠)和体外(细胞水平)对放射线敏感性的不同;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比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裸鼠肿瘤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不同.结果 SGC7901-SVVanti组细胞随着照射剂量的升高,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SGC7901组,其IC50分别为(718.7±1.6)cGY和(1654.1 ±1.2)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剂量的X线照射裸鼠后,SGC7901-SVVanti组裸鼠的肿瘤缩减率明显高于SGC7901组裸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反义核酸可以在体内、外水平增加荷胃癌细胞裸鼠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抑制Survivin蛋白在裸鼠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陈曦海;马荣;于守江;宋先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在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 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和N组,每组21只.A、B、C和N组每天分别给予CsA 5.0、10.0、15.0 mg/kg及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给药后的第7、14和2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心功能、心肌组织病理学及心肌超微结构检测,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NO水平、心肌组织NO水平、NOS活力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 随CsA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大鼠心功能下降;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心肌组织出现水肿、变性和坏死,线粒体损伤、核浓缩、核边集及核凝固等病理改变;心肌组织的NO水平和NOS活力均较对照组升高,而血清NO水平降低,LDH活力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sA可致心肌损伤,可能与其对NO和NOS的影响有关.
作者:李杨;于金凤;张朝颖;曹滢;胡晶;尹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5-HETE)致大鼠肺动脉收缩的信号转导途径,阐明15-HETE引起慢性缺氧性肺动脉收缩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浴槽血管环方法测量15-HETE对缺氧模型组、正常组大鼠血管收缩作用,并观察加入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后肺动脉环收缩强度的改变,明确Rho/Rho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在15-HETE收缩肺动脉中的作用.结果 15-HETE对正常组、缺氧模型组大鼠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当加入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明显阻断15-HETE对缺氧大鼠肺动脉的收缩作用(P<0.05).结论 15-HETE通过Rho/Rho激酶信号转导途径收缩慢性缺氧性大鼠肺动脉.
作者:梁迪;韩思莹;宋小丹;梁淑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腺病毒五邻体基因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腺病毒五邻体基因的完整序列,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pQE30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区,筛选重组阳性菌株,提取重组质粒,利用酶切鉴定方法与核酸序列测定验证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结果 用PCR法获得了人腺病毒的五邻体基因,将该基因正确地重组到表达质粒pQE30中,构建出腺病毒五邻体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QE30-penton.结论 构建腺病毒五邻体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QE30-penton.
作者:姜海英;曲章义;张鸿彦;王鹏;王迎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5'调空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87碱基T>C点突变的发生率及该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者(均来自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外周血提取的DNA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TFPI-287T>C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T/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等位基因T、C频率在AMI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9634、0.0366和0.9318、0.0682.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二组间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别,等位基因T、C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OR:0.6,95% CI:0.2~1.3).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FPI287T>C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无明显相关性.TFPI基因-287T>C点突变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FPI-287T>C等位基因频率非常低.
作者:陈桂英;王晓梅;周立君;黄明学;王也;原琳;张依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曲分离纯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团(NPCCs),以不同的体外培养方式促进NPCCs成熟,筛选佳方案.方法 利用供龄分别为3天的新生猪,参考Bonner-Weir法和Hill法分离纯化NPCCs,分别以培养体系I(90%DMEM、10%胎牛血清、双抗、2 mmol/L谷氨酰胺+0.01%大豆胰酶抑制剂)和培养体系Ⅱ(90% DMEM、10%胎牛血清、双抗、2 mmol/L谷氨酰胺+0.01%大豆胰酶抑制剂、10 mmol/L烟碱、10 ng/m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15 ng/mL胰岛索样生长因子)体外培养14天,进行抗胰岛素、抗CK7双荧光染色和胰岛素刺激释放实验.结果 应用培养体系I的NPCCs体外培养14天时,抗胰岛素阳性细胞(β细胞)百分比为(28.6±5.3)%.显著低于培养体系Ⅱ的(62.1±9.0)%(P<0.01);培养体系Ⅰ的抗CK7阳性细胞(原始导管细胞)百分比为(52.8±7.2)%,显著高于培养体系Ⅱ的(21.5±6.9)%(P<0.01).培养体系Ⅰ的NPCCs体外培养14天时胰岛素刺激释放量为:低糖:(14.3±4.8)mU/L,高糖:(23.9±6.2)mU/L,高糖+茶碱:(38.5±8.2)mU/L,显著低于培养体系Ⅱ的释放量:(26.2±5.1)mU/L、(46.3±7.0)mU/L、(81.5±10.4)mU/L(P<0.01).结论 培养体系Ⅱ较培养体系Ⅰ更能促进NPCCs中B细胞发育成熟及CK7阳性细胞向β细胞转化,并使胰岛素刺激释放量提高.培养体系Ⅱ是微囊和移植前体外培养NPCCs的理想方案之一.
作者:陈晰;张建国;沈滨;李传乐;单世光;张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犬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模型中微囊蛋白-3(Caveolin-3)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建立犬房颤(AF)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房快速起搏建立的犬AF模型及AF患者心房肌的Caveolin-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犬和人房颤的心房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sveolin-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非房颤组织相比P<0.05.在犬假手术组和窦性心律的患者,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位于心房组织细胞膜上Caveolin-3蛋白表达明显,并均匀分布在细胞膜表面;而在AF状态下,人和犬心房肌Caveolin-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Caveolin-3参与了AF这一临床复杂病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陈艳艳;张莹;王宁;路慧敏;梁海海;王然;沐晓芹;吕延杰;杨宝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A、D1、E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与有无HBV感染的HCC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64例HCC组织分别进行HE、HBV(HBsAg,HBcAg)、cyclin-A、cyclin-D1及cyclin-E的检测.结果 ①HCC组织学以小梁型、透明细胞型、腺泡型和实体型为主;②在HCC组织中,HBsAg阳性40例(40/64,62.5%),HBcAg阳性33例(33/64,51.56%);③cycli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63%(26/64).有HBV感染的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8.84%(21/43,P=0.083);④cyclin-D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4.78%(22/64),有HBV感染的HCC组中的表达率为44.19%(19/43,P=0.018);⑤cyclin-E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8.75%(15/64),有HBV感染的HCC组织中表达率为27.91%(12/43,P=0.246).结论 HBV感染可延长G1期到S期的时间,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预防和抗HBV的感染,可降低或减少HCC的增殖能力.
作者:张金波;王天真;赵然;于涛;金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研究喉鳞癌中△Np63和△Np73的表达及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0例喉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Np63和△Np73的表达情况.结果 △Np63和△Np7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4/40)和82.5%(33/40).喉癌组织中△Np63和△Np73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01).△Np6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Np7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喉癌组织中△Np63和△Np73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6,P>0.05).结论 △Np63和△Np73可能作为癌基因维持肿瘤细胞干细胞样的增殖特性,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喉癌成瘤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靶点.
作者:徐晋;李燕华;梁爽;杨昌霖;张杰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的形成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经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白内障模型眼.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滴跟组,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机记录晶状体变化.6个月后取大鼠晶状体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丹酚酸B滴眼组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丹酚酸B滴眼组与模型组相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OD、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结论 丹酚酸B滴眼可减轻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可能与丹酚酸B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抑制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来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有关.
作者:冷非;关立南;刘平;高维奇;李志坚;葛红岩;张佳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低温包埋剂及其聚合的环境对免疫电镜技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意义.方法 利用低温包埋剂Lowicryls K4M和紫外线低温包埋机(SPI#17020)处理免疫电镜组织标本.结果 观察到组织的超微结构和抗原性保存完好.结论 低温包埋剂Lowicryls K4M和紫外线低温包埋机的结合使用能较好地应用在免疫电镜技术中.
作者:孔亮亮;张莉;张守臣;迟月明;张雅坤;金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膜炎(I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是经过介人封堵治疗后迟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国内报道非常少,现报道1例.
作者:孙建涛;吴炳祥;李剑;刘大勇;范志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女,17岁.因半月前发现下腹部肿物来我院就诊.查体:BP:134/90mmHg,一般状态良好,双肾区无叩击痛,双输尿管投影区无压痛.
作者:乔玉梅;王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822年Meckel首先报道过本病[1],1934年Gurber作了进一步描述,故称Meckel-Gruber综合征[2].主要症状为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内脏囊肿及头颈、四肢等多发畸形.至今报道的病例有200多例,并对本病的致病基因作出定位[3-4].本文报道的一对夫妻连生2例本症患儿,较为罕见.
作者:郭晓霞;王树林;黄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2004年11月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于诊断后行左前臂自体标准动静脉内瘘术.内瘘成熟前以右锁骨下静脉插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内瘘成熟后以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开始时内瘘血流量>200 mL/min,能保证透析的正常进行,内瘘使用8个月后出现血流量不足<150 mL/min,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发现距离吻合口6.5 cm桡动脉处发生狭窄,狭窄程度为原管径的86%.2007年1月患者及家属同意经皮支架置人术治疗.
作者:池艳春;王岩;孟欣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