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905
  • 国内刊号:23-1159/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5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多民族高校社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民族高学历高校社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hypertension retinopathy , HR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社区内管理的3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ssential hypertension , EH)进行眼底照相,结合患者的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3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97例(78%),少数民族259例(68%),汉族122例(33%),发生高血压眼底病变205例(53.81%)。发生高血压眼底病变患者与未出现高血压眼底病变患者比较在病程、收缩压、舒张压、是否伴发空腹血糖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性别、脉压差、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眼底病变的发生与高血压患者的病程长、血压控制不良、伴随血糖升高、血脂等指标控制不良相关,是今后社区工作防治的重点。

    作者:许秋岩;路畅;谷晓宁;赵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脂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Ox-LDL)和血脂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均符合NINDS-AIREN(美国国立精神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1993年)诊断标准的VaD患者,VaD组(n=25)及对照组(n=17)。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Ox-LDL水平。结果 VaD组Ox-LDL平均(3.17±2.02)mg/L,对照组(1.23±1.39)mg/L,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 VaD组男性Ox-LDL(3.01±1.8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1.25±1.30)mg/L,且VaD组女性Ox-LDL(4.18±3.2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1.22±1.55)mg/L,有明显差异(P=0.027)。两组血脂成分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Ox-LDL含量与各血脂成分均未见明显相关( P>0.05)。 VaD组患者血浆Ox-LDL浓度与MoCa结果未见明显相关性( P>0.05),与年龄未见明显相关( P>0.5)。结论 VaD患者血浆Ox-LDL含量明显增高,血浆Ox-LDL的检测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VaD的诊断。

    作者:聂雪丹;吴云;梁庆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烧伤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烧伤患者血糖值的影响。方法83例择期烧伤患者,随机分为Ⅰ(腰硬联合麻醉)组和Ⅱ(全身麻醉)组,术中进行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在麻醉前5 min(T0),麻醉后5 min(T1),和手术结束后5 min( T2)的血糖值的变化。结果Ⅰ组血糖比较稳定,然而在Ⅱ组,与T0(5.45±0.65) mmol/L相比,T1(6.29±1.62)mmol/L和T2(6.52±1.55)mmol/L的血糖明显增高,(P<0.05);T1和T2两组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烧伤患者血糖影响较小,而全身麻醉能使烧伤患者血糖明显升高。

    作者:曹芳;宋俊杰;李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节六经围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六经围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关节六经围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弥可保治疗。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MCV和SCV均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CV、SCV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关节六经围刺法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任那;王冰梅;李崖雪;刘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诊治意义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 QOL)评分,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17例患者中,其中12例可疑梗阻,8例无梗阻,14例逼尿肌严重受损,无明显收缩,183例为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 TURP)183例,膀胱造瘘术14例,保守治疗20例。治疗后3~6个月复查尿动力学检查,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准确判断膀胱功能和BPH梗阻程度,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评测预后提供了依据。

    作者:曲树新;刘洋;王长林;李浩铭;许广志;王宏志;单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氨基己酸湿敷治疗难治性渗出性皮肤病

    目的:探讨氨基己酸湿敷快速治疗难治性渗出性皮肤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性渗出性皮肤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实验组用8%氨基己酸生理盐水湿敷治疗患处,对照组用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治疗患处。结果实验组渗出停止时间(3.50±1.58)天,10例均有效;而对照组10例均无效,二者有效构成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8%氨基己酸湿敷治疗难治性渗出性皮肤病有效而安全。

    作者:毛祖豪;周冼苡;胡永轩;吴中;韩雪;胡燕卿;卢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切口胸腔镜与开胸术对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水平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和疼痛分级关系研究比较开胸与胸腔镜手术( VATS)对患者的创伤影响。方法28例T1N0M0患者被随机分配至VATS(10例,4例退出)或开胸组(14例)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在术后0,1,2,7,14天对术后疼痛进行分级,并在相对应的术后时间同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 IL-6)水平。结果术后0,1,7,14天的疼痛分级VATS组明显低于开胸组,血浆IL-6水平在开胸组中术后0天为(11.91±5.247) pg/mL,与VATS组(7.375±5.3) pg/mL比较明显升高,P=0.0177。结论 VATS与开胸术比较,可减少血浆细胞因子IL-6的释放,减轻手术引起的疼痛。

    作者:徐海;张金峰;徐世东;马建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位相对比乳腺摄影与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位相对比乳腺摄影( PCM)与数字化乳腺摄影( 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9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乳腺X线片(其中PCM组324例,FFDM组285例),参照美国放射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方法,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分别阅片做出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以BI-RADS分类判断良恶性,分别计算PCM与FFDM对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 sensitivity, Se)、特异性( specificity, Sp)、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 PCM组324例乳腺病变中乳腺癌167例,乳腺良性病变157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8.62%、84.08%、86.42%、15.92%和11.38%;FFDM组285例乳腺病变中乳腺癌179例,乳腺良性病变106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8.27%、81.13%、85.61%、18.87%和11.73%,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0.8,P>0.5)。结论 PCM及FFDM对乳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两种乳腺X线摄影方法对乳腺癌的检测无明显差异,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春颖;李亭亭;于兰英;孙焉;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心理健康与冲动性人格关系研究

    目的:评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冲动性人格水平,初步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冲动性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选取的1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评工具包括一般资料、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CSQ )、冲动型人格量表(BIS)、生活事件量表(LES)。通过t检验、χ2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心理问题组患者计划性冲动总分、躯体性冲动得分和认知行为冲动得分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组患者得分;心理问题组患者消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组患者得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计划性冲动与敌对、精神病性、附加及SCL总分呈正相关;躯体性冲动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附加及SCL总分呈正相关;认知行为冲动与各因子无相关。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计划性冲动和躯体性冲动人格特征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于志梅;王冬梅;王恂;王淑慧;夏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特征

    目的:探讨心电图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 UA)的化验指标特征。方法156例入选UA患者按心电ST段是否抬高及T波是否倒置分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心肌细胞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 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 CK-MB)、血栓形成相关因子血尿酸( blood uric acid, BU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LDL-C)和TIMI危险分数。结果ST段抬高UA患者和非ST段抬高UA患者比较,ST段抬高UA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RP、cTnT、BUA、LDL-C和TIMI危险分数显著高于非ST段抬高UA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T波倒置UA患者和T波直立UA患者比较,T波倒置UA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RP、cTnT、BUA、LDL-C和TIMI危险分数显著高于T波直立UA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可以快速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情及预后,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杨;关德明;田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短节段与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结合短节段与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27例胸腰段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短节段固定(半椎体上、下各1个椎体,A组),16例行长节段固定(半椎体上、下各2个椎体,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侧凸、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 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侧凸、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侧凸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Cobb角矫正率均明显高于A组( P<0.05),B组末次随访侧凸、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度明显小于A组( P<0.05)。 A组有2例内固定失败,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增加,但矫正脊柱侧凸畸形、预防远期侧凸、后凸矫正丢失及防止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短节段固定,临床应用应区分适应证。

    作者:牛学强;魏枫璐;高坤;高延征;刘福云;夏冰;董延召;郭永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八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观察八种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纳入68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接受奥氮平(10~30 mg/天)、喹硫平(500~750 mg/天)、利培酮(2~5.5 mg/天)、阿立哌唑(15~30 mg/天)、氟哌啶醇(10~30 mg/天)、氯氮平(150~450 mg/天)、舒必利(0.6~1.2/天)、齐拉西酮(80~160 mg/天)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八种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对女性患者代谢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氟哌啶醇、利培酮、齐拉西酮、舒必利、阿立哌唑;对女性患者内分泌影响明显的是利培酮和舒必利;药源性焦虑以利培酮出现的比率高;导致女性患者排尿困难常见于阿立哌唑。结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对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的个体差异,做到用药个体化。

    作者:刘薇;熊吉东;唐月;卢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种直接对牙龈炎龈沟液进行 PCR 扩增的方法

    目的:利用加入突变TaqDNA聚合酶等的优化方法实现人类牙齿龈沟液中的细菌及人类基因组片段的直接扩增。方法随机选取10例牙龈炎患者。用无菌注射器分别吸取10μL的龈沟液。然后各吸取2μL,标记为第一组,分别加入突变TaqDNA聚合酶及DMSO,通过改变PCR反应体系,直接实现龈沟液中细菌的16sRNA及MAOA-VNTR基因的扩增;再分别吸取2μL,标记为第二组,此组先采用微量DNA提取试剂盒来实现DNA的提取,然后扩增龈沟液中细菌的16sRNA及MAOA-VNTR基因。结果直接扩增法所获得的扩增产物比传统提取DNA 法多2个,两种方法的转化子阳性率无差别;MAOA-VNTR可扩增出单倍体,串联体等。结论直接PCR法可以用于龈沟液中细菌的初步检测以及人类基因组小片段的扩增,也可应用于牙龈炎或牙周炎患者的口腔龈沟液研究及临床诊断。

    作者:赵海燕;郭冬梅;周建业;焦康礼;朱玉娟;周春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基因型 HBV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构建A、B、C和D四种基因型HBV克隆载体,分析和比较它们在HepG2和Huh7细胞中的表达和复制。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连接在pUC19上的A、B、C和D四种基因型HBV全序列连接到改建的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瞬时转染入HepG2和Huh7细胞中;利用载体所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在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并利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鉴定,重组HBV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HepG2和Huh7细胞中转染效率在50%~60%之间,四种基因型HBV在宿主细胞中均有稳定的复制和表达,但不同基因型在表达水平上存在差异。结论成功构建A、B、C和D四种基因型HBV真核表达载体,各基因型在HepG2和Huh7肝癌细胞系中均表现出较高的转染效率,为后续HBV及其基因型研究提供了实验载体。

    作者:王天真;赵然;韩昌松;张玉华;叶盛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糖基化终产物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s)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AGEs与核因子κB活化的关系。方法4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再灌注22 h。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缺血脑组织AGEs及其受体RAGE的含量,采用荧光法检测血清AGEs含量。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NF-κB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正常大鼠可见脑组织中有少量AGEs表达,缺血再灌注后周边区AGEs表达有所增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GEs含量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脑组织NF-κB的表达与AGEs表达相一致,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区NF-κB的表达显著提高。 AGEs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NF-κB、血清AGEs及脑组织中AGEs的表达升高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么晓轶;马兰;于纪珠;李静;王静;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舍曲林对束缚应激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回吸收的抑制剂舍曲林对大鼠各个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皮层脑电结合肌电的描记技术,预先给大鼠埋置脑电和肌电电极。采用束缚应激的经典方法进行造模,连续14天,复制大鼠慢性心理应激的模型,监测模型复制以后大鼠12 h的脑电图(EEG)以及肌电图(EMG),通过分析注射舍曲林后大鼠各睡眠时相持续时间及所占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 TST)比例的变化,进而探讨舍曲林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睡眠结构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浅睡眠期(light sleep, LS)、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以及TST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 P<0.05),快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S)期睡眠的持续时间虽然有缩短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LS期、SWS期和TST均显著延长( P<0.05), REMS 期的睡眠持续时间虽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盐酸舍曲林给药组大鼠SWS期和TST均显著延长( P<0.05),LS期和REMS期的睡眠持续时间虽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从各睡眠时相所占TST的比例来看,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SWS期所占TST的比例显著减少( P<0.05),而LS期和REMS期睡眠所占TST的比例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LS期和REM期睡眠所占比例显著降低( P<0.05),而SWS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P<0.05);盐酸舍曲林给药组大鼠LS期睡眠所占TST的比例显著降低( P<0.05), SWS 期所占TST 的比例则显著升高( P<0.05),而REMS期睡眠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 P>0.05)。结论长期的束缚应激可打乱大鼠正常的睡眠结构,表现为各睡眠时相持续时间的减少以及所占TST比例的变化,而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HT神经递质重吸收的抑制剂舍曲林能明显对抗束缚应激对大鼠睡眠造成的影响。

    作者:王智;徐瑞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肝脏凝血因子Ⅺ的原核表达及其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肝脏凝血因子Ⅺ( coagulation factor Ⅺ, F11)蛋白,并制备F11的兔多克隆抗体。方法从cDNA文库中筛选并扩增F11基因,将其分别与带有HIS标签的pET-32a及GST标签pGEX-4 T-1载体连接,获得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转入BL21菌中表达F11融合蛋白(分别含有HIS、GST-Tag),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获得的F11融合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及检测原,制备兔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获得的兔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2a-F11、pGEX-4t-1-F11表达质粒,获得两种标签的融合蛋白。将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兔,取得了能与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兔血清。结论成功制备了F11重组蛋白及F11兔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发F11诊断试剂打下了基础。

    作者:吕鑫钰;廖林;李淑珍;朱大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颈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 IGFs 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IGF-ⅠR)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型、分期、浸润和转移等各种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评价其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6例宫颈癌、22例转移淋巴结中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IGF-Ⅱ及IGF-ⅠR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Ⅱ蛋白表达率为41.3%(19/46), IGF-Ⅱ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χ2=5.5024,P=0.019),IGF-Ⅱ阳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χ2=7.404,P=0.0065)。IGF-ⅠR阳性率45.7%(21/46),IGF-ⅠR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χ2=5.4968,P=0.019)。且IGF-Ⅱ和IGF-ⅠR呈正相关关系( r=0.737,P<0.01)。结论宫颈癌广泛存在IGF-Ⅱ和IGF-ⅠR蛋白的过表达,且二者与宫颈癌发生浸润转移相关;联合检测IGF-Ⅱ和IGF-ⅠR蛋白表达有助于宫颈癌的预后判断,并为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提供新的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王瑶;金鑫;娄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UZ12蛋白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致癌作用

    目的:分析SUZ1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 )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研究SUZ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对2008至201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Z12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通过RNA干扰的手段抑制SUZ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UZ12蛋白在OSCC组织中表达增高,其增高与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01);此外,发现抑制SUZ12蛋白的表达抑制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凋亡。结论SUZ12起到癌基因的作用,高表达的SUZ12蛋白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季;李艳萍;牛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妊娠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膳食诱导雌性大鼠6周后,按照1∶2雄雌比例合笼过夜,阴道涂片镜检见精子者记为妊娠0 d,选妊娠1 d的大鼠腹腔注射35 mg/kg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妊娠大鼠为对照组,随机将30只妊娠糖尿病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3组( n=10):妊娠糖尿病模型组( GDM)、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干预14 d后观察血清血糖、胰岛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胰岛素和HDL-C显著降低;与GDM组相比,白藜芦醇能够显著降低妊娠糖尿病大鼠的血糖TG、FFA、TNF-α和CRP的水平,升高胰岛素水平,但对TC和HDL-C无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具有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脂代谢和炎症来实现的。

    作者:孔祥菊;赵璐;李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乳房外 Paget 病1例

    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是一种恶性皮肤肿瘤,在临床上比较罕见。现将本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71岁,因右侧阴囊、阴茎,股部皮肤红斑、糜烂、渗出、结痂,瘙痒伴疼痛10余年,近两个月加重。现病史:阴茎根部和右侧阴囊上部处局部出现糜烂、渗出,破损波及右侧腹股沟,无发热,大小便,睡眠均正常,无药物过敏史,家族无相似病史。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曾诊断为湿疹、股癣等,内服外用过抗过敏药和抗真菌药(药品不详),疗效不佳,经反复治疗皮损不能控制且逐渐扩大到整个右侧阴囊、阴茎、腹股沟部。于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糖、血脂正常,心电胸部X片、腹部彩超均未见异常。皮肤专科检查可见该患者右侧腹股沟处皮损呈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形似“菜花”,表面呈急性湿疹样、糜烂伴少许渗出,边缘出现褐色结痂,触诊可触及表皮肥厚肿大、结节并伴有疼痛感(图1)。皮肤镜检查:炎性红斑浸润,伴有糜烂渗出,可见蓝-白结构(图2)。病理检查:角化过度,表皮增生肥厚,表皮下部大量空泡样细胞( Paget 细胞)成团分布,真皮浅层少量炎细胞浸润(图3)。临床诊断:乳房外Paget病,建议行外科手术切除。

    作者:张建伟;唐磊;郝帅;冯高章;刘梦飞;成鸿晶;汪振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原发性结节性脂膜炎1例报告

    结节性脂膜炎( nodular panniculitis )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小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临床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60岁多见,1892年Pfeifer首次报道本病,因发病原因不明又称为特发性结节性脂膜炎(或特发性小叶性脂膜炎,idiopathic lobular panniculitis )[1],近年来简称本病为结节性脂膜炎。2011年7月本科收治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瑞明;廖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细胞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进展

    肾细胞癌是世界第十四大肿瘤,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多数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肾细胞癌已发展至中、高级阶段且部分已伴有肿瘤转移。调查显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10%[1],但肾细胞癌对放射性及全身化疗不敏感,多年来一直使用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2],但数据证实仅有约10%~20%患者获益,且副作用巨大,多数患者无法承受其副反应而放弃进一步治疗[3]。随着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肾细胞癌治疗的有效率已大幅提高。自2005年12月起,美国FDA 已批准索拉非尼( Sor-afenib)、舒尼替尼( Sunitinib )、替西罗莫司( Tem-sirolimus)、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 )联合IFN、帕唑帕尼( Pazopanib )、依维莫司( Everolimus )、阿西替尼( Axitinib)等靶向药物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本文将回顾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及进展,论述靶向药物间的联合、序贯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靶向药物的新辅助治疗价值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韩沛林;徐万海;苏宇;王晓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