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905
  • 国内刊号:23-1159/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5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5年4期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IVF-ET术后合并GDM的孕妇122例,分为双胎妊娠组68例,单胎妊娠组54例;自然双胎妊娠合并GDM组患者12例为对照,比较各组间剖宫产、缺铁性贫血、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脐带绕颈、胎儿畸形发生率.结果 IVF-ET术后合并GDM双胎组剖宫产率、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于IVF-ET术后合并GDM单胎组(P<0.05),两组比较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脐带绕颈、胎儿畸形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术后双胎合并GDM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自然妊娠双胎合并GDM组(P<0.05),两组比较产后出血、缺铁性贫血、前置胎盘、脐带绕颈、胎儿畸形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IVF-ET术后双胎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增加了剖宫产的风险及贫血的发生率.

    作者:徐影;张凤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FFA与OCT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对33例(33只眼)CEC患者进行FFA及OCT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图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3只眼中,典型CNV21只眼,FFA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片状高荧光,OCT显示CNV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强反射,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生长;隐匿型CNV11只眼,FFA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片状强荧光,OCT显示CNV呈不规则增强的反射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结论 FFA和OCT在对CEC的诊断上各具优势,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诊断CEC.

    作者:庄海容;刘平;胡学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Livin与Bax蛋白在无排卵性功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和促凋亡因子Bax在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探讨Livin和Bax与无排卵性功血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0例无排卵性功血中各增生病理类型的标本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Livin、Bax表达情况的检测,分析Livin和Bax与无排卵性功血的相关性.结果 Livin的表达在增生期与分泌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Livin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单纯型、复杂型、萎缩型子宫内膜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的表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ax表达在增生期与分泌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萎缩型子宫内膜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无排卵性功血组织中Livin、Bax的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Bax可作为子宫内膜组织发生癌前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刘伟;胡双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尘肺病诊断分期中两种DR胸片阅读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阅读方式下数字化X线胸片(DR)对尘肺病诊断分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98例同时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和DR片的粉尘作业人员图像,由两名有尘肺病诊断资质的执业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进行DR图像的软、硬读片.以高仟伏阅读结果作为标准,评价两种DR读片方式的差异及两名阅读者的一致性.结果 在DR图像小阴影分布、形态/大小、密集度、大阴影或小阴影聚集等方面,硬读片判断的准确性略高于软读片,两名阅读者的一致性较好;在DR片诊断分期方面,两名阅片者软、硬读片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509、0.899,P<0.001),硬读片的准确性高于软读片,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不同方式阅读DR胸片对尘肺病的诊断分期有影响.

    作者:王晓华;王莹;刘东声;宣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声带息肉与早期声带癌患者嗓音评估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声带息肉与早期声带癌患者在嗓音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57例声带息肉和24例早期声带癌患者嗓音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主观评估中,早期声带癌组患者嗓音自测表分析结果明显高于声带息肉组患者,两组在GRBAS评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客观评估中,嗓音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声带癌患者长发声时间(MPT)明显长于声带息肉患者,两组在平均言语基频、基频标准差、基频微扰、振幅微扰、S/Z、声门噪声能量、谐噪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声门图结果显示,声带息肉患者的接触幂和闭合率明显低于早期声带癌患者,而声带息肉患者的开放率明显高于早期声带癌患者.在基频、基频标准差、振幅震颤、接触率、接触率微扰和接触幂微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嗓音评估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在区分声带的良恶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周威;王启威;孙亚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观察药物支架微小贴壁不良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后微小贴壁不良的转归进行观察.方法 29例植入DES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测未发现贴壁不良而应用OCT观察到微小贴壁不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行OCT复查,观察DES植入后微小贴壁不良的面积大小、贴壁不良处内膜覆盖情况等,评价微小贴壁不良的变化.结果 应用OCT于术后即刻检测了2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31枚支架存微小贴壁不良.6个月随访时每枚支架的贴壁不良小梁数及支架小梁贴壁不良率分别由34±12及13.4%±8.6%降至6±2及4.0%±1.1%(P均<0.05),平均贴壁不良面积和大贴壁不良面积分别由(0.37±0.15)mm2及(0.58±0.14)mm2降至(0.09±0.04)mm2及(0.17±0.07)mm2(P均<0.05).而支架新生内膜平均厚度及平均内膜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OCT能够观察到IVUS检测不到的微小贴壁不良;在6个月时,大部分DES微小贴壁不良消失,但少数仍持续存在.

    作者:杨光;马丹;刘洋;郑志磊;王鑫伟;杜洪伟;李腾;于波;杨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埃克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后期是否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方法 评价30例行埃克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个月内的疗效及后期手术指征.结果 15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中完全缓解(CR)患者3例,部分缓解(PR)患者7例,病情稳定(SD)患者2例,疾病进展(PD)患者3例,客观缓解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80%.15例野生型患者中CR患者0例,PR患者2例,SD患者2例,PD患者11例,客观缓解率为13%,疾病控制率为26%.突变患者中病情缓解达到手术指征的有11例(73%),野生型患者中病情缓解达到手术指征的有3例(30%).患者的不良反应以皮疹和腹泻为主,但多为轻到中度.结论 埃克替尼在EGFR突变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后可以考虑作为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作者:魏枫璐;陈佳磊;王秋实;邹志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属与初发听力损失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属与初发听力损失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SSHL患者70例,常规进行血液学检查,记录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项指标.分别采集治疗前后的纯音测听结果,观察白细胞计数和分属与患者初发听力损失程度和疗效的关系,以30例健康体检者的相关参数作为对照.结果 SSHL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SHL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分属与初发听力损失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的患者治疗效果则明显较差(P<0.05).结论 SSHL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感染因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李璠;李峰;鲁建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吸烟男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吸烟男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进行健康体检的≤50岁男性,吸烟组123例,戒烟组89例,无吸烟组212例,采集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血(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baPWV等指标,比较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①比较吸烟组、戒烟组与正常组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SBP)、HDL-C、LDL-C、TC、paPWV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baPWV的测定结果将吸烟病例(包括吸烟组和戒烟组)划为2组:baPWV正常组,baPWV< 1400 cm/s;baPWV升高组,baPWV≥1400 cm/s,其中BMI、收缩压、舒张压、T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对吸烟组影响baPWV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PWV受年龄、收缩压及空腹血糖影响.结论 吸烟男性的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作者:郭宏燕;付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医生身体不适发生情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目的 评估腹腔镜操作引起的医生慢性身体不适在手术医生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自制问卷调查109名手术医生在腹腔镜手术中或术后身体上产生不适的问题以及引起身体不适的可能原因.结果 109名手术医生中有70名(回复率为64.22%)完成了调查,其中51名(72.86%)手术医生报告在进行腹腔镜手术中或术后身体上不适的部位主要包括肩部、下背部和颈部.无法灵活调整手术台的高度、显示器定位不当以及腹腔镜器械设计不理想是引起身体不适的重要原因.结论 减少医生不适及慢性损害的发生应关注人体工程学,关心手术医生健康.

    作者:李娟;高薇;吴忠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与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月230例膀胱癌患者(病例组)和256例正常人群(对照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与膀胱癌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能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OR =2.3(95% CI:1.2~3.6);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膀胱癌的危险性增加:1 ~4年、5~9年、≥10年者的OR值分别为2.1(95% CI:0.8 ~4.7)、2.0(95% CI:0.9 ~4.5)、3.6(95%CI:1.1 ~ 11.2),P<0.01;口服降糖药患者的膀胱癌发病风险更高,OR =3.1 (95% CI:1.4 ~6.8).结论 糖尿病有可能是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欢;赵晓梅;杨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MRI)成像在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复杂先心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照,评价MRI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总检出率为97.2%.漏检率为2.8%,UCG的漏检率为21.6%.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大动脉转位的检出率为45.5%,右室双出口为62.5%,主动脉骑跨为78.1%,右室肥厚为72.5%,均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组,P<0.05.结论 磁共振检查对先天性复杂型心脏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景慎鸿;高璇;于波;乔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17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的3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术后3个月依据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31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2例(22.71%),轻度残疾85例(26.81%),重度残疾76例(24.98%),植物生存53例(16.72%),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31例(9.78%).结论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王佳斌;陈晓丽;林志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5月~ 2014年10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2例.其中,治疗组26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照组26例不使用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患者于术前5 min完成单次应用10 mg/kg氨甲环酸加入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26例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术后10 d进行并发症分析(以超声检查是否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结果 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3~2.538,P<0.05),术后PT、APTT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作者:董锋;严实;禄代锋;张志涛;廉永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冠心病对患者心肌血供的影响,探讨心肌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经冠脉血管造影(CAG)及CT冠状血管成像(CTA)诊断为血管狭窄患者,行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成像,观察对比剂分布图像,测量透壁指数(TPR).结果 11例患者心肌灌注图像出现对应狭窄血管分布区域的灌注减低,TPR值降低.结论 心肌灌注成像与CT冠脉血管成像结合,能够更加确切地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与程度.

    作者:王东奎;袁泽;张凌;马宁;李安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RNAi技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转染前后对SiHa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SiHa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用siRNA#1 ~4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转染处理.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通过单靶多击模型拟合计算D0、Dq值,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转染后48 h及72 h,实验组siRNA#3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下降,P<0.05;转染96 h后实验组细胞A值0.80±0.09,阴性对照组为1.25 ±0.11,P=0.0054;转染后实验组早期凋亡率(10.50 ±0.20)%较阴性对照组(5.80±0.10)%明显增加,P <0.0001;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D0及Dq值分别为1.53 Gy、0.77 Gy和2.19 Gy、1.31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能特异性下调SiHa细胞中hTERT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提高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并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增强SiH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祁丽;张文轩;邢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恩度联合放疗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恩度(endostar)联合放疗时在体内对结肠癌的抗癌作用.方法 建立结肠癌细胞CT26的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监测给药后及联合放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观察生存时间,并通过对肿瘤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凋亡、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恩度联合放疗抑制了肿瘤生长,延长了小鼠生存时间,下调了VEGF蛋白、COX-2蛋白、PAI-1蛋白的表达.结论 恩度联合放疗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郭俊峰;张大昕;赵锦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肥大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10μmol/L建立原代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应用RT-PCR技术测定心肌肥厚指标心钠肽(ANP)、脑钠肽(BNP)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测量细胞静息游离钙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通路Cn、NFA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浓度为5、10 μmol/L时ANP、BNP基因表达明显下调;ISO诱发的心肌细胞内钙的升高显著降低;Cn和NFA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钙离子介导的Cn-NFA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刘思宁;栾天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R-21对肝癌细胞TGF-β1R-Ⅱ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小RNA-21(miR-21)对肝癌TGF-β1R-Ⅱ的抑制作用.方法 HepG2细胞转染miR-21的反义核苷酸(ASO-21)、miR-21、ASO-21+miR-21、错配的miR-21(MT miR-21)及空载体(Mock).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染色各组细胞中的TGF-β1R-Ⅱ.结果 转染48 h后,miR-21组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ASO-21组、miR-21+ ASO-2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Mock组及MT miR-21组细胞凋亡率无变化(P>0.05).ASO-21组、miR-21+ ASO-21组TGF-β1R-Ⅱ染色明显比对照组深,miR-21组染色明显比对照组浅,Mock组及MT miR-21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miR-21抑制TGF-β1R-Ⅱ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张桂欣;陈晓宁;孙世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来源的IL-10对脑疟小鼠免疫病理损伤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IL-10对伯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免疫病理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伯氏疟原虫ANKA感染C57BL/6小鼠,Giemsa染色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天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分泌IL-10的Tregs和Bregs百分比;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C57BL/6小鼠感染后7至11天死于脑型疟疾(CM),分泌IL-10的Tregs和Bregs百分比于感染后5天和8天分别达峰值.C57BL/6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 IL-10水平于感染后出现升高,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随后均出现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脑型疟疾发生过程中,以IL-10为核心的免疫调节网络能够调控病理损伤的程度.不同来源的IL-10在疟疾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培育;高宏伟;董天崴;毕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益骨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益骨汤提取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体外成骨生长.方法 用贴壁筛选法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益骨汤提取液和经典成骨诱导剂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别进行成骨鉴定.结果 益骨汤和传统成骨诱导剂均能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无明显差别.骨向诱导后第2代细胞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可见典型的矿化结节.结论 益骨汤有效成分提取液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

    作者:宋烜赫;谢耀平;樊昌东;贾继锋;王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β-榄香烯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调控 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人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和β-榄香烯实验组.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分析β-榄香烯对U87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β-榄香烯对胶质瘤的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及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 胶质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随着β-榄香烯浓度增加而增强,IC50为45.73 μg/mL;流式细胞仪分析β-榄香烯作用于U87细胞,阻滞周期于G1/S期;β-榄香烯作用于U87胶质瘤后Fas和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β-榄香烯作用于胶质瘤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β-榄香烯可能通过上调Fas/FasL通路的表达水平,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作者:明键光;李晨龙;蒋传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牛蒡苷元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 研究牛蒡苷元(arctigenin,ARC)对大鼠心肌细胞上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L-型钙电流(ICa-L)以及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方法 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ARC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结果 100 μmol/L、1 mmol/L和10mmol/L ARC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100μmol/L、1 mmol/L和10 mmol/L的ARC可显著抑制ICa-L,但对Ito和IK1无显著影响.结论 ARC可通过抑制ICa-L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陈海宁;冯强;单宏丽;刘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型和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 鉴定1型和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通过饮食控制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典型白内障形成时,用强解聚试剂提取晶状体总蛋白,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in-gel electrophoresis,2-D DIGE)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差异蛋白质点随后用激光辅助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结果 1型糖尿病性白内障(type 1 diabetic cataract,T1DC)的形成比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T2DC)早,进展更迅速.2-D DIGE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αA-、βA4-、βB2-晶状体蛋白在T1DC和T2DC晶状体内均显著减少;而βB1-、βA3-晶状体蛋白只在T2DC晶状体内明显减少;醛糖还原酶和γB-晶状体蛋白在T1DC晶状体内表达增多;而脂肪酸结合蛋白5、αB-晶状体蛋白在T2DC晶状体内表达增多.结论 差异蛋白的不同可能是T1DC和T2DC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

    作者:郭鑫;苏胜;刘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麻中肺不张、气道闭合的发生与肺泡复张策略

    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常常造成肺气体交换障碍,引起血氧含量的降低.主要的原因是肺组织的塌陷(肺不张)以及气道闭合.无论是自主呼吸还是在呼吸肌麻痹后,无论是静脉全身麻醉还是吸入全身麻醉,90%的患者存在肺泡塌陷.气道闭合也很常见,且肺不张与气道闭合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显著提高.

    作者:付卓;李文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