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影响哈尔滨某高校员工身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特点,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单位员工连续2年的体检资料,对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4年体检总的疾病检出率97.49%,明显高于2013年的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位于前4位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糖、胆囊炎.2年中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肾结石、窦性心动过缓、尿素氮稍高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异常、低甘油三酯、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胆囊炎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和2014年相比,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糖、胆囊炎、胆囊结石、高尿酸血症、肾结石、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2014年较2013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单位员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发病率高的疾病;并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于衍会;杨传东;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以探讨MMP-2和MMP-9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RT-PCR检测和酶谱分析20例翼状胬肉(A组)和20例正常结膜组织(B组)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翼状胬肉组织中MMP-2和MMP-9的平均mRNA量为(8.38±1.38)和(5.14±1.89)灰度面积·光密度值,高于正常结膜组织中MMP-2和MMP-9的平均mRNA量(6.12±1.09)和(3.09±1.01)灰度面积·光密度值(P<0.01);翼状胬肉组织中MMP-2和MMP-9的平均酶量为(18.38±2.11)和(15.14±2.89)灰度面积·光密度值,高于正常结膜组织的MMP-2和MMP-9平均酶量(12.12±1.34)和(6.09±1.25)灰度面积·光密度值(P<0.01).结论 MMP-2和MMP-9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表达强度不同,其可能在翼状胬肉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王建文;郑建秋;罗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e therapy,ALA-PDT)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中重度痤疮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4%的ALA外涂后,应用633 nm红光照射治疗.治疗间隔为10 d,共治疗3次.对照组异维A酸0.01 g,1日2次口服,服用至患者痊愈或持续6周停止治疗,同时外用氧氟沙星凝胶.在治疗第2、4、6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4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LA-PDT治疗寻常痤疮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方法.
作者:盛宇;周毅成;李鹤玉;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80例非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的颅底骨折合并致1周不能自愈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治疗后效果(脑脊液漏是否治愈及是否缩短治愈时间).结果 7天经传统保守治疗不能自愈的脑脊液漏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Ⅰ期治疗效果(平均为10.9天)优于单纯常规腰大池引流治疗组(平均为16.6天),P<0.05,及单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保守治疗组(平均为17.3天),P<0.05;单纯常规腰大池引流治疗组及单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保守治疗组均优于单纯保守治疗组(平均21.6天),P<0.05.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促进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恢复,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明显优于单纯保守的治疗效果.
作者:苑菲;郝震;周福成;刘玄玺;李洋;江捍世;李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利用多种辅助撬拨复位和外固定架固定微创治疗高危及老年性痴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自2012年6月~2013年11月32例转子间骨折的老年高危及老年性痴呆、脑梗塞等患者,对其采用多种辅助撬拨复位方法的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6 min.术中出血25~110mL,平均65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4个月二次脑梗发作死亡,1例术后7个月心梗发作死亡.生存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内翻畸形,髋关节活动度良好.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平均为96.8分,明显好于术前8.6分(P<0.05),优良率92.3%.结论 多种辅助撬拨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微创治疗高危患者的转子间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王长明;张志涛;董锋;逯代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方法 选择30例60 ~ 70岁ASA Ⅰ~Ⅱ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o)、麻醉诱导后1 min(T1)、麻醉诱导后2 min(T2),麻醉诱导后3 min(T3),插管后3 min(T4),各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二项值的变化.结果 与To时比较,E组和P组注药1、2、3 min后的SBP、DBP、MAP、RPP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T0时比较,HR在注药后1 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P组麻黄素的使用例数及用量均多于E组.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气管插管抑制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程度小于丙泊酚.
作者:王凌淼;刘宇飞;李恩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液中细胞免疫表型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诠释淋巴瘤亚群免疫表型和分类.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临床怀疑恶性淋巴瘤病例的外周血及骨髓血标本33例,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每例标本的免疫表型,分析淋巴瘤的血液中流式细胞图特征,并对比与组织学诊断之间的符合率.结果 33例流式细胞分析图结果显示,21例(63.6%)与组织学结果相符,其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 15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3例,淋巴结良性病变3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率分别为65.2%、75.0%和50.0%.FCM判定骨髓侵犯的患者为17例,阳性率为62.9%,显著高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率(29.6%).结论 对于单纯淋巴细胞增多或者淋巴结肿大病理未能确诊为淋巴瘤的患者,FCM可以成为有力的证据,做出淋巴瘤诊断.FCM判定骨髓侵犯敏感性显著大于骨髓形态学.
作者:田垚垚;刘欢;杨珊珊;俎东红;王树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 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erebral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行冠脉介入治疗的226例NSTE-ACS患者进行研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血浆N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并随访6个月,记录MACCE发生情况.根据NLR水平分为低、中、高3组,分析3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将3组纳入GRACE评分危险度分层;根据MACCE发生情况分为MACCE组和非MACCE组,分析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 NLR低、中、高3组间比较,发现随着NLR水平升高,MACCE发生率逐渐升高;共43例患者发生MACCE,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是NSTE-ACS患者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RR=1.782,95% CI (1.033 ~ 3.07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显示在6个月随访期内NLR对NSTE-ACS患者MACCE有较高诊断效率.结论 NLR可预测NSTE-ACS患者的不良预后,辅助细化此类患者危险分层管理.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p53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联合测序技术检测48例初诊ALL患者p53基因突变情况,分析比较突变组与无突变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48例ALL患者中5例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0.4%.两组患者初诊时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免疫分型各亚型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常规的诱导缓解化疗发现突变组CR率明显低于无突变组(40% vs88.4%,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患者对常规的诱导化疗反应差;p53基因突变与ALL患者第一疗程的CR率密切相关,在ALL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立涛;胡媛媛;王春玲;于亮;朱家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进行紫外诱变,通过改变遗传性状获得产蛋白酶性能优良的嗜热菌株.方法 用牛奶平板对嗜热菌株产蛋白酶能力进行初步判断;将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照射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菌落计数、计算致死率;以紫外诱变后致死率75% ~85%的诱变时间处理菌悬液,采用Folin法对紫外诱变前后的菌株所产蛋白酶的活性进行检测比较;诱变处理的菌液连续传5代,每代检测蛋白酶的活性.结果 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可在牛奶平板上产生清晰透明的蛋白水解圈;Anoxybacillus sp.DL4菌株经90s紫外照射处理后的致死率为81.46%;突变株的酶活性提高了17.33%;菌株传代5次,每代蛋白酶活性基本相同.结论 紫外诱变能够明显提高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4的蛋白酶活性,且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作者:应长青;洪心;李旭颖;郑宸;尹凡硕;谢辉;韩松;秦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促胰液素(secretin)对小脑中间神经元—浦肯野细胞抑制性突触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脑脑片膜片钳技术,脑片灌流液中给予secretin,观察其对浦肯野细胞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 Secretin应用后,浦肯野细胞诱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增强;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也增强.结论 Secretin可能参与调节浦肯野细胞的功能及其信号传递,从而参与小脑功能的调节.
作者:张颖;杨永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快速,高灵敏,小型化,自动化操作的分析技术,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实验以MMP2、MMP9作为模型酶,选择跟天然底物非常相似的无荧光合成肽底物(Mca-Pro-Leu-Gly~Leu-Dpa-Ala-Arg-NH2).经MMP裂解生成荧光产物,通过荧光检测器检测水解反应速率.采用毛细管短端(出口端)进样酶、荧光底物和抑制剂.进样后反复交替加压电极,使其在柱内完全混合,反应并分离.结果 柱内筛选技术只需要70 s即可完成毛细管内水解、分离、检测步骤,并且全自动.分析时间缩短了65% ~ 70%,灵敏度增加了1.5~2倍.后优化各个电泳参数,柱内酶反应佳条件为:MMP溶液浓度20 nmol/L,荧光底物浓度10 μL.每次分析所用MMP量大约为0.87 fmol,底物为0.22 pmol.结论 此技术节约人力及实验成本,更适合高通量筛选酶抑制剂,未来此柱内筛选法可应用于高通量筛选中药中可能存在的MMP抑制剂,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海洋;张英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是否在环孢霉素A (CsA)诱导心肌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 10 μg/mL CsA作用于H9c2类心肌细胞不同时间(0.25、0.5、1、4、8、12、24 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9c2类心肌细胞CaSR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9c2类心肌细胞CaSR蛋白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蛋白定位情况.结果 ①CsA作用于H9c2类心肌细胞4h后,与对照组相比CaSR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②CsA作用于H9c2类心肌细胞4h后,与对照组相比CaSR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RT-PCR结果一致;③免疫荧光观察显示,CaSR蛋白表达分布,CsA作用于H9c2类心肌细胞4h后,与对照组相比,CaSR表达量明显增加,且CaSR表达主要分布在H9c2类心肌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结论 CsA能通过引起CaSR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导致H9c2类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韩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和辐照时间的超声波对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96孔板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用不同强度和辐照时间的超声波进行处理,24h后用CCK8检测超声波对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 实验组的吸光度值较对照组不同程度的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强度及辐照时间的超声波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作者:史春颖;李甜甜;安婷婷;张久维;李子卓;王琦;杨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骨骼肌挫伤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体重280~320 g,随机分为9组,其中骨骼肌挫伤分为8个时间段组,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5只大鼠的肌肉样本用于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细胞浆显示了Nrf2的弱阳性反应.骨骼肌挫伤后6~12h,大部分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s)和少量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的胞浆中呈Nrf2阳性表达.伤后1~3d,Nrf2主要表达于MNCs的胞浆中.伤后5~14 d,Nrf2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ic cells,FBCs)的胞浆中.此外,伤后5~14 d,多核肌管和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也显示Nrf2阳性反应.双重免疫荧光显示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的过程中,Nrf2时序性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结论 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Nrf2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再生多核肌管的胞浆中,未在细胞核中表达,提示Nrf2可能不参与骨骼肌挫伤愈合.
作者:张书韬;任鹏;官大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虾青素对过氧化氢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培养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 ×10-7 mol·L-1、1.0×10-4 mol·L-1)虾青素预处理12 h后,加入100μmol·L-1 H2O2继续孵育24h,MTT比色法检测虾青素对H2O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ses-3及caspase-9的表达.结果 虾青素孵育24h后细胞活性分别为101.44%±1.58%,98.76%±1.53%,101.33%±2.28%,98.67%±1.62%,与对照组(98.33%±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经氧化损伤处理后,细胞活性明显下降(32.55%±3.81%),用1.0×10-7 mol·L-1及1.0×10-4 mol·L-1虾青素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分别提高到53.67%±4.41%和69.33%±3.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平均凋亡率为4.11%±1.54%,经H2O2处理后,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平均率为39.55%±4.28%,应用虾青素后,高剂量组星形胶质细胞平均凋亡率为16.19%±3.6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虾青素还减少了H2O2所致星形胶质细胞内caspses-3及caspase-9的表达,并且,伴随虾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虾青素可以明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从而为其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疾患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景;林志国;何超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移植组大鼠在制作SAP模型后1h内尾静脉注射已预先培养好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MSCs,注射量为5×106个/只,对照组及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0.9% NaCl,所有大鼠均禁食不禁水.所有大鼠于造模后12 h处死.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明显升高,胰腺组织蛋白LC-Ⅱ升高(P<0.05),胰腺及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加重;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大鼠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胰腺组织蛋白LC-Ⅱ有所下降(P<0.05),胰腺及肾组织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减轻.mTOR、p-mTOR蛋白显示:12h三组mTOR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p-mTOR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SAP时大鼠自噬增强,同种异体MSCs移植能有效减轻SAP时的肾损伤,可能与MSCs早期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胰腺腺泡细胞自噬,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沈曼茹;陈卫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实验证据表明DNA序列本身所容纳的信息并不能够满足生物体的需要,非孟德尔遗传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表观遗传学(也称基因外学说)是与经典遗传学(也称基因学说)相对应提出的概念,主要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环境如何影响或者修饰我们的基因进而影响我们的生命.
作者:史金娜;金圭玉;宋涛;焦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孕妇产前获取信息意愿、途径及对相关信息的掌握等信息能力与分娩意愿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降低社会因素剖官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孕周≥12周的1 005例低危险无孕期合并症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155例孕妇追踪完成分娩方式,对影响产妇分娩意愿的信息能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孕妇群体信息能力普遍偏低,与分娩意愿显著相关;孕妇分娩意愿与获取信息丰富程度、获取信息渠道与信息掌握效果相关.结论 加大孕产信息宣教力度,主动推送相关孕产信息,提高信息质量,提高孕妇信息能力对推行自然分娩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丹丹;姜缘;郭悦;毕莹;王玲;岳佳;王战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Vladimir N.Nikolenko;Ekaterina V.Kochurova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