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坚持以常规免疫为主,同时辅以查漏补种形式的强化、应急免疫的免疫策略,自1988年起已连续20年无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
作者:杨建萍;胡家瑜;李秀珠;刘敏勇;陆菁;李崇山;陶黎纳;沈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吸毒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静脉注射是吸毒人群的主要吸毒方式,吸毒者往往由于使用不洁注射器或多人共用1支注射器而感染并经血液传播疾病.
作者:郑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痰结核菌检查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制定化疗方案、考核疗效和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是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车洋;于梅;平国华;余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和了解社区人群中糖尿病(DM)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SF-36量表对300例社区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会支持、年龄、文化程度、空腹血糖值、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相关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家庭及社会对患者的支持,健全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俞捷;周建军;张艳;周士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1953-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松江区1953-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多年来,松江区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递减趋势;疾病谱从20世纪50、6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主转变为7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90年代后性传播疾病和肺结核呈明显上升态势;甲类传染病、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一些多发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结论]松江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制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作者:春雅丽;王瑞平;郭小芹;张清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卫生监督员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卫生监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2007年起我所根据<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及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公安、现役军人授衔办法等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了<江东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员分级管理办法>,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友志;陶冠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几年来,在浦东新区举办的各类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重要会议或重大赛事等大型活动日益增多,为了确保这些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预防急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正确把握和确定食品安全危险因素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成功的关键.
作者:郁丽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对于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和结果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检测实验室,也已基本走上了实验室资质认定的道路.
作者:周美玲;夏燕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他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掌握温州市居民的吸烟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07年10-12月在温州市开展了居民吸烟情况调查.
作者:邵永强;林东;赵东设;钱合笑;张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况,探索居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 对1 201名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行为等情况调查,并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测试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结果]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4.6%,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居民.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睡眠质量等.[结论]慢性病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采取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干预、疏导、支持和认知疗法等干预措施,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莫志强;姜明霞;陈璟瑜;刘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脑卒中幸存者中病残率达70%~80%,生活不能自理者达4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缪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占人口约5%的糖尿病患者消耗了10%的国家卫生事业费[1].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多种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如未控制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紊乱等,且相当多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很差.
作者:黄展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是一个多基因疾病,某些高血压相关基因也是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病变的易感基因.
作者:戴铭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脑分水岭梗死(CW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了解并掌握CWI的病因、机理及临床表现,将有助于对CWI的诊断和防治.
作者:曹国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末到性成熟之间的一段生命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年龄范围为10~19岁,并且将少女妊娠定义为10~19岁年龄阶段的妊娠.
作者:朱爽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中国女性性行为和生育观念的改变,非婚妇女和未产妇女因非意愿妊娠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妇女因计划妊娠失败而寻求生殖医学帮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作者:张肖青;陈美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大部分甲状腺术后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作者:潘爱秀;宋晓霞;黄静;夏伟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生食腌制水产品是以活的泥鳅、河蟹、螃蟹、河虾、贝壳类和新鲜的海蟹为原料,采用食盐盐渍或白酒、黄酒浸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水产品,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青睐.
作者:李香亭;陈道湧;唐漪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从历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长期趋势中探讨其发生规律,为开展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析1992-2006年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区和行业分布、食品和致病菌种类)、季节特征(包括中毒年均月度和累年逐日的分布,五一、十一黄金周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包括中毒月均、逐日发生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中毒的发生与中毒前3天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无城乡差异,发生中毒的行业、食品和致病菌较为集中.5-10月是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其中的3个高发时段.月均中毒发生起数与月均气温、相对湿度相关;除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外的其他时段,平均气温低于19.2℃或相对湿度低于60.3%的条件下,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率很小;中毒发生日概率与中毒发生前1天的平均气温(5-6月、9-10月)和相对湿度(5-6月)有关.[结论]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和气候特点.
作者:张磊;穆海振;陆怡;郑雷军;周伟东;李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海水产品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评估市民的膳食暴露量.[方法]指示性PCBs含量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海水产品的摄入量参考WHO全球环境监测系统/食品污染物监测规划(GEMS/food)的数据.[结果]7种指示性PCBs的检出率为47.5%,优势单体为PCB138和PCB153.检出值范围:∑7(PCBs)为0.20~8.56 μg/kg,PCB138为0.20~6.40 μg/kg,PCB153为0.21~4.60 μg/kg.估计膳食暴露量为32.0 ng/标准人日.[结论]上海市市售海水产品中指示性PCBs的含量较低,∑7(PCBs)、PCB138和PCB153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指示性PCBs的膳食暴露水平并不比其他地区高.
作者:陈蓉芳;彭少杰;田明胜;徐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速冻预包装面米类食品的消费量也有了同步增长.为了解和评估虹口区超市敞开式冷柜速冻预包装面米类食品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08年7月22、23日对虹口区超市销售的速冻预包装面米类食品开展了卫生状况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栋;陈玥;刘黎莺;何钰;韩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食品安全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深圳市有很多人不能保证在家就餐,对孩子的饮食安全也很难关照到位.据估计,深圳市近80万名学生每天在外就餐.
作者:沈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死亡率不断下降,而伤害死亡率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伤害导致的死亡居城市人群全死因的第四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列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三大疾病.
作者:邓华;黄穗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生物制品是以人、动物、微生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代谢产物为原料,经过稀释、重组或加工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产品.
作者:杨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为准确地评价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职业照射,为客观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管理水平和放射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作者:温学新;姚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