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从政策和卫生服务利用两个方面,对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进行分析.改革提高了卫生服务筹资和居民健康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增加了个人卫生投入,树立了参保者的费用意识,对遏止卫生服务费用的快速上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个人帐户和统筹基金的分配比例不尽合理,客观上也抑制了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且对卫生服务供方的管理与监督缺乏有效的措施.建议建立医疗保险事务管理机构,加强供需双方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变押制需求为调节需求.
作者:陈家应;舒宝刚;于浩;黄德明;汤胜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院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有内部和外部因素,也有量化因素和非量化的政策因素.该文的目的在于从诸多因素中找出影响医院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的方向和幅度.该文分别以单元成本、平均住院日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得分为因变量,以医院性质、级别、投入因素、政策因素等为自变量,应用多元线形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医院内外因素的作用,结果显示,对淄博和南通两市讲,主要影响因素基本相同,医院级别越高效率相对越高,药品收入比例越高效率越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有益于控制单元成本、提高DEA综合效率得分.
作者:卞鹰;张锡云;葛人炜;庄宁;赵衍峰;汤胜蓝;孟庆跃;王义伟;Clas Rehnberg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研究不同企事业职工家庭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为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利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对各类企事业职工家庭成员的门诊、住院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南通市年人均门诊6.4次,淄博市4.9次,两地住院率为60.5‰和67.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人均收入、企业性质及效益、医疗保健制度覆盖以及医保制度运行情况对卫生服务利用率有重要影响.建议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以及改善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的目的.
作者:龚幼龙;陈家应;Henry Lucas;黄德明;翁仲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文章分析了居民门诊、住院服务在医疗机构中分布,为制定医疗保险改革方案提供依据.南通市54%门诊量、60.2%住院量和58.7%人均医疗费用集中在三级医院;淄博市15.6%门诊量、43.8%住院量和33.3%医疗费用集中在三级医院.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在南通市相当薄弱.建议加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原则重组医院功能.
作者:翁仲华;张兵;龚幼龙;陈家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分析认为四川省中医医院的资源投入偏低,服务总量低,但资源的产出服务高于综合医院,特别是门诊服务优势明显;大型中医医院资源的产出服务不及中小医院.为此建议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加大对中小医院的投入,深化中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资源的产出服务量.
作者:景琳;刘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文章应用健康差别指数,从年龄、性别、就业状态、家庭类别和医疗保健制度几个方面,对健康公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就业状态、医疗保健制度人群健康状况差别较大,男、女性健康差别小,不同类别单位家庭健康公平性南通高于淄博.建议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健制度覆盖率,改善居民健康公平性程度.
作者:陈家应;严非;舒宝刚;龚幼龙;张兵;Gerald Bloom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该文利用单元成本、生产率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全面地测量了山东省淄博市与江苏省南通市1990~1999年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通过测量结果可以发现,从1990年到1999年,医院服务的效率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淄博下降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南通在1997年后下降速度有所降低.在排除医疗服务本身内涵变化的前提下,我们分析了导致医院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对医疗保险改革对医院服务效率的影响做了探讨.
作者:庄宁;赵衍峰;贾莉英;赵亦成;汤胜蓝;Clas Rehnberg;孟庆跃;卞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欧洲联盟资助的<中国城市卫生服务改革公平与效率>课题的公平性研究由复旦大学社会医学教研室承担,英国国际发展部对英方人员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福特基金会也提供了经费,对不同性别人群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了研究.课题的现场工作得到了江苏省南通市卫生局、南通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山东省淄博市卫生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公平性研究的13篇文章是分5个专题的初步报告.
作者:汤胜蓝;龚幼龙;Gerald Bloom;陈家应;严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提高效率是目前医院经济管理的焦点问题.该文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对山东省淄博市22家医院和江苏省南通市的19家医院进行效率评价研究,对不同性质医院1990~1999年的服务数量、医院投入、医疗服务产出等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服务量和收入看,两市医院的诊次服务、住院床日服务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同期人均收入、床均收入明显增加,企业医院为显著;诊次和床日服务的单位成本上升迅速,企业医院和中医医院明显,平均单位成本上升6倍左右;DEA综合效率得分下降,两市均为企业医院下降速度快,企业医院面临不同的卫生经济政策和 实施内部管理机制是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作者:卞鹰;Clas Rehnberg;孙强;赵衍峰;汤胜蓝;张锡云;黄思桂;庄宁;孟庆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该文采用病历回顾的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和住院分娩两种健康状况作为指示病例,分析了不同医疗保险改革模式与医药费用变化的关系.基本结论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医药费用控制关系密切,医疗保障制度是影响医药费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尚未完全建立新型的医疗保险模式的地区,两个病种的医药费用攀升速度较快,费用上升速度总体上是实施新型医疗保险比较成熟地区的一倍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对于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意义重大.
作者:孟庆跃;汤胜蓝;王义伟;李伟;Clas Rehnbrg;庄宁;赵衍峰;胡泽平;卞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的医疗机构分类改革中,须搞好与区域卫生规划的衔接,正确理解和把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主体和主导地位,牢记医疗卫生改革的宗旨.这样,才能科学确定现有公立医疗机构分类改革策略和非营利性医院的微观基础.
作者:周良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管理,从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重点、提高管理能力三方面提出确立知识价值观、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医院文化、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组织体制及增强管理者自身的学习意识、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观点,并就此进行论述.
作者:方秉华;王淑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上海2001年1月起实行新的医疗保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国家、单位、个人合理分担医药费用的机制,节约医药资源;其核心手段是根据年龄大小建立个人账户,让病人在比以往更大的范围内选择就医的医院.此举将对医院、就医者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范金成;傅筱瑾;陆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从1997年底以来开始实行开放式的探视制度.2年多来的运作,反响是良好的,现将这种新型的探视制度作如下浅析.
作者:吴海华;赵凯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作为承担辖区内医疗救护任务的县医院,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出困境,是医院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西部地区县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作一分析思考.
作者:程竑;梁爱喜;徐继增;艾合买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物资管理是医院综合管理的一个方面,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物资管理,维护医院的利益,近几年来,我们对医院购置的医疗设备、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进行审计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获得良好的效益.
作者:仇美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高、精、尖的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但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医院在应用这些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治疗的适应征不够明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仪器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没有充分掌握等.为了避免这些负面的影响,就应该对仪器设备在配置前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卫生技术评估,以制订相应的政策来规范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在许多国家,卫生技术评估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解决医疗费用上涨、合理使用医疗仪器设备以及制定卫生政策等问题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工具.
作者:曹建文;陈洁;董恒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很多,建立一套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涉及指标的设计原则、指标的构建、权重评判3个重要方面.并对加权秩和比法、模糊数学法、综合指数法(优指标法)和主成份分析法4种评价方法的含义、模型等进行了分析归纳.
作者:奚益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