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卫生资源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7-953X
  • 国内刊号:31-1751/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9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荣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已入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上海卫生改革评述

    作者回顾了建国以来上海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历程、近10年上海在构建卫生体系、改革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完善医疗保障体制等方面的主要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薛迪;庞肖梦;唐开源;唐智柳;陈雯;李军;张钢;信亚东;陈英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究

    该文分析了上海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标和改革措施.

    作者:付晨;艾晓金;薛迪;唐智柳;陈雯;李军;张钢;信亚东;陈英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卫生政策情境分析研究设计

    该文主要介绍了卫生政策情境分析方法,情境分析在卫生政策研究中的作用,上海卫生政策情境分析的理论模型及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英耀;付晨;艾晓金;薛迪;唐智柳;陈雯;李军;张钢;信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现阶段卫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分析

    在考虑卫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卫生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系统考虑,研究制约和影响卫生发展的各种宏观因素.该文主要是从卫生发展与有关社会环境要素的互动影响的角度出发,探讨卫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为加快卫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分析背景.

    作者:艾晓金;薛迪;唐智柳;陈雯;李军;张钢;信亚东;陈英耀;付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分析

    该文主要对上海与其它发达国家、地区的主要健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总结成绩、发现差距和问题,为新世纪上海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陈雯;李军;张钢;信亚东;陈英耀;付晨;艾晓金;薛迪;唐智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人群发病、患病情况分析

    该文对上海市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患病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结果发现:急性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仍存在隐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同时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作者:唐智柳;陈雯;李军;张钢;信亚东;陈英耀;付晨;艾晓金;薛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际经验对上海医疗体系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该文介绍了典型的4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卫生筹资和改革过程,借鉴其经验与教训,阐述了其对上海医疗体系改革的启示.

    作者:李军;张钢;信亚东;陈英耀;付晨;艾晓金;薛迪;唐智柳;陈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深化上海卫生改革的政策思考

    上海卫生改革面临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卫生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清,二是多元化办医的环境有待优化,三是公立医院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该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深化上海卫生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作者:张钢;信亚东;陈英耀;付晨;艾晓金;薛迪;唐智柳;陈雯;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十年卫生改革的回顾与研究--上海卫生政策情境分析研究课题概述

    该文介绍了上海卫生政策情境分析研究课题的概况、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作者:刘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卫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的卫生事业也要加快创新和发展.该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卫生发展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上海卫生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要素,从而能使得上海的卫生发展更好地与整个上海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更好地促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信亚东;陈英耀;付晨;艾晓金;薛迪;唐智柳;陈雯;李军;张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形势下医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

    医患纠纷是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在从事医疗保健活动的过程中,由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或单位之间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呈现出非正常医患关系的一种现象.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患之间因诊断、治疗、护理等产生的纠纷逐年增多,已成为卫生领域深化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分析纠纷原因,加强防范措施,既是处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防范纠纷发生,加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刘友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论现代医院医疗服务市场营销战略

    该文阐明了市场营销的涵义,分析了现代医院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医院市场营销观念的落后;其次是医院市场营销手段的缺乏.提出了现代医院的市场营销战略:一是成本领先战略;二是差别化战略;三是集中化战略;四是个性化战略;五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六是网络营销战略.

    作者:李明;宁健;何平;冯华;姚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级医院中医保政策与病人流向关系的研究

    目前,上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助,医疗救助为扶持的多层次医疗保障系统.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是使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补充医疗保险的建立是用来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互助则是给予低收入困难职工和因病致贫人群必要的救助.新的医疗保险政策推出,将使医院内病人流向和分布格局发生一定改变,这种变化将对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运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新医保政策下,医院病源的流向分布将对医院在新形势下,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进一步完善宏观医疗保障体系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胜伟;章雄;顾国青;贾良;宋新贤;高一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加入WTO后对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条款,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将全面向国际市场开放.该文就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加入WT)对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梁维萍;郑建中;贺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述英国医院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医院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不仅是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减少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医院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所带来的污染和损害要比其它行业领域废弃物的危险性大得多,并且会给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无论废弃物是怎样产生的,安全、可靠、分类处理医院废弃物显得十分重要,对医院废弃物处理不当或不充分,都会给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许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推行院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

    2000年以来,福建省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地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张美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国农村地区妇产科、儿科医师分布的公平性分析

    该文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妇幼卫生人力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存在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三点建议:(1)抓紧制定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使妇幼卫生人力资源得以合理分配;(2)提高妇幼卫生人员的素质;(3)加快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解决脆弱人群的就医能力.从而为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薛明;汤胜蓝;高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福州市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城市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进行医改、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州市上海街道办事处15岁以上居民为对象,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共调查287人.结果:福州市上海街道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大,慢性病患病率高为23.00%,两周患病率高为34.49%.两周就诊率为16.72%,年住院率为5.70%.通过分析,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指标影响大.结论:福州市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大,但利用不高,健康状况比较差.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供方便、收费合理的医疗服务.

    作者:罗仁夏;吴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流行对我国卫生改革政策的启示

    该文讨论了SARS流行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从8个方面对卫生改革政策进行了思考.卫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呼吁卫生工作一定要全行业管理;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预防保健的有偿服务和创收政策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危害;今后应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重视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公共卫生的应急体制和机制;提高卫生系统的反应性.

    作者:胡善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试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

    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机制敲响了警钟.该文借鉴国外处理类似事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认为应该通过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专门领导机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建立财政资源和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机制,运用法律强制机制,建立国际沟通与协作机制等方法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作者:王保真;揭建旺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