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的宏观导向和微观影响的角度回顾、分析、评价我国医疗机构经济政策演变和改革过程,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医疗机构经济政策的改革取向,为下一步医疗机构经济政策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改革思路.
作者:尹爱田;宋春燕;蒋雯;钱东福;赵玉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实体,经营模式包括医院组织框架、人员编制、物资配置、业务流程、核算形式、专科建设等内容.加强医院经营模式的研究,使医院在医疗市场中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和经营模式,将有助于组织完成医院经营目标,促进和保障医院的建设发展.
作者:符壮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管理的现状资产是医疗卫生机构赖以生存、开展各项业务活动、获取业务收益的重要经济资源.加强资产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永恒课题,也是确保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本县实际,就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谈一些看法.
作者:曹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单病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与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成本控制绩效指标的分析,评价单病种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应用于临床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乳腺诊治中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信息,以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将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组)和对照组(未应用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管理的患者与未应用这一方式的患者之间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率方面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单病种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明显促进CQI(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李明;王发强;徐红;薛丽华;宫静萍;向蜀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通过专家焦点组访谈和文献评阅的方法,运用诊断树的理论框架,从筹资、组织、支付、规制和行为5个环节上深入剖析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的根源.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的根源主要包括政府主导责任缺失、补偿机制扭曲、资源配置不合理、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意识淡化等,这些研究发现是政策建议的基础.
作者:鄂琼;厉传琳;陈英耀;田丹;韩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项目经审查监测确定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方可取得卫生许可证.为了保证公共场所许可证发放的质量,松江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有可能发生疾病传播的环节和室内环境作了监测,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曹忠梅;汤宇斌;徐琳诒;肖连群;薛国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当前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现状.方法:依据政府公共财政基本功能,与世界相关国家的政府投入现状比较,分析我国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状况及原因.结果: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状况不适应公共卫生发展需要.结论:政府财力相对匮乏,疾病谱改变使原有的经费更加紧张,应尽快解决这一状况.
作者:傅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从患者角度对上海市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共调查了上海市3家三级医疗机构的1 279位患者.结果表明,被调查患者中有82.4%的患者认为存在看病难问题,有96.19%认为存在看病贵问题.就看病难而言,找信得过的医生难、看专家难、就医流程繁琐是主要表现;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药价虚高、检查费用多、自负比例高等因素,绝大多数患者认为,医生主要倾向于开高价药,而患者主要倾向于开低价药.
作者:于广军;刘宝;黄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慢性病管理创新模式.芬兰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探索建立了一种针对慢性病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该文重点介绍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并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
作者:金彩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6家医院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和门诊病人进行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互动机制的意愿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地区患者就医倾向不规范,不同层次卫生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和信任程度不够,病人和医生对社区首诊的认同度不高,双向转诊制度缺陷是影响互动机制建立的重要障碍等.
作者:何平;周宇辉;王小万;代涛;刘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总结了上海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措施,阐述了2005年启动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并对综合改革试点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付晨;吴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简要分析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变革中的政策机制的基础上,从政策理念与政策对象两个方面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分析模型,提出了这一新型体系的基本框架.
作者:宁德斌;何润华;朱志敏;刘平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关于完善中国城市贫困医疗救助制度,方案设计的目标是一方面要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改善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是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参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运行平台,兼顾基本门诊和基本住院服务的救助方式,以财政救助资金为支柱,以社会筹集资金为补充的总体思路.
作者:梁鸿;曲大维;赵德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非传染病的迅速增加是对21世纪全球发展的重要卫生挑战之一.面对不断上升的慢性病患病和死亡以及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各国都在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美国等西方国家曾经一度强化专科技术,但结果是使医疗费用急速上涨而收效甚微,而成本相对较低的广泛开展的健康促进和群体预防则有效遏制了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
作者:郑频频;傅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探讨了农民工的疾病风险与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存在的主要疾病风险,并结合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粗浅看法.
作者:梁维萍;贺鹭;郑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为减轻群众医疗负担,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挂网采购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此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沈松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通过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和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介绍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现代医院药学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的趋势.明确了促进合理用药的策略,提出了促进合理用药的费用监控方法包括: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制、诊断相关组预付款制度、单病种药费限额、利用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孙志强;徐红梅;苏剑华;何国蕊;何国忠;郝模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