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卫生资源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7-953X
  • 国内刊号:31-1751/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9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荣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已入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2016年1期文献
  • 上海市医疗机构康复床位分析与发展建议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医疗机构康复床位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为上海市康复床位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医疗机构康复床位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政策与规划的要求进行差距分析。结果:所调查机构共设置康复床位2687张;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床位设置率为27.28%、44.44%、100.00%和8.82%,康复床位数占比分别为6.44%、50.91%、29.77%和8.49%;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人床比达标率分别为14.29%、8.57%和22.86%。结论:上海市医疗机构康复床位总量不足;康复床位主要分布在二级综合医院和康复医院,分布趋势有待进一步改善;康复人力与床位比值达标情况偏低,床位的增设与康复人力培养尚需协同发展。

    作者:刘佩;周萍;窦蕾;李晨;解凤民;冯亚婷;陈刚;吕军;郝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一种前瞻性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航天工业,9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被发达国家应用于卫生保健行业。文章综述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特点,总结了各类应用的价值意义和不足之处,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了借鉴。

    作者:归纯漪;孙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市二甲及以上医院后勤管理现状研究

    目的:掌握上海医院后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本市医院后勤管理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开展机构及主要知情人问卷调查,从人员配置、部门设置、社会化进展及发展瓶颈等几个纬度进行分析。结果:问卷总体回收率约为66.3%。后勤职工占总职工数的10.9%,后勤职工在编人数为3.9%。后勤管理干部年龄主要集中在55~59岁、45~49岁。学历主要为大学本科和专科。专业主要为工程类和管理相关专业。职称则主要为中级和初级。50.3%的人没有接受过后勤专业培训。医院开设前三位的后勤科室分别为总务处(科)、保卫处(科)及设备处(科)。后勤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为保洁、电梯和安保,较低为水电、锅炉和餐饮。后勤管理干部满足需要程度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中青年干部不足、专业化培训不足及人员老化。结论:上海市医院后勤管理问题突出,建议加强后勤管理人才培养和培训,加强后勤管理标准建设。

    作者:王海银;王林初;马明华;王建晨;史金福;杨永华;袁佳音;金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善电子医嘱运行流程

    目的:针对新建三级医院的电子医嘱运行流程,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改善,减少医嘱执行过程中高风险因子,降低错误执行率,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方法:用HEMEA电子医嘱流程风险评分表评估电子医嘱运行情况,发现流程失效的高风险因素,分析失效原因,采取改善措施。结果:改善后失效模式可能发生率较改善前明显降低(P≈0.00),改善后失效模式伤害指数较改善前明显降低(P≈0.00),高风险因素由改善前9项降为0项。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明显改善新建三级医院电子医嘱运行流程,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石东辉;姒怡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围绕国家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基本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本市医疗服务体系和居民就医实际,阐述了上海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总体考虑和工作进展:即以做实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本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基本路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的资源协同机制和双向转诊机制,完善资源支撑、政策支撑和信息支撑等方面的保障和激励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为本市市民提供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作者:沈晓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社区的孕产妇保健集体干预模式社会性评估

    目的:检验管理方、供方、需方和社会方对课题组构建的“基于社区的孕产妇保健集体干预模式”的认可程度,明确该模式的价值。方法:对上海、北京、常州8个社区中参加干预模式的各方进行现场调查和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基于社区的孕产妇保健集体干预模式受到各方认可并对各方有益。结论:该模式是现有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有益补充,并可优化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功能,提高孕产妇健康自我评估能力。

    作者:田小芸;吕军;和雯婷;王秋伟;李虹;毛红芳;郝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师培训效果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对2014年复旦—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社区老年护理系列综合初级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社区老年护理师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培训班的27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72.7%的学员对老年护理工作理念有所转变;65.3%的学员认为通过此次培训获得对今后的社区护理工作新的启示;70.8%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工作中(包括传递给病人、同事等);53.5%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2.9%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在岗位上的工作有所创新与改变。结论:培训加深了社区护士对老年护理的认识,有助于培养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此外,为更好地完善社区老年护理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上应进一步完善,同时建议政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社区管理者提升对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视。

    作者:赵振华;张爱莉;汪洁;杨青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国卫生总费用空间分布特征与趋势分析

    目的:研究中国省级卫生总费用总量和结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指标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各指标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趋势。方法:基于GeoDA软件,采用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我国卫生总费用指标的空间聚集性;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标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2012年卫生总费用五项指标均整体上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不同指标局域空间自相关指标(LISA)聚集图不同;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与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之间Moran’s I=0.39;2010—2013年各年五项指标Moran’s I>0,且随时间呈不同程度变化。结论:我国卫生总费用各指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政府卫生投入对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具有重要影响;空间分析技术可为卫生总费用的区域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魏娜娜;鲍俊哲;宇传华;金钟;马荣娴;张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湖北省乡镇卫生院效率分析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乡镇卫生院的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乡镇卫生院投入产出指标选择和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方法,分别从湖北东部、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抽取180家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出包含质量、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产出指标体系;纯技术效率完全有效的乡镇卫生院有101家(56.11%),规模报酬不变的乡镇卫生院45家(25.00%),技术效率完全有效的乡镇卫生院45家(25.00%);湖北西北部地区效率高,湖北东部地区冗余严重,西南和中部地区差异大;湖北乡镇卫生院总体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效率的得分较高,技术效率得分较低,各效率分布有呈现倒三角。结论:建议加强对湖北东部地区的卫生资源优化,协调湖北西南和中部地区的投入和地区差异,控制资源冗余的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和加大资源短缺地区的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内涵建设。

    作者:杨坚;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06-2013年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目的:对2006—2013年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决策者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来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公平程度。结果:2006—2013年吉林省每千人口配置的病床、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资源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无明显增加,医护比例严重失调,仅为1∶0.850,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卫生床位及人力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小于0.2,处于高度公平状态;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位于0.4~0.6之间,达到警戒状态。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问题。结论:吉林省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区域间配置并不合理;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

    作者:王平平;李晶华;孔璇;王竞;李春子;张秀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我国三省(市)食品安全监管资源现状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四川省和甘肃省三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现场实证调查,分析其监管现状,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四川省和甘肃省三地进行实证调查,收集当地食品企业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四川省常住人口约为8185万人,全省持证餐饮服务单位共计14.6万家,而实际的监管人员总数仅为1548人,平均每人负责监管94家企业。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学历相对较高,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分别占到了69.10%和17.92%。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学历总体相对较低,大专及以下学历为57.11%,本科为41.54%,研究生仅为1.36%。2013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市州级行政机构监管和稽查执法机构人员均增加50%左右,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增加比例高达90%;区县级行政监管人员约增加2/3,稽查执法机构增加近一倍,检验检测机构从原来的仅有15人增加至647人,为原来的43.13倍。结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编制和数量仍相对不足;监管人员学历相对较低;基层食品监管的人员大多为非食品相关专业;食品安全监管财政投入尚不能满足所需;监管手段较为单一;监管过程尚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自律性尚待提升。

    作者:陈莉莉;高曦;张晗;陈波;厉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目的:分析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加快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食品药品系统8个食品药品检验所2014年的资源数据,采用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按人口分布和地理面积分布对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在岗实验人员数、检验检测设备数量、人均实验室面积和财政拨款按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分别是0.02、0.37、0.34和0.1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集中指数分别是0.24、0.29、0.22和0.37。结论:按人口分布,在岗实验人员数、财政拨款处于绝对公平状态,检验检测设备数量、人均实验室面积处于基本公平状态;按地理面积分布,在岗实验人员数、检验检测设备数量、人均实验室面积处于比较公平状态,财政拨款处于基本公平状态。各资源配置总量不高,分布局部不均衡。应加大资源配置总量,提升到高水平上的均衡状态。

    作者:黄苑清;霍海英;吴维民;曾立威;谌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普陀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普陀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普陀区区域卫生规划(2014—2020年)》提供依据。方法:按地理位置、年龄构成分层,抽取36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普陀区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普陀区3556名老年人中,ADL下降的比例为24.72%,有ADL障碍的比例为15.72%,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比例为1.43%;ADL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患慢性病数量、子女数量、居住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种类。结论:政府决策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对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离异、患多种慢性病、子女数量少及无医保的老年人给予更多关注。

    作者:陈杰;李文秀;刘晔翔;罗力;花根才;梁娅;于金玲;邓海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普陀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普陀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普陀区区域卫生规划(2014—2020年)》提供依据。方法:按地理位置、年龄构成在全区分层抽取36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后运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普陀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病护理服务和生活帮助服务在普陀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中排前两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和是否患慢性病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5个方面都有影响,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影响不明显。讨论:普陀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层次在提高。政策制定者应更加关注无医保老年人的照护需求。

    作者:刘晔翔;罗力;邓海巨;花根才;梁娅;于金玲;陈杰;李文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视角看上海市老年照护需求

    目的: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角度了解上海市老年照护需求,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上海市静安区某街道60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8218人,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来推测上海市老年人的照护需求,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的增长、患有慢性病、缺乏亲人的照护都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独居和亲属的照护是保护性因素,推算2014年上海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数量为20.04万人。结论:上海市老年照护服务需求大,老年照护资源不足与浪费共存。建议加强老年照护能力建设,呼吁亲属和社会增加对老人的关爱。

    作者:杜丽侠;杨逸彤;王常颖;陈多;谢春艳;冯泽昀;信虹云;杨晓娟;丁汉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评估:用人单位角度

    目的:了解上海市各医疗机构作为用人单位对于其所招收的2010级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职业能力评价情况,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政策进行阶段性评估,为改进下一步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对上海市所有录用2010级规培住院医师的179家医疗机构进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规陪住院医师的职业能力评估总体平均分为8.12分(满分为10分)。不同级别医院对于就业住院医师职业能力的评估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人单位对就业医师的职业能力的总体认可程度较高,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规培住院医师职业能力的满意度仍有待加强。

    作者:金嘉杰;万志强;张勘;周蓉;黄葭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联体内区级中医院医学复合型青年人才评价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究医联体内区级中医院医学复合型青年人才评价的要素。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根据咨询结果筛选评价核心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结果:初步建立医联体内区级中医院复合型青年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素质、临床业务、科研水平在内的3项一级指标及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以及各指标权重,3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基本素质0.444、临床业务0.444、科研水平0.112,其中权重大的2项三级指标分别为医德医风和创新思维。结论:基本素质、临床业务是区级中医院复合型青年人才的考核重点,科研水平仅作为辅翼,而其中医德医风以及协作能力是重中之重,说明个人修养相对于个人能力更是青年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中所制订的指标体系,尚待实际测试应用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期为医联体内中医院人才建设提供思路。

    作者:符竣杰;吴宝苹;何平;马祥雪;王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带教老师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带教老师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认知和态度,为以后的规培工作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上海市现有带教老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带教老师对规培的认知情况较好,仅有2.82%的人完全不了解各阶段规培的要求;47.92%的被调查者认为带教工作增加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带教老师对规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仅有8.0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太满意和完全不满意。结论:大部分带教老师对规培认知程度较高,并且对医院规培工作和规培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带教积极性有待提高。建议提高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带教老师积极性。

    作者:陈小润;周蓉;黄葭燕;万志强;张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评价:已就业医师角度

    目的:从已就业的住院医师的角度评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成效,寻找目前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建议。方法:对2010级接受规范化培训,且目前在上海卫生系统工作就业的住院医师(以下简称“就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就业医师肯定了规范化培训对目前工作的作用,对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就业医师更倾向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规范化培训方式。建议:加大对规范化培训项目的投入,尤其向住宿等福利方向倾斜;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对不同学历的住院医师采用更细化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和标准。

    作者:陈小润;黄葭燕;张勘;万志强;周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