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上海市三级医院后勤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提出该市三级医院后勤信息化面临基础数据标准缺乏、系统集成性不足、管理者观念滞后等问题,指出要建设三级医院后勤综合管理平台,并将该平台系统分成基础环境、数据层、应用层等5个层级,预期该平台能达到强化综合管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等效果,从而起到改善患者非医疗服务体验等作用.
作者:邱天乐;方强;姜子舆;罗玉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二、三级医院综合ICU的现状,为西部地区综合ICU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西部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950家二、三级医疗机构综合ICU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综合ICU分布有地区差异,不同医院的综合ICU规模相差甚大,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综合ICU技能开展及设备配置方面二、三级医院有较大差异.综合ICU管理模式逐渐采用二级学科独立管理.结论:西部地区的综合ICU发展较东部发达地区省市仍有较大差距.并且西部综合ICU的分布有较大地区差异,二级医院综合ICU发展现状与三级医院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作者:胡成功;康焰;汤展宏;钱传云;于湘友;王迪芬;周发春;董晨明;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和比较三医联动改革前后三明市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的综合效益,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TOPSIS模型对参与改革的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改革前一年、改革当年、改革后一年和改革后两年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综合医院改革前后的Ci值分别为0.07、0.19、0.60、0.74,中医院改革前后的Ci值分别为0.00、0.19、0.51、1.00.结论:改革后,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的综合效益均有明显提升,但改革对二者的影响是不同的.综合医院改革后一年效果明显,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中医院则在改革后两年达到优效益.建议对现有医改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时,加大对综合医院的改革力度,逐步探索不同性质、不同类别医院的长效改革路径,助力分级诊疗的实施,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作者:刘静;陈英耀;何露洋;黄晓玲;王弓茹;孙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方法:数据来源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江苏省调查资料中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8个县(市、区),对36381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自评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结果:城市地区的居民健康自评状况稍好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和年住院率均高于农村居民,其中城市地区3个指标分别为19.90%、40.66%和8.93%,农村地区分别为17.50%、29.49%和8.23%.而农村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2.30%,高于城市居民的10.60%.城乡居民在两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苏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高于城市,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更倾向于基层机构,城乡住院服务机构的病人流向变化存在差异.建议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城乡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城市居民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胡丹;朱靖;杨帆;薛成兵;陈家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当前中国大城市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就诊行为与相关检查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和广州市整群抽取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2011年3月至6月,连续募集了678名确诊的社区成人COPD患者.研究采用标准化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访问研究对象,并查阅患者病历卡.结果:在本次调查中,研究对象调查前3个月因COPD就诊率为68.6%,就诊中位数为1次,平均就诊(2.0±2.4)次;在调查前的一年里,住院次数中位数为0,平均为(0.7±1.2)次;患者近3个月的吸氧率为36.6%,无人报告有COPD手术史.COPD相关门诊常用检查项目前三位依次是肺功能、血常规和胸片,而COPD相关常用住院检查项目前三位依次是胸片、肺功能和CT.上述指标均存在地区差异,相对于其他3个城市,成都市患者的就诊率低,门诊次数少而住院次数高,同时门诊接受检查次数较少而住院接受检查次数较多.结论:大城市COPD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存在地区差异,应发展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作者:王玉琢;肖甜;陈晓英;王娜;赵琦;付朝伟;徐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如何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必须反复思考、不断深究的两个基本问题.在我国背景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立医院制度安排,亦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模式.制度化放权、治理有效、管理科学是其三个突出的特征和要求.具体而言,在组织形式上,它是一种特殊的公法人制度,由此实现制度化的放权;在制度装置上,它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治理机制,由此实现有效治理;在管理行为上,它意味着公立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由此实现管理科学.
作者:钟东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2007—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即社区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方法:采用经济学上数据包络(DEA)和马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分析评价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配置效率.结果:规模效率下降是乌鲁木齐市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综合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纯技术效率的作用发挥有限,存在落实制度不到位,资源配置要素结构不合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结论:乌鲁木齐市基层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尚没有达到生产佳前沿面,Malmquist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趋势一致,有技术衰退迹象,建议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管理水平,适度扩大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医疗的规模.
作者:姚萱;赵延芳;买买提·牙森;曹琼方;邓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省份之间医疗卫生效率差异,为提升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搜集整理2010—2012年间的相关投入和产出数据,利用DEAP 2.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低取值依次是0.577、0.611和0.577;医疗卫生机构的数目、卫生人员数、床位数、卫生总费用、诊疗人次数和住院人数这6个指标的冗余松弛的高值分别是32587.2家、39169.9人、28226.5张、260.2亿元、47024707.5人次和157761.9人;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计算均数,综合效率大值和小值分别是0.928和0.847,纯技术效率大值和小值分别是0.966和0.876,规模效率大值和小值分别是0.983和0.927.结论: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效率较高,但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可从地区和投入的结构优化、交通改善、机构管理水平改进等方面入手予以提升.
作者:吴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的卫生经济学可行性,为制定血液安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估算在无偿献血人群血液筛查加入核酸检测后产生的效果、效用及效益.结果:2011—201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人群HBV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17%.HBV核酸检测避免1例感染的成本为23643.1元,每挽回1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的成本是2903.5元,每投入1元可挽回国内生产总值损失35.2元、可挽回个人收入损失14.3元.结论:在无偿献血人群开展核酸检测是可行的,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马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系统评价唐氏综合征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IPT)的经济性.方法:检索与唐氏综合征NIPT经济学评价相关的文献,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价,运用描述性方法系统评价筛查策略的经济性.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的标准,两名评价人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后,共纳入15篇文献,文献质量得分在18分以上的占46.7%.其中有10项研究涉及将NIPT作为二次深度筛查提供给孕妇,12项研究涉及将NIPT提供给所有孕妇,3项研究涉及将NIPT提供给>35岁孕妇的筛查策略,1项研究涉及将NIPT作为产前诊断手段.目前将NIPT作为二次深度筛查提供给孕妇被认为是成本效果更好的策略.结论:NIPT是十分有应用前景的一种新技术,目前不推荐所有孕妇使用NIPT,如果其与当前的孕母血清学筛查更好地结合使用,作为条件筛查策略则经济性更好.随着未来价格的降低,它的经济性将会更为显著.
作者:许艳;李娜;明坚;庞伟明;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立完善的随访、追踪和疾病登记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尚无此类疾病登记系统.文章通过对国内儿童专病登记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登记管理体系、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目前儿童专病登记中登记时效性、内容、人员、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目前在体制完善、统一规范、信息共享、质量监控和资金支持上的工作重点及未来建立我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专病登记系统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作者:包文婕;王伟;张云婷;洪海筏;杜欣为;江忠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卫生规划是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去满足健康需要的过程,其核心是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判断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卫生规划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对规划实施和资源配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文章梳理了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及评估相关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及评估工作情况,为我国卫生规划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邱五七;严晓玲;胡广宇;董佩;丁晗玥;毛阿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卫生资源分布及差异状况,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云南省2009—2013年各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数据,通过泰尔指数分析法对卫生资源差异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云南省东、中、西、南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卫生技术人员资源的公平性显著低于医疗机构和床位资源分布的公平性.进一步分解泰尔指数后发现,在医疗机构与卫生技术人员资源方面,滇中组内不均衡是影响云南省医疗机构不公平主要的因素,而区域间的不均衡是影响云南省床位资源总体不公平的关键因素.结论:要促进云南省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展战略,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和完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还需优化卫生投入结构,合理设置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作者:戴璟;李小涵;张春艳;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西县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及聚集性,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插值法、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对2014年广西县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结果:广西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中区、青秀区、鱼峰区、象山区、右江区周边县(区)配置较高,分别以这些区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降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医疗机构床位配置呈正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和执业(助理)医师配置在总体上无聚集现象,但存在局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结论:广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存在空间分布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等特点,其中医疗机构床位配置公平性优于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应进一步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力度,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作者:罗慧;农艺;唐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我国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我国2014年基层卫生资源按人口和地理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196、0.174、0.095和0.129,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614、0.639、0.671和0.670.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组间贡献率分别是9.8%、28.9%、10.7%和8.9%;组内贡献率分别是90.2%、71.1%、89.3%和91.1%.东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贡献率高,分别是50.9%、61.5%和39.9%;西部地区执业(助理)医师泰尔指数贡献率高,达到53.9%.结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现象,各项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影响我国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内部的不公平性.
作者:杨展;胡晓;陈饶;任晓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通过对青岛市2010—2014年非公立医疗机构数量、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及手术人次变化的分析,发现青岛市社会办医在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比重依然相对较低,同时存在非公立医疗机构等级相对较低、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涉及领域单一、可持续性发展相对不足等问题.
作者:房良;吴凌放;信虹云;吕坤政;华烨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会办医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主要以国家和上海层面权威发布的有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机构、床位、人力、服务量、费用5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上海市民营医院占比已达46.39%,床位占比10.58%,卫生技术人员占比9.56%,但业务量占比仅为5%左右,次均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低.结论:目前,上海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多集中在几个领域,床位规模难以达到总量20%的目标,人力资源,尤其是高资历的医务人员短缺,与公立医疗机构尚不能形成有效竞争.
作者:方欣叶;何达;金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从社会办医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效率和公平性的主要问题,挖掘问题原因,并提出了注重卫生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重视第三方评估作用、规范和促进各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等政策建议.
作者:何达;王贤吉;金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