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要破除逐利机制,始终遵循公益性原则,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体系.在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面临着转型的要求.文章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例,分析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仍旧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不断完善符合医改政策的、更加科学公平的公立医院绩效分配体系,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介绍上海市某综合医院运用信息化平台对护士绩效考核进行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成效.方法:2016年1-6月,通过信息技术对上海市某综合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士在职培训进行评价和考核(绩效考核计算方法和指标不变).对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前后6个月护士对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各临床科室月护理质量得分3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后,护士的绩效考核满意度在公平性和公正性评价、激励性作用评价、付出和回报公平性感受评价、绩效工资差距合理性评价4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出院患者满意度及各临床科室月护理质量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使考核评价更客观,提高了护士的绩效考核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雅;王红玉;严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现状,为大连地区重症医学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重症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分别收集大连地区2011年11家及2015年17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资源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15年各ICU床位数、ICU床位数/医院总床位数、ICU单间数/ICU床位数、ICU医师数/ICU床位数比值、ICU护士数/ICU床位数比值分别为(19.00±12.99)张、(1.74±1.23)%、(16.64±19.51)%、(0.56±0.34)、(1.92±0.47),与201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大连地区三级医院的ICU医师数/ICU床位数比值与2011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5年,大连地区ICU医师职称以主治医师为主(33.33%)、文化程度以硕士为主(58.93%).(3)ICU管理模式以封闭式为主(94.12%).(4)所有ICU均配备床旁监护仪、有创呼吸机、抗栓泵、除颤仪,但其他设备部分ICU配置不足.(5)2015年开展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床旁超声技术及进行APACHEⅡ评分的单位的比例较2011年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技术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床旁心脏起搏、高频通气(HFV)、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项目则开展率较低.结论:大连地区重症医学科建设较前已有长足发展,但距国家标准仍存在差距,在床位数、医护队伍、设备、技术技能方面亟待提高.
作者:代晓明;李素玮;张格睿;万献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非自愿住院在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权利及公众利益的同时,也限制了患者人身自由权利,为大可能地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各国均通过立法方式规范非自愿住院.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率居高不下,医生作为非自愿住院实施的主要决定者,其具体的评估流程目前尚缺少相关研究,文章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了医生对于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决定的态度及评估方面的差异,为今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更好地保护患者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马华舰;邵阳;谢斌;肖泽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建立心理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构建心理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优化,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三级指标的权重.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3.3%和100.0%,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权威程度均高于0.8.构建了由精神卫生政策和组织协调机制、心理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监测和研究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心理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建立的心理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覆盖了心理卫生服务政策、服务内容和资源配置等关键评估要素,对促进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吴成伟;董旻晔;李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上海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现状,评价减免补偿政策的效果,为制定更合理的减免补偿措施、切实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间确诊并签约进行管理的全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287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查阅,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诊疗过程及相关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减免报销的情况.结果:减免政策知晓率达99.56%,85.96%的调查对象获得减免,减免额和减免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10 311.50元和34.22%.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减免金额和减免范围不够.所有调查对象的自付比例中位数为60.99%.减免政策实施后,仍有36.84%的患者家庭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产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结论:减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减免金额少、减免范围小、患者自付比例高、事后报销的方式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作者:胡逸欢;陈勇;吴哲渊;庄宇;陈静;郭俊涛;孟炜;沈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明确上海市近年来各类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数量、监督检查覆盖率的变化趋势,分析一线执法监督员现况与理论需求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监督检查覆盖率的可行性策略.方法:基于上海市卫生监督综合信息平台,收集2011-2015年各类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数量、实际监督检查状况及卫生监督人员数等指标.结果:上海市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由2011年的84 291户增加到2015年的92 616户,增幅9.9%;监督检查覆盖率上升了25.3%;一线执法监督员数与理论需求之间的差距由2011年的26.3%~39.6%扩大到2015年的35.9%~47.6%.结论:目前上海市的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不高,一线执法监督人员不足.现阶段需优化监督检查方案以提高覆盖率,对数量较少且覆盖率较高的管理相对人采取“每年全覆盖”的策略,对数量较多且覆盖率相对较低的管理相对人采取“2~3年内全覆盖,重点亚类每年全覆盖”的策略.
作者:谢臣晨;黄锐;李程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规范、合理、高效地完成各类物资、服务和工程项目的采购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履行疾病防控职能的重要基础.其中非政府采购项目因缺少相应的法规规定,在供应商管理、信息公开、过程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也暗藏了潜在的廉政风险.文章结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非政府采购领域的实践经验,从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流程等方面出发,对规范非政府采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加强和优化非政府采购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
作者:吴立明;毛智盛;张庆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两年来,国家医改政策密集出台,其中,药品采购推行“两票制”工作,各方对此关注度很高,文章通过对上海药品集中采购推行“两票制”的情况介绍,对地方实践“两票制”后各利益相关方产生的政策效应予以分析,并以医改为背景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作者:郑树忠;龚波;朱诗翀;朱畅;郑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方法:对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的深圳市福田区3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负责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记录.结果:调研社康中心设备配置和利用主要存在7类问题,包括设备配置缺乏科学论证、社康人员问题限制设备利用、设备闲置情况普遍、设备维护管理不足、设备运行状况有待改善、社康用房问题限制设备利用、设备配置更新效率低.结论:建议制定设备配置规划标准,简化设备更新流程;加强设备成本效益论证;建立社康设备维修中心;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社康中心用房困境.
作者:何金露;陶红兵;喻文菡;金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测算和分析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运行效率,为提高社康中心运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otstrap-DEA方法测算坪山新区21家社康中心2012-2014年社区健康服务效率,使用Malmquist-DEA指数分析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4年21家社康中心的效率值经过Bootstrap纠偏后均低于纠偏前;Bootstrap-DEA效率值低于均数的分别有6家、8家、8家,效率值属于“差”(<0.600)的社康中心分别有0家、2家、3家.2012-2014年样本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进步趋势(年增幅9.4%),技术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降幅4.3%),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一致(年增幅14.3%).结论:Bootstrap-DEA方法较传统DEA方法提高了效率测算的精度.整体上坪山新区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下降.社康中心一方面需要增加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激发规模效率;一方面需要开展绩效评价、绩效标杆、跨组织学习,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提升纯技术效率.
作者:胡江蔺;孙静钗;刘新靓;谭家泽;孙国平;王全;崔丹;黎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2014-2015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提取上海市2次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的数据,抽取全市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职称和学历构成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层面人员数量均有一定增长,其中增幅大的为全科医师,增长了18.83%,但是中医医师人数有所下降.中高级职称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均有所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个区(县)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中心城区发展情况好于郊区.结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有了一定发展,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均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构成不合理,需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加强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人才继续教育等,以优化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
作者:汤真清;康琦;钟姮;万和平;何江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上海学习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先行先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建立由政府、培训医院、社会共同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作用,以结果导向为核心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相客机制.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筹使用中央和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培训对象生活学习补助和培训医院教学实践活动补助;对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由市级财政出资用于培训医院教学实践补助,市、区两级财政分别出资用于所属委派医院人力成本补助.财政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在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制定财政补助资金支出标准,建立预援和考核清算制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杜云峰;李芬;金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从仍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以下简称“在培医师”)角度评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政策的成效,为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2014-2016年每年6月对2013级在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培医师对规培项目的认知程度有明显改善,对规培项目的满意度也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在培医师对自我能力的提升有较高认可度,其中临床技能的自评分增长为显著,理论知识方面的自评分相对较低.结论:上海规培项目通过制度化管理,改善在培医师的规培环境和生活条件,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师资力量,有效地提升了在培医师的临床技能,并终获得各方认可,目前上海规培项目成效已逐步呈现.在后续工作中仍需加强对在培学员工作待遇的改善,提高规培学员的科研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政策解读,吸引医学生投入到规培学习中.
作者:钱稳吉;金嘉杰;万志强;许淼;周蓉;张勘;黄葭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和公平性.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深圳市“十二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慢性病防治、职业预防、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现状,选用综合评分法评价人力素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配置公平性.结果:深圳市2015年在编公共卫生人员1 918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慢性病防治、职业预防、精神卫生在编人员及比例分别为652人(34.0%)、414人(21.6%)、516人(26.9%)、263人(13.7%)、73人(3.8%).市级机构在编人员人力综合素质指数依次是市职业病防治院(8.7)、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8)、市精神卫生中心(7.0)、市慢性病防治中心(6.4).区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31、0.529.结论:深圳市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均衡,有必要增加宝安、龙岗和龙华等西部区域的人员配置.
作者:彭小冬;周彦;侯万里;程锦泉;赵志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护理人力的配置与培训教育现状.方法:横断面调查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对上海市305家老年护理相关机构进行普查,调查分析2011-2014年护理人力配置.以金山区某老年护理医院为典型案例,调查分析2006-2015年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情况.结果:老年护理服务每床位配置护理人员仅0.46人,低于国家0.8人的标准要求;护士与护理员比例为1∶1.41,未达国家1∶2~2.5的比例标准;分别仅有12.80%的机构达到国家护理人员配置总量、17.60%的机构达到护士与护理员人数比例的标准要求.护士的学历构成以大专/高中与中专/技校为主,而护理员的学历构成中多的是小学/文盲.10年内仅11位护士参加了在职培训与教育.结论:目前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总数不足,护理员严重匮乏,素质水平偏低,在职教育与培训机会缺乏,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扶持老年护理服务护理人力的发展.
作者:方律颖;蒋曼;万和平;李水静;杨颖华;杨超;王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5+3+1”工程完成后20122015年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方法: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卫生资源配置的5项指标(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利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按人口、地理分布分析20122015年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2012-2015年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存在一定波动;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分布;卫生机构配置的公平性优于医务人员配置.结论:资源布局调整政策仍需常抓不懈,在人口由中心区向郊区流动的现状下,应持续加大郊区卫生资源配置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建立好的机制引导医务人员去郊区执业.
作者:李阳;段光锋;熊林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