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介绍了一种胆道造影剂推注器,包括注射器推送系统和远程控制器.注射器推送系统包括注射器卡槽、支撑台和注射栓推注杆.注射器推送系统能装配20 mL,使注射器与地面保持约30°倾斜,可完成气泡回抽和造影剂注射,调节造影速度.远程操控器为红外遥控器,可以启动和终止注射器推送装置.利用该机器可实现远程操控胆道造影技术,不仅可保护医生免受X线辐射,而且可改善传统T型管胆道造影,提高造影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将提高当前诊疗水平,造福广大医生和患者.
作者:朱皓阳;董鼎辉;罗禹;任冯刚;张静;谭文君;史爱华;胡良硕;吴荣谦;吕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基于心电模拟前端AD8232芯片和Zigbee片上系统解决方案CC2530单片机,该文实现了无线心电监护仪,以实现对心电模拟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无线发送,并实现了实时心率的计算和无线传输.该无线心电监护仪具有低功耗,小体积,操作简单等特点.实验结果显示它能够获取较好心电波形数据并实时显示心率数据.
作者:王国静;王卫东;余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KylinRay-IMRT是精准放射治疗系统KylinRay中放疗计划制定子系统,其目标是为精准放射治疗的实施提供精准放疗计划制定平台.该文对KylinRay-IMRT的系统设计、主要功能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KylinRay-IMRT支持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多种放疗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病人数据管理模块、影像配准与融合、影像勾画、三维重建、三维适形正向计划设计、逆向调强计划设计、计划评估与比较、报告输出等功能模块.根据中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0889—2013《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进行系统测试,结果显示KylinRay-IMRT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作者:吴宜灿;曹瑞芬;胡丽琴;龙鹏程;贾婧;郑华庆;宋钢;宋婧;何桃;程梦云;汪冬;汪晖;江河;赵锦波;王永亮;金雏凤;FDS团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作为第三代支架成为了近研究的热点.该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种相同结构不同规格的支架,采用von Mises屈服准则和Goodman准则,对其压握、扩张以及疲劳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格支架在压握、扩张和疲劳过程中均出现大的应力,此规格危险,同时也为支架的疲劳试验选择极限规格样品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颜文涛;姚天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脑部磁共振图像中分割海马体,快速准确地获得其体积变化情况,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三维分割可利用图像在灰度和空间位置上的相关性,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结合形变模型曲面演化思想,以先验信息作为外力项,约束三维曲面演化的方法.为解决三维分割由于演化曲面复杂所带来的计算代价高的问题,分别在单GPU平台和双GPU平台上实现了方法的并行计算.为验证该文方法的准确性与效率,对20组采自ADNI数据库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部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在保证分割精度的前提下,将原来需要132.43 s完成的分割,在单GPU平台上缩减至12.76 s,在双GPU平台上缩减至17.32 s,充分验证了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可高度并行化的特点.
作者:王吉喆;严壮志;温军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介绍了激光辐射的危害以及激光医疗设备光辐射安全的评价方法,并根据YY/T 0316—2008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大限度地减少光辐射安全风险,确保激光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
作者:李敏;叶岳顺;林联君;方春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透明质酸是一种线性大分子黏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抗原性等特点.该文主要综述了透明质酸在眼科、外科、关节炎、整形美容科、创伤修复领域的应用现状及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潜能.
作者:王翠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介绍了西门子PRIMUS直线加速器多叶准直器故障现象、故障分析、维修过程及方法.
作者:梁家义;杨保庆;韦良鹏;刘菊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疗器械标准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技术依据,是人民群众用械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化升级,医疗器械标准体系也随之不断更新发展,标准法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该文根据医疗器械产业与标准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四项工作思路,以提高医疗器械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作者:许慧雯;王越;杨晓芳;李静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结合笔者在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情况,对发现的合规性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督促医疗机构降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在使用环节的法规风险.
作者:李哲;姜海鑫;王京科;沈洁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具体阐述了医用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内容,以及法规测试要求,并通过整改措施案例,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整改的多样性和必要性,对提高医用电气设备的兼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作者:卢卫卫;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疗器械单一审核程序中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检查部分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国家监管机构的检查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该文简单概述了医疗器械单一审核程序中质量管理体系检查的流程和内容.同时,初步探讨了对我国监管和检查工作的一些启示,供相关机构参考.
作者:温晶;肖江宜;王爱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主体履职不到位的现状,提出若干改进对策,为完善上市后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探索提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主体履职效果的对策.结果 监测主体报告数量少且质量低下,根本原因包括监测主体缺乏工作动力、制度不完善、监测能力不足等.结论 采用加强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评价制度和追责制度,构建社会共治网等方式促进监测主体履职到位.
作者:任文霞;茅鸯对;罗文华;丁静;王雯;朱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实现医学生理数据的无线组网传输,该文集成Zigbee技术、蓝牙技术和WiFi技术于一体,设计实现了一款多功能医用无线网关.一方面,网关作为Zigbee协调器,建立Zigbee网络并控制管理多个医学数字终端;另一方面,网关实现三种无线网络的异构,完成医学数字终端与上位机或手持设备的通信.此外,该文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显示界面,实现了各种生理数据在上位机的显示和存储,验证了该医用无线网关的可用性.
作者:邢奕鹏;王国静;鲁亚磊;王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103VC单片机的多功能便携式自动体外除颤仪.该除颤仪主要实现了除颤和心电分析功能,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实现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使用记录本地查询、除颤过程LCD显示及语音提示、利用除颤电极进行人体阻抗测量,心电采集等功能.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过阻尼二阶放电电路的双相波除颤仪的放电模块,并且利用双核技术完成了基于PIC24FJ256DA210芯片控制的实时除颤信息LCD显示及语音提示模块.
作者:王可伍;肖圣祥;汲永涛;范玉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传统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的操作依赖于电脑和网络,耗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耗材进行管理.为了满足耗材管理的方便性、灵活性、及时性,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的移动医疗耗材管理系统.该系统有助于医院更加方便、快捷地管理医疗耗材.
作者:高正;徐浩;张师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学导航的全自动肝癌消融精准机器人穿刺系统.系统利用自发研制的近红外光学导航仪进行术前计划模拟,术中近红外摄像头动态追踪穿刺针相对病人解剖结构的当前位置,引导机器人进行三维空间准确定位并手术.
作者:侯姣蛟;杨荣骞;林钦永;张哲思;谢杨洁;黄美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综述了水动力清创系统的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主要的临床应用集中在烧伤、糖尿病足和其他创伤的清创上,同时介绍了水刀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水动力清创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探讨.
作者:毕帆;姜瑞瑶;张红雁;郑蕴欣;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血压是能反映出人体心脏和血管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标.相比于其它方法,示波法具有抗噪能力强,操作简单和成本较低的优点,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血压测量技术.该文对近年来采用示波原理测量血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和讨论,即振荡波包络前处理方法和血压估计技术.其中估计技术包括传统示波法,基于波形形态学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龙韬臣;巨建树;李德玉;张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该文实现了一种基于电控旋转磁场的电磁跟踪系统.设计了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作为控制处理装置,并且包括一个可控恒流源模块、一个磁场源模块、一个三轴磁传感器及ADC接口电路的电磁跟踪系统.初步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每次都能稳定实现定位,平均位置误差为0.282 cm,平均姿态误差为0.696o,定位时间为1.572 s.通过标定、校准以及硬件电路的进一步改进,该系统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作者:盛昶;沙敏;邬小玫;方祖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医学图像中成像部位的识别是医学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鉴于卷积神经网络优异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能力,该文提出一种并行卷积神经网络结构,通过使用不同尺寸的卷积核,提取X线图像中不同尺寸大小的局部特征,实现图像中成像部位识别.实验分析可知,并行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提取更多维度和有代表性的图像特征,具有较强的医学图像中成像部位分类识别能力.
作者:郭磊;贺宏伟;王玉军;王昌元;杨秀云;刘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该文设计了一种新型骨生物力学特性测试系统,以实现模拟真实受力情况并对骨骼及骨固定架进行力学特性评估.该系统包括运动平台及伺服电机系统、传感器及硬件电路系统和上位机软件系统.为验证设计的性能,在对力传感器进行标定的基础上,以羊的胫骨为对象,对其受力情况及疲劳特性进行了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在载荷频率为1 Hz,大小为50 kg,循环18000次的条件下,固定架性能仍然良好,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作者:郭占社;郭昭君;梁向党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