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电信研发企业职业人群微波电磁辐射职业暴露状况.方法 以3家电信研发企业不同工作区域的各微波接触岗位为调查对象,对其微波辐射功率密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家企业共检测12个工作区域的115个作业岗位,188个检测点,结果显示各区域间的微波辐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发射区13个岗位中有2个岗位微波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余岗位微波辐射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电信研发企业的发射工作区存在较强的微波辐射暴露,应采取屏蔽等综合措施控制其职业危害.
作者:王宇;黄云彪;严军;施渊;李钢;李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曲靖市2008~2010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曲靖市2008~2010年度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08~2010年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逐年增多,从161户增长到403户;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逐年增高,从90.53%增高到98.19%;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逐年降低,从1.74%降低到1.10%;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逐年增高,从0.44%增高到1.98%.结论 曲靖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顾华康;宋家卫;刘石安;张云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某冶金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系统工程分析、经验法和现场检测法.结果 辅助生产车间粉尘、噪声、高温的浓度或强度符合闰家职业卫生标准,但一氧化碳和铅烟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辅助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单一,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一氧化碳和噪声.企业应重视辅助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建议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综合着手,作为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
作者:聂传丽;许晓丽;王萍;杨静;黄翔;黄吉;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分析某化工企业苯胺作业人员尿mALB含量,探讨苯胺接触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苯胺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收集尿液标本,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mALB含量.结果 苯胺作业人员尿mALB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场所作业人员(P<0.01),且随着作业工龄增长,异常检出率逐渐增高.结论 苯胺作业人员尿mALB异常率明显偏高,健康监护时一定要重视mALB的检查,并对从业人员加强劳动保护,预防早期肾损伤.
作者:孙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某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毒物品的职业危害,确定控制危害的关键点,为石化企业对高毒物品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石化企业作业场所中存在的高毒物品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硫化氢、苯、氨、二硫化碳、一氧化碳等,其中有苯超标的岗位存在.结论 高毒物品的关键控制点为采样口、机泵区、检尺口、污水罐、污水泵等,苯和硫化氢危害为严重,应加强其防毒措施.
作者:张茂东;王晨;贾光;张岩;李新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某汽车配件厂为日资企业,经营范围为设计、生产汽车用铸造毛坯件及汽车模具,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为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汽车用铸造毛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现扩建三期生产项目,本项目现已达到设计规模,受企业委托我们对该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洪志强;童智敏;孟谦谦;杜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识别、分析某拟建项目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确定危害类别,探讨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氨、噪声和高温等.结论 拟建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项目可行.
作者:任平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探讨LEC评价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LEC评价法对某公司膜片弹簧转炉热处理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与此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运用的定量分级法进行比较.结果 LEC评价法与定量分级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LEC评价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纪琴;李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岗前受检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单位近三年同一时段(3月1日~15日)的上岗前内外科常规检查及心电图、胸部X线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每组都检出手部畸形、心律失常、生理性杂音的体征,各组的检出率不尽相同,受检人员的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的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因上岗者的变动,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差异性,但通过体检能及时发现常见病和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对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保证用人单位用工几制度的止常运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剑宇;覃静;方晓阳;叶大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整体护理内涵的拓展,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临床护士的关注和重视,她们在现有专业知识和人员配备条件下,开展了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欢迎和好评,也充分体现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萌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避免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表现的隐匿式汞中毒的误诊.方法 报告、分析2例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表现的隐匿式汞中毒的误诊病例.结果 两位中毒患者均为隐匿式中毒,因患者不能提供毒物有关情况,导致医师诊断困难而误诊并耽误了治疗.结论 汞中毒若有明确的接触史,诊断并不困难,而对于隐匿性急、慢性汞中毒,诊断上则不易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单纯的神经系统病变相鉴别,极易误诊.
作者:王晶;许雪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院前应急救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总结镇江市急救中心2011年5月19日救治56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经验.结果 56例患者经院前对症处理后,均安全送达镇江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途中未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结论 应预防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发生,做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时,及时响应,积极对症处理,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是院前成功救治的基本保证.
作者:潘鑫;郭薇;孙义萍;邹圣强;陆素琴;陈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回顾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数起建(构)筑坍塌救援案例,仔细分析建(构)筑物坍塌灾害事故的特点,总结了建(构)筑物坍塌发生的原因及科学合理的处置技术,以对今后该类事故处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董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质性研究是获得人们想法、信念、感受和价值等深层次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解释性方法学,可以弥补传统定量研究方法的不足.文章着重介绍质性研究的特点、内容和主要方法,并分析其在职业性疾病、流动人口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预防研究与实践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铁英;陆荣柱;陈美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炼铁厂冶炼含铅铁矿石高炉车间对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铅中毒的发生,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方法 对该炼铁厂102名接铅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结果 1)检测血铅102人,血铅≥400 μg/L者达67人,检出率为65.69%;2)岗位和既往有无血铅异常史两因素对工人血铅影响较大.结论 该炼铁厂高炉车间铅危害严重,接铅工人血铅检出情况存在着岗位差别,反复铅中毒现象较普遍.应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车间的排毒除尘设施,加强个人防护.
作者:李德新;段志;雷秋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护士职业倦怠是个体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拟着重从心理、工作、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探讨,查找出负面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培养端正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护士们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素质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使护士认识自我、减轻压力、寻找心理平衡,减少职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孟沙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时代早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陆地资源日渐消耗减少,陆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国外石油供应依存度逐步增加的中国来说,将目光瞄准海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选择.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程是人类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的物质平台.
作者:王晨;张茂东;张岩;李新鸾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