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 国际刊号:1007-1326
  • 国内刊号:31-1719/R
  • 影响因子:0.51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噪声与高温、硫化氢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某石化厂单纯接触噪声及接触噪声同时伴有高温、硫化氢混杂因素工人的听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噪声与其他危害因素联合作用对工人听力的影响,为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某石化厂2007年242例接触噪声及相关有害因素的工人听力检查结果,按工作中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差异分成3组:单纯噪声组,噪声合并高温组,噪声合并硫化氢组.测定计算每组各工人的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值,对各组的听力损失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工人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三组工人的听力损失程度存在区别(P<0.05),尤其在语言频率的损失上表现明显.噪声合并硫化氢组工人在语言频率的听力损伤程度严重,噪声合并高温组的工人次之,单纯噪声组工人在语言频率的听力损伤程度小.结论 噪声联合高温或硫化氢作用的听损率和损失程度均较单纯性噪声高,提示噪声联合高温、硫化氢作用于人耳存在联合加强作用.应对噪声作业场所环境温度和硫化氢浓度加以控制,以减少噪声与其他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对工人听力的影响.

    作者:吴奇峰;李聪;梁晓阳;陈甦生;邓小峰;曾子芳;刘惠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关系初探

    目的 探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的关系.方法 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固有的危害性确定危害等级(HR),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有害因素的暴露等级(ER),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估,Risk=(√HR×ER).结果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可以用来确定控制措施优先级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结论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是完成评价与管理工作的关键技术.不同等级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并对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危险度的跟踪评价.

    作者:杨艳;余善法;王思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惠州市突发江河化学污染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资源系统》应用

    目的研究惠州市境内江河突发化学品水污染危害评估方法及事故中医疗应急措施.方法在《广东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资源系统》的基础上,收集惠州市危险化学源、气象、水文、地形地貌、人口与救援资源分布等资料,建立《惠州市突发江河化学污染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资源系统》.结果惠州市江河发生突发化学品水污染事故时,应用该系统能比较客观地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并生成相应的医疗应急对策.结论该系统可以对惠州市发生的江河化学品水污染事故进行定量危害评估,并为制定医疗救援方案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志东;彭建明;程晋鹏;侯海华;钟日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发电厂作业人员工频电磁场职业暴露现况调查

    目的 探讨发电厂作业人员工频电磁场职业暴露现况.方法 按发电量不同,抽取3家300 MW、3家600 MW、2家1 000MW共8家发电厂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工频电磁场的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对其中作业人员进行个体磁场的测量.以我国国家标准GBZ Z2-2007及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导出限值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对发电厂共510个点的作业环境进行了检测,电场强度的中位数为0.005 kV/m,大值为12.080 kV/m,有6个点超过了10 kV/m,占总数1.18%,有27个点超过了5 kV/m,占5.29%;磁场强度的中位数为7.39 μT,大值为318.00 μT,有15个点超过100μT,占2.94%.其中电场强度超过5kV/m的点均在高压输电线下方(包括主变的出线端及升压站的室外设备).作业人员工频磁场日暴露水平在0.80~1.36 μT之间.结论 发电厂作业人员在高压输电线下方作业时有短时接触高剂量工频电场的危险.

    作者:黎世林;徐国勇;陈青松;赖明珍;晏华;肖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某洗煤厂煤尘接触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洗煤厂煤尘接触者心电图的改变,早期发现心电图变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某洗煤厂煤尘接触者294人为观察组,该厂不接触煤尘者280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27.21%,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0.71%,观察组ST-T异常及窦性心动过缓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除56 ~ 60岁年龄段外,其他各年龄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除21~ 25年及36年以上接尘工龄段外,其他各接尘工龄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年龄46~50岁、接尘工龄16~20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部分人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结论 洗煤厂煤尘对接触人员的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接尘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改善作业环境,保证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

    作者:吴冬梅;哈志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某乡镇医院F78-ⅢC型X射线机房改建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对某乡镇医院X射线机房改建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通过综合防治措施,该改建项目在工作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李朝晖;林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06~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生产性农药中毒分析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生产性农药中毒情况,探讨农药中毒发生的规律,以拟定管理措施,控制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6~2011年浦东新区农药中毒报告卡及生产性农药中毒个案调查表,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共179例,男性多于女性,中毒人群年龄多为40岁以上,且以个体农民居多;引起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农药为有机磷,占44.69%,其中又以敌敌畏中毒多,占有机磷农药中毒人数的41.25%;中毒高峰期发生在7~9月;按中毒原因构成比,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前三位原因是药物沾染衣物、逆风喷药、喷雾器滴漏.结论 应加强农药销售、使用的监督,加强40岁以上使用农药人群的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安全使用农药意识,以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作者:李钢;黄云彪;万春;罗守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空间定位法的上海院前急救网络优化研究

    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是缩短院前急救响应时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经纬度坐标定位院前急救医疗的供给方与需求方,运用经纬度直角距离公式计算供需点的距离,并对上海地区院前急救网络的建设现状进行评估,筛选出急救网络薄弱的区域和有待提高急救服务能力的急救分站.建议加强相关区域急救网络建设,并呼吁在法律上给予院前急救事业更多扶持.

    作者:徐逸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起急性苯中毒事故的调查

    目的 通过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明确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 探访事故现场,采集现场空气、中毒者呼出气等样品,根据样品检测结果和调查材料,分析中毒原因.结果 现场空气、中毒者呼出气、现场地面漆渣中均定量检出苯和甲苯.结论 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单位应急处理不当,应制定突发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并加强个体防护和现场监控,以防今后发生类似事故.

    作者:宋新魁;李磊;牛心华;刘翠兰;王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木质家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研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37家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了解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并针对行业特点及关键控制点制定行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方法 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木质家具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噪声等,本次调研检测中存在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醛、噪声的浓度或强度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卫生防护工程设施配置不完善或效果不佳、个体防护用品配置不当或缺失的情况、结论 木质家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严重,部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反映该行业的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不规范,因此制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并加强行政监管部门执法监督很重要.

    作者:谢禾;李克勇;迟美娜;朱彩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吉林铁路分局机务段职工缺勤情况调查

    目的 为了解吉林铁路机务段职工缺勤情况,找出主要缺勤原因,从而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列车提速后安全、平稳、有序运行,对吉林、新站两机务段职工缺勤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将吉林铁路分局机务段职工分为两部分:机车乘务员和非机车乘务员,分别以反映因病伤、事假职工缺勤的指标缺勤率、休工率等进行统计.结果 2000年1~12月份两机务段因病、事假缺勤6431 d,休工率13.70%,缺勤率0.82%,其中机车乘务员因病、事假缺勤5281 d,占82.12%;因病假缺勤3 866d,占缺勤天数60.12%,机车乘务员休工率11.19%,缺勤率1.73%,明显高于非机车乘务员.结论 机车乘务员因病缺勤是吉林铁路两机务段主要缺勤原因.建议用人单位采取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改善工作场所条件等措施,降低机车乘务员因病假对生产及对自身健康的影响程度.

    作者:霍洪丽;刘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起对硝基苯胺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2011年6月末,江阴市某化工厂发生一起5人对硝基苯胺中毒事件,为查明原因,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1事故经过及职业史调查2011年6月29日,江阴某化工厂生产车间5名员工(均为同来江阴4个月的云南省镇雄县外来务工人员)早上8:00准时上班,与往常一样,在生产塑料粒子的车间区域整理、搬运、处理废旧包装袋等作业,劳动过程中双手反复接触到前日被雨水淋湿装过对硝基苯胺的废旧蛇皮袋,并戴着被弄湿的线手套工作了4h.当日中午12:30开始,5人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心悸、恶心等不适,公司立即将其送至江阴市某医院救治.

    作者:冯鸿义;郎燕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起纸品厂工人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高毒类的神经毒剂,为窒息性气体,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比空气重;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管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毒作用敏感的组织是脑和黏膜接触部位.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时,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导致“电击样”死亡.2009年2月5日,永嘉县某纸品厂发生一起因工人违规操作,救援不当引起的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共导致6名工人发生中毒,其中1名工人抢救无效死亡,另5名工人经抢救转危为安.现将有关事故报道如下.

    作者:孙知晓;徐以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性氯气中毒的院前急救与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护理与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根据病情分为氯气刺激反应型及轻、中、重度中毒四型进行集中治疗,及时正确给氧、雾化吸入、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中毒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出院.结论 完善齐备的急救物品是抢救成功的前题;熟练的急救护理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早日康复的保证.

    作者:罗献;温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二甲基甲酰胺急性中毒肝脏损害42例临床分析

    我市三家民营企业服装厂,在冬季关闭门窗加工仿皮革服装,1999~2006年先后发生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42例,其中轻度中毒35例(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中度中毒5例(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重度中毒2例(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1-2].临床观察如下.

    作者:林惠芬;马福云;罗进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的改进

    用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中氨,样品显色不明显拟参照环保领域测定方法,做改进性试验:其中,空气中氨用硫酸溶液吸收,在pH值大于7的碱性溶液中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色物质;于420 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以纯水作参比,进行分光光度法的测量.

    作者:苏笑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某溶解乙炔气生产厂职业危害分析

    对某溶解乙炔气生产厂进行厂址、建筑与工艺布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防护措施、管理制度的现场调查、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厂选址、建筑和工艺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空气中硫酸、氢氧化钠、二甲基甲酰胺、电石粉尘、噪声、照度检测均合格,硫化氢检测虽合格,但浓度达到6.1 mg/m3,该厂在现场管理中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建议厂方尽快整改,防止职业危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铭强;廖俊强;张虹;林涛;邓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加强油田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为了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油田企业的安全稳定,油田企业都需要制订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拟结合胜利油田的具体情况,就如何加强油田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和探讨.

    作者:孙立臣;张鲁涛;陈亚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职业接触甲醛毒性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甲醛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职业接触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对甲醛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职业卫生和环境卫生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就此对职业接触甲醛毒性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倩;黄德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强化主体责任,突出管理重点,确保安全生产——《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解读

    《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9月22日修订通过,并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共7章74条,与修订前的5章49条相比,修改的幅度比较大.自“新条例”颁布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学习.笔者从企业法律风险管控角度,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会,提出如下企业应当着重关注的内容,供参考.

    作者:吴荣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一条 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健康,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本单位属于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岗位书面告知女职工.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第47~51号令

    近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5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并予以公布,它们分别是:《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是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和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要求而制定的.

    作者:陈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公布

    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国家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文(财企[2012]16号)《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作者:陈浩;徐纪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常州市基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发展现状

    1前言职业健康检查是对从事有职业危害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进行的医学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及应急健康检查.常州地处苏南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发达,化工、电子、印染等企业众多,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繁多,这就给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常州市基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但随着辖区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职业健康检查正面临新的挑战.正确分析常州市基层职业健康检查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与矛盾,对提高常州市基层职业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常州市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主要由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除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尚具规模外,其余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健康体检机构都尚处于起步阶段,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作者:王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增加职业人群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

    日益庞大的退休人口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迫使工业化国家不得不寻求新方法来延长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在利用人生的主要转型(教育、就业、失业、失能、自主养老和领取养老金)之际来寻求解决之法,并在传统工作年限的起点、中程抑或后期延长职业生涯.虽然当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延长当前退休年龄和增加经济投入上,但决策制定者同时也在考虑通过预防失能来提高残障者的工作参与性.

    作者:方云涛;王铁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