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电缆辐照加工技术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和检测,明确电缆辐照加工的职业危害种类和防护重点,并提出职业危害防护策略.方法 选取1家应用辐照加工技术生产电缆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含放射危害的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 电缆辐照技术生产应用中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包括辐射危害为电子束和X线,化学性危害为臭氧、氮氧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物理性危害为噪声.职业防护中对辐照场所合理布局与分区、开展机房与辐照厅屏蔽防护设计、设置人身安全联锁及机器安全联锁,化学性危害防护中对辐照大厅全面通风,防止有害气体蓄积,是主要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结论 电缆辐照等辐照加工技术使用日益广泛,认真开展企业职业危害防护特别是辐照安全防护,可保证辐照加工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周宏东;孙东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塑胶制品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粉尘、噪声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选择20个采样点测定三甲基氯化锡(TMT)空气中含量,平均0.0086 mg/m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接触粉尘工人29.4%通气功能减退,11.9%小气道功能减退,17.5%双肺纹理增多、增粗,2.4%双肺散在小阴影.接触噪声工人17.9%语频听阈提高,74.4%高频听阈提高.接触TMT工人38.9%尿锡超标,42.1%血钾低.结论 塑胶制品行业存在粉尘、噪声、TMT三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王秀芹;梁晓阳;刘秋英;杨丽文;刘庆凤;杨爱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接振作业人群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别,探讨其是否适合作为手臂振动病诊断和分级的临床实验室辅助检测指标.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目标人群外周血TNF-0水平.结果 94.12%手臂振动病病人(病例组)TNF-α水平超过正常参考值8.1 pg/ml,手臂振动病病人(接振组)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手臂振动病人中白指组与非白指组及三个不同工龄组间(5年及以下、6~10年、11年及以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臂振动病病人血中TNF-α异常增高可能与病人血管损伤所致炎症有关,但未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
作者:郎丽;李文;夏丽华;陈嘉斌;李宏玲;肖斌;陈青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分析某多晶硅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类比法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 拟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氯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氟化氢、氨、二氧化氮、噪声、高温、高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工频电场、不良采光照明等,其防控重点为化学性危害因素.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作者:汤丽霞;牛心华;孙玉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有机颜料生产企业异地搬迁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与评价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类比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识别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可行.结果 该异地搬迁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氨、松节油、盐酸、氯、硫酸、氯化氢、苯胺、乙酸、邻二氯苯、粉尘、氢氧化钠、噪声、高温、低温等;部分岗位盐酸、硫酸、粉尘浓度及噪声强度超标.结论 该异地搬迁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作者:范婷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总结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肺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限度地控制医疗成本.方法 对186例尘肺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肺内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肺内感染人数107例,感染率57.5%.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血糖过高,病程过长,总住院时间较长,尘肺分期较高,长期、反复多次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结论 预防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肺内感染,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尽可能减少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孙晓伟;安秀红;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制药公司扩建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与评价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某制药公司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该扩建生产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氨、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丙酮、甲醇、珍珠岩粉尘(总尘)、其他粉尘(包括万古霉素)、硅藻土粉尘(总尘)、活性碳粉尘、噪声等,部分岗位甲醇、珍珠岩粉尘(总尘)、其他粉尘(包括万古霉素)及噪声超标.结论 该扩建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徐剑;徐斌;杨仁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调查某区3家电信研发企业作业场所环境情况及其职业人群的不良感觉,了解当前电信研发企业作业场所环境状况及作业人员的主观感受.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作业场所内微波辐射、甲醛、二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指标进行测定,并抽取121名职员进行主观感受调查.结果 微波辐射检测合格率94.9%,甲醛检测合格率95.2%,可吸入颗粒物(PM10)检测合格率88.6%,二氧化碳检测合格率98.6%,新风量检测合格率81.9%,相对湿度检测合格率83.3%,不良主观感觉调查结果基本能验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结论 虽然当前3家电信研发企业作业场所室内空气状况尚可,但在职员的主观感受上满意度有待提高,需加强管理、维护.
作者:陈智英;黄云彪;李钢;严军;李陈波;施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化工企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状况,寻找事故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和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企业6年间发生的4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结果 该企业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4起,其中一般事故3起、重大事故1起;中毒人数9人,中毒罹患率为18.00%,死亡1人,病死率为11.11%;引起职业中毒毒物为砷化氢;中毒事故主要发生在高温净化车间高温净化操作岗位;中毒主要原因是“设备跑、冒、滴、漏”、“违反操作规程超负荷生产”和“个人防护不当”.结论 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者:胡黎明;白光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12年1月12日下午,我市某物流园区进行基础建设,人工挖孔桩后出现底部轻微渗水,在采取人工下井用水泥补漏时,发生一起急性硫化氢(H2S)中毒事故,事故致3人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虹;廖俊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有毒化学品事故的特点要求救援人员能迅速地对可能产生危险的区域进行辨识,确定安全区域并进行人员疏散.介绍了应急救援指南(ERG)、紧急反应计划指南(ERPG)、Pasquill-Gifford扩散模式等几种国内外常见的安全区域划分方法,并以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为例,对几种划分方法进行比较,以便为公安消防部队制定有毒化学品应急救援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葛巍巍;杨文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刺激性气体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频发,危害较大.为了给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救治提供理论参考,对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临床表现、诊断原则、治疗原则和具体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牛颖梅;郝凤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22 nt左右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它通过与靶mRNA互补结合,调控mRNA翻译,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发育、代谢和凋亡等活动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miRNAs的表达调控着各种肿瘤和环境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标志,因此miRNAs在毒理学的研究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梅洋;冯楠楠;孙品;夏昭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溴丙烷作为氟氯烃类化合物的替代物,其使用和生产量都在逐年增加.近几年,学者开展了多项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探讨1-溴丙烷暴露的有效生物标志.拟通过文献综述,对1-溴丙烷可能的暴露标志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徐甫;常秀丽;周志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作业人员如何对危险物料进行安全合理的处置,直接关系着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以下是所有作业人员都应该熟悉和遵循的正确处理危险物料的10条基本原则.
作者:陈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应用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乙二醇的方法.方法 采用硅胶管采集空气中乙二醇,经甲醇解吸后用气相色谱分析其含量.结果 乙二醇浓度在0.05 ~ 1.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533.842 X(r=0.9998).方法检出限为6.9 μg/ml,空气中低检出浓度为0.92 mg/m3(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精密度为1.5% ~ 4.2%,乙二醇在硅胶管内保存7d,平均回收率仍在94.7%之上.结论 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完全可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乙二醇的测定工作需要.
作者:赵忠林;王翔;郭盈;仇建国;朱彩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